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山 ›› 2024, Vol. 53 ›› Issue (3): 1-.
• 专题综述 • 下一篇
于 洋 陈炳乾 花奋奋 康建荣
YU Yang CHEN Bingqian HUA Fenfen KANG Jianrong
摘要: 矿山开采不仅会引发地表沉降、建(构)筑物损毁等安全灾害,还会造成土壤环境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等 生态环境灾害。地质环境灾害的类型和特征与采矿方法有关,并且多种地质环境灾害的发生具有耦合性。我国常采 用自由垮落、支护加固和剥离排土3 种方法处理采区覆岩,分别形成了以长壁垮落法开采、柱式开采和露天开采为代 表的3 类采空区。综述了3 类采区的地质灾害致灾机理、灾害链网形成机制,讨论了地质灾害监测、多灾耦合研究中 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① 矿区地质环境灾害主要包括工程安全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两大类,前者表现为地物空间 位置改变引起的采动附加应力损坏各类工程体,后者反映为地物属性变化引起的生态要素缺失和物质能量流动改 变;② 不同地质环境灾害之间存在耦合性,一种地质环境灾害的出现可能引起一系列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网,虽然 变形监测、遥感等技术可用于获取地物位置、属性信息,但由于地质环境灾害成灾的复杂性以及传统单一监测预测技 术手段的局限性,目前难以对地质灾害进行准确预报预测;③ 应整合已有的各类变形监测、遥感、传感器、工程检测等 技术构建“空—天—建—地—井—人”监测技术体系,融合多源地质环境数据探明矿区物理环境场。在上述分析的基 础上,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对矿区地质环境灾害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后续研究重点在于:① 完善多源 数据标准化工作,加强数据安全共享,构建地质环境保护“知识库”;② 依托AI 辅助和地质环境保护“知识库”,研究 矿区多灾耦合机理,明确致灾关键因素,构建灾害链网;③ 基于灾害链网加强跨学科研究,融合多源数据—模型形成 “透明地质条件—矿山开采设计—采动损害/ 物理场分布特征评价—工程安全预测评价/ 生态过程预测评价—工程加 固维修/ 生态环境修复”全过程工作机制。分析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梳理矿区多灾耦合问题的研究思路,对于地质环境 灾害综合保护和治理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