金属矿山 ›› 2025, Vol. 54 ›› Issue (7): 207-216.
徐燕飞1,2,3 李 兵1,2,3 安士凯1,2,3 王 瑞4,5 晋 康4,5 张世文5,6
XU Yanfei 1,2,3 LI Bin 1,2,3 AN Shikai 1,2,3 WANG Rui 4,5 JIN Kang 4,5 ZHANG Shiwen 5,6
摘要: 为解决矿业城市生态斑块破碎化和景观连通性不足等问题,构建安徽省中北部区域性生态屏障,选取 淮南市涉矿区县为研究区,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与景观连通性评估 方法系统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构建生态廊道网络,并采用空 间优化策略提升生态网络效能。 研究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共识别生态源地 30 处,潜在生态廊道 63 条,总面积 169. 33 km 2 ,呈现中西部集聚、南北部分散的分布特征;② 研究区生态阻力面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高阻力区集中分布 于淮河沿岸采煤沉陷区及中部城镇发展核心区;③ 通过增补 6 处战略生态源地、新建 23 条补偿廊道及修复 23 个关 键障碍节点,实现生态网络结构优化,网络闭合指数(α)、连接度指数( β)与连通率( γ)分别提升了 0. 143、0. 289 和 0. 093。 研究结果可为淮南市涉矿区县乃至类似矿业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 参考与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