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红土镍矿资源现状及工艺综述
    李艳军, 于海臣, 王德全, 尹文新, 白元生
    金属矿山    2010, 39 (11): 5-9,15.  
    摘要4994)      PDF (2028KB)(9143)    收藏
    综合论述了世界红土镍矿的资源概况和利用现状,分析了我国对镍的需求情况,对红土镍矿的处理方法和目前有前景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氧化铅锌矿浮选药剂的研究现状
    吴文丽
    金属矿山    2010, 39 (09): 63-67,70.  
    摘要5648)      PDF (5762KB)(6321)    收藏
    主要介绍氧化铅、锌矿各种浮选药剂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目前氧化铅、锌矿浮选药剂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通过对氧化铅、锌矿浮选药剂作用机理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研发新型高效的螯合剂、复合药剂和组合药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石墨提纯方法进展
    葛鹏, 王化军, 解琳, 赵晶, 张强
    金属矿山    2010, 39 (10): 38-43.  
    摘要4529)      PDF (1215KB)(5313)    收藏
    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石墨提纯的各种方法,主要有浮选法、碱酸法、氢氟酸法、氯化焙烧法和高温提纯法,系统地阐述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研究进展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在进行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比之后,得出经过改进的碱酸法仍不失为工业提纯石墨的最好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河北省复杂难利用铁矿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
    赵军伟, 李中念, 郭敏, 张克仁
    金属矿山    2010, 39 (11): 10-15.  
    摘要4490)      PDF (1295KB)(4504)    收藏
    阐述了河北省的铁矿资源现状,特别是超贫磁铁矿资源的类型、储量及分布,分析了河北省铁矿资源开发现状及供需形势,举例介绍了开采技术条件复杂和选矿技术条件复杂两类型难利用铁矿矿床,提出了加强河北省复杂难利用铁矿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国内磁选设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夏红峰
    金属矿山    2010, 39 (09): 111-114.  
    摘要3804)      PDF (3912KB)(4333)    收藏
    介绍了国内磁选设备的研究现状,对国内磁选设备的结构形式、分选方式及其特性等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国内新型磁选设备的发展和研究趋势,建议大力发展和采用高效磁选技术,特别是发展高效节能的磁选设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Ventsim三维通风仿真系统在金属矿山的应用
    柳明明, 谢振华, 张建业
    金属矿山    2010, 39 (10): 120-122.  
    摘要5015)      PDF (1791KB)(4258)    收藏
    介绍了金属矿山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包括复杂矿井通风系统的三维模拟、深部开采引起的高温环境模拟。Ventsim三维通风仿真系统,可以实现风网解算、风流模拟、热模拟、经济性模拟的功能,能够满足金属矿山三维通风系统管理的要求。实践表明,Ventsim三维通风仿真系统能够满足矿山信息化管理要求,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细粒铁矿选矿中选择性絮凝的研究与应用
    唐雪峰, 陈雯, 余永富, 严小虎
    金属矿山    2010, 39 (09): 44-46.  
    摘要5250)      PDF (3020KB)(3983)    收藏
    分析研究了影响选择性絮凝效果的因素,介绍了选择性絮凝工艺在细粒铁矿选矿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选择性絮凝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氰化尾渣综合利用工艺分析与探讨
    王洪忠
    金属矿山    2010, 39 (09): 173-176.  
    摘要5298)      PDF (3914KB)(3776)    收藏
    介绍了我国黄金矿山综合开发利用及含铜、砷浮选金精矿氰化尾渣处理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金银浸出的原因及机理。试验研究表明,通过加入混合添加剂、采用两段焙烧、氰化前加入助浸剂共磨,氰化尾渣中金、银的浸出率分别提高到82.92%和61.54%,浸渣中金、银品位分别降至0.55 g/t 和30 g/t。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鲕状赤铁矿深度还原过程中铁粒生长特征研究
    贾岩, 倪文, 郑斐, 封金鹏, 王中杰, 徐承焱
    金属矿山    2010, 39 (10): 52-56.  
    摘要4335)      PDF (3277KB)(3767)    收藏
    针对国内某种难选鲕状赤铁矿的特点,进行了深度还原试验,对其深度还原过程中铁粒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二元碱度等不同试验因素对焙烧产物中铁粒的聚集、兼并和长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还原温度和延长还原时间有利于铁颗粒的聚集和长大,过高的二元碱度不利于铁颗粒的兼并和生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印度尼西亚某海滨含铁砂矿选矿试验研究
    龙运波, 张裕书, 闫武, 丁亚卓
    金属矿山    2010, 39 (09): 51-53.  
    摘要4533)      PDF (3034KB)(3748)    收藏
    通过对印度尼西亚某海滨铁砂矿进行矿石性质和可选性研究,查明了该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粒度组成、主要铁矿物的单体解离度及矿石的可选性。研究结果表明,有用矿物主要为钒钛磁铁矿,也有少量赤铁矿化磁铁矿和褐铁矿共生,该矿自然单体解离度好。在原矿TFe品位30.52%,磨矿细度-0.074 mm占80.0%,采用1次弱磁选粗选、1次弱磁选精选的条件下,获得了产率45.00%,TFe品位58.04%,回收率86.27%的钒钛磁铁矿精矿。为此类海滨铁砂矿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地下开采诱发地表沉降预测方法的研究
    穆伟刚, 孙世国, 冯少杰
    金属矿山    2010, 39 (10): 10-12,43.  
    摘要4191)      PDF (3342KB)(3709)    收藏
    针对目前岩体移动研究进展,对7种预测地表移动变形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某煤矿开采工程实例,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方法预测了地表移动规律和变形趋势,用Excel表对其数据进行了处理,确定了其走向、倾向剖面典型曲线及其岩体移动参数表达式,从而为实际工程中预测地表移动和变形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边坡安全管理建议
    李军
    金属矿山    2010, 39 (10): 172-175.  
    摘要3349)      PDF (1189KB)(3691)    收藏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开采的比例相当大,出现过变形、破坏的约占一半,由于边坡的高度大,边坡滑坡等灾害已经成为危及矿山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灾害。金属非金属露天矿边坡管理技术和水平低,是导致近年来边坡重大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边坡管理工作尤其重要。根据我国金属非金属露天矿边坡存在的问题和趋势,分别对监管部门和矿山企业提出金属非金属露天矿边坡安全管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MapGIS的地质图制作方法探究
    牛坤, 徐雷, 奚砚涛, 于雪涛, 于书媛
    金属矿山    2010, 39 (09): 87-90.  
    摘要4311)      PDF (6238KB)(3646)    收藏
    MapGIS是集图形、图像、地质、地理、遥感、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智能软件系统。运用MapGIS软件,能够方便地绘制各种地质图、地形图,提高制图效率,缩短制图时间。以徐州市基岩地质图为例,对在MapGIS中制作地质图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方法及原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我国铜尾矿二次资源再利用技术现状
    关红艳, 徐利华, 周冰, 李兴旺, 任玲, 翟玮
    金属矿山    2010, 39 (10): 185-188.  
    摘要3798)      PDF (1218KB)(3609)    收藏
    随着高品位铜矿资源的日趋枯竭,高效开发铜尾矿变得越发迫切。简要介绍了我国铜尾矿资源现状,并阐述了铜尾矿资源再利用的工艺路线及最新研究进展。在对各种铜尾矿资源再利用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利用多种有价离子在不同酸度下高效富集分离的无机湿化学选矿工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路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岩石钻孔爆破能量调控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冷振东, 高启栋, 卢文波, 陈 明, 周桂松, 范 勇
    金属矿山    2023, 52 (05): 64-76.  
    摘要448)      PDF (4979KB)(3567)    收藏
    岩石钻孔爆破过程涉及复杂的温度—流体—应力—化学( T—H—M—C)耦合过程的相互作用,其实质 是炸药能量释放、传输与转化过程,研究爆破能量调控理论与技术对于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降低有害效应具有重要 意义。 聚焦炸药非理想爆轰模型、炸药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机制、爆破能量传输模型、爆破能量分配规律等方面,系统梳 理了岩石钻孔爆破中炸药能量释放、传输与转化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炸药爆破破岩的能量利用率依赖 于整个爆轰波的压力分布,炸药非理想爆轰时有相当一部分能量在波后稀疏波内释放;传统的波阻抗匹配理论对爆 破破岩过程的描述过于简化,并不能合理地描述炸药和岩石之间的能量传输过程;可以从炸药能量的释放过程和传 输转化两个环节实现对爆破能量的调控,主要有基于性能可调炸药的爆破能量调控技术、基于电子雷管精确延时的 爆破能量调控技术、基于起爆位置和起爆方式的爆破能量调控技术、基于装药结构优化的爆破能量调控技术等。 在 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岩石钻孔爆破能量调控理论与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该技术 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鄂西鲕状赤铁矿还原焙烧机理及分选有效途径探析
    祁超英, 余永富, 张亚辉
    金属矿山    2010, 39 (10): 57-60.  
    摘要3961)      PDF (2074KB)(3460)    收藏
    研究分析了鄂西鲕状赤铁矿的矿石性质,通过对几种国内典型难选氧化铁矿石与鄂西鲕状赤铁矿石的还原焙烧—磁选对比研究发现,鄂西鲕状赤铁矿与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的磁化焙烧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对鄂西鲕状赤铁矿还原焙烧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降低矿石还原焙烧粒度(0.2 mm以下)、采用闪速磁化焙烧—磁选工艺是开发鄂西鲕状赤铁矿的一个比较有前途的方向和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鄂西高磷鲕状赤铁矿矿石性质研究
    韦东
    金属矿山    2010, 39 (10): 61-64.  
    摘要4050)      PDF (2270KB)(3440)    收藏
    阐述了鄂西地区宁乡式高磷鲕状赤铁矿的基本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重点介绍了赤铁矿、褐铁矿、磷灰石、鲕绿泥石、石英等主要矿物的产出形式,以及赤铁矿和胶磷矿等目的矿物的嵌布特性,并对磷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从工艺矿物学的角度总结了提铁降磷的途径和存在的主要难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高应力区卸压与锚杆支护对巷道稳定性影响分析
    王文杰
    金属矿山    2010, 39 (10): 1-5.  
    摘要4257)      PDF (1293KB)(3319)    收藏
    采用FLAC3D分析了不同卸压率下,锚杆排间距参数改变对巷道变形程度及锚杆受力的影响;分析了赞比亚谦比西铜矿卸压开采及锚杆支护下巷道变形破坏程度以及武钢金山店铁矿喷锚网支护方式下的巷道变形破坏程度。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表明,卸压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大小,锚杆支护并不在于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程度,而在于协调巷道周围岩体的变形。因此,高应力区巷道维护中应以地压控制为主,并配合有效的支护方式和参数才能控制巷道变形并保持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随钻测量的岩体结构与力学参数表征研究进展
    于庆磊, 王宇恒, 李 友, 曹永胜, 蒲江涌
    金属矿山    2023, 52 (05): 45-58.  
    摘要195)      PDF (2850KB)(3311)    收藏
    岩体结构识别和力学参数表征是岩石力学领域的基础问题,是金属矿山开采设计的重要依据。 由于天 然岩体结构的复杂性,岩体力学参数确定一直是岩石力学的难点。 随钻测量技术作为一种便捷、快速的原位连续测 量方法,能够利用钻孔过程中钻头的动力学响应,评价岩体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质,配合钻爆法施工,具有不可比拟的 优势。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回顾了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的随钻测量研究成果 和最新研究进展,从随钻测量技术研究的相关试验设备、随钻测量表征岩体结构、随钻测量表征岩石强度三方面进行 了较系统地综述,分析了已有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最后结合课题组的工作和认识,指出了随钻测量技术可能的发展 方向,为该技术的后续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酸法堆浸中矿石结垢及防垢机理研究
    严佳龙, 吴爱祥, 王洪江, 王贻明, 刘伟芳, 黄明清
    金属矿山    2010, 39 (10): 68-71,150.  
    摘要3988)      PDF (5958KB)(3272)    收藏
    堆浸过程中,矿石表面容易发生结垢,从而导致浸堆渗透性降低,最终影响浸出率。以云南某高泥高碱铜矿石酸法堆浸工艺为背景,通过对堆浸结垢矿石进行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结垢物以CaSO4为主,其产生的原因是浸出过程源源不断地生成Ca2+并引入SO42+;通过添加不同防垢剂进行试验,借助电镜扫描分析,验证了防垢剂对于矿石结垢有明显抑制作用,防垢剂作用机理主要是螯合增溶和晶体畸变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