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7-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综述
“十五”金属矿山采矿技术进步与“十一五”发展方向
王运敏
2007, 37(12): 1-9+13.
摘要
(
15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促进金属矿山科技进步和“十一五”金属矿山科技工作的开展,对“十五”期间我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十一五”我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总结认为“十五”期间我国陡坡铁路运输工艺的研制成功,大间距集中化无底柱采矿新工艺,深部矿床开采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极大地推动了金属矿山的技术进步;分析认为我国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技术研究工作已滞后生产实践的需求,深井矿山开采仍有大量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复杂难采矿床开采技术难度越来越大,采矿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数字矿山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等;对此,提出了开展深凹露天矿新型运输设备与工艺研究、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研究、深部矿体和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研究、数字矿山研究及金属矿山循环经济研究等发展方向。
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尹升华, 吴爱祥
2007, 37(12): 10-13.
摘要
(
18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是一个世界采矿技术难题。对国外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现状进行了介绍,国外矿山由于矿床规模大,矿石价值较高,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主要采用房柱法和充填法;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基础较薄弱,缺少引进设备的资金和应用的技术基础,因此在缓倾斜矿体开采中,以房柱法和空场法为主,装备水平较落后,低投入、低效率、高贫损。对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氧化亚铁硫杆菌胞外多聚物的研究进展
柳建设, 闫颖, 王铧泰, 王秀美
2007, 37(12): 14-16+52.
摘要
(
14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关于氧化亚铁硫杆菌胞外多聚物的组成、生成影响因素、其在氧化亚铁硫杆菌吸附到矿物表面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一些建议。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陈懿, 杨昌明, 王艳平
2007, 37(12): 17-21+35.
摘要
(
15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通过对资源型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与能力的分析,建立了一套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式;通过对某矿山企业的实例研究,证明了这种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模式。
我国有色金属危机矿山发展对策
邹国良
2007, 37(12): 22-23+42.
摘要
(
14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确了危机矿山的概念及危机矿山危机等级的划分方法,分析了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的危机现状,提出了加强矿产接替资源的勘查工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好末期矿山的转产开发及人员分流工作等有色金属危机矿山的发展对策。
采矿工程
机械压实作用对排土场堆浸渗透性的影响
王贻明, 吴爱祥, 杨保华, 陈学松
2007, 37(12): 24-26+67.
摘要
(
16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渗透系数低是当前我国排土场堆浸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粉矿含量及压实度是影响排土场浸堆渗透性的重要因素。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粉矿含量及不同压实度条件下,样品的渗透系数,并从机械压实机理上研究了机械压实对浸堆的压实和破碎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粉矿含量从10%增加至35%,样品的渗透系数降低一个数量级,样品从透水层渐变为半透水层。随着压实度的增加,样品的渗透系数急剧降低,在试验条件下,压实度为84.74%时,样品渗透系数仅为自然状态的4.49%。因此,改进筑堆工艺,降低机械压实是提高排土场浸堆渗透系数的有效途径。
沉积型铝土矿分层分级开采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张吉龙, 姜立春
2007, 37(12): 27-31.
摘要
(
14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层分级开采技术是解决山西境内铝土矿合理开采的一种有效技术。定义了分层分级开采技术内涵,并确定了其开采的适用范围。在大量现场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孝义铝矿分层分级开采的合理技术参数:①不需爆破作业时,采矿条带宽度为5 m,有效松碎深度为0.5~0.8 m,松碎间距为1.0~1.5 m,采矿台阶高度为3.5~4.5 m,最小工作平台宽度为26~28 m,工作线长度一般为60~80 m。②爆破作业时,给出了爆破条带宽度与矿体倾角(6° ~18°)的关系曲线和作业线长度与矿体厚度的关系曲线。工作线长度随倾角的增加而增加,随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爆破机理的推墙假说与协能爆破技术研究
刘敬国, 段海峰
2007, 37(12): 32-35.
摘要
(
18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推墙假说的基本思想;利用推墙假说分析了两个孔贯穿的3个基本条件:临空自由面、补偿空间以及合推效应;以三个基本条件为标准,比较大区排间微差爆破、压渣爆破、T型起爆、波浪型起爆、斜线起爆、大孔距爆破等的优劣,并设计了一种新的爆破方式——协能爆破。协能爆破的技术要点是:采用三角布孔、排间起爆、前排孔加大抵抗线减小孔距。推墙假说认为,预裂爆破、光面爆破、蓄能爆破与大孔距爆破、协能爆破等源于同一爆破机理,它们都是单排孔齐发爆破孔间易被贯穿这一现象的具体应用。
基于空区探测的采场超欠挖量计算及顶板安全分析
罗周全, 鹿浩, 刘晓明, 杨承祥, 李畅
2007, 37(12): 36-38.
摘要
(
16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空区三维激光精密探测系统(3D Cavity Monitoring System,CMS)对金属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进行精密探测,以探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大型矿床建模软件SURPAC建立与矿山实际坐标完全一致的空区三维模型。将建立的空区探测模型与采场设计单元模型复合,并通过模型间的布尔运算,计算出采场的超挖量与欠挖量。用SURPAC对实际探测获得的空区模型进行剖切,并将剖切所获得的剖面与采场施工设计剖面进行对比,分析顶板巷道工程的安全状况,从而为矿山进一步改进采场回采设计和进行安全控制提供第一手资料。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大量落矿采矿新技术研究
孟稳权
2007, 37(12): 39-42.
摘要
(
17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大量落矿技术,是以L·利文斯顿球形药包爆破漏斗理论和数个密集平行深孔形成共同应力场的作用机理为基础而发展的VCR 大直径深孔采矿新技术。它具有综合利用炸药能量的最优条件,既能发挥垂直深孔球形药包能量利用率高、破岩效果好的优点,又能克服其成本高、采准量大和采场地压管理复杂的缺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高效性,是地下大直径深孔采矿领域颇具竞争力的一项新技术。在具体论述该技术在冬瓜山铜矿的应用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指出了实施要领与改进方向。
新疆某矿床负压钻进施工工艺技术研究
雷奇峰, 哈杰提, 王西文
2007, 37(12): 43-48.
摘要
(
16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高压气束负压钻进施工工艺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在新疆某矿床200 m深度条件下实施负压钻进施工技术的可行性与实施效果,提出了负压钻进的主要工艺技术、施工步骤及关键性技术环节和注意事项。负压施工的钻孔,其钻孔的结构明显改善,水量明显提高,效果良好,负压钻进施工工艺技术可以成为优化地浸开采的一个重要手段。
安家岭露天矿台阶爆破质量优化研究
黄小明, 张瑞新, 翟守俊, 丁新启, 尚文凯, 常永刚
2007, 37(12): 49-52.
摘要
(
16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安家岭露天矿煤岩台阶的破碎效果,降低爆破成本,比较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岩体的节理裂隙、孔网参数的布置、起爆方式以及台阶深孔爆破装药技术等几种因素对台阶爆破效果的影响。针对该矿在爆破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拉底和大块问题,通过改变和调整孔网参数、装药结构、炸药单耗、起爆药包位置及微差间隔等技术措施,改善了煤岩台阶的破碎效果。实践表明,这些爆破技术的优化提高了该矿的综合生产效率,也使开采成本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矿物工程
舞钢市某磁选精矿提质降杂选矿试验研究
张永, 胡义明
2007, 37(12): 53-56.
摘要
(
13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舞钢市某矿业公司选矿厂磁选精矿铁品位较低,为63.50%左右,而二氧化硅含量高达10% 左右。为提高产品质量,对该磁选精矿进行了多种选别工艺的提质降杂实验室小型试验。根据小型试验结果,采用细筛分级、筛上再磨弱磁选流程进行扩大连续试验,获得了产率为91.94%、铁品位为68.20%、SiO
2
含量为3.44%、铁回收率为97.81%的精矿产品,达到了精矿铁品位>68%的目标,试验结果可作为选矿厂生产流程优化改造的技术依据。
某含锡磁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李广涛, 张宗华, 王雅静
2007, 37(12): 57-60.
摘要
(
15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某含锡磁铁矿,原矿铁品位为42.83%,铁主要以磁铁矿形式存在;锡品位为0.57%,锡主要以锡石形式存在。采用弱磁选—摇床重选联合流程进行选矿试验,获得铁精矿、锡精矿1、锡精矿2这3种产品。铁精矿铁品位为66.01%,铁回收率为83.03%;锡精矿1锡品位为41.95%,锡回收率为17.54%;锡精矿2的锡品位为8.28%,锡回收率为15.79%,可送冶炼厂用烟化法回收Sn。试验结果为该矿床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
大冶铜绿山坑采难选矿石选铜试验研究
龙仲胜, 张芹, 孙志勇, 张兴旺
2007, 37(12): 61-63+110.
摘要
(
16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改善大冶铜绿山坑采难选矿石的选铜指标,进行了较详细的实验室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捕收剂有利于提高铜的回收率;添加调整剂SB-1可较好地解决云母类脉石对铜浮选的的干扰问题;将异丁黄药与丁铵黑药按2∶1比例混合作为混合捕收剂,采用添加SB-1的中矿再磨闭路流程,可获得精矿铜品位20.51%、铜回收率93.37%、金品位12.48 g/t、金回收率73.60%的较好选铜指标。
提高拉么锌矿选厂选铜指标的研究与实践
蓝桂密, 冯忠伟, 宁发添, 董明传
2007, 37(12): 64-67.
摘要
(
14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拉么锌矿选厂生产的铜精矿含锌高和银回收率低等问题,选用PA作捕收剂,取消对银矿物有强抑制作用的石灰,精选时加强搅拌使PA从铁闪锌矿等矿物表面脱落,取得了较好的选铜试验指标。用新的选铜药剂制度对现场进行技改后,选铜成本减少,铜精矿含锌量从16.33%降到7.92%,铜的回收率提高6.01个百分点,每吨铜精矿的银含量比技改前增加1 007 g,选厂可年增经济效益1 000多万元。
精确化装补球法在狮子山铜矿的应用
肖庆飞, 李桂海, 石贵明, 罗春梅, 段希祥
2007, 37(12): 68-71.
摘要
(
18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云南狮子山铜矿选厂生产能力偏低及磨矿产品细度差等问题,应用精确化装补球法改进选厂两段球磨机的装补球方法。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新的装补球方法使磨机生产能力提高9%,磨矿产品细度提高7.88个百分点,磨矿介质单耗降低10.42%,全厂电耗降低10.81%,铜回收率提高2.98个百分点,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铜溶剂萃取过程界面乳化机理研究
周桂英, 阮仁满, 温建康, 李玲
2007, 37(12): 72-74+85.
摘要
(
14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查明铜溶剂萃取过程的界面乳化机理,通过建立萃取剂的体积分数与萃取剂对红外光的吸光度间关系的标准曲线,研究了铁矾和高岭土固体微粒对萃取剂的吸附行为,并借助表面张力仪考察了铁矾和高岭土微粒对水相-萃取有机相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矾等固体微粒对有机溶剂的吸附作用降低了水相-萃取有机相间的界面张力,促进了界面乳化物的形成和稳定。
地质与测量
基于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的矿石品位空间分布研究
李家泉, 代碧波, 张伟
2007, 37(12): 75-78+100.
摘要
(
14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优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与方法在矿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带来了矿业界生产设计理念的革新,极大地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生产设计与管理水平。在这一技术发展趋势的引领下,结合国内某大型矿山,运用了地质统计学和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对矿石品位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靠,计算结果准确,可用于辅助地质及采矿工程师进行资源评估、采矿设计及计划编制等工作。
基于岩石损伤破坏和声发射理论的岩爆发生机理
张艳博, 康志强, 姜国虎, 徐东强
2007, 37(12): 79-82.
摘要
(
15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石等脆性材料在加载过程中,随着载荷的增加,材料内部的微裂纹产生、扩展并伴随着声发射现象的发生。声发射是研究脆性材料损伤演化的良好工具,它能连续、实时地监测脆性物体内部微裂纹的产生与扩展,这是其他任何方法都不具有的优势。采用岩石声发射测试技术,对不同孔隙率的岩石的岩爆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利用统计规律和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声发射与损伤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式;用不同孔隙率的大理岩进行了双轴压缩试验。试验模拟了双向受力状态下的岩爆,研究了其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并从岩石损伤的角度分析了岩爆的发生机制。研究表明,采用岩石声发射测试技术追踪岩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进行岩爆机理研究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张家洼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预测
战群
2007, 37(12): 83-85.
摘要
(
13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形成和基本赋存规律,研究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得出矿床赋存规律及控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并据此对成矿有利区域进行预测,寻找盲矿体,通过在这些地段增加探矿工程和巷道工程,进行矿床赋存规律和预测的验证,增加矿产储量,延长矿山寿命。对于矿山在下一步根据控矿模式及矿床赋存规律和找矿标志,在矿山深部、接触带及边缘进行找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机电与自动化
井巷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设计及实现
李春民, 李仲学, 王云海
2007, 37(12): 86-89+93.
摘要
(
16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巷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是地矿工程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井巷工程三维可视化子系统分为分割处理、体素化处理、矿体与工程可视化绘制、矿体与工程真三维显示和工程量计算等5个子模块进行了设计,将数据库分为开拓系统、采准切割两部分进行了数据表设计。基于VC++编程语言和SQLServer数据库完成了系统实现,并在某一具体铁矿山进行了实际应用。
生态示范区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的研究
韩天放, 王东军, 裴莹莹, 胡筱敏
2007, 37(12): 90-93.
摘要
(
15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示范区发展越来越快,信息量越来越大,对信息的处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繁杂。20世纪80年代末才起步的数据仓库技术(DW)则与决策支持系统相依相辅,数据仓库技术采用全新的数据组织方式,对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并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决策者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信息从而作出策略性决策。以数据仓库技术如何应用于生态示范区决策支持系统为例,以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建立为主要内容,并对人机界面的建立以及未来对数据仓库的使用和维护等内容做了阐述。论述了数据仓库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论证了在生态示范区决策支持系统中建立数据仓库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ZDY6000L型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的研制
殷新胜, 田宏亮, 姚克, 孙保山, 邬迪, 凡东
2007, 37(12): 94-96+100.
摘要
(
17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煤炭采掘技术的发展,钻掘交替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的分体式全液压钻机虽然可满足钻孔施工要求,但其运移性差、辅助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高产高效的要求。研制履带自行式钻机,提高机动性、降低劳动强,是十分必要的。详细介绍了ZDY6000L型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的研制中整体式布局设计、履带底盘车体及主要部件设计思路、液压系统的设计等,并介绍了钻机的试验及推广应用情况, 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直流调速器在提升机动力制动中的应用
罗金盛, 陈宝民
2007, 37(12): 97-100.
摘要
(
16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交流提升机TKD-A电控系统改造为背景,介绍全数字调速器6RA70结合S7-300 PLC实现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动力制动的控制原理,给出了6RA70关键参数的设置和PLC软件流程。该方法运行稳定可靠,参数配置方便,对矿井提升机TKD-A系统改造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旋流场内分散相颗粒的受力特性分析
李雪斌, 袁惠新, 曹仲文
2007, 37(12): 101-103+134.
摘要
(
14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两相流动力学理论,对旋流场内分散相颗粒的受力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将诸力划分为确定性的作用力和随机性的作用力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散相颗粒随机运动微分方程,为进一步深入认识旋流场内分散相颗粒的运动行为奠定了基础。
峨口铁矿铁精矿压滤性能研究
王辉锋, 贺俊鹿, 朱克松
2007, 37(12): 104-106+114.
摘要
(
15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太钢集团峨口铁矿选厂使用圆盘真空压滤机处理铁精矿存在的滤饼水分过高的问题,采用KM9/1000型快速压滤机进行了实验室压滤试验。结果表明,在滤腔深度为40 mm,入料压力为0.8 MPa,压榨、吹饼压力均为0.5 MPa,压榨、吹饼同时进行的隔膜压滤方式下,可使滤饼水分降到8%以下。按相同压滤方案在峨口铁矿选厂进行现场试验,获得了滤饼平均水分为7.3%,单位处理量为408 kg/(m
2
·h)的试验指标,验证了采用KM型快速压滤机处理峨口铁矿铁精矿的可行性。
机械产品三维交互性仿真控制的实现
周源, 王琨
2007, 37(12): 107-110.
摘要
(
12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摇床为例,介绍如何利用AutoCAD & 3Ds MAX软件和Cult 3D软件实现机械产品的三维建模及交互性仿真控制。
安全与环保
矿山事故时序分形特征研究
郭进平, 吴伶, 顾清华, 卢才武
2007, 37(12): 111-114.
摘要
(
13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山属于高危行业,其事故致因和演化机理十分复杂,分形理论为解决复杂性问题提供了可能。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矿山行业事故时序进行研究发现,矿山事故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其饱和关联维数为6.390,说明要恰当描述其变化特征进行动力系统建模至少需要6~7个状态变量;该时间序列的Kolmogorov熵近似为0.058 6,说明该混沌动力系统的平均可预测时间尺度为17个月。该研究结果可为建立矿山事故的时序预测预报模型提供依据。
锚索抗滑桩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研究
杨义兴, 余克林
2007, 37(12): 115-118.
摘要
(
15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治理滑坡工程中已广泛使用,但其设计与计算理论远远滞后于工程应用,在工程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岩土体岩土体材料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岩土体与结构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为此,将可靠度理论应用于锚索抗滑桩的设计计算中,根据工程中锚索抗滑桩的失效形式建立其可靠度计算模型,提出了将蒙特卡洛法与PNET法相结合进行锚索抗滑桩的结构系统可靠度计算,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蒙特卡洛法计算精度高,又考虑了各失效模式间的相关性,较单一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用Mn
3
O
4
吸附水中Cr(Ⅲ)的试验研究
马子川, 李燕, 于化江, 吴银素
2007, 37(12): 119-121.
摘要
(
14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合成的Mn
3
O
4
为吸附剂,研究了pH、吸附时间、Mn
3
O
4
投加量和Cr(Ⅲ)浓度对Cr(Ⅲ)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当Cr(Ⅲ)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发生吸附的pH范围为3.0~7.2, pH=6.5时吸附率达到93.7%,pH>7.2时容易出现Cr(OH)
3
沉淀;在25 ℃及pH=5.5的条件下,Mn
3
O
4
对Cr(Ⅲ)的吸附量经历一个先快速上升,后逐渐增大并达到平衡的过程,达到平衡的时间为17 h;Cr(Ⅲ)的吸附量随Mn
3
O
4
投加量和Cr(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生态艺术公园——我国废弃矿区治理新模式研究
张禾裕, 赵艳玲, 王煜琴, 肖武
2007, 37(12): 122-125.
摘要
(
18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废弃矿区治理的历史,在借鉴了发达国家艺术园区和景观公园的优秀案例后,提出了在我国条件适宜的废弃矿区上建立生态艺术公园的设想,建议在公园内嵌入“大地艺术+工矿区游览+景观公园+艺术园区”的主题模式;并以京西某废弃矿区为实例,形象地展示了生态艺术公园的建设理念。生态艺术公园模式旨在通过生态设计和视觉设计,更新废弃矿区工业设施的功能和应用,使矿业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
乐昌铅锌矿区蔬菜重金属含量与适种性评价
杨清伟, 束文圣, 蓝崇钰
2007, 37(12): 126-127.
摘要
(
13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重金属矿区蔬菜重金属含量,评价不同种类蔬菜的适种性,采集广东乐昌铅锌矿区菜地11种蔬菜和相应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重金属Pb、Zn、Cu和Cd含量,用聚类分析法对11种蔬菜种类进行归类。结果表明,所有蔬菜Pb、Cd均超过国家标准,Cu和Zn基本未超标,土豆、豌豆和椰菜基本适合在当地继续种植,但要谨慎取用不同可食部分。
综合利用
从黑山选钛厂强磁尾矿中选钛的试验研究
戴新宇, 余德文
2007, 37(12): 128-130.
摘要
(
13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承钢黑山选钛厂二段强磁尾矿中尚含有一定量的钛铁矿。为减少资源浪费,进行了从该尾矿中回收钛的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螺旋溜槽粗选—摇床精选单一重选流程,可得到TiO
2
品位为32.12%、TiO
2
回收率为38.02%粗钛精矿,该产品可作为钢铁厂护炉原料销售;采用螺旋溜槽粗选—摇床精选—硫浮选—钛浮选联合流程,可得到TiO
2
品位在47%左右的合格钛精矿,同时可获得S品位在39%以上的的硫精矿副产品。
用锌焙砂中浸渣制备铁精矿
肖纯, 唐谟堂, 何静, 鲁君乐
2007, 37(12): 131-134.
摘要
(
18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综合利用湿法炼锌渣中的铁,进行了用锌焙砂中浸渣制备铁精矿的试验研究。试验在传统湿法炼锌工艺的基础上,将高酸浸出过程改为高温高酸还原浸出过程,使铁以亚铁形式进入溶液,最后用双氧水和碱式碳酸锌沉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可从锌焙砂中浸渣制得含铁大于51%的铁精矿,使最终渣量大大减少,并且对锌和铟的回收率没有影响。
生产技术
ZG150-1500型电力机车空压机改造实践
徐克林
2007, 37(12): 135-136.
摘要
(
14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用SCR20-10T型螺杆式空压机替代Z-1.8/8型往复活塞式空压机,解决ZG150-1500型电力机车突出的空压机缺陷的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