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0-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综述
高压辊磨机粉碎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
刘建远
2010, 39(8): 1-6.
摘要
(
18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高压辊磨机粉碎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粉碎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进行工业型高压辊磨机粉碎效果预测、粉碎回路流程设计和工艺条件优化的研究进展。
采矿工程
泡沫砂浆充填体力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陈忠平, 翟淑花, 高谦, 董璐
2010, 39(8): 7-10.
摘要
(
20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将泡沫充填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地下充填矿山,以金川F
17
以东采场的开采技术条件,开展了泡沫砂浆充填体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泡沫砂浆充填体充填采场的作用机理与充填效果研究。现场实践表明,泡沫砂浆充填体具有流动性好、充填质量高、成本较低等优点。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金川F
17
以东采场围岩条件,采用与普通充填体相同灰砂比,泡沫砂浆充填技术不仅提高充填体的力学参数,还能够实现较高的充填接顶率,从而有效控制采场岩层移动,确保采场的安全。由此表明,泡沫砂浆充填技术在金川F
17
以东采场的充填法采矿是可行的,矿山正在进行采场的工业试验研究。
深部高应力膨胀性软岩泵房支护技术
孟庆彬, 乔卫国, 林登阁, 魏烈昌
2010, 39(8): 11-14.
摘要
(
20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唐口煤矿泵房的岩石力学试验、岩石矿物组成分析、地应力测试、破坏机理分析,提出了采用以锚索桁架、锚注为核心的联合支护体系,来解决深部高应力膨胀性软岩大型硐室的支护技术难题。监测结果表明:加固后泵房围岩最大变形量仅有6 mm,3个监测断面平均变形量仅为4.7 mm,结果说明以锚索桁架、锚注为核心的联合支护体系提高了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和支护结构的整体性,有效地控制住了围岩的变形和底臌,保持了泵房围岩的长期稳定。
青铜沟汞锑矿深部残矿回采方案研究
张雯, 黄汝杰, 张卫斌, 郭进平, 程平
2010, 39(8): 15-17.
摘要
(
18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铜沟汞锑矿为充分开采井下资源,选择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回采550~600 m中段的部分残矿体。残留矿体厚度中等,倾角不够陡,也不够缓,且550 m中段以上已开采形成大量空区和残留矿柱,使得残矿回采难度加大。在残矿回采研究中,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采用垂直走向布置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分级尾砂充填的开采技术,使残留矿体回采获得了成功。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矿产资源禀赋要素体系研究
周怀峰, 李远, 周游
2010, 39(8): 18-20,25.
摘要
(
21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业权评估、矿产资源价值评价等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矿产资源禀赋的评判问题。矿产资源禀赋要素是影响矿产资源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以煤炭资源为例,对矿产资源禀赋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了矿产资源禀赋要素体系,并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使用Vensim软件构件了系统流程图,构建了矿产资源禀赋要素体系模型,并给出了效用函数的构成模型。
深井矿山复杂边界矿柱回采研究
冯福康, 罗周全, 张保
2010, 39(8): 21-25.
摘要
(
18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充填法两步骤回采的深井矿山,由于采场爆破设计、现场施工偏差或采空区的部分垮塌等原因,矿柱边界会极不规则,回采时往往存在充填体部分垮塌、矿柱贫损严重等问题。结合冬瓜山铜矿实际,在采用RFPA2D软件对矿柱进行稳定性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MS实测得到的空区数据,借助Surpac软件建立-730水平2个相邻采空区的三维模型;通过将空区模型与矿柱设计模型复合,得到了实际可供开采的矿柱设计模型;分析预测了矿柱回采时爆破动载对充填体的影响,阐述了边界炮孔到充填体距离、边界孔装药的选择与矿柱回采的密切关系;利用Surpac软件剖切得到的矿柱剖面作为爆破设计的依据,获得了爆破设计的合理范围,实现了矿柱的优化回采。
注浆岩石锚杆锚固机理影响因素分析*
朱训国
2010, 39(8): 26-29.
摘要
(
17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研究隧洞等地下工程中锚杆支护锚固机理,根据微段锚杆的受力平衡以及载荷传递机理建立了锚杆的载荷传递微分方程,同时根据隧道围岩安装锚杆前后的应变变形建立了锚杆的轴向载荷传递方程,结合圆形隧洞围岩的径向变形方程,推导了理想弹塑性围岩中注浆岩石锚杆的轴向应力的计算模型,以及锚固段与围岩体界面之间摩阻力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锚杆应力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应力分布趋势和大小的因素,得到了影响其锚固效应的因素是锚杆的安装施工时机、围岩的力学特性以及锚杆的长度等。
级差边际品位优化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李纲, 胡乃联
2010, 39(8): 30-32.
摘要
(
16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级差边际品位的概念,建立了级差边际品位的数学模型。利用微软VBA宏语言开发了计算程序,通过焦家金矿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得出了边际品位分阶段下降的结论,对低品位资源的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应用临界滑动场技术确定排土场极限堆高
阚生雷, 孙世国, 刘合寨
2010, 39(8): 33-35,38.
摘要
(
19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边坡临界滑动场技术从边坡与基底整体出发,通过数值计算,快速、准确地确定多层介质边坡任意形状的临界滑动面,全面评价边坡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应用滑动场技术的反向搜寻方法,即给定安全系数,搜寻边坡允许的最大坡角,并结合工程实例选择控制排土场稳定的剖面,进行排土场极限堆高设计。
厚软山坡基底排土场堆排过程中应力场演变规律
孙世国, 范才兵, 李占科, 鲁海, 阚生雷
2010, 39(8): 36-38.
摘要
(
17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厚软山坡基底强度决定了排土场的堆排量和安全性。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堆排过程中厚软基底与排弃物边坡应力场演变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找出滑移变形的危险部位,以及塑性变形区与堆载高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应用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验算,两者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为排土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巷道支护加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宋爱东, 南世卿, 杨福军, 苏明, 李成合, 姜艳美
2010, 39(8): 39-41,54.
摘要
(
19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确保喷射混凝土支护方式的有效性是喷射支护的关键,如何事先预测喷射混凝土的破坏模式是矿山建设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三维真实破坏过程分析系统,对加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结构在双向拉伸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直观再现了喷射混凝土结构中应力场分布及裂纹演化过程。分析其破坏机理,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复杂荷载作用下冻结凿井井壁损伤应力分析
吴月秀, 刘滨, 远洋, 黄瑞泉
2010, 39(8): 42-45,78.
摘要
(
18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冻结凿井井壁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施工和运营各个阶段的受力特点,优选出适合各个阶段的损伤模型,建立了适合冻结凿井井壁应力分析的含初始损伤的各向异性损伤模型。修正的模型中考虑了温度、施工条件、混凝土的断裂能和骨料等情况对井壁质量的影响。用FEPG有限元自动生成程序软件编写了三维弹性损伤程序,利用FEPG进行了梁宝寺矿主井井壁结构的弹性损伤模拟计算,得到在永久地压、井壁重力以及随时间不断增大的竖直附加力的共同作用下,井壁结构内部的损伤变化过程,探讨了结构破裂的力学机理以及裂缝出现的位置和扩展过程。
矿物工程
煤种对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同步脱磷的影响
徐承焱, 孙体昌, 祁超英, 杨慧芬, 李永利, 莫晓兰, 李志祥
2010, 39(8): 46-50.
摘要
(
18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3种烟煤、1种无烟煤和1种褐煤为还原剂,配合SY1与SY2按2:1质量比配成的脱磷剂,采用直接还原焙烧—磁选工艺,研究煤种对鄂西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同步脱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煤中的固定碳、挥发分有利于提高所得还原铁产品的铁品位和铁回收率,灰分对降低还原铁磷含量不利;增加煤用量和增加脱磷剂用量都能提高直接还原同步降磷的效果,但前者所需成本比后者低;在合适的煤用量和脱磷剂用量下,5种煤都可以得到铁品位大于90%,磷含量小于0.1%的还原铁,相比较而言,褐煤直接还原同步脱磷的效果较好,其次为无烟煤,烟煤较差。
组合捕收剂WM-1对东鞍山赤铁矿的捕收性能
王小飞, 米金月, 陈先龙, 朱一民
2010, 39(8): 51-54.
摘要
(
18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油酸钠与一种自制的螯合捕收剂配成组合捕收剂WM-1,用WM-1对东鞍山赤铁矿进行正浮选试验,并与单一油酸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经1次粗选,WM-1可获得精矿铁品位50.62%,精矿铁回收率85.05%的良好指标,而单一油酸钠的精矿铁品位和精矿铁回收率仅为50.62%和90.22%,并且WM-1具有一定的耐低温性。机理分析显示,WM-1组合捕收剂与赤铁矿之间的吸附包括静电吸附和化学吸附。
EM-501对高磷鲕状赤铁矿的脱磷效果
闫武, 张裕书, 刘亚川
2010, 39(8): 55-58.
摘要
(
18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配制了一种新型脱磷捕收剂EM-501,并采用该捕收剂对重庆桃花高磷鲕状赤铁矿和湖北官店高磷鲕状赤铁矿的脱泥后产品进行了反浮选脱磷试验。桃花高磷鲕状赤铁矿的脱泥后产品经EM-501一粗一精二扫脱磷反浮选,P含量从0.82%降到0.081%;官店高磷鲕状赤铁矿的脱泥后产品经EM-501一粗一精一扫脱磷反浮选,P含量从0.89%降到0.21%。试验结果证明,EM-501对含磷矿物捕收能力强,并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是高磷鲕状赤铁矿的有效脱磷捕收剂。
太和铁矿一段铁精矿磁筛精选试验研究
付冠文, 岳铁兵, 王建业
2010, 39(8): 59-62.
摘要
(
23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太和铁矿矿石为钒钛磁铁矿,现场选铁采用两段阶段磨矿、阶段磁选工艺流程,二段再磨量大,成本高,且最终精矿铁品位仅能基本满足大于55%的质量要求。在实验室模拟现场流程制备出一段精矿,采用磁筛对其进行再磨后和再磨前的精选试验,考察利用磁筛提高最终精矿铁品位或减少二段再磨量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再磨后的一段精矿经磁筛精选,最终精矿铁品位未能提高;一段精矿再磨前直接经磁筛精选,可预先获得一部分铁品位为56%以上的合格精矿,从而减少约60%的再磨量。
某褐铁矿磁选厂工艺流程优化改造
黄会春, 周跃
2010, 39(8): 63-65, 70.
摘要
(
20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云南某褐铁矿磁选厂入选矿石的性质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试验研究结果,采取入选矿石配矿和脱泥、增加扫选作业、加强磨矿分级控制、浓缩机扩容等措施对原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在精矿铁品位略有降低的情况下,使精矿铁回收率提高19.55个百分点,并使矿石处理量提高20%~25%,精矿产量增加28.72 t/d。
某高碳高硫多金属矿石铅锑浮选工艺的优化
冯忠伟, 宁发添, 韦文业, 董明传, 施先义
2010, 39(8): 66-70.
摘要
(
18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南丹某高碳高硫锡多金属硫化矿石铅锑浮选困难的问题,在大量探索试验的基础上,在酸性条件下以丁铵黑药为捕收剂、硝酸铅为活化剂、NZ组合药剂为抑制剂进行铅锑浮选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指标。现场根据试验结果对原选矿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后,获得的铅锑精矿铅、锑、银品位分别为24.87%,11.59%和2 993 g/t,回收率分别达87.01%,83.88%,89.79%,使矿石中的有价矿物得到了有效的综合回收
铜绿山铜铁矿深部矿石中铜的可选性研究
杨丙乔, 邓冰, 左倩, 王飞, 张芹
2010, 39(8): 71-74, 101.
摘要
(
18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铜绿山铜铁矿进入井下深部开采后因矿石性质变化造成的选矿指标恶化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对该矿深部矿石进行了铜的可选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磨矿细度从目前现场生产所采用的-0.074 mm占63%~70%提高到-0.074 mm占85.9%,采用异步浮选流程,以单一丁黄药作捕收剂,可获得含铜22.85%,含金14.27 g/t,含银85.69 g/t的铜精矿,相应的铜、金、银回收率分别为93.72%,94.83%,82.34%,而以丁黄药+丁胺黑药组合药剂作捕收剂,可使铜、金、银的回收率提高1~2个百分点,但铜、金、银品位略有降低。
某金矿石中金的浮选及氰化浸出试验
代淑娟, 胡志刚, 孟宇群, 白丽梅
2010, 39(8): 75-78.
摘要
(
18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某金矿石因载金硫化矿物浸染粒度细并与脉石矿物共生密切以及矿石中易泥化矿物含量高而较为难选。对该矿石进行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200目占95.3%的磨矿细度下,以碳酸钠为调整剂、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为捕收剂、2号油为起泡剂,获得的浮选精矿金品位为 77.1 g/t,金回收率79.58%。进一步对浮选尾矿进行氰化浸出,可获得82.20%的作业金浸出率,从而使金的总回收率达到96.37%。对原矿直接氰化浸金进行探索,结果表明,金的浸出率仅为80.41%。
不同搅拌方式下某铀矿石的细菌浸出效果
陈功新, 王广才, 史维浚, 刘金辉
2010, 39(8): 78-81,131.
摘要
(
17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从现场酸性矿坑水中分离并经诱变、驯化和扩大培养的的嗜酸中温混合菌,对某难浸铀矿石进行了充气搅拌方式和机械搅拌方式的浸出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机械搅拌方式下铀的渣计浸出率可达89.2%,而充气搅拌方式下铀的渣计浸出率仅为67.6%,说明机械搅拌方式更有利于该铀矿石的细菌浸出。
单斜磁黄铁矿浮选行为研究
李文娟, 宋永胜, 周桂英, 王琴琴, 屈伟
2010, 39(8): 82-85.
摘要
(
17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单矿物试验,研究了单斜磁黄铁矿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单斜磁黄铁矿在丁黄药或乙硫氮体系中的可浮性基本一致,矿浆电位对其浮选行为影响不大。碱性条件下,乙硫氮对单斜磁黄铁矿的捕收能力比丁黄药强。以丁黄药为捕收剂时,在酸性、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腐植酸钠+氯化钙组合抑制剂可很好地抑制经CuSO
4
活化的单斜磁黄铁矿;在NaOH形成的强碱性条件下,该组合抑制剂很难抑制活化的单斜磁黄铁矿;而在CaO形成的强碱性条件下,即使采用单一腐植酸钠也可以实现对活化单斜磁黄铁的抑制。
云南某氧化铜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李波, 梁冬云, 张莉莉
2010, 39(8): 86-88,101.
摘要
(
18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某大型铜矿氧化带存在深度氧化铜矿石,具有含铜量低、氧化率高、含泥量大、嵌布关系复杂等特点,属难选矿石。经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清了该矿石的物质组成、主要铜矿物的嵌布特征、铜元素的赋存状态,并分析了可能影响选冶效果的不利因素,为制定合理的选冶工艺提供了依据。
硬脂酸钠对半水硫酸钙晶须生长的影响
王宇斌, 袁致涛, 李丽匣, 韩跃新
2010, 39(8): 89-91,136.
摘要
(
20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电子生物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半水硫酸钙晶须制备过程中加入的稳定剂硬脂酸钠的用量对晶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在晶须表面的吸附状态随其用量变化而变化;硬脂酸钠对半水硫酸钙晶体的形貌有较大影响;硬脂酸钠在半水硫酸钙表面吸附的不均匀性是半水硫酸钙呈现不同形貌的根本原因。
宁乡式鲕状赤铁矿选矿研究进展
张裕书, 丁亚卓, 龚文琪
2010, 39(8): 92-96.
摘要
(
19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了我国宁乡式鲕状赤铁矿的资源特点和可选性,综述了鲕状赤铁矿选矿工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根据不同产地鲕状赤铁矿的工艺矿物学特点制定不同选别方案的观点,同时对几种方案所得产品的冶炼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对未来鲕状赤铁矿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我国赤铁矿选矿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太, 郭小飞, 袁致涛, 韩跃新
2010, 39(8): 97-101.
摘要
(
19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我国赤铁矿采用阶段磨矿工艺、细粒高梯度磁选工艺、反浮选工艺的技术现状,指出超细粉碎—强磁预选工艺、细粒弱磁性矿物高梯度磁选工艺、耐低温及中性反浮选药剂是我国赤铁矿选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硫化铜矿生物堆浸研究进展
曾伟民, 邱冠周
2010, 39(8): 102-107,111.
摘要
(
15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就当前硫化铜矿生物堆浸技术的研究热点优良浸矿微生物的选育和堆浸工艺参数的优化进行了综述;作为实例,介绍了了美国Kennecott铜矿的黄铜矿堆浸工艺和我国紫金山铜矿的辉铜矿堆浸工艺。
地质与测量
亚碧罗地区结构面连通率研究
马平, 孙强
2010, 39(8): 108-111.
摘要
(
18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构面的存在是工程中重要地质缺陷之一。针对西南亚碧罗地区结构面,采用窗口法对怒江两岸的不连续面进行描绘测量。对获取的不连续面产状和迹长根据蒙特卡洛原理,利用VB编写程序模拟二维情况下岩体节理网络并分析了结构面连通率特征,为岩体质量评价和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桥铜硫铁(金银)矿床深边部找矿思路探讨
潘常甲, 陈彬, 王义霞
2010, 39(8): 112-115+131.
摘要
(
18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新桥铜硫铁(金银)矿矿床地质特征、以往地质工作的分析、总结及多年来矿山开发实践,探讨矿区深边部找矿前景,提出矿区深边部找矿预测思路、途径及新桥铜硫铁(金银)矿找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机电与自动化
基于WiFi技术的露天矿数字化生产调度系统
吴文君, 井石滚, 顾清华
2010, 39(8): 116-119,136.
摘要
(
17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露天矿日常生产调度和定位监控的实际需求,利用WiFi无线技术,设计实现了集语音通讯、作业设备定位、视频监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露天矿生产调度系统。该系统的实施,不仅可满足矿区生产调度的需要,而且可实现VOIP功能和无线视频监控,为露天矿生产调度管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现场测试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能满足矿山生产管理要求。
WiFi通讯技术及其在金鼎矿业中的应用
李海波, 吴文君, 王雪莉
2010, 39(8): 120-122,127.
摘要
(
2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矿山井下无线通信和人员设备实时定位的要求,利用WiFi无线通信技术和RFID定位技术,设计实现了矿井下人员设备定位、监测,语音通讯调度系统。该系统的实施,不仅满足了矿区移动办公的需要,而且同时具备了VOIP语音通信功能,为井下生产的安全监管和通信调度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场测试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能满足矿山生产要求。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规律的PFC2D模拟仿真
王培涛, 杨天鸿, 柳小波
2010, 39(8): 123-127.
摘要
(
18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基于颗粒流的离散元方法,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覆岩下放矿的崩落矿岩移动规律以及矿石损失贫化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以矿石回收率和废石混入率为检测指标,对比分析平面放矿和立面放矿2个不同的放矿方案的优劣。研究发现,在相同的放矿条件下,平面放矿方案比立面放矿方案更加合理。在同一放矿模型中,通过对比5种不同摩擦性质颗粒在立面放矿方案下的放出体形态,发现在结构参数和放矿方案既定的情况下,矿岩散体内摩擦角会影响放矿效果:颗粒间摩擦系数越大,放出椭球体的偏心率越大。
孔隙水文地质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张渭军
2010, 39(8): 128-131.
摘要
(
16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孔隙水文地质层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及现有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空间离散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剖面图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钻孔数据,对孔隙水文地质层空间上下关系进行划分。为了保证上下三角形的一一对应性,如果对某一层的顶层(底层)三角形进行了自分解操作,则该层底层(顶层)的三角形也要进行这样的操作。对每一层进行TIN构建后,连接相应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形成对整个地质体的三棱柱剖分,各层不规则三角网具有参考系一致、能准确匹配及一一对应的特性。采用三棱柱对孔隙水文地质层进行三维空间离散,在保证孔隙水文地质层类型的一致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水文地质模型三维空间建模及地下水模拟的精度。
矿山平巷与立井复合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张志华, 侯恩科
2010, 39(8): 132-136.
摘要
(
17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矿山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而矿山巷道作为整个矿山生产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矿山可视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在分析现有的巷道三维建模的基础上,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提出了针对巷道网络内立井与平巷的相交模型的构建方法——剖分建模法,将相交部分剖分成3个独立的实体和2条空间曲线。通过具体的分析计算,求解出这2条空间曲线的离散点,采用相邻轮廓线构模法,将立井的三维模型构建出来,结合对称建模法构建平巷的三维模型。然后将这3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立井与平巷的相交模型,保持了巷道内的连通性,且生成的模型是无缝集成的。实例表明,该方法在构建平巷与立井的相交模型中是可行的。
混合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选铜效果
张敏, 石常省, 刘炯天
2010, 39(8): 137-139,141.
摘要
(
19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混合充填是在筛板充填的基础上引入蜂窝管充填的一种充填模式,目的是比筛板充填进一步弱化旋流力场对柱分选的负面影响。采用混合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和筛板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云南某硫化铜进行半工业分流试验,结果显示,两者都可以大大简化工艺流程和节省药剂用量,但混合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比筛板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分别高2.28和1.18个百分点,从而证明了混合充填的有效性。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旋流器空气柱特征研究
王志斌, 褚良银, 陈文梅, 王升贵
2010, 39(8): 140-143.
摘要
(
19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了不同锥角和进口流量下旋流器内空气柱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旋流器内空气柱的形状、弯扭程度因旋流器锥角和进口流量不同而不同,不能单纯用柱状、麻花状、正弦曲线状等来描述。因此,为减少空气柱对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旋流器应采用合适的锥角及与之相匹配的最佳进口流量。
安全与环保
井下大水矿山应急水仓建设探讨
胡杏保, 胡道喜, 刘海林
2010, 39(8): 144-147.
摘要
(
20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矿山井下突水灾害频繁发生对井下作业人员及财产等造成巨大的危害,提出了应急水仓的概念,并设计了多种形成方案。该水仓的建立将为井下矿山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应急处理,避免由此引起作业人员的被淹被困,保障矿山安全。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对策研究
郭维君, 崔晓艳, 肖桂元, 吴萌
2010, 39(8): 148-151,159.
摘要
(
26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开采规模日益增大,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由于采矿本身的原因以及管理、技术、效益、意识等因素,地质灾害隐患严重,严重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叙述了目前我国矿山普遍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从技术上和非技术上指出地质灾害的控制措施:在非技术上加强立法;在技术上引入TSP预报系统、直流电法、超前钻孔等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方法,控制爆破等技术措施,以及运用环境岩土工程学作为指导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总结了前人的一些地质灾害治理研究经验。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理论的地下开采安全评价模型
史秀志, 崔松, 黄敏, 邱贤阳孙磊, 周健
2010, 39(8): 152-155,182.
摘要
(
20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山安全是矿山企业稳定、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应用Fisher判别分析理论并结合矿山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根据矿山人、机、环境、管理4个因素的实际特点,综合考虑到地下矿山的开采工艺和指标数据的可靠性,选取23项矿山安全评价因素作为评价影响因子,建立矿山地下开采安全评价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FDA)。对18组地下矿山的特征参数值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和检验,回判估计的误判率为0。利用该模型对另外4组实测数据作为预测样本进行测试,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回判估计的误判率低,判别性能良好,对地下矿山安全管理现状及水平评价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进而为矿山有关部门提供了科学安全管理的依据。
尾矿库溃坝事故损失风险评估
束永保, 李培良, 李仲学
2010, 39(8): 156-159.
摘要
(
17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生命损失、财产损失和环境资源损失3方面评估了尾矿库溃坝事故经济损失风险,利用尾矿库溃坝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和事故经济损失风险划分了尾矿库溃坝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级,并综合空间因素,使得不同区域内尾矿库溃坝事故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损失影响具有可比性。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定量评估事故损失风险、确定尾矿坝隐患治理优先权提供了依据,也有助于改进和完善尾矿库风险管理。
翻身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及防治研究
邓敏, 吴新星, 徐庆
2010, 39(8): 160-162.
摘要
(
17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论述了翻身沟泥石流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发生机理、规模及发展趋势,并通过多因素危险度评价公式对翻身沟泥石流危险度进行评价,得出翻身沟泥石流危险度为0.51,属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针对灾害体物源储量、破坏能力等基本特征,以及危险区周边地物、地质结构特征,提出了以拦为主辅以沟道清淤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翻身沟居民、省道等生命财产安全。
梅山铁矿多级机站通风系统建设与完善
朱胜华, 徐志强
2010, 39(8): 163-166.
摘要
(
17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梅山铁矿通过对二期通风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开展了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研究,理顺了通风网路,统一了风机型号,并且提出“双水平进回风系统”方案,实现通风系统的集中控制,使二期通风系统达到经济、高效运行的目的。
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法在尾矿库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朱君星, 李彩丽
2010, 39(8): 167-170.
摘要
(
16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尾矿库是一种人工形成的高位泥石流源,存在较多危害和事故隐患,且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将会严重威胁到库区周边环境和下游人民财产安全。根据影响尾矿库安全的几个主要因素,考虑到传统层次分析法在安全评价中的不足,采用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尾矿库安全评价模型,并根据尾矿库的实际确定其指标体系。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铁尾矿基质的改良效果
张翠青, 毕银丽, 于淼, 陈保东
2010, 39(8): 171-174.
摘要
(
16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4种不同生态型的丛枝菌根真菌接种于马钢南山铁矿尾矿基质中,通过紫花苜蓿盆栽试验比较菌根真菌对尾矿基质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生态型菌根真菌与对照相比,均能增强紫花苜蓿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紫花苜蓿对基质中磷元素的吸收能力,增加紫花苜蓿的生物量,其中来源于某铜尾矿的 Glomus intraradices 在改善尾矿基质理化性状、促进紫花苜蓿生长方面的效果最佳。
专题综述
红黄土对水中Cr
3+
和Cd
2+
的吸附性能
赵梅青, 马子川, 邢胜涛, 吴银素
2010, 39(8): 175-178.
摘要
(
20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天然红黄土作为吸附剂进行了去除水中Cr
3+
和Cd
2+
的试验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红黄土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测定了不同pH和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红黄土对Cr
3+
的吸附能力高于对Cd
2+
的吸附能力,一定条件下,Cr
3+
的去除率可达99.5%,而Cd
2+
的去除率最高约63%;吸附行为均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根据试验结果,认为红黄土有望成为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新型吸附材料。
安全与环保
CTMAB改性膨润土对活性艳蓝的吸附性能
张凤杰, 欧晓霞, 王养记, 陈静文, 杨慧盈, 乌云娜
2010, 39(8): 179-182.
摘要
(
18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碳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复合法对天然膨润土进行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CTMAB改性膨润土进行了结构表征。以CTMAB改性膨润土为吸附剂对模拟活性艳蓝染料废水进行吸附脱色试验,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的脱色效果大大优于原土。在废水活性艳蓝浓度为50 mg/L,pH=7,改性膨润土用量为5.0 g/L,吸附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模拟废水的脱色率达91.98%。
生产技术
矿山废水的危害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严群, 黄俊文, 唐美香, 赖华, 罗仙平
2010, 39(8): 183-186.
摘要
(
16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矿山废水的来源和危害,介绍了酸碱中和法、混凝沉降法、化学氧化法、人工湿地法和微生物法等5种矿山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