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1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2-05-22
    采矿工程
    谦比西铜矿西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杨清平, 滕丙娟, 胡文达, 刘晓辉, 王贻明, 姚高辉
    2012, 41(05):  1-4. 
    摘要 ( 154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非矿业公司下辖谦比西铜矿西矿体含铜品位较高,顶板破碎,为典型的缓倾斜中厚难采矿体,设计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为探求其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采场不同布置方式时围岩的应力变形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了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为最优回采方案,设计出9种典型采场结构模型,对其模拟结果进行优化比较,最终确定了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即 4.3 m矿房,4.0 m矿柱。  
    梅山铁矿大结构参数下合理崩矿步距研究
    吴荣高, 安龙, 江学, 王鹏
    2012, 41(05):  5-8+12. 
    摘要 ( 202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梅山铁矿亟需确定的18 m×20 m结构参数下最优崩矿步距取值问题,分析了优选最优崩矿步距的数学分析方法,确定以端部放矿实验为手段来测定该结构参数下放出体的形态特征,并利用放出体的形态参数,以回贫差为目标函数,通过求极值的方法,计算最优的崩矿步距。理论计算表明,崩矿步距对矿石回收指标影响较大,崩矿步距为4.31~5.38 m时,更有利于矿石回收。实践表明,用数学分析法确定的最优崩矿步距对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应力区陡倾矿体开采引起岩移变形的数值模拟
    张亚民, 马凤山, 闫冬飞, 郭捷, 岳斌, 周伟
    2012, 41(05):  9-12. 
    摘要 ( 143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就金川二矿区高构造应力下充填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围岩位移场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应力下充填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的形态和范围、变形中心位置和量值均在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矿体上盘的地表变形量明显大于矿体下盘的地表变形量;围岩变形形式由初期的顶板下沉和底臌变成后期的两帮内挤;上盘围岩的位移量大于下盘围岩位移量。研究结果对于研究构造应力下的陡倾矿体开采引起的地表及围岩变形规律有指导意义。  
    基于关系矩阵和模糊理论的采矿方法优化选择
    覃敏, 廖文景, 徐必根, 唐绍辉
    2012, 41(05):  13-16+20. 
    摘要 ( 176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采矿方案的综合评判体系,更好地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借用关系矩阵和模糊理论的方法对采矿方案进行综合评判优选。利用关系矩阵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各因素活动性指数,并借助模糊理论中的隶属度为量化手段确定反映采矿具体影响因素特征的单因素分级指数,然后确定各方案的单因素的隶属度值,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基于影响因素的综合优越度。以某硫铁矿为例,计算出3种待选采矿方案的优越度系数分别为0.746,0.686,0.713,从而确定第1种方案为最优,符合矿山实际情况。  
    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研究
    李晓芸
    2012, 41(05):  17-20. 
    摘要 ( 147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堆积体边坡在自然条件下是稳定的,但因上部新建公路的开挖弃渣,导致堆积体出现大变形,严重威胁到堆积体前缘已有公路的安全运行。在系统地研究堆积体地质条件、监测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堆积体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新弃渣是导致堆积体变形的主因,同年雨季降雨入渗是诱因。最后提出了治理的建议。  
    神经网络及数值模拟技术在热熔钻中的应用
    温继伟, 陈晨
    2012, 41(05):  21-26+31. 
    摘要 ( 152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能准确把握影响热熔钻钻进的各个主要因素,揭示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以及热熔钻钻进时周围地层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和影响范围,首次将神经网络应用到热熔钻领域的研究中,采用神经网络及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预测拟合及仿真分析。运用神经网络能够对热熔钻的实验数据进行很好的预测拟合,数值模拟可模拟地层温度场情况,利用有限元软件生成地层的温度场云图及曲线,使温度场的变化更为直观,便于分析研究。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保存下来,在下次实验中只需测量少数几个值将其导入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便可得出一组对应的数据,从而节省实验成本,提高实验效率。该模型可作为对应结论的预测模型使用,为热熔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用深孔爆破成井次品矿充填技术治理采空区
    麦尚德, 王洛锋, 李迎峰, 刘亮, 张超
    2012, 41(05):  27-31. 
    摘要 ( 151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三道庄露天矿大型高危复合空区的特点,结合国内目前“崩、充、撑、封”等处理采空区的方法,论述了深孔爆破成井次品矿充填处理采空区技术;根据设备现状设计了深孔爆破成井方案,重点研究了参数选择方法、装药结构和爆破网络;提出了充填井等边三角形的布置原则,建立了充填效果评估几何模型,推导出井壁间距与采空区高度、充填井半径之间的函数关系,为评估空区填充效果以及优化大空区多井布置方案奠定了基础;进行了深孔成井处理采空区的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是合理的、经济的。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解决了规模化开采和空区处理的矛盾,也有利于二级矿量管理,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达到均衡配矿的目的。  
    极高支承应力煤巷锚索桁架控制机理与实践
    韩红强, 何富连
    2012, 41(05):  32-34+40. 
    摘要 ( 169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矿在褶曲断层区的孤岛煤柱中开掘巷道时遇到支承应力大、煤岩体破碎、巷道断面大等技术难题,基于预应力锚索桁架支护系统可以改变巷道围岩受力状态的特征,结合该矿现场条件,设计并优化了联合控制方案中的锚索桁架支护参数。现场实施结果表明,以锚索桁架为主的联合控制技术能够解决极高应力作用下大断面煤巷支护难题。  
    多水平井巷施工对竖井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黄武胜, 余伟健
    2012, 41(05):  35-40. 
    摘要 ( 140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金川三矿区主、副井系统的井巷工程进行了动态施工及相互影响的数值分析,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首先根据工程地质和围岩自身的特点,建立了主、副井控制性工程的三维数值模型。然后,根据主、副井及其各水平中段巷道的开挖特点,设计了6种不同的开挖施工方案,并采用FLAC3D对这些方案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开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同时进行多个工程的开挖,势必会引起其他工程特别是1 165 m水平附近的围岩,产生较大的位移,应及时进行支护和加固。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拉斗铲生产能力预测
    肖双双, 李克民, 李涛, 马力, 常治国
    2012, 41(05):  41-43. 
    摘要 ( 150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拉斗铲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实动时间、炸药单耗和采装周期3个因素作为BP 神经网络的训练参数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利用MATLAB实现网络的训练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能够较好地预测拉斗铲的生产能力,预测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0%,预测精度达到了工程要求。  
    某露天转地下金矿采空区治理方案研究
    卢学专
    2012, 41(05):  44-46. 
    摘要 ( 129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某金矿采空区具体赋存情况,通过对采空区的详细分析及多种治理方案的比选,并结合矿山实际情况,提出并确定合理、可行的采空区治理方案,可为其他矿山采空区治理提供参考。  
    边际品位的随机规划优化方法
    李寿国, 王明虎, 卢才武
    2012, 41(05):  47-50. 
    摘要 ( 142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边际品位的确定必须考虑边际品位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特征以及边际品位分布的随机性。运用随机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以净现值为指标函数,结合矿山企业使用的采矿方法,在进行边际品位优化的时候将边际品位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动态特征以及边际品位在不同块区分布的随机性作为优化模型的考虑因素,因此得到的最优边际品位最能反映矿山企业的生产真实情况。  
    基于结构分析的人工充填顶板破坏规律探究
    王星, 侯大德
    2012, 41(05):  51-52. 
    摘要 ( 148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结构分析方面对作为人工顶板的充填体的破坏规律进行了探究。分别从采场充填管头安放位置和充填料浆进入采场时的流动特性方面进行了综合因素分析,从而确定充填体的结构。提出了作为人工顶板的充填体的破坏型式与充填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对实际矿山的顶板管理和充填优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黑山铁矿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研究与治理实践
    王金龙, 王洪秋, 范利超, 曹玉虎, 宋秀波
    2012, 41(05):  53-55+59. 
    摘要 ( 190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山露天采场西边坡由于断层节理发育,造成大面积滑坡,给采场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威胁。采取现场编录和工程钻等手段,详细摸清了西边坡岩体断层节理情况。通过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制定出具体治理方案。采用地表截洪沟阻水、770 m水平预留宽台阶并在宽台阶外缘砌筑干砌石挡墙、对宽台阶实施喷锚支护加固等措施,消除了770 m水平以上边坡对下部各台阶生产作业的威胁,保证了露天采场深部的安全生产。  
    复杂构造面条件下露天采场滑坡分析及工程治理
    孙其国
    2012, 41(05):  56-59. 
    摘要 ( 126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某露天铁矿采矿场南帮边坡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滑坡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产生滑坡的原因,根据采场原设计选择代表性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和工程治理方案优化,并进行系统的治理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治理效果。
    切割槽回采工艺中应用 Simba H1354凿岩设备的探讨
    杜远云
    2012, 41(05):  60-62+87. 
    摘要 ( 181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imba H1354凿岩设备因其优越性能在国有大中型地下矿山中越来越得到普遍应用,而将其用于切割槽爆破孔的施工在大红山铜矿采矿中曾有先例,但使用效果较差。从生产实际出发,经过多方分析论证,认为采用向上垂直孔布置能解决爆破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切割槽的爆破效果会得到明显改善。  
    矿物工程
    分散剂对鞍山某磁选铁精矿反浮选的影响
    罗溪梅, 印万忠, 姚金, 马英强, 侯英, 曹阳, 孙传尧
    2012, 41(05):  63-66. 
    摘要 ( 178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鞍山某难选铁矿石磁选精矿的矿物组成和粒级分布,着重研究了适用于试样反浮选的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并采用SEM和EDS等手段分析了铁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分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玻璃能较好地脱除罩盖、吸附在矿物表面的脉石矿物细颗粒,并使细粒聚团得以分散,从而实现目的矿物与非目的矿物的选择性分离。铁品位为42.88%的磁选精矿经1粗2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反浮选,可以获得铁品位为66.26%、回收率为70.23%的优质铁精矿。  
    贵州赫章高铝鲕状赤铁矿铝铁分离研究
    杨大兵, 沈进杰, 杨茂麟, 敖万忠
    2012, 41(05):  67-70. 
    摘要 ( 146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赫章高铝鲕状赤铁矿主要铁矿物为赤铁矿和褐铁矿,含铝矿物三水铝石以细粒集合体和隐晶质被赤铁矿包裹,铁铝赋存关系复杂。研究表明,添加YS-1,采用直接还原—干式磁选工艺能有效地实现高铝鲕状赤铁矿中铝和铁的分离,当原矿全铁含量为42.56%,Al2O3含量为12.30%时,可获得全铁品位为93.16%,Al2O3含量为2.02%的还原铁产品,铁回收率为88.45%。  
    气基还原过程中球团热装对强度的影响
    黄柱成, 杨道广, 易凌云
    2012, 41(05):  71-73. 
    摘要 ( 160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铁精矿预热球团和冷装球团为对象,研究了气基还原过程中球团强度的变化规律及改善方法。研究表明,在黏结剂等量添加的情况下,球团热装有利于提高气基还原过程中的球团强度;黏结剂添加量越高球团的强度也越高;热装球团还原速度慢于冷装,添加1.5%F黏结剂的球团,冷、热装还原30 min时的还原度分别为95%和90%左右。  
    镜铁矿连生体可选性研究
    伍喜庆, 李国平, 胡聪, 许鹏云
    2012, 41(05):  74-78. 
    摘要 ( 195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粒度为0.104~0.053 mm连生度为98%、84%、57%、35%、16%、10%和1%的镜铁矿颗粒为对象,进行了密度、比磁化强度、比磁化率和淀粉吸附量等性能指标测定,并对连生体的可选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连生度的降低,连生体的密度逐渐降低,磁性由强到弱,对淀粉的抑制作用越来越不敏感;重选方法可较容易地将连生度小于16%的连生体抛掉;连生度越高越容易用磁选方法加以回收,连生度小于10%的连生体磁选方法难以回收;反浮选回收率随连生度的降低而升高,对各种连生度的连生体,淀粉在阴离子体系下的抑制效果强于阳离子体系。  
    新疆某菱铁矿磁化焙烧—磁选试验
    朱德庆, 何威, 潘建, 薛子兴
    2012, 41(05):  79-81+103. 
    摘要 ( 157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疆某地菱铁矿为原料,详细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用量、菱铁矿粒度、焙烧产物磨矿细度和弱磁选磁场强度等因素对磁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6~10 mm的菱铁矿在不加还原煤、焙烧温度为800 ℃、焙烧时间为15 min条件下的焙烧产物磨至-0.074 mm占90%,经1次弱磁选(151.20 kA/m),可获得铁品位为63.55%、回收率为95.76%的铁精矿。  
    华北某贫赤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刘广学, 张艳娇, 赵平, 常学勇, 邵伟华
    2012, 41(05):  82-84. 
    摘要 ( 144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介绍了华北某贫赤褐铁矿的矿石性质,重点研究了磨矿产品细度和反浮选药剂用量对产品指标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阶段磨矿,1次中磁1次强磁预先抛废,1粗1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闭路反浮选流程处理,可以获得铁品位为66.07%、铁回收率为80.53%的精矿。
    某宣龙式鲕状赤铁矿深度还原—磁选试验
    刘红召, 曹耀华, 高照国
    2012, 41(05):  85-87. 
    摘要 ( 164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研究了某宣龙式鲕状赤铁矿深度还原过程中煤粉添加量、造球原料粒度、深度还原保温时间及还原温度等因素对金属化率和弱磁选产品指标的影响,并对不同还原温度下的产品进行了显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研究确定的最佳还原条件下,铁的金属化率达到97%以上,还原产物经磨矿—弱磁选工艺,可以获得铁品位为88.79%,回收率为92.85%的优质铁粉。  
    循环利用氯化铵从氧化铜钴矿中回收铜钴
    张明珠, 朱国才
    2012, 41(05):  88-91. 
    摘要 ( 188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氯化铵焙烧转化氧化铜钴矿—浸出—沉淀铜钴—氯化铵回收过程的研究,实现氯化铵的循环利用,达到回收富集铜钴及减少排放的目的。试验研究表明:在最佳工艺技术条件下,铜、钴回收率均达90%左右;氯化铵可从饱和的沉淀母液中冷却结晶出来,循环用于氧化铜钴矿的处理。因此,可实现氧化铜钴矿的低温、少废、高效开发利用。  
    高压辊磨预处理磁铁精矿制备氧化球团
    郭宇峰, 翁文杰, 姜涛, 刘水石, 郝海正
    2012, 41(05):  91-95. 
    摘要 ( 137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磁铁精矿高压辊磨预处理对生球性能、球团预热及焙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磁铁精矿高压辊磨预处理可显著改善原料的造球性能和球团品位,有效提高生球落下强度和抗压强度,但对预热球和焙烧球抗压强度提高作用不明显。高压辊磨预处理后,微细颗粒含量的增加,所制备的球团孔隙度降低,磁铁精矿球团预热焙烧过程中,磁铁矿氧化反应与固相结晶反应相互制约,是其对磁铁精矿球团预热及焙烧性能的改善作用不大的主要原因。  
    某废菌在铝土矿反浮选中的抑制效果
    代淑娟, 刘炯天, 杨树勇, 李晓安
    2012, 41(05):  96-99+125. 
    摘要 ( 130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水硬铝石的有效抑制是低铝硅比铝土矿反浮选脱硅的关键。以某工业废菌为一水硬铝石抑制剂,考察其在不同条件下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该菌对一水硬铝石抑制效果明显,而对高岭石上浮的影响不大。经对比试验,废菌对一水硬铝石作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淀粉类抑制剂,在适宜的条件下,可改善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分离效果。此外,还对工业废菌在铝硅分离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某低品位黑白钨矿选矿试验研究
    李翠芬, 宋翔宇, 薛方科, 李莹, 张雨田, 李志伟
    2012, 41(05):  100-103. 
    摘要 ( 133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WO3品位为0.23%的某低品位黑白钨矿为研究对象,按混浮黑白钨矿—彼得罗夫法分离白钨矿—摇床分粒级回收黑钨矿的原则流程进行了适宜的磨矿细度、合适药剂用量研究,最终获得的白钨精矿、黑钨精矿1和黑钨精矿2的WO3品位分别为65.43%、50.11%、31.65%,回收率分别为51.21%、26.14%、13.76%,钨总回收率为91.11%。
    吉尔吉斯斯坦某低品位难选金矿石浮选试验
    余江鸿, 周涛, 师伟红, 吴斌, 刘守信
    2012, 41(05):  104-105+109. 
    摘要 ( 151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尔吉斯斯坦某金矿矿石中金矿物与黄铁矿等共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微细,属于难选低品位金矿石。通过对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的优化研究,确定在磨矿产品细度为-0.074 mm占90%,D10和A202粗选用量分别为100、50 g/t情况下,可以获得金品位为9.89 g/t,回收率为87.23%的金精矿,比模拟现场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时的精矿金品位提高了0.24 g/t,回收率高10.03个百分点。
    地质与测量
    基于MODIS与TM遥感影像的植被盖度提取算法比较
    马晓黎, 王行风, 刘毅, 张克
    2012, 41(05):  106-109. 
    摘要 ( 309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MODIS NDVI与Landsat TM多光谱遥感影像,提出在缺少地面实测数据的情况下如何快速获得精准的大范围高时效植被覆盖度。利用经验模型与像元二分模型分别计算MODIS影像的植被盖度,然后以TM影像估算出的精度较高的植被盖度为基准,选取检验样本,比较不同模型的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地表植被分布均匀的研究区内,较大样方建立的非线性经验模型比像元二分模型能更好地提取较大范围内的植被盖度信息,有效地减少MODIS因噪声和几何配准问题使提取结果产生的误差。  
    基于VBA的煤矿地表地物及保护煤柱参数化绘制
    李振, 薛丽芳, 梅延胶
    2012, 41(05):  110-112. 
    摘要 ( 172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煤矿地质图的地表地物及保护煤柱的绘制过程中,应用AutoCAD中的VBA宏语言功能可以自动运行绘图指令。将矿区中的地表地物及保护煤柱的信息存入数据库中,再通过VBA程序与开源数据库MySQL所建立的连接和人机交互界面,方便地表地物及其相应保护煤柱的自动参数化绘制。  
    东川滥泥坪铁铜矿体形态特征与控矿因素
    王同荣, 方维萱, 杜玉龙
    2012, 41(05):  113-115+129. 
    摘要 ( 191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不同中段坑道对比方法对东川滥泥坪矿区深部不同标高中段进行对比,阐述了滥泥坪矿区铁铜矿体的形态特征和控矿因素。认为滥泥坪铜矿区铁铜矿体主要受地层、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岩浆岩控制,铁铜矿体呈透镜状、脉状和似层状产出,矿体产状较稳定,矿体厚度和品位变化较大。  
    机电与自动化
    基于三维全景技术的数字矿山漫游系统
    周亦鹏, 胡娟
    2012, 41(05):  116-120. 
    摘要 ( 141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数字矿山漫游系统中的三维全景技术进行研究,提出数字矿山漫游系统的总体结构。针对传统虚拟现实技术建模难度高、工作量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实景照片生成全景图像的方法,给出了系统全景生成模块中特征匹配、图像配准和融合以及多场景图像自动拼接的方法。最后采用PTViewer实现了基于全景图像的虚拟数字矿山漫游,全方位互动式地向用户展示矿山的真实场景,为矿山设计、生产和安全管理以及人员培训提供可视化环境。  
    一种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
    谈树成, 金艳珠, 蒋顺德, 虎雄岗, 冯龙
    2012, 41(05):  121-125. 
    摘要 ( 167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住处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并基于Access、SQL Sever和ArcGIS技术建立了空间数据库,最后利用编程语言VB和GIS组件MapObjects开发出满足矿政管理工作需要的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矿产资源储量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并可针对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实现图形与属性互操作式查询检索、量测分析、缓冲区分析、统计分析、动态维护及地图输出等主要功能,从而提高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  
    金属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思路
    毛春雷, 许晖
    2012, 41(05):  126-129. 
    摘要 ( 187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做到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合理的设计,需要结合矿山现场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生产矿山的开拓、采准、采、出、运等生产中段为设计范围,提出了三网合一的设计思路,明确了井下避灾硐室数量的确定及配置原则,提出了生产矿山独立供水、联合供风的自救方案优选准则。确保“六大系统”设备仪器的设计选型合理,在抵御各种风险和灾变时能真正发挥安全保障作用。  
    基于CFD的反循环钻头内喷孔直径参数研究
    朱丽红, 殷琨, 涂建华, 黄勇, 刘建林, 任红
    2012, 41(05):  130-132+155. 
    摘要 ( 145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孔底流场是反循环钻井取样的关键流场,主要由内喷孔、底喷孔和中心通道形成。为提高反循环取样能力,增强反循环效果,对交汇型和螺旋型内喷孔直径参数开展研究。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D,模拟内喷孔产生的压力场和速度场,引入内喷孔抽吸系数比较进口和出口的质量流量,探讨内喷孔直径变化对增强反循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汇型内喷孔产生的流场受直径参数影响较大,螺旋型内喷孔产生的流场受直径参数影响较小;相同直径条件下交汇型内喷孔压力变化范围高于螺旋型内喷孔压力变化范围;随直径增大,交汇型和螺旋型内喷孔抽吸能力均升高,但是交汇型内喷孔抽吸能力随直径变化幅度更大。  
    矿山运输系统优化模型及解算方式探讨
    孙效玉, 张维国, 贾荣军
    2012, 41(05):  133-136. 
    摘要 ( 180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和货流分配优化是矿山运输系统需要解决的两大关键优化问题,国际上有许多成熟的数学软件包可以求解这些问题,建议工程应用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模型建立上,把模型求解交给专业软件完成。从图论角度对矿山道路网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0-1整数规划的最短路模型和基于线性规划的货流分配模型,推荐了LINGO专业软件,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安全与环保
    程潮铁矿采场地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杜建华, 何朋, 宋卫东, 雷远坤, 刘红光
    2012, 41(05):  137-139+143. 
    摘要 ( 16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金属矿山赋存和开采方式等特点,对金属矿岩地压显现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金属矿山地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实施原则。以程潮铁矿为工程背景,采用以高精度钢弦式应力计为基础的采场压力监测系统,并辅以顶板离层、两帮收敛监测,实现采场地压的在线监测及预警功能。综合考虑矿岩地质条件、岩体力学试验、开采历史、三维仿真计算、监测信息等多重因素及分析方法对采场地压活动规律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实现程潮铁矿地压活动的全面安全监控。  
    王家湾金矿藓类植物多样性与重金属污染关系
    匡其羽, 张朝晖
    2012, 41(05):  140-143. 
    摘要 ( 157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王家湾金矿不同生态环境(未开采区、部分开采区、废渣区和废石区)藓类植物初步调查,发现该矿藓类共7科18属28种。4种生态环境中藓类植物种数分别为17种、11种、6种和4种,呈现按未开采区→部分开采区→废渣区→废石区明显递减的趋势。对4种生态环境的藓类及对应基质的重金属(As、Hg、Pb、Cu、Zn、Cd)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其中As、Hg、Cu和Cd等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都呈现按未开采区→部分开采区→废渣区→废石区明显递增的趋势。因此,藓类物种多样性可以作为矿区As、Hg、Cu和Cd这4种重金属污染的生态监测指标之一。  
    某小型磷矿的复垦方案
    张燕, 温晓玲
    2012, 41(05):  144-148. 
    摘要 ( 129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某小型磷矿的开发计划、设计和生产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预测矿区破坏和污染情况,同时结合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以重建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为目的,提出了详尽的复垦方案。方案针对矿区岩层特征、矿山开采方式和污染情况,把已破坏的环境和将要破坏的情况按单元划分,分别进行计算评估,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复垦,在1 a内完成复垦工作,完善生态条件,恢复自然环境。  
    基于Surfer的金属矿山开采沉陷预测 和三维可视化
    陈岩, 奚砚涛
    2012, 41(05):  149-151. 
    摘要 ( 124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非连续介质模型-概率积分法为原理,结合自主开发的矿山开采沉陷预计系统(MSPS)对六安市某铁矿开采沉陷进行预测研究。通过接口调用Surfer系统,绘制矿区地表盆地等值线图,实现开采沉陷三维可视化表达,验证开采沉陷对该矿及周围地表的影响程度,指导矿山安全生产。
    综合利用
    一种全尾砂充填新型胶凝材料的研制
    杜聚强, 高谦, 南世卿, 董璐
    2012, 41(05):  152-155. 
    摘要 ( 170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高炉炉渣研制了一种新型全尾砂充填胶凝材料。该新型胶凝材料由矿渣、石灰、石膏和水泥组成,并且加入少量外加剂。采用正交试验,对新型胶凝材料进行影响因素研究,然后通过DPS数据处理软件建立强度与配方的回归公式,最后确定最优配方。试验表明,采用最优配方的新型胶凝材料,全尾砂充填体强度是32.5#水泥全尾砂充填体强度的3倍,同时新型胶凝材料成本与水泥成本相当或略高,由此可以降低全尾砂充填采矿成本达40%~50%。开发的新型胶凝材料已经在石人沟铁矿现场试验和应用,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该胶凝材料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为提高石人沟铁矿的充填采矿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微波碳热还原含锌铅电炉粉尘
    李圣辉, 陈铁军, 张一敏
    2012, 41(05):  156-160. 
    摘要 ( 141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含锌铅电炉粉尘、焦炭、无烟煤和烟煤吸收微波能力强的特点,采用微波加热方法对配碳电炉粉尘进行碳热还原。结果表明,选用粒度为-0.096 mm的无烟煤为还原剂,在碳氧比为0.9、还原温度为1 100 ℃、保温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还原产物中铁的金属化率可达90.33%,蒸发脱锌率为96.26%,脱铅率为88.89%。
    蒸压制度对赤铁矿尾矿蒸压砖强度的影响
    赵云良, 张一敏, 陈铁军
    2012, 41(05):  161-164. 
    摘要 ( 138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蒸压制度对赤铁矿尾矿-石灰-黄沙体系蒸压砖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了原料中尾矿、石灰、黄沙的质量比为70∶15∶15,成型压力为20 MPa的砖坯的适宜蒸压制度为:升压时间2.1 h,蒸汽压力1.2 MPa,恒压时间6 h,降压时间3.5 h。利用XRD、DSC对蒸压砖抗压强度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赤铁矿尾矿-石灰-黄沙体系在1.2 MPa蒸汽压力下首先生成了水石榴石,而后生成CSH(Ⅰ)凝胶和高强度的托勃莫来石,随着蒸压时间的延长,托勃莫来石逐渐转化成强度相对较低的硬硅钙石。
    铜渣中铁铜组分回收利用现状及建议
    杨慧芬, 袁运波, 张露, 王传龙, 唐琼瑶
    2012, 41(05):  165-167. 
    摘要 ( 152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渣中铁、铜含量很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对铜渣中铜、铁的回收研究状况和存在的不足,指出解决了煤基直接还原过程中金属铁、铜颗粒生成条件控制的煤基直接还原—磁选—浮选工艺将是富铁铜渣高效回收利用的重要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