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1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2-04-23
    采矿工程
    爆破地震对司家营矿区露天边坡影响研究
    王先, 张树伟
    2012, 41(04):  1-4. 
    摘要 ( 159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场中深孔爆破产生强烈的震动,对露天边坡岩体破坏程度及范围较大,为降低爆破地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露天采场爆破中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要有足够重视和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对爆破地震理论的研究,针对司家营矿区露天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一些爆破震动的降震经验,总结和探索司家营矿区爆破降震的方法,采取间隔装药、清渣爆破、延时爆破等近10项爆破降震措施,并结合司家营矿区现场情况提出了今后爆破降震的改进途径。
    尖山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研究
    黄兴益
    2012, 41(04):  5-7. 
    摘要 ( 138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放矿理论计算式归纳和室内放矿试验综合研究,得到尖山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合理的结构参数,为确保矿山生产能力、降低损失贫化和减小采切比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初步设计及施工图提供了依据。
    预裂爆破成缝及参数计算原理
    袁康
    2012, 41(04):  8-11. 
    摘要 ( 147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裂爆破起爆在一定时差范围内,先爆孔在邻爆孔产生的预应力作用能够控制定点定向初始裂纹的生成。把被爆介质看成是连续和间断的统一体,运用爆炸力学和断裂力学理论来研究预裂爆破成缝原理,推导出预裂爆破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
    冬瓜山铜矿采场大直径束状深孔爆破数值模拟
    姚道春, 汪令辉
    2012, 41(04):  12-15+53. 
    摘要 ( 153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冬瓜山铜矿常用的采场大直径束状深孔爆破技术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单孔炸药长度的爆破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炮孔爆破开始后,冲击波压力值逐渐升高,并且冲击波以柱面波形式向周围传播。炮孔起爆后,在不同的装药量情况下,粉碎区边界上爆炸冲击波的压力荷载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一个极高的值,导致岩体发生强烈的压缩破坏。将模拟结果同完全相同工况下的大直径平行深孔爆破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应用大直径束状深孔爆破时的最大应力有了显著提高,且最大应力发生时刻也较平行深孔提前。因此,在相同装药量前提下,大直径束状炮孔爆破形式的炸药荷载作用效果更好。
    基于FLAC3D稳定性分析的仓上金矿挂帮矿开采
    黄萍, 杨鹏, 崔明, 梁乃跃
    2012, 41(04):  16-18+35. 
    摘要 ( 170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 FLAC3D程序对仓上金矿-170 m中段开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矿柱、顶板的应力应变规律及露天边坡的沉降情况。在模拟过程中,通过记录矿块顶板中点位移和模型最大不平衡力2项指标来验证矿块结构是否稳定。结果表明矿块中点位移在允许的范围内,模型最大不平衡力最终趋于0,验证了采用上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法开采是安全的,并确定了合理的开采顺序。研究成果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安全回收挂帮矿,同时保护农田、村庄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技术保障。
    岩体结构面对边坡爆破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蒲传金, 肖定军
    2012, 41(04):  19-22. 
    摘要 ( 178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结构面垂直水平面的边坡、顺层边坡和反倾斜边坡的光面爆破效果。结构面垂直水平面边坡爆破后,容易形成锯齿形坡面,可以通过多打孔、少装药等措施改善爆破效果。顺层边坡爆破后,容易发生滑坡,可通过爆破前边坡加固、间隔装药爆破降低爆破对边坡保留岩体的破坏作用。反倾斜边坡爆破后容易形成局部超挖,可通过减小边坡坡面角和分段装药爆破的方法改进爆破效果。本研究对改善类似边坡爆破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锚固剂锚杆工程力学特性及应用研究
    姜均文, 陈清运, 杨从兵, 钟健
    2012, 41(04):  23-26. 
    摘要 ( 144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锚固剂锚杆拉拔力/变形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拟合出锚固剂锚杆的工程力学特征曲线——阶梯函数。锚固剂锚杆的拉拔力在支护10 d后就接近其平均最大拉拔力,其变形能力则随时间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根据锚固剂锚杆实测工程力学特性曲线和典型巷道变形特性曲线,阐明了评价巷道支护设计效果的安全系数法,从而为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新型高水材料巷旁充填系统可靠性分析
    王鹏宇, 冯光明, 戚洋, 贾凯军, 赵建国
    2012, 41(04):  27-31. 
    摘要 ( 139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高水材料具有早期强度高、易泵送、密闭采空区好的特性,实践证明是一种理想的巷旁充填材料。在现场应用中,由于各种原因,巷旁充填系统时有故障发生,影响了充填工作效率。在统计邱集煤矿巷旁充填系统运行故障的基础上,应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充填系统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充填系统可靠度为0.9235,能满足生产需求;防止人员误操作和设备定期检修是减少充填故障的有效途径。
    赵固二矿深井马头门复合软岩支护技术
    徐雨, 陈新明, 焦华喆
    2012, 41(04):  32-35. 
    摘要 ( 183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赵固二矿副立井马头门破坏段埋藏深,围岩属于高应力、膨胀性、节理化复合型软岩。为了对其进行修复治理,根据其地质条件和破坏情况,分析了变形破坏机理,制定了修复治理方案,成功对破坏段进行了修复治理,并得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马头门支护可采用锚网(索)喷+U型钢可缩性支架+钢筋混凝土碹体二次支护+全断面锚注加固+底角锚索束补强加固的复合结构支护方案。对该支护方案运用FLAC3D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
    深部开采围岩应力及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刘炜, 张睿冲, 杨瑞霞
    2012, 41(04):  36-39. 
    摘要 ( 124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矿山开采向深部转移,出现的地压问题也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冒顶、片帮及岩爆等。针对出现的这类问题,特别是深埋矿体开采过程中的应力变形,利用FLAC3D程序对实际开采过程进行了模拟,对其应力场及位移场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巷道两帮水平变形主要是由垂直应力作用造成的侧向膨胀,而巷道顶底板的垂直变形则主要是水平应力在垂直方向造成的挤压变形。研究结果为巷道支护方案提供了依据.
    软弱夹层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丁立明, 才庆祥, 刘雷, 马力, 周伟
    2012, 41(04):  40-42+58. 
    摘要 ( 165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存在,引起边坡蠕动变形破坏,威胁露天矿边坡稳定。通过探讨含软弱夹层边坡的破坏机理,分析含软弱夹层边坡的破坏形式,并结合矿山实际情况,运用ANSYS软件,建立含有软弱夹层的露天矿边坡体模型,并通过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该露天矿边坡体是否稳定,从而确定软弱夹层对露天矿边坡稳定的重大影响。在工程实践中,应详细查明软弱层位置,提早制定有效的边坡防护措施。
    裂隙岩体注浆后结构面粗糙度及刚度变化分析
    韩贵雷
    2012, 41(04):  43-46. 
    摘要 ( 166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节理面是控制岩体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改善岩体物理力学特性,工程中经常采用注浆加固的手段。研究了节理面JRC-JCS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注浆前后的岩体节理面进行了相应的对比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注浆后节理面JRC比自然节理面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增长趋势随法向应力的改变而改变,裂隙岩体注浆后裂隙面的刚度及抗剪强度参数得到相应的改善,其中刚度参数的改善更为明显。上述研究成果从试验及理论分析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裂隙岩体注浆加固后强度提高的机理。
    坡脚扰动对工作帮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赵洪宝
    2012, 41(04):  47-50. 
    摘要 ( 159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安太堡露天矿工作帮边坡为工程背景,以数值模拟软件FLAC3D为研究手段,对受到多次坡脚扰动作用下露天矿工作帮边坡稳定性的演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到坡脚扰动作用时,露天边坡体内的X、Z 2个方向上的压应力均呈减小趋势,在X方向上出现局部的拉应力区;均匀坡脚扰动对露天边坡体产生的影响作用呈现非线性特性;露天边坡体内的X方向上的应变均呈拉伸特性,且随着扰动作用的增加呈增加趋势;Z方向将以压应变为主,仅在坡脚局部出现拉应变区域;边坡体受到来自坡脚的扰动后发生滑移破坏的部位极可能在坡脚位置的呈拉伸状态区域附近。
    局部厚大矿体采矿法的综合应用
    张金凯, 张明
    2012, 41(04):  51-53. 
    摘要 ( 151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鄯善县百灵山铁矿属缓倾斜薄矿体,采用浅孔落矿房柱法采矿。当矿体局部厚大时,出现顶部矿体回收困难。为解决扒矿与落矿之间矛盾,综合运用房柱法与浅孔留矿法之特长,使用采矿法改进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局部厚大矿体的回采,同时也解决了采场安全、行人、通风、扒矿等一系列问题,损失率、贫化率指标分别实现11.58%、5.1%,为同类矿体回采积累了经验。
    某铜钼矿充填采矿法的改进
    谢宏培
    2012, 41(04):  54-55+67. 
    摘要 ( 134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铜钼矿针对顶板不稳固、高品位、高价值的难采矿体,通过对充填工艺的改进和采矿工艺参数的优化后,使采矿回采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现在的95%,同时采场支护成本也由原来的25元/t下降为现在的22元/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浅析乳化炸药基质冷却方式之优劣
    徐东平, 李永
    2012, 41(04):  56-58. 
    摘要 ( 160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述了当今国内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在基质冷却工序中常用的、最具代表性的几种冷却方式,并对每种方式的优点及其缺陷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分析。最终肯定了综合效益最理想的、适合当前大产能自控生产线所用的连续凉药设备——钢带式乳化炸药凉药机。
    可持续发展下矿山建设的风险分析模型
    宗志芳, 练兰英, 远洋, 李中楠
    2012, 41(04):  59-62+90. 
    摘要 ( 179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持续发展下的矿山建设项目经济效果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在风险元识别的基础上,基于风险元传递原理建立矿山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风险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各种风险的传递对项目经济效果的影响,从而弥补了现行矿山建设项目经济评价风险分析的不足,可为该类型项目的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矿物工程
    某难选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水热硫化浮选试验
    宋翔宇
    2012, 41(04):  63-67. 
    摘要 ( 175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氧化率和结合率都很高且风化严重,采用常规硫化钠硫化浮选工艺难以有效分选。为此采用水热硫化浮选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即在高压釜内利用硫磺的歧化反应生成的二价硫将氧化铜矿物硫化成硫化铜矿物,然后对硫化产物按硫化铜矿石浮选工艺进行选别。试验结果表明:水热硫化过程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00 ℃、反应时间180 min、物料粒度-0.074 mm占90%、硫磺用量为理论量的1.4倍、液固比1.4。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的硫化产物经浮选,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达到15.73%和71.49%,比常规硫化钠硫化浮选时分别提高4.28和38.73个百分点。
    七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新工艺研究
    罗仙平, 王笑蕾, 罗礼英, 陈晓明, 吕玲芝
    2012, 41(04):  68-73. 
    摘要 ( 198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江西七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厂的进一步优化改造提供依据,以江西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LP-01和LP-11分别作铜矿物和铅矿物的捕收剂,以丁黄药作锌矿物的捕收剂,以硫酸锌+亚硫酸钠作铅锌矿物抑制剂,进行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试验,获得了铜品位为19.84%、铜回收率为60.25%的铜精矿,铅品位为72.34%、铅回收率为7 3.04%的铅精矿,锌品位为50.55%、锌回收率为88.46%的锌精矿,使铜铅锌得到了较好的回收。
    行洛坑钨矿伴生钼铜铋浮选分离新工艺研究
    李爱民
    2012, 41(04):  74-78+90. 
    摘要 ( 198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宁化行洛坑钨矿伴生钼铜铋硫化矿的浮选分离指标,采用优先浮钼—铜铋混浮—铜铋分离—铋粗精矿再浸出收铋新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钼品位为45.37%、钼回收率为90.46%的钼精矿,铜品位为23.01%、铜回收率为91.03%的铜精矿及铋品位为62.37%、铋回收率为60.09%的铋精矿。与现场原来采用的钼铜铋依次优先浮选工艺相比,试验新工艺使钼精矿钼回收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以上、铜精矿铜回收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以上、铋精矿铋回收率提高了52个百分点以上,效果显著。
    某难氰化金精矿氧化预处理试验研究
    洪正秀, 印万忠, 马英强, 金创石, 孙洪硕
    2012, 41(04):  79-82. 
    摘要 ( 189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金精矿由于金矿物嵌布粒度微细且多被硫化矿物包裹而造成氰化浸出困难。为此,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对该金精矿进行了氧化预处理试验研究,并确定了合适的氧化预处理条件为磨矿细度-48 μm占90%、矿浆浓度40 g/L、搅拌速度200 r/min、反应温度50 ℃、硫酸用量0.7 mol/L、过氧化氢用量0.3 mol/L、反应时间8 h。金精矿经氧化预处理后,氰化浸出的金浸出率从51.6%提高到了78.3%,效果显著。  
    织金含稀土磷矿石反浮选试验研究
    刘安荣, 聂登攀, 赵伟毅, 吴素彬, 何灏, 赵丽君
    2012, 41(04):  83-85. 
    摘要 ( 162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矿石性质,采用自制的白云石类脉石矿物高效捕收剂AB对织金含稀土磷矿石进行1粗1精反浮选试验,在磨矿细度为-0.075 mm占82.80%、AB用量粗选和精选分别为350 g/t和100 g/t,抑制剂磷酸用量粗选和精选分别为12 kg/t和2 kg/t的条件下,获得了P2O5品位为31.20%、P2O5回收率为84.62%、RE2O3含量为0.133%、RE2O3回收率为92.98%、MgO含量为1.07%的磷精矿,为综合性开发该含稀土磷矿石资源提供了经济可行的技术依据。
    沭阳低品位蓝晶石矿石选矿试验
    路洋, 高惠民, 王芳, 洪礼, 张凌燕, 管俊芳
    2012, 41(04):  86-90. 
    摘要 ( 144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沭阳低品位蓝晶石矿石进行选矿试验,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比较了磨矿—脱泥—先高梯度强磁选后酸性浮选和磨矿—脱泥—先酸性浮选后高梯度强磁选两种流程的选别效果,最终确定采用磨矿—脱泥—先高梯度强磁选后酸性浮选流程,获得了Al2O3品位为55.46%、回收率为81.24%的蓝晶石精矿,为该蓝晶石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攀钢钒渣钙化焙烧影响因素研究及过程热分析
    尹丹凤, 彭毅, 孙朝晖, 何文艺
    2012, 41(04):  91-94. 
    摘要 ( 173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攀钢钒渣进行钙化焙烧试验,通过钒转浸率考察了钒渣粒度、钙钒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焙烧效果的影响,并对焙烧过程进行了热分析。结果表明:在钒渣粒度为-140目、钙钒比为0.62、焙烧温度为900 ℃、焙烧时间为150 min时,钙化焙烧效果较好,焙烧熟料的钒浸出率可达91%以上;钒渣钙化焙烧是钒渣首先氧化分解,并在680 ℃与碳酸钙直接作用生成钙的钒酸盐的过程。
    国内外膨润土的资源特点及市场现状
    彭杨伟, 孙燕
    2012, 41(04):  95-99+105. 
    摘要 ( 19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了膨润土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矿床和矿石类型以及资源分布情况,介绍了膨润土的性能和应用途径,分析了国内外膨润土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膨润土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离子浮选技术研究进展
    李晓波, 严伟平
    2012, 41(04):  100-105. 
    摘要 ( 165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离子浮选技术在药剂作用机制和浮选动力学方面的的理论研究进展及离子浮选技术在矿物工程、湿法冶金、废水处理和化工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归纳了离子浮选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工艺特点,并对离子浮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地质与测量
    基于模糊C-means聚类的地球化学数据分析
    孟海东, 管世明, 徐贯东
    2012, 41(04):  106-108+143. 
    摘要 ( 18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模糊C-means聚类算法,以地球化学元素为数据对象、样品分析结果为属性值,对某已知金矿区和锡矿区岩石样品的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聚类分析得出的元素组合关系与已知地质资料相一致,表明模糊C-means聚类算法能够客观、有效地发现地球化学元素的组合特征。同时,对位于内蒙古地区某多金属成矿带的地球化学采样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聚类结果推断该地区是寻找金、银多金属矿产资源的目标区域。
    西藏努日矿区隐伏斑岩型矿体的潜在性研究
    王立强, 唐菊兴, 罗茂澄, 陈伟, 王焕
    2012, 41(04):  109-113. 
    摘要 ( 194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和钻孔编录,将努日矿区角岩体特征、角岩中裂隙及脉体特征、矿化特征与甲玛、驱龙、邦铺和沙让等斑岩型矿床进行对比,并结合前人关于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的相关成果,认为矿区深部存在隐伏的斑岩型矿体。通过分析矿区角岩体分布特征及其厚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矿区裂隙和脉体发育程度、产状变化等信息,对该矿区下一部工作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在矿区37~41线布置深钻有望发现深部隐伏斑岩矿体。  
    用简化核主成分分析法实现高光谱遥感影像降维
    曹茜, 谭琨, 杜培军, 夏俊士
    2012, 41(04):  114-117. 
    摘要 ( 222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用基于Nystrm算法的简化核主成分分析方法(SKPCA)实现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快速降维。首先随机选取部分样本构成子核矩阵并计算其特征向量,然后进行矩阵外推迭代得到近似核矩阵,并分解近似核矩阵不断更新特征向量,最后实现高光谱影像的降维处理。利用OMIS与ROSIS遥感影像进行试验,从运算速度、提取特征信息量以及分类后效果对SKPCA和KPCA(未简化的核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KPCA和KPCA提取的特征信息量相当,提取特征与分类效果相近,但SKPCA的运算速度至少要高于KPCA数百倍。
    机电与自动化
    无线Mesh网络技术在露天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何林, 李克民
    2012, 41(04):  118-120+167. 
    摘要 ( 158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现代露天矿山对数据通信系统的要求日益增高,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露天矿的生产需要。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数据通信系统具有容量大、速率高、覆盖范围广、成本低、组网简单、功能多、网络自组织等特点,相比于传统的无线网络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无线Mesh网络技术与传统无线局域网(WLAN)的性能对比分析表明,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通信系统在露天矿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IDL的矿山采空区可视化系统
    张海龙, 王玮琳, 李莉, 周道林
    2012, 41(04):  121-123. 
    摘要 ( 15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先进的CMS探测为手段,精准获取采空区数据信息,用IDL语言读取可视化模型数据,建立采空区可视化系统,准确掌握采空区三维形态、空间位置、实际边界、开采体积和表面积的大小;为实施矿山资源安全回采、矿山储量核实、储量动态管理以及采空区灾害防控提供依据。
    基于MapX的矿山车辆定位仿真技术研究
    米宏军, 卢才武, 冯治东
    2012, 41(04):  124-127. 
    摘要 ( 168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GPS/GPRS的车辆监控是以 GIS 作为基础信息系统平台,以GPS 作为车辆定位手段,以 GPRS 作为数据传输手段的集成应用系统。针对洛阳集团矿山公司现状和实际需求,对GIS进行深入分析,采用C#语言结合MapX5.0控件为该系统设计了一套合理有效的、模块化的、可重用的、维护方便的GIS监控组件。该监控组件的合理应用能够大大降低开发费用,方便系统的维护工作,并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可编程控制的电动全液压凿岩钻车
    范湘生, 胡智军, 汪鹏程
    2012, 41(04):  128-130. 
    摘要 ( 155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一种可编程控制的电动全液压凿岩钻车的特点及使用范围、主要技术参数、工作原理及结构,并分析了该钻车主要的特点和控制方式,说明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安全与环保
    尾矿坝漫顶溃坝机理及过程研究
    魏勇, 许开立
    2012, 41(04):  131-135. 
    摘要 ( 136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确理解尾矿坝漫顶溃坝的发展过程是模拟大坝溃口形状演变和计算溃坝下泄流量的基础。但于缺乏准确、完整的溃坝实例数据,对溃坝的发展机理理解不透彻,因而无法准确描述溃坝侵蚀的发展过程,对溃坝的研究仍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状态。为此,利用剪切应力(或牵引应力)理论和“陡坎”冲刷模型,研究了漫顶以后坝面侵蚀和漫顶溃坝机理,并在研究和分析土石坝漫顶溃坝破坏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尾矿坝自身特点以及相关理论,提出了尾矿坝漫顶溃坝破坏过程。  
    程潮铁矿井区变形监测分析及处置建议
    陈维维, 陈从新, 肖国锋
    2012, 41(04):  136-140. 
    摘要 ( 158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程潮铁矿东主井和西风井区相继出现地表裂缝和井筒开裂现象,且地表裂缝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经对东主井和西风井的结构安全构成威胁。为此,主要依据井筒开裂和地表裂缝的现场调查以及在变形监测的基础上,对井筒结构及地基变形开裂的岩体力学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东主井和西风井井区地表变形和井筒开裂的成因,得出地下水疏干和地下采矿是引起地表变形和地面塌陷现象的直接原因,而矿区工程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对地表变形特征产生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井区地表变形的措施。
    井筒变形预测与保护措施研究
    李英伟, 周华强, 常庆粮, 陈见行
    2012, 41(04):  141-143. 
    摘要 ( 146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鹤壁二矿井筒与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的开采,确定了采用膏体充填分层下行式开采的方法,并计算出了允许的地表最大下沉系数为0.15。在此开采方法下,进行了井筒变形的预测,得出随着工作面向井筒推进,井筒下沉和拉伸变形也相应变大,当工作面推过井筒50 m时,井筒变形达到稳定;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了保护措施的选择。
    基于3DEC的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李长洪, 程岩
    2012, 41(04):  144-147+159. 
    摘要 ( 132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湖北三鑫公司金铜矿山调查采空区和变形、应力、破坏区及采空区周围的稳定性,并定位采空区的位置。根据地层信息、地质构造、采空区、溶洞、地应力测量和完整的岩石和间断界面的地质力学性能,利用3DEC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加载采空区周围的应力和变形条件以及岩体有限大小的连续性和相当复杂的三维地质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地区可以有拉伸或剪切的失败和高变形。在AGI实测基础上,利用3DEC数值模拟,通过预测结果与实际沉陷情况的比较,验证3DEC系统在开采沉陷预测中的适用性,证明其能较好地反映开采沉陷实际情况。
    斜发沸石处理模拟含铯放射性废水研究
    刘爱平, 刘岁海, 汪惠
    2012, 41(04):  148-151. 
    摘要 ( 145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CsNO3配制成模拟含铯放射性废水,以新疆某地产斜发沸石为吸附剂,进行了Cs+的吸附和解吸试验,并探讨了等温吸附模式及解吸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斜发沸石对Cs+的吸附在16 h时达到平衡,其饱和吸附量为196.99 mg/g,等温吸附模式为Langmuir模式;10 g/L斜发沸石用量下,要保证Cs+的去除率达到97%以上,水中Cs+浓度不宜超过664.55 mg/L;斜发沸石上Cs+的解吸动力学行为适合用指数模型描述,理论上,要使饱和吸附的Cs+完全解吸,耗时将长达约99 d,显示出斜发沸石很强的固铯能力。
    氟污染的危害及含氟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雷绍民, 郭振华
    2012, 41(04):  152-155+159. 
    摘要 ( 237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归纳了氟污染的来源,介绍了氟污染的危害,论述了含氟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含氟废水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新型功能材料、联合工艺及含氟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是今后含氟废水处理研究的重点方向。
    综合利用
    载体浮选回收某锌浸出渣中的银
    葛英勇, 石美佳, 曾李明
    2012, 41(04):  156-159. 
    摘要 ( 169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使内蒙古某湿法炼锌厂锌浸出渣中的银得到回收,对该锌浸出渣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银矿物主要以微细粒分布在锌浸出渣中,导致常规浮选回收率低下,而采用载体浮选工艺可显著改善浮银效果:以粒度为-0.037 mm的有机物AC-0为载体、石灰为pH调整剂、硫化钠为活化剂、丁铵黑药和乙硫氨酯为捕收剂,通过1粗1精1扫闭路载体浮选流程,可获得银品位为8 670 g/t、银回收率为61.67%的银精矿。
    某铜转炉渣中铜的浮选回收试验
    高起鹏
    2012, 41(04):  160-162. 
    摘要 ( 144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铜冶炼厂转炉渣含铜4.60%,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二次资源。对该转炉渣进行选铜试验研究,采用硫氨酯作铜捕收剂,在-0.075 mm占90%的磨矿细度下,经1粗3精2扫选闭路浮选,获得了铜品位为32.46%、铜回收率为89.75%的铜精矿,为该转炉渣中铜的回收提供了技术依据。
    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钼的研究进展
    王仁祺, 戴铁军
    2012, 41(04):  163-167. 
    摘要 ( 144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国内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钼所采用的火法、湿法(包括水浸法、酸浸法、碱浸法和复合浸取法)和直接利用法这3种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开发低成本、低污染、低能耗新工艺及加强废催化剂中其他有益元素的综合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