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山 ›› 2023, Vol. 52 ›› Issue (06): 237-244.
杨帆1,2 王进1,2 邓锐1,2 张露1,2 揣新3 张凯3 王绍平3 岳正波1,2
摘要: 与传统的废水中去除 Mn2+方法相比,生物修复具有更高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从安徽某铁硫矿山的酸性 废水坑湖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新型藻株———Parachlorella kessleri MP1,研究了其在不同 pH 值、Mn2+浓度条件下的生 长过程、培养基 pH 值变化和除锰效率,并分别通过测定细胞内外去除 Mn2+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巯基含量以及傅 里叶变化红外光谱(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分析初步探讨了除锰机制。 结果表明,Parachlorella kessleri MP1 可耐受 pH 值为 3. 5 的酸性环境,且对 Mn2+具有良好去除效果。 当 Mn2+初始浓度分别为 5、15 和 30 mg / L 时,pH = 3. 5 和 pH = 7. 0 初始条件下可分别实现 35. 86%、30. 82%、27. 54%和 93. 73%、74. 11%、52. 22%的去除率。 此 外,该藻株具有产碱作用,pH = 3. 5 试验组反应结束时 pH 值达到了 9. 04。 所测胞外去除 Mn2+量远大于胞内去除,胞 内 GSH 和巯基含量有所增加,FTIR 分析得知细胞表面—NH2、—OH、—COOH 和 C—O 等官能团参与了除锰过程。 因 此,微藻除锰过程中胞外去除发挥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