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山 ›› 2010, Vol. 39 ›› Issue (06): 153-159+163.
梁峙1, 韩宝平2
Liang Zhi1,Han Baoping2
摘要: 通过对白腐真菌的生物学培养特性研究,获得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60 r/min,温度30 ℃,稻壳浸出液90 mL,葡萄糖质量浓度35 g/L,pH值3.5;同时分析了煤水中煤泥颗粒组成,发现其粒度小于0.045 mm的含量占55.93%,而大于0.25 mm的含量仅占3.75%,说明煤泥水中细粒含量较多,靠自身重力难以沉降;探讨了pH值、生物絮凝剂用量、搅拌方式和金属离子等单因素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该菌所产絮凝剂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条件,结果表明:当煤泥水质量浓度27.42 g/L、助凝剂(CaCl2)质量浓度5.0 g/L、采用二段式搅拌(第一段搅拌速度60 r/min,搅拌时间180 s;第二段搅拌速度180 r/min,搅拌时间60 s)、pH值11和絮凝剂体积浓度15 mL/L时,其絮凝活性最佳,可达98.71%;进一步实验表明,絮凝活性物质绝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是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菌体细胞产生的胞外分泌物。该絮凝剂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多种阳离子对该絮凝剂都有助凝作用,并且二价阳离子Ca2+对白腐真菌产生的絮凝剂助凝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