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2-03-27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综述
高磷鲕状赤铁矿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韩跃新, 孙永升, 高鹏, 李艳军
2012, 41(03): 1-5.
摘要
(
140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述了高磷鲕状赤铁矿的矿石特性及其分选难点,介绍了国内选矿工作者应用强磁—反浮选工艺、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磁化焙烧—弱磁选—反浮选工艺、直接反浮选工艺、脱磷工艺处理该类型矿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采用常规选矿工艺处理该类型矿石难以获得满意的分选指标,但采用深度还原—高效磁选工艺处理该类型矿石能取得较理想的分选指标,并根据新工艺所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未来选矿工作者主攻的方向。
采矿工程
某矿全尾砂胶结充填物料性能研究
孙德民, 任建平, 焦华喆, 惠林
2012, 41(03): 6-9+14.
摘要
(
168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矿现有分级尾砂充填系统效率低、尾砂供应不足、工艺复杂。对该矿全尾砂作为充填骨料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配制浓度为66%、68%、70%和72%,灰砂比为1∶4、1∶8、1∶12的全尾砂胶结充填物料,并检测物料的沉降、渗透、凝结、强度等性能。检测表明,全尾矿孔隙率为39.71%,自然安息角为40°,平均粒径为0.049 7 mm,尾砂较细。试验结果表明,料浆的沉降作用产生的泌水率为6.39%~23.76%,浓度提高幅度为1.81%~8.77%,渗透速度为0.25~0.36 cm/h;灰砂比1∶4时,充填料浆终凝时间为26.2~23.9 h;灰砂比1∶8时,终凝时间41.4~40 h,初终凝时间差不超过2 h;各组胶结料浆塌落度为24.9~26.8 cm,流动性较好。各组试样28 d强度在0.38~1.9 MPa,且浓度、水泥量与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结合矿山采矿方法对凝结时间、强度等的要求,推荐配比为灰砂比1∶8,浓度70%~72%。研究成果可为同类矿山全尾砂胶结充填物力学性能的确定提供参考。
小煤窑采空区充填材料及复采技术研究
朱建明, 马中文, 徐金海, 吴吉南
2012, 41(03): 10-14.
摘要
(
164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中煤平朔安家岭2号井工矿B909工作面小煤窑采空区的安全高效开采,采用充填全部采空区的方式进行复采。根据施工和回采的要求,经过多方面的比选后,确定以瑞米材料和发泡水泥为充填材料。通过对取自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上述2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满足工作面充填复采的技术要求。
基于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的覆盖层结构优化研究
甘德清, 张亚宾, 陈超
2012, 41(03): 15-18.
摘要
(
175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了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的基础上,运用PFC数值模拟软件生成了构成覆盖层的随机介质,并结合杏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实际情况,计算了不同厚度及不同粒径构成覆盖层下矿山开采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同时研究了不同粒径的颗粒在放矿过程中的位移和速度情况,提出了覆盖层的优化结构,对提高矿山的技术经济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超高水材料分段开放式充填开采研究
郭楠楠, 冯光明, 孙红卫, 曹卫中, 肖龙正
2012, 41(03): 19-22.
摘要
(
172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高水材料充填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三下”充填开采工艺。通过对超高水材料性能的研究及总结近年来在多个煤矿中的试验和应用所取得的经验,针对新光集团刘东煤矿煤层倾角较大的情况,提出了超高水材料预留煤柱分段开放式充填开采。通过留设煤柱和构筑隔离墙的方法隔离采空区,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对采空区进行充填,超高水材料浆液的高流动性可使其自行流入“采空”空间,并在短时间内凝结,通过固结体与垮矸形成的结构体控制上覆岩层活动,从而达到减缓地面沉降的目的。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分段开放式充填工艺为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使其具有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大倾角层状锰矿长壁式开采分析
尹志华, 才庆祥, 孛志鹏, 马立强
2012, 41(03): 23-26.
摘要
(
161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长沟锰矿矿石层状赋存条件,借鉴煤矿长壁式开采思想,创新性提出了单层崩落采矿法和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密集)采矿法。比较分析新旧采矿方法,得出:矿体倾角大于35°时,采用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密集)采矿法;当矿体倾角小于35°时,采用单层崩落采矿法。在特殊开采条件下仍然选用房柱采矿法。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长壁工作面的循环进尺在1.6 m时,可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复杂形态管道中粗颗粒水力输送的临界条件研究
曹斌, 夏建新, 黑鹏飞, 王磊
2012, 41(03): 27-31.
摘要
(
168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自行设计的管道试验系统,研究在不同流速、粒径和体积浓度条件下,粗颗粒堵管的临界条件及其安全输送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①颗粒的粒径和体积浓度对粗颗粒系统安全输送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粒径和体积浓度的增大,临界流速提高,且当系统的输送速度大于临界流速时方可实现系统的安全输送;②在粒径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倾角的加大,粗颗粒在弯管处发生堵管所需要的临界流速降低;③在堵管的情况下,粗颗粒高效安全输送的临界条件主要取决于体积浓度和流速。
基于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的平面震动定位试验
宋广东, 王昌, 王金玉, 赵永亮, 张贞良, 刘统玉
2012, 41(03): 32-36.
摘要
(
189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石等介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或开裂破坏过程中,释放弹性能产生微震事件。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微震监测系统采用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受光强影响,传输距离远,本质安全,抗电磁干扰,克服了传统电子类微震传感器的缺点。为验证系统性能,进行了平面震动监测试验,利用最小二乘法实现震源平面定位。试验采集信号波形清晰,高信噪比,高阻尼,传感器布置在震源周围时,定位精度大大提高,震源定位误差并不随采样频率提高而降低。试验结果对光纤传感微震监测系统应用于煤矿井下冲击地压监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倾斜煤层动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的数值分析
魏思祥, 宋锦虎, 靖洪文
2012, 41(03): 37-41.
摘要
(
173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问题,建立了不同岩层倾角的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倾斜煤层在动压作用下的围岩应力变化过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知在岩层倾角为30°~40°时,围岩集中应力区域向两帮顶角区域转移;50°~60°时,向下帮底角区域转移;70°~80°时,转移至下帮顶角区域;同时由40°开始,围岩开始显现较强的不对称性,并随岩层倾角的增大快速增大。在动压作用下,围岩不同位置处的应力随动压的增大近似同比例增大;当岩层倾角在10°~50°时,应力提高率处于0.5~2.3;50°~80°时,基本处于0.5左右。针对围岩应力分布的不对称系数分析得知,岩层倾角越大,不对称系数越大;在岩层倾角为30°~80°时,不对称系数在动压作用下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在动压作用下围岩应力会持续处于不对称状态。
基于“三带”理论的沉陷区边坡失稳过程分析
张燕, 纪洪广, 王金安
2012, 41(03): 42-44.
摘要
(
154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下开采扰动给沉陷区内边坡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以抚顺老虎台矿开采沉陷区内某边坡失稳破坏为例,分析沉陷区内边坡失稳的动态演化过程。根据开采沉陷学“三带”理论,将处于开采沉陷区的东露天边坡岩土体划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和原生带4个特征区域,并分别计算出边坡处于3种“临界状态”时对应的地下开采深度。
内排土场对露天矿端帮稳定性的影响
吕金星, 舒继森, 韩流, 舒应秋
2012, 41(03): 45-47.
摘要
(
171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内排土场的存在对露天矿端帮的影响,在理论上分析了端帮边坡的时效性和内排压帮的原理;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研究了内排土场存在与否时端帮上点的移动距离和稳定系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伊敏露天矿进行了效益评估。结果表明:采用内排及时跟进可减少端帮的暴露时间,提高端帮的稳定系数,并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开挖卸荷后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王文明, 张永强
2012, 41(03): 48-51.
摘要
(
149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节理裂隙受拉压不同状态的分析基础上,分别采用应力控制裂隙张开、应变控制裂隙闭合的判别准则,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倾角为90°的垂直节理和倾角为52.5°的倾斜节理组成的节理岩质边坡模型,并对该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对节理岩质边坡破裂过程的模拟,直观地得到了坡体的滑移破坏面,证明了节理是控制岩质边坡破坏的主要因素,对于理解边坡的破坏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说明该判别准则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节理岩质边坡潜在破坏面的形状与位置,对于复杂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可以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
自由面状态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王丹丹, 池恩安, 詹振锵, 和铁柱
2012, 41(03): 52-55.
摘要
(
172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由面的状态是影响爆破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介绍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自由面存在大脚跟、裂隙、溶洞以及软夹层现象,分析了不同自由面状态对爆破效果的影响,然后针对不同的自由面状态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并进行了现场台阶爆破试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自由面状态所采取的解决措施是可行的,爆破后块度均匀,减少了大根底和飞石的产生。
荷载作用下采空区附加沉降的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李召龙, 吴侃
2012, 41(03): 56-59.
摘要
(
174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煤层倾角的采空区在地表新增荷载后,地表和采空区上覆岩层内附加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地表加载点与采空区的相对位置不同时,加载后地表的附加沉降量有明显不同,靠近采空区边界处的残余沉降量大,倾斜变形大;老采空区的附加沉降近似地随着荷载的增加线性增加,且采空区的附加沉降一般不超过地表最大下沉值的1/3,与采厚的比值小于5%;在相同的荷载作用下,倾斜煤层采空区的附加沉降比水平煤层大,且最大附加沉降值偏向下山方向;采空区上覆岩层下沉值随着岩层距地表深度的增加线性地减小;松散层的再次压实和冒落裂隙带的残余沉降是采空区附加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钢铁企业矿石资源海外投资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邓峤
2012, 41(03): 60-62+122.
摘要
(
13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矿产资源投资理论 、风险评估理论,通过专家调查方式确定了海外投资风险指标体系,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AHP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并且进行了实证研究。该模型不仅可以使投资者充分利用专家经验进行定性分析,还可以对风险定量评估,实现最佳方案的选择。
矿物工程
用新型捕收剂DA-1反浮选齐大山选厂混磁精
邹春林, 张范春, 朱一民, 任建蕾, 李艳军, 韩跃新
2012, 41(03): 63-65.
摘要
(
144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东北大学新合成的两性捕收剂DA-1,对鞍钢齐大山选矿厂混磁精矿进行了反浮选条件试验,确定的适宜的粗选作业条件为浮选温度20 ℃,矿浆pH=11.5,捕收剂DA-1用量600 g/t,抑制剂糊化淀粉用量为600 g/t;在适宜的工艺技术条件下,采用1粗2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铁品位为42.92%的混磁精矿,获得了铁品位为67.31%,回收率为87.90%的精矿产品。
西北某高磷磁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朱显帮, 黄新
2012, 41(03): 66-69.
摘要
(
142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抛废粒度研究、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和弱磁精反浮选脱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湿式预选抛废可以显著提高入磨矿石品位、减少入磨量,采用2段磨矿、2段弱磁选不能获得铁品位和磷含量合格的铁精矿,弱磁精经1粗1精3扫反浮选脱磷,最终可获得铁品位为64.78%,铁回收率为68.01%,磷含量为0.139%的铁精矿。
某难选铁矿石压球—直接还原—磁选试验
魏玉霞, 孙体昌, 肖宝清, 寇珏, 余文, 蒋曼
2012, 41(03): 70-73+77.
摘要
(
172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低品位复杂难选铁矿石为对象,研究了压球—直接还原—磨选工艺影响因素和机理。结果表明,将破碎至-4 mm的矿石与0.5%的黏结剂、10%的水和20%的内配煤M3混匀,在压力为190 kN时压制成
φ
30 mm×20 mm的压球,在1 200 ℃下还原40 min,焙烧球碎磨至-43 μm占85%,经磁场强度均为88 kA/m的1粗1精弱磁选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铁品位为91.44%、回收率为90.85%的直接还原铁产品,可直接作为炼钢的优质原料。
某高铁锰矿煤基直接还原—磁选试验研究
黄柱成, 赵鹏, 姜涛, 柴斌
2012, 41(03): 74-77.
摘要
(
147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高铁锰矿矿石特性,采用无烟煤作还原剂进行了煤基直接还原—磁选工艺研究。研究表明,锰矿中49.53%的锰与铁氧化物紧密共生,在还原焙烧过程中铁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铁,MnO
2
还原成MnO,再利用金属铁与MnO之间的磁性差异可有效地实现铁锰分离。在还原温度1 100 ℃,还原时间100 min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含锰63.05%和含铁5.82%的非磁性物,锰的回收率为78.47%;同时磁性物铁品位达56.30%,铁回收率为86.20%。
云南沧源某氧化铅锌矿浮选工艺研究
孙伟, 张祥峰, 刘加林, 黄华, 刘润清
2012, 41(03): 78-81.
摘要
(
178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云南省沧源县某深度氧化,且锌主要以异极矿形式存在的难选铅锌矿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丁黄药直接浮选方铅矿、硫化—丁黄药浮选白铅矿、硫化—苯硫酚浮选异极矿的工艺技术条件研究。采用试验确定的先浮铅后浮锌、先选硫化矿后选氧化矿的闭路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获得了铅品位为53.93%、含锌13.13%、银品位为1 751.90 g/t的铅精矿,锌品位为31.82%、含铅2.75%的锌精矿,以及铅品位为33.38%、锌品位为19.10%、银品位为694.85 g/t的铅锌混合精矿,铅锌银的综合回收率均超过98%。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分选某金矿泥的半工业试验
刘洋, 曹亦俊, 黄根, 董洁, 邹文杰
2012, 41(03): 82-85.
摘要
(
159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山东某金矿的原矿性质及洗矿矿泥中金的分布特点,对金在微细粒级明显富集的矿泥,应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组成的1粗1精闭路浮选半工业试验系统进行了矿泥分选研究,并在最佳工艺技术参数条件下进行了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对平均金品位为2.21 g/t的矿泥,获得了平均金品位为98.98 g/t、回收率为88.15%的金精矿。试验指标明显优于用浮选机组成的分选系统的指标,表明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细粒及微细粒物料的分选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助浸剂CX对石煤酸浸提钒效果的影响
杨晓, 张一敏, 黄晶, 刘涛, 付利攀, 赵杰, 刘娟
2012, 41(03): 86-89.
摘要
(
18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湖北某地含钒石煤为研究对象,对采用硫酸直接酸浸和添加助浸剂CX的硫酸酸浸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助浸剂CX的加入可明显改善钒的浸出效果,缩短反应时间2 h,降低反应温度、H
2
SO
4
的用量和反应成本;在CX用量为原矿质量的5%、硫酸浓度为20%、浸出温度为90 ℃、浸出时间为4 h情况下,钒的浸出率可达90%,比不加助浸剂的情况下高出18.74个百分点。
地质与测量
五台山东腰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黄志新, 袁万明
2012, 41(03): 90-93.
摘要
(
184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五台山东腰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分析,说明矿床的展布形式受区域褶皱、断层和韧性剪切带控制,具明显的构造控矿特征,区内辉绿岩脉对成矿亦有重要作用;矿质富集与多期次广泛发育的钾长石蚀变作用有关;从原生矿、半氧化矿到氧化矿金含量逐渐升高,表明次生富集作用对提高金的品位有重要贡献。
边坡地质环境三维建模在新桥硫铁矿的应用
黄世秀, 洪天求, 朱大勇
2012, 41(03): 94-95+144.
摘要
(
140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成熟的ARCGIS9系列平台,对新桥硫铁矿边坡地质环境主要数据进行分析、归类,构建了面向对象的新桥边坡地质环境数据库。利用虚拟钻孔,采用基于TIN的多层DEM建模方法构建三维地层模型并实现三维地层可视化。不仅为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而且为后续的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源和平台。
FastICA反演地球化学成矿元素组合新探索
柳炳利, 郭科, 王维, 武菊
2012, 41(03): 96-98+126.
摘要
(
182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理论分析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开展非线性科学与高新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新方法的研究。 通过对日热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的应用实例研究,证明了FastICA对于求取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的有效性。
机电与自动化
基于组态王和Matlab的管道泄漏定位软件设计
赵洪亮, 江霞, 王加奎, 闫吉领, 张昭喜
2012, 41(03): 99-101+162.
摘要
(
162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管道泄漏监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组态王和Matlab的管道泄漏定位软件设计方案。介绍了软件总体设计和重要模块的设计方法。软件主控部分采用组态王设计,泄漏定位模块采用Matlab设计,组态王和Matlab通过动态数据交换技术进行数据交换。该设计方案充分发挥了组态王和Matlab的优势,所开发软件已在多个煤矿管路监测系统中获得应用,具有稳定可靠、维护方便等特点。
煤矿瓦斯阻隔爆装置设计及力学分析
魏春荣, 徐敏强, 孙建华, 王树桐, 范宏宇
2012, 41(03): 102-106.
摘要
(
157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撒布岩粉惰化技术、被动式阻隔爆技术、自动阻隔爆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气体反冲式固体阻隔爆装置,该装置可安装在巷道中使用。阐述了该装置的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选取泡沫陶瓷为该装置的固体阻隔爆材料,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爆炸发生时阻隔爆装置的受力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得出瓦斯爆炸破坏力对阻隔爆装置影响的大小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改进、优化瓦斯爆炸固体阻隔爆装置的性能、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建构方法研究
程文波, 王华军
2012, 41(03): 107-109.
摘要
(
179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井安全已经成为智能矿山研究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矿井安全监测系统中网络健壮性差、无线应急设施不完备等实际问题,分析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架构与功能,提出了全网无线、层级有线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实现井下网络全覆盖与连通的感知节点菱形部署方法,并对无线传感网络建构中的通信协议、网络覆盖与连通、复合传输等技术进行了探究,给出了适宜井下无线传感网络工程实施的具体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矿井安全监测网络的整体性能。
基于Agent的金属矿地下开采工艺动态仿真系统
刘丰志, 李仲学, 李翠平, 赵怡情, 赵晓鹏
2012, 41(03): 110-114.
摘要
(
180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改善金属地下矿生产计划手段,便于多方案对比、优化开采工艺过程和预演地下矿开采运行状态,运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给出了金属矿地下开采工艺的逻辑表征方法,提出了金属矿地下开采流程及环节仿真系统的调度与执行技术,建立了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开采任务调度算法模型和基于Agent的采矿工艺过程仿真模型,包括状态表征、流程控制、实体活动及相互协作等方面。最后基于Eclipse开发环境,运用Java语言及Jade、 JFreeChart、JGraph等工具,开发了金属矿地下开采工艺仿真调度与执行模型的系统原型,为深入研究金属矿地下开采工艺流程及环节的整体仿真奠定了基础。
基于GIS的井下机车区域定位检测系统
张阳
2012, 41(03): 115-118.
摘要
(
151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一种基于GIS的井下机车区域定位检测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地改善目前井下机车的使用情况。系统主要包括机车检测器、检测分站和主站计算机3部分。机车检测器测量机车车速,超速报警并将机车的车速、车号和车皮等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发送到检测分站;检测分站通过井下环网将接收到的数据上传到主站计算机;主站计算机根据检测分站上传来的数据,利用GIS软件MapX,以VB为开发平台,实时模拟井下机车运行状况。
磁性衬板磁场强度对吸附层厚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冯泉, 赵骞, 于忠淇, 李志杰, 韩跃新
2012, 41(03): 119-122.
摘要
(
212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Ansoft有限元软件详细分析了金属磁性衬板表面磁感应强度、磁场力分布以及磁感应强度对吸附层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性衬板表面的磁感应强度和受力分布具有相似的形貌,呈现两极中间强、极中心弱的特点;磁感应强度与距磁块表面距离呈e指数衰减关系;拟合公式和数据点拟合程度较好。
机械动能磨制备硬质高岭土微粉的工艺参数研究
张明星, 陈海焱, 颜翠平, 林龙沅
2012, 41(03): 123-126.
摘要
(
180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避免高岭土在传统的湿法和普通机械磨超细粉碎过程中引入大量其他杂质,从而造成高岭土纯度降低,研究采用绵阳流能粉体设备有限公司的LNI-330A型机械动能磨对高岭土进行超细粉碎。在分级机转速为1 087 r/min,粉碎主机转速为120 m/s,系统风量为5 400 m
3
/h,二次风量为465 m
3
/h,主气流流量为3 523 m
3
/h情况下,最大产量为397 kg/h,激光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高岭土微粉的
d
50
<4 μm,呈现结构有序和形貌定型化的特征。
安全与环保
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水位监测技术研究——以徐州九里区采煤塌陷地为例
王新, 张绍良, 渠俊峰, 张晋纶, 孔晓萌
2012, 41(03): 127-130.
摘要
(
15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内水系特征的研究,为弥补传统水位监测方法的不足,结合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即CORS技术在其他方面的成功应用和独特的优点,在借鉴船载GPS水位测量的基础上,提出利用CORS技术进行水位监测的方法,通过在徐州九里采煤塌陷区的水位监测使用表明,该技术可以满足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水位监测的要求。
尾矿库斜槽式排洪系统泄流能力探讨
刘瀚和, 余国平
2012, 41(03): 131-133.
摘要
(
143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斜槽作为排洪系统进水构筑物,被广泛应用于汇水面积较小的尾矿库。在低水头情况下,选择平盖板斜槽能大大提高进水能力,可有效解决调洪水深较小的小尾矿库的排洪问题。在斜槽—管(或隧洞)式排洪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斜槽盖板类型、斜槽坡度、水头及泄流流态对整套系统泄流能力的影响。对斜槽式排洪系统的泄流能力进行了实例探讨,推荐采用平盖板斜槽式排洪系统。
露天矿安全生产评价模型及应用
威华, 才庆祥, 周伟, 王维
2012, 41(03): 134-136+140.
摘要
(
144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影响露天矿安全生产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露天矿的安全生产评价模型,并以某露天矿为例进行了评判。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该露天矿的安全生产等级,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基于声速法的冲击矿压危险性预测研究
张弢, 高峰, 张志镇
2012, 41(03): 137-140.
摘要
(
147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冲击矿压危险性和声波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损伤和纵波波速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对红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利用上述关系,提出了冲击矿压危险性预测的一种新方法,并对危险等级进行了划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当应力水平较低时,纵波波速缓慢上升,损伤量减少;随着载荷的增加,到达峰值的80%~90%水平时,会出现纵波波速急剧下降,损伤量快速增大的现象,预示着破坏即将来临。
某矿山小区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陶志刚, 张永军, 张辉, 霍君英
2012, 41(03): 141-144.
摘要
(
175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矿山小区“3.28”滑坡灾害严重威胁着下方居民的生命安全,通过现场勘查发现滑坡体南北两侧又发育了2处不稳定边坡,宽度分别为31 m和30 m。为了对小区西侧边坡进行系统研究,应用MSARMA法和基于该方法开发的边坡工程稳定性MSARMA法评价分析系统,对小区1#不稳定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定量评价和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为小区西侧边坡加固和远程监测方案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改性木屑对镉铬混合离子的吸附研究
胡伊旭, 夏璐, 金帅, 张博涵, 王磊
2012, 41(03): 145-148+162.
摘要
(
141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木屑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交联,通过与丙烯酰胺接枝,制备出木屑丙烯酰胺接枝黄原酸盐(SCX-g-AM)。用SCX-g-AM处理Cd
2+
和Cr
3+
的混合模拟废水,在Cd
2+
和Cr
3+
浓度均为10 mg/L时,其最适宜的吸附条件为投加量3.33 g/L、pH=7、温度25 ℃、吸附时间30 min,此时Cd
2+
和Cr
3+
的去除率均达95%以上。试验结果能很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综合利用
锌浸渣的浮选高硫产品中硫磺与闪锌矿的分离
冯其明, 黄海威, 欧乐明
2012, 41(03): 149-151.
摘要
(
151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广东某冶炼厂锌加压浸出渣浮选后的高硫产品,采用抑锌浮硫工艺,以硫化钠和OL-IID为抑制剂、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进行硫磺与闪锌矿的浮选分离,经1次粗选、2次扫选、4次精浮,最终得到硫品位为92.23%、含锌2.45%的硫磺精矿,以及锌品位为12.97%、含硫73.10%的锌精矿。与现有工艺相比,锌与硫得到了有效的分离与回收。
某选锌尾矿中硫矿物的回收试验
周源, 郭文峰
2012, 41(03): 152-154.
摘要
(
144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浮锌尾矿中硫含量为10.13%,主要硫化物为磁黄铁矿和黄铁矿。采用磁—浮联合流程进行了硫回收试验研究,通过1粗1精弱磁选和1粗1精1扫浮选可获得硫品位为35.59%、回收率为64.82%的磁选硫精矿和硫品位为31.09%、回收率为23.42%的浮选硫精矿,综合硫精矿硫品位为34.27%、回收率为88.24%。
某氰化尾渣煤基还原焙烧—磁选试验
孙美芬, 张亦飞, 王新文
2012, 41(03): 155-157.
摘要
(
142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某氰化尾渣进行化学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煤基还原焙烧—磁选试验研究,着重探讨了还原煤的种类和添加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烟煤为还原剂,不仅用量比褐煤少,而且试验指标更好;在烟煤添加量为18%、焙烧温度为750 ℃、焙烧时间为60 min、焙烧产品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的情况下,经1粗1精弱磁选(磁场强度为149.6 kA/m),获得了铁品位为60%、回收率为70.80%的铁精矿。
钢渣制备高强度人工鱼礁混凝土
李琳琳, 李晓阳, 苏兴文, 倪文, 王中杰
2012, 41(03): 158-162.
摘要
(
164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79%的矿渣、15%的钢尾渣、5%的脱硫石膏以及1%的水泥熟料制备的胶凝材料代替水泥,以热闷法稳定化的钢尾渣为骨料,制备出了强度达到61 MPa的人工鱼礁混凝土。在该混凝土中,水泥熟料所占比例为0.16%,钢渣比例超过了99%。利用XRD和SEM方法分析净浆的水化过程,结果表明,体系水化主要生成AFt相和C-S-H凝胶,并对强度的增长起了主要作用。
滥泥坪铜矿低品位资源及伴生元素利用探讨
王同荣, 方维萱, 杜玉龙, 郭玉乾
2012, 41(03): 163-166.
摘要
(
170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滥泥坪铜矿区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矿产资源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别计算了滥泥坪铜矿在不同铜价下的盈亏平衡地质品位,说明了滥泥坪铜矿综合经济品位的优势,通过对伴生元素的利用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矿山生产有利的建议。
生产技术
谈中段转移过程的矿块生产组织
许宝红
2012, 41(03): 167-168.
摘要
(
115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钢桃冲矿在六中段向七中段生产转移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采场生产组织管理,精心组织六中段收尾矿块生产,同时提前做好七中段生产矿块衔接准备工作,从而在没有生产转移过渡矿块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由六中段向七中段生产的一次性整体转移,确保了桃冲矿矿石生产的平稳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