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9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0-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硫化矿选矿专题
低碱环境下氯化铵强化铜活化闪锌矿的机理
谢 贤, 童 雄, 张胜东, 康博文, 黎 洁
2020, 49(02): 1-8.
摘要
(
357
)
PDF
(2253KB) (
6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单泡浮选、锌溶出量测定、铜吸附量测定以及XPS检测,研究了低碱环境下氯化铵强化铜离子活化闪锌矿浮选的机理。单泡浮选结果表明,低碱下氯化铵能够强化闪锌矿的铜活化浮选。锌溶出量测定结果显示,氯化铵能够促进闪锌矿表面的锌离子溶出;铜吸附量测定表明,加入氯化铵后闪锌矿表面的铜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均显著提高;XPS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体系中氯化铵加入量增加,处理后的闪锌矿表面铜硫化物含量升高,氢氧化物含量降低。提出氯化铵强化闪锌矿铜活化机理为:铜氨配离子对铜离子的储存和释放可以维持溶液中较高的铜离子浓度,从而促进铜锌离子的交换活化;溶液中的氨分子能够促进闪锌矿表面氢氧化锌的溶解,进而促进氢氧化铜吸附和转化为铜硫化物活化过程的进行;锌氨配合反应能够促进闪锌矿表面铜锌离子的交换过程,增加表面铜吸附量。
新型组合抑制剂对微细粒方铅矿抑制机理研究
陈代雄
2020, 49(02): 9-14.
摘要
(
191
)
PDF
(2195KB) (
5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微细粒方铅矿在磨矿体系、矿浆溶液中物化性质的变化,致使铜铅分离难度增大的现状,研究开 发出新型组合抑制剂 SHI(亚硫酸钠和磺化木质素)用于抑制微细粒的方铅矿的浮选。结果表明:SHI 在低浓度的 Na
2
SiO
3
条件下对-0.015 mm 粒级方铅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 XPS 分析查明,SHI 在方铅矿表面 发生了吸附作用,在方铅矿表面引入了新的元素,并影响了 S 的价态。新型组合抑制剂 SHI 不仅可实现微细粒级黄 铜矿与方铅矿人工混合矿的高效分离,将其应用于含大量微细粒方铅矿的墨竹工卡含铜 9.60%、含铅 36.61% 的铜 铅混合精矿铜铅分离,经 1 粗 3 精 2 扫闭路浮选分离后,可得到含铜 22.22%、含铅 3.22%,铜回收率 95.66%、铅回收 率 3.22% 的铜精矿,铅精矿含铜 0.71%、含铅 60.33%,铜回收率 4.34%、铅回收率 96.38%,铜铅分离效果较好。
甲基黄药和丁基黄药在黄铜矿(001)和(112)面的#br# 吸附机理研究#br#
范瑞华, 李育彪, 魏桢伦
2020, 49(02): 15-18.
摘要
(
191
)
PDF
(1807KB) (
6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铜矿作为铜最主要的赋存矿物,主要通过浮选与其他脉石矿物进行分离。但是,黄铜矿破碎过程 会暴露出不同晶面,由于每个晶面性质存在差异,导致黄铜矿浮选过程中不同晶面与药剂的作用机理不同,造成不 同的浮选效果。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甲基黄药和丁基黄药在黄铜矿(001)-M 面和(112)-M 面的吸附机理。 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001)-M 面,(112)-M 面更稳定。2 种黄药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黄铜矿(112)-M 面,而 甲基黄药通过 C—S 单键中的 S 原子与黄铜矿表面 Cu 原子成键,丁基黄药通过 2 个 S 原子分别与(001)-M 面上的 Cu 和 Fe 原子成键。因此,2 种黄药在黄铜矿(001)-M 和(112)-M 的吸附机理不同。
微波预处理对铜钼硫化矿海水浮选的影响机理
王志杰 , 李育彪, 王洪铎, 姚怡伦, 曾牧源
2020, 49(02): 19-23.
摘要
(
218
)
PDF
(1705KB) (
4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匮乏,越来越多的选矿厂利用海水进行矿物浮选分离。黄铜矿和辉钼矿分别是 主要的含铜和含钼矿物,常伴生在一起,通常通过添加浮选药剂达到铜钼分离的目的。但是,含浮选药剂的溶液后 期处理困难,且排放后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利用微波对矿物进行处理,可以改变矿物表面性质,促进浮选分离。但 微波对黄铜矿和辉钼矿浮选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分别对纯水、海水中微波预处理的黄铜矿和辉钼矿进行了浮选 试验、接触角测试、红外光谱分析以及 SEM 分析。结果表明:纯水、海水条件下微波预处理均会促进黄铜矿氧化, 降低其可浮性;而微波预处理对辉钼矿浮选影响不显著。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纯水条件下,延长微波处理时间会 降低黄铜矿表面接触角,但辉钼矿接触角无显著变化;海水条件下,微波处理时间的延长也会导致黄铜矿接触角下 降,但辉钼矿表面接触角增加。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黄铜矿经微波处理后被氧化,生成铁的氧化物以及硫酸 盐,导致黄铜矿表面亲水;辉钼矿经微波处理后,表面亲水的 Mg(OH)2被去除,辉钼矿疏水性提高。SEM 分析结果 表明:微波处理后会促进黄铜矿氧化,生成物可能为铁的氧化物和硫酸盐;微波处理对辉钼矿氧化作用不显著,对 其表面亲水的 Mg(OH)2有去除作用。
超声波对黄铜矿与辉钼矿可浮性的影响
彭樱, 李育彪, 王洪铎, 胡成龙
2020, 49(02): 24-28.
摘要
(
240
)
PDF
(1589KB) (
4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淡水资源的匮乏与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丰富的海水逐渐成为替代淡水进行矿物浮选分离的重 要媒介。但是,海水浮选导致矿物可浮性下降、药剂用量增加等问题。超声波预处理可以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影 响矿物可浮性。采用超声波对黄铜矿与辉钼矿进行预处理,结合海水与纯水条件下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对矿物 超声处理前后的可浮性进行对比研究,基于粒度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SEM)研究了超声作用对矿物表面性质的影 响。研究结果表明:纯水条件下,超声波处理后黄铜矿与辉钼矿可浮性均下降;海水条件下,短时间超声处理使矿 物表面 Mg(OH)2沉淀等亲水物质剥离,导致黄铜矿与辉钼矿可浮性增强,但长时间超声处理导致黄铜矿与辉钼矿 再次氧化,可浮性均降低。
浸泡预处理对铜钼硫化矿浮选分离的影响机理
傅佳丽 , 李育彪, 王洪铎, 方鑫
2020, 49(02): 29-32.
摘要
(
161
)
PDF
(1600KB) (
4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越来越多的选矿厂选用具有高浓度电解质的地下水、回水和海水用于浮选,但 是需要加入大量药剂来改善浮选效果,存在严重的环境风险。为探究一种经济环保的铜钼硫化矿浮选方法,分别 对黄铜矿和辉钼矿进行纯水、海水浸泡预处理再进行浮选。黄铜矿在纯水中浸泡 28 d,浮选回收率从 84.8% 下降 至 27.5%,在海水中浸泡 28 d,回收率从 72.6% 下降至 8.9%;辉钼矿通过纯水浸泡 28 d 预处理,浮选回收率由 84.7% 降低至 47.5%,而通过海水浸泡预处理 28 d,回收率由 60.1% 增加至 87.7%。接触角和 XPS 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浸泡 预处理使黄铜矿表面发生氧化,从而降低了黄铜矿的可浮性;辉钼矿经纯水处理后表面也发生氧化,疏水性降低, 但经海水浸泡处理后辉钼矿表面疏水性增加。在铜钼混合矿试验中,未浸泡的黄铜矿和辉钼矿的回收率为 84.1% 和 67.2%,经浸泡处理后回收率分别为 16.2% 和 79.4%,表明浸泡处理后再浮选可使两者得到较好的分离,即海水浸 泡预处理有助于提高黄铜矿和辉钼矿的浮选分离效果。
难免离子与磨矿体系对硫化矿浮选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br#
马英强 , 谢材 , 李睿, 印万忠 , 郑双林
2020, 49(02): 33-38.
摘要
(
165
)
PDF
(1213KB) (
4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难免离子与磨矿体系对硫化矿浮选有着重要的影响。硫化矿浮选矿浆溶液中存在的难免离子分为 2 类:矿物本身自然溶解以及矿浆用水等固有引入的“原生离子”,磨矿作业引起的矿物溶解、介质磨损等产生的“新 生离子”。总结分析了难免离子、磨矿体系对硫化矿及脉石矿物浮选的影响;分析了磨矿体系中磨矿介质、磨矿条 件、磨矿电化学、新生离子效应对硫化矿浮选的影响;总结了减弱或消除难免离子对硫化矿浮选的药剂调控措施。 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磨矿体系角度出发指出系统研究新生离子对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优化调控是今后可以开 展的研究方向,也是改变硫化矿磨矿方式选择的一个方向。
不同碎磨方式硫化铜矿浆金属离子浓度差异对比研究
马英强, 李 睿 , 黄发兰, 印万忠 , 谢 材 , 殷学明
2020, 49(02): 39-44.
摘要
(
206
)
PDF
(2144KB) (
4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难免离子对硫化矿浮选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究不同碎磨方式对硫化铜矿浆中所产生的难免金属离子 种类和浓度的影响,通过碎磨试验、ICP 离子含量检测、溶液化学计算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碎磨方式紫金山硫化铜 矿浆中金属离子的浓度规律,预测了不同磨矿方式下矿浆中金属离子浓度差异及对后续浮选效果可能产生的影 响。结果表明,高压辊磨产品可磨度比颚式破碎产品的可磨度大;在未调节 pH 值的初始条件下,高压辊终粉磨产 品矿浆中铜离子含量高而铁离子含量低,钢球磨产品中铜离子含量低而铁离子含量高,且干磨环境下铜离子含量 较湿磨环境高,铁离子含量较湿磨环境低。据此可以预测高压辊终粉磨产品及干式钢球磨产品的浮选效果将优于 湿式钢球磨的浮选效果。
安徽某难选铁硫铜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袁启东, 丁开振 , 陈 洲, 王小玉, 李 亮, 胡炳胜 , 王 炬
2020, 49(02): 45-51.
摘要
(
149
)
PDF
(5565KB) (
4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选别回收安徽某铁硫铜多金属矿石,利用化学多元素分析、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 析、扫描电镜、矿物自动分析仪(MLA)等手段,对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元素赋存状态、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等进行 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铁品位为 30.48%、硫品位为 2.18%、铜品位为 0.066%。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 主,含有少量赤铁矿、镜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绿泥石、石英、云母等。矿石 主要构造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主要结构有粒状结构、针状(棒状)结构、交代结构、假象(半假象)结构、填隙结 构、鳞片状结构和斑状结构等。有用矿物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的嵌布粒度普遍大于脉石矿物方解石、绿泥石、云 母和石英的嵌布粒度,与磁铁矿紧密连晶的部分假象赤铁矿粒度微细,以交代弧、交代边的形式产出,可在选矿时 一并回收利用。部分-0.070 mm 粒级黄铁矿、磁黄铁矿交代磁铁矿,紧密连晶,单体解离较困难,会对铁精矿中的含 硫量造成不利影响。
郭家沟铅锌硫化矿工艺矿物学特征及 浮选原则工艺的确定
翁存建 , 张慧婷, 朱贤文 , 赖春华
2020, 49(02): 52-58.
摘要
(
182
)
PDF
(5565KB) (
4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郭家沟铅锌矿是我国新近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铅锌金属储量较大,为高效开发利用该铅锌资源,采 用化学分析、XRD、显微镜观察分析等手段,对该矿石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并探究了该铅锌矿石的浮选 原则工艺。结果表明,铅锌矿属轻微氧化的硫化铅锌矿石,矿石中主要回收的有价金属为铅、锌及其伴生银,其含 量分别为 1.85%、5.75% 和 39.95 g/t;方铅矿和闪锌矿是铅、锌的主要赋存矿物,多以中细粒嵌布在矿石中。方铅矿 以显微文象状交代闪锌矿、包裹交代黄铁矿,有的呈星点状、大小不等分布于石英和方解石中;闪锌矿常见包裹方 铅矿、黄铁矿、方解石微粒,被方铅矿交代穿切。方铅矿的嵌布粒度较闪锌矿细,选择合适的磨矿细度是铅、锌高效 分离的前提。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铅优先浮选原则工艺流程。以新型高效捕收剂 LP-12 为铅捕收 剂,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占 75% 条件下,经 1 粗 3 精 1 扫选铅,选铅尾矿经 1 粗 1 精 1 扫选锌小型闭路试验,可获 得铅品位 55.08%、铅回收率 91.70%、银品位 896.93 g/t、银回收率 69.15% 的铅精矿,锌品位 55.05%、锌回收率 93.92% 的锌精矿。试验研究成果可为该铅锌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甘肃某硫化铅锌矿无碱度浮选试验研究
王乃玲 , 宋宁波 , 卢冀伟
2020, 49(02): 59-64.
摘要
(
138
)
PDF
(2107KB) (
4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某硫化铅锌矿石为热液型铅锌矿,其中含铅 16.55%,含锌 13.24%,含铅矿物主要为方铅矿,此外 含少量白铅矿;含锌矿物主要为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碳酸盐矿物。为高效开发利用该矿石,进行了系统 的浮选试验研究,确定采用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即优先浮选铅矿物,浮铅尾矿经活化后再浮选锌矿物。试验结果表 明:在自然 pH(无碱)条件下,磨矿细度-0.074 mm 占 70%,以硫酸锌+亚硫酸钠为锌矿物的抑制剂、乙基黄药+乙硫 氮为铅矿物的捕收剂,经 1 粗 2 精 3 扫选铅,获得铅品位 66.45%、回收率为 84.58% 的铅精矿;浮铅尾矿在以硫酸铜 为锌矿物活化剂、丁基黄药为锌矿物捕收剂的条件下,经 1 粗 2 精 2 扫选锌,获得锌品位为 59.72%、回收率为 87.57% 的锌精矿,实现了矿石中铅锌矿物的有效回收,为该矿石的工业开发奠定了基础。
某高硅低品位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试验
王晓慧, 梁友伟, 刘飞燕
2020, 49(02): 65-70.
摘要
(
126
)
PDF
(2497KB) (
4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低品位高硅硫化铜锌矿中的铜矿物种类多,矿物嵌布粒度细,与脉石嵌布关系密切;锌矿物与铜矿 物复杂共生,加之次生铜矿物溶解产生的铜离子会活化锌矿物,浮选分离困难。基于矿石特性,浮选试验采用碳酸 钠作为矿浆 pH 调整剂,腐植酸钠、硫酸锌及亚硫酸钠作为锌矿物及脉石矿物的组合抑制剂,配合使用新研制的铜 高效选择性捕收剂 EMB-513,采用“一段磨矿—铜矿物优先浮选—选铜尾矿选锌”的工艺流程,实现了铜矿物及锌 矿物的有效分离,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 27.31%、铜回收率 86.35% 的铜精矿以及锌品位 50.94%、锌回收率 78.11% 的锌精矿。同时,矿石中的银、硒和镉等稀有稀散元素也得到了有效富集。
青藏高原某斑岩型铜钼矿选矿试验
朱贤文, 李世纯 , 王 阳 , 许永伟, 翁存建 , 罗仙平
2020, 49(02): 71-76.
摘要
(
157
)
PDF
(1888KB) (
4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藏高原某特大斑岩型铜钼矿资源储量丰富,铜钼分离困难导致其中钼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为综 合回收矿石中铜、钼等有价金属元素,确定该矿石最佳的选矿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 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铜品位为 1.21%,钼品位为 0.040%;矿石中主要铜矿物为辉铜矿和黄铜矿, 辉铜矿中铜占总铜的 82.80%;辉钼矿是矿石中钼的主要赋存矿物,以单体形式存在;矿石中的脉石矿物主要为长 石和石英;试样在最佳的药剂制度下,采用“铜钼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铜钼分离”的工艺流程,经 1 次混合粗 选、1 次混合精选和 2 次混合扫选得到铜钼混合精矿,混合精矿再磨进行铜钼分离粗选,分离粗选精矿经 6 次精选 得到钼精矿,1 次分离扫选得到铜精矿,最终获得含铜 26.46%、含钼 0.071%,铜回收率 92.06% 的铜精矿,含钼 46.400%、含铜 1.28%,钼回收率 75.40% 的钼精矿。试验指标良好,实现了铜钼的有效分离。
某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浮选试验
王海博, 吕 超, 赵 轩, 李瑞波
2020, 49(02): 77-81.
摘要
(
190
)
PDF
(1788KB) (
4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含铜铅多金属复杂原生金矿具有嵌布粒度细、载金矿物复杂多样、脉石矿物易泥化等特点,为实现 该金矿的综合利用,采用浮选载金硫化矿物的选矿工艺来实现金的预富集。矿石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多金属硫 化物石英脉型金矿中主要有价元素为 Au,品位为 7.06 g/t,银、铅、铜的含量分别为 24.30 g/t、1.189%、0.288%;试样中 的铜以原生和次生硫化铜为主,占总铜的 86.81%;铅主要以硫化铅的形式存在,含量为 79.06%;裸露金及硫化物中 的金占总金的 94.76%。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 占 60% 时,采用试验确定的最佳浮选药剂制度, 经过 1 粗 2 精 2 扫闭路浮选流程,可获得金品位 220.72 g/t、银品位 829.95 g/t,金回收率 76.91% 和银回收率 84.02% 的 含金铜铅混合精矿,此时铜品位 9.334%、回收率 79.73%,铅品位 34.322%、回收率 71.01%;此外,还获得了硫品位 26.20%、回收率 78.90% 的硫精矿产品,选矿指标良好,实现了矿石中有价元素金、银、铜、铅、硫的综合回收。
河南某复杂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综合回收 工艺研究
彦令 , 李荣改 , 白丽梅
2020, 49(02): 82-87.
摘要
(
166
)
PDF
(2353KB) (
4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某铜铅锌复杂难选多金属硫化矿石铜品位为 0.40%、铅品位为 2.92%、锌品位为 1.12%,伴生金、 银可综合回收,主要目的矿物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相互交错、穿插、包裹,呈密切的连生关系,分离困难。为给矿 石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优先浮选工艺流程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占 75% 条件下,经 1 粗 2 精选铜,选铜尾矿 1 粗 2 精 1 扫选铅,选铅尾矿 1 粗 2 精 1 扫选锌,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 21.55%、回收率为 83.51%,金品位 149 g/t、回收率 76.22%,银品位 3 823 g/t、回收率 65.44%,铅精矿铅品位为 66.05%、回收率为 75.55%, 银品位 555 g/t、回收率 20.47%,锌精矿锌品位为 42.02%、回收率 71.28%,银品位 198.1 g/t、回收率 4.16%。
响应曲面法优化青藏高原某铜矿浮选工艺研究
冯媛媛 , 卜显忠, 翁存建, 王鹏程, 罗仙平
2020, 49(02): 88-95.
摘要
(
137
)
PDF
(3791KB) (
4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青藏高原某铜矿现场药剂制度的缺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响应曲面数学模型,寻求新 型捕收剂 XK-103 在该矿应用的最佳条件及与其他因素对指标的交互影响。矿浆 pH 值、调整剂硫化钠用量和捕收 剂 XK-103 用量对该铜矿浮选指标有显著影响,经单因素条件试验,初步确定矿浆 pH 值为 9,硫化钠用量为 250 g/t, XK-103 用量为 28 g/t 时,铜浮选指标最佳。用 Design-Expert 8.0.6 软件进行响应曲面分析优化和方差分析计算,以 矿浆 pH 值、XK-103 用量和硫化钠用量为自变量,铜粗精矿的回收率和品位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获得的最佳浮 选条件为 pH=9.11,XK-103 用量 27.64 g/t,硫化钠用量 234.04 g/t,在此条件下,铜粗精矿的铜回收率计算响应结果为 94.67%,铜品位响应结果为 17.10%。根据响应曲面结果,选取 pH 值为 9,硫化钠用量为 235 g/t,XK-103 用量为 27.60 g/t 进行闭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原矿铜品位为 1.28% 的条件下,经 1 粗 1 精 2 扫的闭路流程试验获得了铜 品位为 29.53%,铜回收率为 95.21% 的铜精矿。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硫化矿浮选分离中的 研究进展
郝佳美, 刘 建, 董文超 , 曾 勇 , 文书明
2020, 49(02): 96-102.
摘要
(
113
)
PDF
(1797KB) (
4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浮选是硫化矿物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抑制剂对浮选分离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壳聚糖作为一种高 效环保的新型抑制剂,国内外学者对其在浮选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针对这些研究,梳理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在硫化矿分离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矿物浮选时的作用机理,指出矿物的化学性质、壳聚糖及其 衍生物分子结构上基团以及溶液 pH 的不同,其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壳聚糖对金属硫化矿的抑制主 要通过形成 M-NHn基团使抑制剂吸附在矿物表面使其亲水,而对石英、蛇纹石等硅酸盐矿物则是通过分子间作用 力物理吸附在矿物表面。壳聚糖改性生成的衍生物种类众多,在未来硫化矿的浮选分离研究中发展前景广阔,大 部分金属能够与其进行络合作用,在金属硫化矿的浮选分离方面具有很好的研究空间。
含砷硫化矿选矿降砷研究进展
柏 林 , 封东霞 , 谢海云 , 童 雄
2020, 49(02): 103-110.
摘要
(
216
)
PDF
(1552KB) (
5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砷通常以毒砂的形式存在于硫化矿中,因其存在形式与其他硫化矿结构性质相似,不易分离,导致选 矿加工后的硫化精矿中仍含有大量毒砂,精矿品位降低,达不到生产指标,因而硫砷分离一直是选矿界的难题。对 选矿过程中降砷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从选矿工艺、浮选药剂等方面总结了降砷方法。选矿工艺主要包括矿石预 处理(氧化、超声波和微波法等预处理)、浮选及浮选与其他方法联合工艺(磁选—浮选联合工艺、重选—浮选联合 工艺、重选—磁选—浮选联合工艺);药剂主要分为捕收剂与抑制剂,硫化矿浮选的捕收剂目前依旧是以黄药、黑药 为主,螯合类捕收剂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砷的抑制剂主要分为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组合抑制剂和新型抑制 剂。指出在关注混合药剂研究的同时应加强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的研究,加强新药剂的开发,寻求高效、环保、低成 本、高性能的新型药剂,提高硫化矿的降砷效果。
硫化矿尾矿的综合利用及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王桂芳 , 王翼文 , 张 帅 , 杨梅金 , 肖慧珍 , 王晓龙
2020, 49(02): 111-116.
摘要
(
200
)
PDF
(1231KB) (
4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硫化矿尾矿的大量堆积,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也对尾矿库周边的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造成威胁。概述了硫化矿尾矿有价组分的回收利用技术现状,介绍了硫化矿尾矿用作肥料生产原料、井下充填材 料,以及水泥、砖、微晶玻璃、陶瓷等建筑材料的综合利用方法和途径;从硫化矿尾矿中重金属离子释放机理出发, 介绍了中和法、杀菌剂法、隔离法和钝化包膜法等几种硫化矿尾矿库内源头控制方法及研究现状;概述了尾矿库复 垦技术现状,以及硫化物沉淀法、湿地处理法、材料吸附法等几种矿山废水治理方法及其研究现状。同时针对硫化 矿尾矿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现状,分析了硫化矿尾矿存在综合利用率较低和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并从尾矿 在制备高附加值和多功能材料、建设少尾矿甚至无尾矿矿山、实现资源和环境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In2O3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在黄药气体检测中的应用
赵思凯 , 沈岩柏 , 翁劭涵 , 李停停 , 崔宝玉 , 魏德洲 , 张云海
2020, 49(02): 117-121.
摘要
(
225
)
PDF
(3008KB) (
4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对浮选过程中挥发出的黄药气体的有效检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 In2O3纳米球,考察了水热 时间和热处理温度对最终制备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热时间和热处理温度分别为 2 h 和 400 ℃ 的条件下,可获得粒径小、分散性好和结晶性优良的 In2O3纳米球,其直径为 100~200 nm,由六方相 In2O3晶体颗粒构 成。以该 In2O3纳米球为气敏材料制备了黄药气体传感器,气敏测试结果表明,In2O3纳米球在最佳工作温度 300 ℃ 时可获得对黄药气体的最大灵敏度,其灵敏度与黄药气体浓度之间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同时也具有优异的反 应可逆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卷心菜状 Bi2WO6光催化降解黄药废水
刘嘉友 , 聂倩倩 , 俞和胜, 李亚萍
2020, 49(02): 122-128.
摘要
(
208
)
PDF
(2772KB) (
4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硫化矿浮选废水中残留黄药难以有效降解的问题,通过水热法制备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卷心菜 状钨酸铋(Bi2WO6),利用 XRD、SEM、EDS、UV-Vis DRS 对钨酸铋纳米材料进行物相表征,分析其晶体结构、元素组 成、形貌及光学性质,进而系统地研究光催化剂投加量、黄药初始浓度、溶液 pH 值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黄药的影 响。通过自由基淬灭试验确定降解黄药的活性氧化物种,并利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全谱扫描初步分析黄药 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投加量为 0.5 g/L,黄药浓度为 80 mg/L 的条件下,光催化 1 h 黄药的降解率高达 99.11%,COD 去除率达到 75.09%。超氧自由基(·O 2-)在黄药光催化氧化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过黄药为降解过 程的中间产物。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降解选矿废水残留黄药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可以促进选矿废水的 循环利用。
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可见光催化降解乙黄药
张明慧 , 崔石岩 , 刘凤春 , 高恩霞 , 李梦红 , 蒋 曼
2020, 49(02): 129-133.
摘要
(
159
)
PDF
(1555KB) (
5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为光催化剂,可见光条件下催化氧化降解硫化矿选矿模拟废水中残余乙黄 药,分析了不同种类光催化材料、溶液 pH 值、光催化时间、乙黄药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催化氧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 对光催化材料可重复利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乙黄药初始浓度为 20 mg/L、初始 pH=6.8、复合材料用量为 0.3 g/L、反应时间为 120 min,氙灯模拟可见光的试验条件下,模拟废水中乙黄药降解率可达到 94.54%,制备的高性 能复合材料重复利用 4 次仍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紫外光谱仪在 200~400 nm 波长范围内扫描对光催化氧化过程 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黄药光催化氧化降解过程中有过黄药产生,然后过黄药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将继续氧化成 其他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