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1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2-06-15
    采矿工程
    西石门铁矿南Ⅱ区深部难采矿体采矿工艺改进
    常帅, 任凤玉, 张法胜, 张福宏
    2012, 41(06):  1-3+8. 
    摘要 ( 158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石门铁矿南Ⅱ区为缓倾斜中厚矿体,进入深部开采后,矿体进一步变缓变薄,而且底板不稳岩层进一步增厚,矿山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生产中出现单分段回采与残矿损失大等突出问题。本研究根据矿岩产状及稳固性特征,提出了堑沟落矿与进路退采出矿相结合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改进方案。研究表明,这一改进方案能较好的适应矿岩条件,可实现矿山安全高效的开采目标。
    黑山铁矿挂帮矿回采对西加固边坡岩体的扰动模式
    王金龙, 王培涛, 杨天鸿, 于庆磊, 任凤玉
    2012, 41(06):  4-8. 
    摘要 ( 135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山铁矿处于露天转地下开采阶段,该矿西帮为加固帮,挂帮矿体厚大,回采主要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能够顺利诱导顶板围岩冒落形成覆盖层,探明岩体边坡的失稳滑坡模式是矿山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根据现场原位试验得到岩石的点荷载强度指标,利用三维不接触结构面测量Shape Metrix 3D系统对黑山铁矿西帮边坡结构面进行扫描处理,根据广义的Hoek-Brown计算准则得到边坡岩体的强度参数指标,通过建立RFPA数值模型,研究了西帮矿体回采对边坡岩体的扰动规律,定性给出了边坡的滑坡模式,为黑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基于FLAC3D的管缝锚杆与玻璃钢锚杆支护效果对比
    马生徽, 王文杰
    2012, 41(06):  9-12. 
    摘要 ( 149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峰矿大部分巷道采用管缝锚杆支护,但受巷道支护环境以及防腐措施不当影响,支护的管缝锚杆常因腐蚀而失效,需要进行二次支护,大大增加了支护成本和劳动强度。玻璃钢锚杆具有高强、轻质、耐腐蚀和抗疲劳的优点,能有效克服锚杆易腐蚀的问题。通过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高峰矿管缝锚杆和玻璃钢锚杆支护进行数值分析,对比了2种锚杆在相同支护条件下的巷道变形、岩体应力场、塑性区以及安全度,充分分析了2种锚杆在高峰矿巷道的支护效果。研究表明高峰矿采用玻璃钢锚杆取代管缝锚杆进行支护具有可行性。
    头石山尾矿坝的动力液化分析
    张进, 乐陶, 曹纪刚
    2012, 41(06):  13-15+18. 
    摘要 ( 131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石山尾矿库是一个拟建的新库,其等级按规范要求确定为二等库,且该库处于8度地震区,其动力稳定性应值得重视。对该尾矿库在某一地震波作用下进行了动力液化的计算与分析,为尾矿坝在高烈度地震区的设计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北洺河铁矿深部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何荣兴, 任凤玉
    2012, 41(06):  16-18. 
    摘要 ( 145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洺河铁矿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床,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分段高度15 m,进路间距18 m。在上部矿体开采中一直沿用这一参数,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然而近年来,随着采深的增加,矿石损失率有增大的趋势,所以需重新确定深部矿体结构参数。为此,根据目前无底柱分段高度发展趋势,按照3分段回采原则以及有利于回收下盘残留矿量的原则,推荐东部厚矿体选取20 m的分段高度。根据重新测定的深部矿体散体流动参数以及分段高度与进路间距的关系式,计算得出20 m的分段高度能更好地适应目前18 m的进路间距,并提出了不同分段高度间的过渡方式。
    分段矿房嗣后充填法在李楼铁矿的应用
    田举博, 蔡蓓
    2012, 41(06):  19-21+25. 
    摘要 ( 169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李楼铁矿应用浅孔房柱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存在的采矿效率低、损失率高、作业场所通风质量较差等问题,在-200 m水平以上试验应用了20 m高分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试验结果表明,该采矿方法各项指标良好,不但提高了采矿强度、劳动效率及作业的安全性指标,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着重介绍了20 m高分段矿房嗣后充填法在李楼铁矿-200 m水平以上的应用情况,包括采场结构、回采工艺、充填工艺及爆破参数等。
    基于修正线粗糙度法的岩石节理粗糙度估值
    陈世江, 赵自豪, 王超
    2012, 41(06):  22-25. 
    摘要 ( 128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了节理形态的层次性,提出了用修正的线粗糙度法表征节理轮廓线粗糙度(JRC),即用节理轮廓线的起伏度表示节理的一级波状形态,用伸长率代表节理的次级精细结构。通过对Barton给出的10条典型节理轮廓线的特征参数计算,并与相应的JRC值进行回归分析,给出了JRC值计算公式。另外,要获得节理轮廓线的伸长率,节理全迹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在工程实践中,针对全迹长量测存在的困难,研究以摄影测量为基础,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VC++平台下开发了节理轮廓线特征参数计算程序,实现了节理全迹长的快速量测,并对该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方便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
    基于数值模拟的露天边坡强度折减法稳定性分析
    陈佳, 唐开元, 周雪斐
    2012, 41(06):  26-28+46. 
    摘要 ( 125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理论,利用FLAC软件对某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分别得到了迭代步数突变、计算不收敛和塑性区贯通3种不同条件下的边坡安全系数。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得出边坡破坏在数值模拟中表现为计算的不收敛,塑性区的贯通只是边坡破坏的必要条件。
    扇形孔爆破起爆方式数值模拟与分析
    赵智, 吴建星, 侯龙飞
    2012, 41(06):  29-32+41. 
    摘要 ( 13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青海格尔木锡铁山铅锌矿的分段空场法回采爆破的不同起爆方式,采用高度非线性显式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孔口起爆和孔底起爆时的爆破应力分布、位移变化、能量变化等。比较得出孔底起爆优于孔口起爆,孔口起爆时孔口附近高应力状态出现时间早,矿石位移量大,而总能量小于孔底起爆,不利于矿石破碎,为采矿中起爆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煤矿应力异常集中区强矿压防治研究
    耿养谋, 王忠武
    2012, 41(06):  33-36+41. 
    摘要 ( 185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木城涧煤矿三槽西五壁工作面的生产地质条件,采用FLAC3D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垂直应力,特别是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以此划分了应力异常集中区,强矿压危险区域为工作面轨道顺槽前方不规则煤柱的尖角处,垂直应力集中系数达到2.75。利用电磁辐射对上述危险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对超过临界预警值的区域,及时采取煤体卸压爆破进行强矿压危险性的卸压解危,并利用电磁辐射检验卸压效果,直至监测指标降至临界值以下,最终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综放工作面大跨度切眼锚网索支护技术研究
    李云, 韩立军, 孙昌兴, 董叶茂
    2012, 41(06):  37-41. 
    摘要 ( 168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潘北矿11118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对大跨度综放工作面的顶板和两帮进行了支护设计,采用理论计算法和工程类比法对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针对大跨度综放巷道提出了锚网索带耦合支护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大跨度工作面顶板的安全控制问题及两帮的收敛变形问题,并通过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对支护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和结果分析,从而验证了锚网索带耦合支护技术在类似围岩条件下的巷道支护中的合理性。
    论地下矿山巷道与其他地下空间的共性关系
    王晓明
    2012, 41(06):  42-46. 
    摘要 ( 129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广义地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采矿过程中的巷道开挖与维护同其他岩土工程地下空间的直接开发与利用有着许多的共同属性。在全面总结采矿工程与其他岩土工程相互关系、地下工程的利用形态和类别划分的基础上,从工程开挖和维护的介质、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关系、决定工程稳定性的3类因素等6个方面,系统论述了采矿工程地下巷道与其他岩土工程地下空间的共性关系,明确指出了采矿工程和其他岩土工程之间技术借鉴的重要意义。
    瞬变电磁在露天边坡下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冯少杰, 杨占军, 李焕忠, 张站斌, 关宇, 辛方超, 闫浩
    2012, 41(06):  47-49. 
    摘要 ( 118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的基本原理,结合抚顺东露天矿边坡下存在原井工旧巷,以致严重影响露天矿安全生产的现实问题,采用瞬变电磁法对露天矿北帮边坡旧采区进行了系统探测。根据探测结果进行反演,确定了危险异常区域,为进一步的钻探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避免了由于盲目钻探所带来造价过高的经济损失,为露天矿的安全开采设计与安全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矿物工程
    云南某难选铁矿石煤基直接还原—弱磁选试验
    王静静, 杨慧芬, 曹志成, 肖晶晶, 仵晓丹
    2012, 41(06):  50-53. 
    摘要 ( 128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某铁矿石为混合型铁矿石,由于铁矿物嵌布粒度微细而难以采用常规选矿方法有效选别。为此,对该矿石进行了煤基直接还原—弱磁选试验,结果表明,将原矿与作为还原剂的云南某褐煤和作为助熔剂的CaO按100∶20∶10的质量比混合,在1 200 ℃的温度下直接还原焙烧50 min,焙烧矿在一段和二段磨矿细度分别为-325目占81.34%和-325目占92.41%、一段和二段弱磁选场强分别为187.10和143.31 kA/m的条件下进行两段磨矿—弱磁选,可获得铁品位为91.20%、铁回收率为87.05%的直接还原铁精矿,从而为该难选铁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用GE-609捕收剂反浮选博伦铁矿磁选精矿
    熊学恒, 葛英勇, 张国松, 曾李明
    2012, 41(06):  54-56+63. 
    摘要 ( 127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博伦铁矿磁化焙烧—磁选所得铁精矿铁品位仅60%左右,含硅量在10%以上。为提高该矿铁精矿的质量,采用武汉理工大学研发的高效阳离子捕收剂GE-609进行了提铁降硅反浮选试验,获得了铁品位为65.59%、铁回收率95.94%的反浮选铁精矿。由于反浮选尾矿含铁量较高,达21.36%,又对反浮选尾矿进行了弱磁粗选—再磨—弱磁精选处理,将尾矿含铁量降到了14.87%,所得弱磁选精矿铁品位为38.12%,可返回至反浮选作业。
    某低品位铬矿石选矿试验
    胡义明, 韩跃新
    2012, 41(06):  57-60+67. 
    摘要 ( 251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重液分离和强磁选探索试验的基础上,按重选方案对某Cr2O3含量在14%左右的低品位铬矿石进行了多个流程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将原矿磨至-0.076 mm占50%后分成+0.076 mm和-0.076 mm两个粒级进行摇床重选,可取得精矿Cr2O3品位为45.64%、Cr2O3回收率为67.99%的较好指标,从而为该低品位铬矿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油酸钠体系中微细粒赤铁矿的浮选行为
    陶洪, 张芹, 王飞, 左倩
    2012, 41(06):  61-63. 
    摘要 ( 133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油酸钠体系中微细粒赤铁矿的浮选行为,并考察了六偏磷酸钠、硅酸钠、焦磷酸钠、淀粉、腐植酸钠这5种抑制剂对微细粒赤铁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酸钠浓度为4×10-4 mol/L、pH=10时,微细粒赤铁矿的浮选效果最佳。5种抑制剂对微细粒赤铁矿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它们抑制能力的强弱排序为淀粉>腐植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硅酸钠。
    某铜矿石低碱度铜硫分离浮选工艺研究
    周源, 吴燕玲, 刘诚, 郭文峰
    2012, 41(06):  64-67. 
    摘要 ( 144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江西某铜矿选矿厂在进行铜硫分离浮选时以单一石灰为抑制剂、矿浆pH高达12以上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设备及管道结垢等问题,用江西理工大学研发的新型抑制剂DT-4#代替大部分石灰对该矿矿石进行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铜硫分离浮选试验,实现了低碱度(pH=8)条件下铜硫的有效分离,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23.45%、铜回收率为90.38%,硫精矿硫品位为44.67%、硫回收率为91.63%。
    某低品位铜钼矿石选矿试验
    胡志刚, 代淑娟, 孟宇群, 邵坤
    2012, 41(06):  68-71+78. 
    摘要 ( 128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铜钼矿石中钼和铜含量较低,分别为0.081%和0.19%,且铜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并与钼矿物密切共生,给两者分离带来一定困难。采用钼铜混合浮选—混合精矿精选1次后再磨再精选—铜钼分离流程对该矿石进行选矿试验,混合浮选时以石灰和水玻璃为调整剂、煤油和丁铵黑药为捕收剂,铜钼分离时以石灰、水玻璃和SK为调整剂、煤油为捕收剂,在1段和2段磨矿细度分别为-0.074 mm占70%和-0.045 mm占95%条件下,获得了钼品位为45.30%、钼回收率为84.16%的钼精矿和铜品位为14.28%、铜回收率为89.59%的铜精矿,为该矿石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丹东某低品位硼镁石矿石浮选试验
    程仁举, 邹春林, 李艳军, 李成秀, 邓善芝
    2012, 41(06):  72-74+78. 
    摘要 ( 151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丹东某低品位硼镁石矿石的特点,以氢氧化钠为pH调整剂、油酸钠为捕收剂、自行复配的FLM3为抑制剂进行浮选试验,在原矿B2O3品位为6.72%的情况下,经过1次粗选、2次精选和1次扫选,获得了产率为37.66%、B2O3品位为12.65%、B2O3回收率为70.88%的硼精矿。试验结果为该硼镁石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南京铅锌银矿铅精矿中铜的浮选分离试验
    罗仙平, 张建超, 钱有军, 缪建成
    2012, 41(06):  75-78. 
    摘要 ( 132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降低南京铅锌银矿铅精矿中的铜含量,同时获得合格的铜精矿,以重铬酸钾+CMC为铅的组合抑制剂、江西理工大学研发的LP-01为铜的捕收剂,对该铅精矿进行浮选分离铜的实验室试验,使铅精矿的铜含量从1.01%降低到了0.41%,并获得了铜品位为18.12%、铜回收率为61.05%的铜精矿。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工业试验,结果铅精矿的铜含量从2.85%降低到了1.34%,所获铜精矿的铜品位为21.68%、铜回收率为56.39%。工业试验还表明,来自铜精矿和最终铅精矿的含Cr6+废水经亚硫酸钠+石灰法处理后可循环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Cr6+对环境的污染。
    内蒙某复杂铜铅锌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
    李文娟, 宋永胜, 刘爽, 蔡镠璐, 周桂英
    2012, 41(06):  79-84. 
    摘要 ( 135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某矿业公司的复杂铜铅锌硫化矿石铜、铅、锌矿物共生关系非常密切而复杂,给选矿造成极大难度。为了给该矿石的开发提供可行方案,进行了多方案的详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浮选工艺无法有效分选该矿石,而采用铅重选—铜锌混合浮选再分离浮选的工艺流程,可以获得铅品位为57.20%、铅回收率为54.18%的铅精矿,铜品位为13.35%、铜回收率为57.11%的铜精矿和含锌18.78%、锌回收率为41.94%的富锌物料,富锌物料可以与公司其他选厂锌品位较高的锌精矿搭配销售。
    流量计—排水法测定进口铁矿粉中的明水量
    臧世阳, 王振坤, 刘青山
    2012, 41(06):  85-87. 
    摘要 ( 147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测定到港进口铁矿粉中的明水量,建立了一种新颖实用的流量计—排水法。该法通过流量计测定排出明水的总体积,并采用特别设计的明水在线取样装置采取明水样品,然后在实验室测出明水样品的密度和其中矿石微粒的质量分数,进而求出明水的总量。所设计的明水在线取样装置可在人员不登轮、不中断明水排放的情况下获得有代表性的明水样品,为方法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地质与测量
    矿井水文动态监测信息可视化系统的开发
    黎华, 李存荣, 吴浩, 黄解军
    2012, 41(06):  88-91. 
    摘要 ( 128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东欢坨矿区水文动态监测信息获取的基础上,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结合组件式开发模式和地理信息组件模型,利用Visual Studio.net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开发了较完整的服务于东欢坨矿区的水文监测信息动态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将矿井水文监测的所有数据以及矿井环境进行统一整理、合理划分,具备地图查询、三维地图控制、空间分析、钻孔管理、数据输出等功能,满足有关矿井水文信息的集成化、三维可视化的要求,能够对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提供快速可信的技术支持。
    GPS结合遥感影像监测铀尾矿库技术探讨
    朱煜峰, 鲁铁定, 周世健, 臧德彦
    2012, 41(06):  92-93+101. 
    摘要 ( 139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相山铀矿田铀尾矿库的地物特征,使用遥感影像对铀尾矿库监测方案进行整理规划。布设GPS监测点,对尾矿库的运行状态、尾矿坝位移进行监控。监测结果显示坝体不够稳定,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进行整改。
    GA-LSSVM在GPS高程异常反演中的应用
    张祥, 邓喀中, 范洪冬
    2012, 41(06):  94-96. 
    摘要 ( 16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GPS高程异常反演方法中存在的不足,首先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然后用于反演GPS高程异常。实验表明,在有限样本情况下,GA-LSSVM模型不仅发挥了LSSVM处理小样本数据的能力,而且通过GA优化后的LSSVM能够选择出合适的参数,反演得到高精度的GPS高程异常。通过对测试样本的反演精度进行评定,得到的GA-LSSVM反演GPS高程异常可以推广到实际应用中。
    空间可视化复杂矿体剖面三角拼接算法研究
    顾清华, 卢才武, 冯治东
    2012, 41(06):  97-101. 
    摘要 ( 151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复杂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过程中所涉及的剖面拼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复杂矿体剖面中出现的剖面间不规则位置与规模、凹剖面线间三角拼接、末端凹剖面线内的三角拼接、分支复合及剖面对应拼接等,利用最小外接矩形框、凹剖面线的凸包投影及凸点剔除法提出了相应的剖面拼接算法,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实例应用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构建三维复杂矿体,准确地模拟真实复杂矿体的三维结构及分布情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周云, 唐菊兴, 秦志鹏, 彭慧娟
    2012, 41(06):  102-105. 
    摘要 ( 145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和斑岩S、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两者S同位素和Pb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变化幅度较小,S同位素基本达到了平衡,显示出岩浆硫组成特点,无论是岩石铅还是矿石铅应具有相同的起源与演化历史,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均位于造山带铅演化曲线上。甲玛矿床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岩浆和成矿物质起源于参与造山带的下地壳,具有幔源成分的混染。
    机电与自动化
    瑞木镍钴红土矿矿浆管道加速流消除技术
    董荔苇
    2012, 41(06):  106-108+112. 
    摘要 ( 245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红土矿矿浆管道工程,建成后试通浆在K44+300~K45+400处产生了加速流,造成K43~K45+800近3 km的管段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发生位移,横向最大位移达1.5 m,管道附属设施锚固墩破裂,支墩倾斜;随管道敷设的光缆被拉断等破坏现象。为消除加速流,建议在此处采用S型缓弯回路来消除加速流,同时修改管道敷设工艺。管道经重新敷设后,再次试通浆没有产生加速流,且运行平稳,收到了良好效果。
    GIS动态属性管理在露天矿卡车调度中的应用
    张维国, 孙效玉, 王彦彬
    2012, 41(06):  109-112. 
    摘要 ( 151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露天矿卡车调度系统结合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优势,其中GIS信息主要涉及地形地貌、道路网、关键点等,这些信息具有随生产变化快、需要无线网络传递给移动终端共享、功能要求简单等特点。为满足系统工作效率和质量要求,对调度系统涉及的GIS信息进行了系统分类,根据类别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简化手段,并提出了矿山GIS动态属性管理的方法。
    井下多级机站通风监控与节能技术研究
    贾安民
    2012, 41(06):  113-119+159. 
    摘要 ( 157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风机变频调速技术以及井下风流与环境参数监测技术,结合自主开发Ethernet-DCON通讯控制单元、DCON远程I/O控制单元及监控系统软件,以冬瓜山铜矿井下通风系统作为工程研究背景,对分布于井下各级风机机站的风机进行远程集中监控(风机启停及正反转控制、变频调速控制、运行状态及参数检测),对主要通风巷道风流参数(风速、风量)、井下大气环境参数(温度、湿度、O2、NO2、CO气体浓度)进行自动连续监测。
    浓缩机内煤泥水沉降流场和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
    贾凯, 王永田, 龚豪
    2012, 41(06):  120-123. 
    摘要 ( 13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Pro/E软件对煤泥水沉降用浓缩机建立模型,然后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选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的RNG k-ε湍流模型和多相流MIXTURE模型对浓缩机内煤泥水的沉降流场和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最后根据模拟结果拟合出煤泥沉降过程中浓度分布的数学公式,为浓缩机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安全与环保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专篇设计的几条原则
    姜仁义, 杨旭, 张明峰
    2012, 41(06):  124-126+136. 
    摘要 ( 160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专篇设计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提出了合规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分区分期、人员安全最大化、对应或相关性、相容性、主体、前瞻性等几条设计原则,在设计中遵守这些原则有利于避免或减少错误和问题,可供设计单位在今后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专篇设计中参考。
    利用矿山固体废物料固结矿区路面的试验研究
    郑建军, 刘占全
    2012, 41(06):  127-128. 
    摘要 ( 141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云鄂博西矿铁矿尾矿泥和甩尾碎石是矿山选矿厂排放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利用尾矿泥代替砂、甩尾碎石代替级配碎石,采用碾压混凝土工艺进行矿区路面修筑,是改善矿区运输道路路况,延长汽车使用寿命的根本性措施。试验取得了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比重的指标,28 d抗压强度达到18 MPa以上。工业试验路面选择在矿区主运输坡道上,一共做了4块,路面总长66.5 m,宽9.0 m,面积约600 m2,用料量共计165 t。根据路面混凝土芯样强度试验结果,尾矿泥碾压混凝土平均强度在18 MPa以上。
    近距离下煤层开采岩层破断微震监测研究
    屈成民, 何峰, 冯冠一
    2012, 41(06):  129-132+141. 
    摘要 ( 143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近距离煤层赋存和开采所占比例很大,而吕梁矿区木瓜煤矿层间距小于10 m的可采储量占总储量的80%,所以研究近距离下煤层开采岩层破断微震监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木瓜煤矿近距离下煤层109工作面巷道支护、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确定的技术难题,基于微震监测原理理论,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对工作面回风巷的上覆岩层破断的时空位置、能量和微震事件分布形态特征等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进行监测,确定109工作面侧向矿山压力分布规律、上覆岩层的破断规律及破坏程度,为确定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提供现场科学数据,实现近距离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回采。
    BMS微震监测系统在海底采矿中的应用
    张开诚
    2012, 41(06):  133-136. 
    摘要 ( 119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微震监测系统的组成及网络布置。基于对多微震事件数据的处理,研究了波形的分析方法;依据波形与生产活动的对应关系,对检测到事件的波形进行了分类研究,确保了事件的及时识别和分类保存。基于量化的地震参数,特别是利用等值线、回归曲线和时间变化曲线与采矿活动的对应关系,为井下矿山巷道和矿柱破坏预报以及破坏的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复垦后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王晶, 魏忠义
    2012, 41(06):  137-141. 
    摘要 ( 117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复垦后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特性,归纳其类型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同时简要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服务功能形成的微观机制及其参数研究欠缺、评价理论和方法有待完善、评价结果准确度低等,从而明确了今后的研究应着重于理论探索与方法完善,以复垦后矿区生态系统的微观形成机制为切入点,开展不同尺度和类型的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充分考虑影响其功能价值的因素,改进评估的手段、方法和技术,使评估结果更具可比性和实用性,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现矿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紧急避险硐室设计与应用
    白朝选, 周旭, 杨陆海
    2012, 41(06):  142-144+148. 
    摘要 ( 220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山开采中采空区、瓦斯、炮烟、透水等重大隐患事故时有发生。为了扭转矿山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局面,建立完善矿山安全六大系统意义重大。根据煎茶岭镍矿矿岩破坏、稳固性差、中段分段多、各分层巷道较长等特点,井下避险硐室建设在运输道与斜坡道连接处附近。采用中段运输巷道布置永久性避险硐室,不同分层设置临时性避险硐室。分别介绍了永久及临时性避险硐室主体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的要点,对其他矿山建设井下避险硐室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基于UDEC的复杂条件下放顶引起的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张国权, 盛建龙, 孙明伟, 韩峰
    2012, 41(06):  145-148. 
    摘要 ( 123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区地表沉陷是制约地下采矿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地下矿体开采过程中,岩体逐步松散冒落充填采空区并向上传递至地表,从而引起地表变形移动,不可避免地对地表构筑物及各种设施造成破坏。以金山店铁矿东区为例,利用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了该矿区2#矿体-130 m水平以上矿体开挖以及-270 m放顶工程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探究了二者所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为矿山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综合利用
    基于GIS的矿山企业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
    汪金花, 李富平
    2012, 41(06):  149-151+164. 
    摘要 ( 147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河北钢铁集团的10多个矿区为基础,选取GIS组件式开发模式,以各个矿区的尾矿库、排土场、选矿厂的空间数据、尾矿样的实验分析数据和综合利用管理信息为基础数据,设计了矿山企业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图表结合式可视化管理,为多区域固体废弃物数据定性或定量的对比分析创建了全新模式,为尾矿资源开发利用专门管理与利用前景的评估决策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服务。
    司家营铁矿浮选尾矿再选试验
    张庆丰, 韩秀丽, 郑卫民
    2012, 41(06):  152-155+164. 
    摘要 ( 144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司家营铁矿两座选矿厂的浮选尾矿的性质差异,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再选试验。结果表明:一选厂的浮选尾矿通过磨矿—中磁选—反浮选工艺再选,可以获得到产率为14.15%、铁品位为66.05%、铁回收率为52.21%的铁精矿;二选厂的浮选尾矿通过分级—磨矿—高梯度强磁选—离心机重选工艺再选,可以获得产率为12.64%、铁品位为63.53%、铁回收率为39.34%的铁精矿。试验结果为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人工鱼礁用钢渣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水化特性
    王中杰, 倪文, 高术杰, 祝丽萍, 乔春雨
    2012, 41(06):  156-159. 
    摘要 ( 140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鞍钢-0.088 mm热闷法钢渣和鞍钢高炉矿渣为胶凝材料的主要组分,以鞍钢0.088~19 mm热闷法钢渣为骨料,制备出了具有较高强度的人工鱼礁用钢渣混凝土。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差热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对胶凝材料的水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胶凝材料在水化初期生成大量低碱度水化硅酸钙凝胶和少量钙矾石,水化硅酸钙凝胶是混凝土早期强度的主要来源;而随着水化进程的延续,水化硅酸钙凝胶的继续发展和不断增多、长大的钙矾石对体系空隙的充填则共同使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某硫尾矿磁选精矿直接还原同步脱硫时的脱硫机理
    孙昊, 孙体昌, 高恩霞, 刘占华, 郭倩
    2012, 41(06):  160-164. 
    摘要 ( 124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XRD分析和SEM分析,研究了内蒙某硫尾矿的高硫弱磁选精矿在直接还原同步脱硫过程中还原剂惠民褐煤和脱硫剂SH的脱硫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惠民褐煤有一定的脱硫效果,其原因是因为惠民褐煤形成的高温还原气氛可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生成气态单质硫、气态羰基硫、金属铁和非磁性的陨硫铁,气态硫的挥发及陨硫铁在焙烧产物磨矿—弱磁选时与金属铁的分离使硫得以去除。SH对脱硫起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理为SH在焙烧过程中与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生成金属铁和没有磁性的硫化钙,硫化钙通过焙烧产物磨矿—弱磁选与金属铁分离,使脱硫达到预期目标。
    生产技术
    矾山磷矿磷精矿脱水系统改造
    闫库, 赵瑞敏
    2012, 41(06):  165-166. 
    摘要 ( 121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北省矾山磷矿有限公司选矿厂通过技术攻关,采用陶瓷过滤机代替内滤机来对磷精矿进行脱水。在试运行过程中改造了滤液排放循环系统,加装了用于浓缩给矿的旋流器,建立了硝酸回收再利用系统,不仅使磷精矿水分由12%~14%降到了10%左右,同时还大幅度提高了过滤产能,节约了生产成本,避免了环境污染。
    球磨机筒体大面积挖补修复
    杨易琳, 蒋润科, 邹新斌
    2012, 41(06):  167-168. 
    摘要 ( 11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选矿厂成功地对运行多年后出现不同程度损坏的球磨机筒体进行大面积挖补修复,避免了整体更换新筒体将产生的高额费用。以1台φ3.6 m×4.5 m球磨机为例,详细介绍了筒体大面积挖补的工艺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