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0-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采矿工程
司家营铁矿北区采煤沉陷区尾矿库稳定性研究
李欣, 李俊华
2010, 39(12): 1-5.
摘要
(
20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家营铁矿北区是国内近期开发的大型铁矿山,尾矿库是矿山采、选、尾3大主体工程之一,在矿山开发建设中作用十分重要。为解决尾矿库占地多而环境影响大的问题,对矿山附近煤矿采煤沉陷区现状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稳定性研究,提出了利用采煤沉陷区做铁矿尾矿库的方案。经实施后,不仅节省了大量土地,改善了环境状况,经监测,其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实现了安全运营,也为同类矿山尾矿库选址和建设提供了示范。
基于FLAC3D的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叶海旺, 常剑, 周磊
2010, 39(12): 6-8.
摘要
(
21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柱采矿法适合于开采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矿体,在确保采场安全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矿石回收率和降低矿石损失与贫化的重要途径是选取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
,建立了开采水平矿体时的采场结构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场结构参数对房柱法采场稳定性的影响。然后,针对鄂西缓薄高磷赤铁矿,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深度下的采场最优结构参数,并计算得到了矿石回收率,进而通过线性回归得到回收率随深度变化的函数关系。
小汪沟铁矿露天转地下覆盖层形成方法研究
李楠, 任凤玉, 赵云峰, 常帅
2010, 39(12): 9-11.
摘要
(
18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汪沟铁矿在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采用诱导边坡岩体自然冒落的方法形成覆盖层,有效地扩展了露天与井下同时生产的空间条件,实现了露天转地下增产衔接。详细介绍诱导冒落方案、工艺技术与实施效果,并分析了影响冒落进程的主要因素。
某铜矿区露天开采对地下开采的影响探讨
张飞, 田睿, 王滨, 王少杰
2010, 39(12): 12-14.
摘要
(
20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个矿床内需要采用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时,如果不是将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考虑开采设计,则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某铜矿区地表氧化矿的露天开采活动就是在完全不考虑对地下开采的影响下进行的。通过对该铜矿区形成的数处露天采坑的调查,分析其对地下开采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灾害防治的对策。
基于DTM的露天矿采剥工程量计算方法研究
陈永锋, 吴晓茹, 原玉博
2010, 39(12): 15-17.
摘要
(
20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传统采剥工程量计算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DTM的工程量计算与三维可视化新方法,并基于ObjectARX软件包和AUTOCAD2008平台,利用VC++程序开发语言实现了该方法的三维可视化。将其应用于河南汝阳的东沟钼矿采剥量计算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出的矿量比传统方法计算得来的精度高,快速且直观。
尾矿坝浸润线序列的支持向量机预测研究
李春民, 王云海, 张兴凯, 李娟
2010, 39(12): 18-21.
摘要
(
19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尾矿库监测系统功能出发,结合尾矿库安全监测数据内容和特点,在充分认识数据挖掘技术如何处理和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单因素时间序列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浸润线预测方法。从尾矿库监测数据中选取有效样本,运用留一法对支持向量回归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小样本、高精度要求下对浸润线进行准确预测。
边坡在二次卸荷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张亚宾, 甘德清, 陈超, 翟永平
2010, 39(12): 22-26.
摘要
(
18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露天矿边坡驻留矿体开采使边坡产生了第二次卸荷作用。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驻留矿体开采边坡岩体的应力变化机理,分析了边坡稳定性情况。研究表明,驻留矿体的开采不会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但由于露天开采的第一次卸荷作用的影响,导致地下采场上覆岩层的成拱机制减弱,采场围岩中存在着较大拉应力,采场稳定性差。
高等级公路在开采影响下的破坏现象探讨
王刚, 郭广礼
2010, 39(12): 27-29.
摘要
(
19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破坏现象,借鉴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采煤,结合高等级公路自身属于带状建筑物的特点,分别讨论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对高等级公路的破坏现象。地下煤炭被采出并达到一定规模后将引起采空区上覆岩层冒落破坏,继续开采,破坏现象将影响到地表,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导致地表建筑物、构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于高等级公路,地下开采影响到路基路面后,将使高等级公路产生路面移动盆地、路面台阶和裂缝、路面塌陷坑和塌陷槽、路基高路堤沉陷以及边坡坍方等破坏现象。
全尾砂膏体料浆的流变特性研究
翟永刚, 吴爱祥, 王洪江, 陈琴瑞, 李航空, 严佳龙
2010, 39(12): 30-32.
摘要
(
24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矿全尾砂充填膏体为试验料浆,采用正交设计法设计试验方案,利用R/S+SST型流变仪对全尾砂膏体进行流变测试试验,研究质量浓度、灰砂比和淬尾比(水淬渣/全尾砂)三因素对流变参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利用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膏体的屈服应力与浓度呈单调递增函数关系。膏体具有料浆的触变性和剪切变稀等流变特征。在质量百分比浓度、灰砂比和淬尾比3个影响因素中,影响顺序为质量浓度>淬尾比>灰砂比;三因素中质量浓度对流变参数的影响比较显著。
膏体充填管道输送阻力损失计算方法
王劼, 杨超, 张军, 王洪武
2010, 39(12): 33-36.
摘要
(
2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云南会泽铅锌矿膏体充填,进行了充填料浆流变特性研究,并对其流变参数与浓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两者间的数学关系式,进而建立了会泽铅锌矿膏体充填料浆管道输送阻力损失计算的经验公式。经生产验证,该公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矿物工程
高磷铁矿石氯化离析—弱磁选新工艺研究
肖军辉, 张昱
2010, 39(12): 37-41.
摘要
(
18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某铁矿石铁矿物主要为赤褐铁矿和菱铁矿,同时含磷较高,为1.13%。采用氯化离析—弱磁选新工艺对该矿石进行提铁降磷研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还原剂焦炭用量10%,氯化剂L4用量15%,离析温度1 000 ℃,离析时间45 min,磨矿细度-0.074 mm占85.38%,弱磁选磁感应强度0.16 T。在此条件下,可使铁精矿铁品位和铁回收率分别达到75.33%~76.44%和83.63%~85.66%,磷含量降到0.215%~0.218%。
河南某难处理金矿石选冶工艺对比研究
周桂英, 李文娟, 刘爽, 宋永胜
2010, 39(12): 42-45.
摘要
(
20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河南某难处理金矿石品位低、黄铁矿含量高、部分载金硫化物氧化严重,以及金嵌布粒度极细的特点,开展了详尽的浮选及全泥氰化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浮选工艺,所得精矿的金品位和金回收率仅为18.72 g/t和72.55%;而采用全泥氰化浸出工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矿浆液固比为2∶1,加石灰调浆5 h使矿浆pH值稳定在11.5左右,氰化钠用量为1 kg/t,氰化浸出时间为72 h的条件下,金的浸出率可达81.11%。因此,推荐采用全泥氰化浸出工艺处理该矿石。
Cu
2+
活化黄铁矿与黄铜矿的浮选分离
张亚辉, 季婷婷李妍, 周超, 施维
2010, 39(12): 46-49.
摘要
(
20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研究丁黄药体系中黄铜矿、黄铁矿单矿物的天然可浮性,石灰(调节矿浆pH)、亚硫酸氢钠、铜离子对黄铜矿、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柠檬酸对被Cu
2+
活化的黄铁矿、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柠檬酸-亚硫酸氢钠-石灰组合抑制剂对被Cu
2+
活化的黄铁矿、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柠檬酸-亚硫酸氢钠-石灰组合抑制剂对被Cu
2+
活化的黄铁矿-黄铜矿人工混合矿进行浮选分离,得到了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为24.12%和88.48%的铜精矿,及硫品位和硫回收率分别为49.69%和72.51%的硫精矿,表明该组合抑制剂对被Cu
2+
活化的黄铁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几种活化剂对铁闪锌矿的活化性能
谢贤, 童雄, 崔毅琪, 吴多吉
2010, 39(12): 50-53.
摘要
(
20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单泡管浮选试验,研究了丁黄药体系中硫酸铜、氯化铵、硝酸铅及自行研制的T-1对含铁7.21%的云南澜沧铁闪锌矿单矿物的活化性能。结果表明:氯化铵、硝酸铅对铁闪锌矿的活化效果较差,而硫酸铜在pH=13时可使铁闪锌矿的回收率达到61.30%,T-1则可在pH=10时使铁闪锌矿的回收率达到64.10%;T-1不仅对铁闪锌矿的活化性能比硫酸铜好,而且可比硫酸铜降低药剂成本20%。
玉龙铜矿氧化矿石合理浸出工艺研究
武彪, 谢昆, 张兴勋, 武名麟, 温建康
2010, 39(12): 54-57.
摘要
(
22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西藏玉龙铜矿氧化带矿石进行全粒级柱浸和洗矿—矿砂柱浸—矿泥搅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全粒级柱浸时矿石渗透性差,提高滴林强度易出现积液现象,难以顺利浸出;洗矿后矿砂的渗透性能好,可使柱浸铜浸出率达到78%以上,同时矿泥搅拌浸出的铜浸出率可达96%以上。根据试验结果,认为洗矿—矿砂堆浸—矿泥搅拌浸出是处理玉龙铜矿氧化带矿石的合理工艺。
新疆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
李文辉, 高伟, 牛埃生, 刘斌, 陈迪清
2010, 39(12): 58-62.
摘要
(
23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铜、铅、锌矿物共生关系密切,矿石性质复杂。针对该矿石特点,采用铜铅混合浮选—混浮精矿铜铅分离—混浮尾矿浮锌的工艺流程进行选矿试验,获得了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为28.34%和85.26%的铜精矿、铅品位和铅回收率分别为53.18%和85.53%的铅精矿及锌品位和锌回收率分别为57.40%和85.71%的锌精矿,为合理开发该矿石资源提供了依据。
某含铜银矿石选别工艺优化研究
邱廷省, 赵学付
2010, 39(12): 63-66.
摘要
(
19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矿山采用银浮选—银精矿氰化浸出—浸出尾渣浮铜工艺处理其含铜银矿石,存在铜大量消耗氰化物以及铜受氰化物作用不易回收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原矿先通过优先快速浮铜得到一部分铜精矿,然后再进入原工艺流程的优化方案,并就快速浮铜和随后的银浮选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优先快速浮铜可从原矿先获得一部分铜品位为25.02%,铜回收率为43.82%的合格铜精矿,同时可使银精矿中的铜含量达到1.80%的较低水平,将有利于减少铜的损失和改善后续银的氰化浸出环境。
青海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李荣改, 宋翔宇, 张雨田, 余广学, 李志伟
2010, 39(12): 67-71.
摘要
(
19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青海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易浮难分、有用矿物嵌布粒度极不均匀的特点,采用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及特别研制的新型捕收剂YK1-11和新型抑制剂YK3-09对其进行选矿试验,并在选铅时采取反浮精选措施,获得了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为18.02%和57.50%的铜精矿、铅品位和铅回收率分别为51.43%和33.20%的铅精矿、锌品位和锌回收率分别为45.83%和48.95%的锌精矿以及Pb+Zn品位为69.99%,铅、锌回收率分别为42.56%和34.05%铅锌混合精矿,并使矿石中的伴生银得到了有效富集,为合理开发利用该矿石提供了依据。
四川某氧化铜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李成秀, 王昌良, 饶系英, 戴新宇
2010, 39(12): 72-75.
摘要
(
17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某氧化铜矿石因氧化程度深、结合氧化铜占有率高而难选。对该矿石采用先浮选硫化铜矿物,再硫化浮选氧化铜矿物的工艺流程进行试验,并在氧化铜矿物浮选过程中辅以脱泥手段,有效地回收了铜矿物,同时使少量伴生贵金属银得到了富集,所得铜精矿铜品位为19.88%,铜回收率为64.22%,含银72.96 g/t。
四川丹巴铜镍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
罗仙平, 雷梅芬, 祝, 军, 周贺鹏, 王忠诚, 袁武益
2010, 39(12): 76-80.
摘要
(
2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合理有效利用四川丹巴铜镍矿石提供依据,对该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矿物组成复杂,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镍矿物以镍黄铁矿、紫硫镍矿、针硫镍矿、硫镍铂矿等多种形式存在;铜、镍矿物嵌布粒度微细,普遍被脉石矿物包裹,且多呈纤维状镶嵌在脉石矿物中,同时铜、镍矿物自身相互紧密连生;矿石中含镁的脉石矿物较多,它们具有质地柔软,容易泥化,自然可浮性好,吸附能力强的特点。这些都将给铜、镍矿物的分选带来不利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浸矿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潘文俊, 王永东, 曹运长
2010, 39(12): 81-85.
摘要
(
18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浸矿微生物的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了一些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浸矿微生物鉴定和浸矿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两方面的应用情况,包括16S rRNA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实时定量PCR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基因间隔序列分析技术、浸矿微生物质粒载体研究、外源基因导入浸矿微生物方法研究等。
搅拌磨在难处理金属矿细磨中的应用
张国旺, 肖骁, 肖守孝, 黄礼龙, 赵湘, 李自强
2010, 39(12): 86-89.
摘要
(
2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细嵌布难选矿石在我国分布广,涉及铁、铜、钼、铅锌、黄金等金属矿种,搅拌磨技术是实现微细嵌布难选矿石细磨的关键技术。介绍搅拌磨在难处理钼矿、铁矿、金矿中的典型应用实例。这些实例表明,搅拌磨可在提高目标矿物单体解离度的同时,使细磨产品具有窄的粒度分布,减少目标矿物泥化,从而实现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共同提高,并且可显著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微细粒矿物浮选技术进展
葛英勇, 侯静涛, 余俊
2010, 39(12): 90-94.
摘要
(
17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国内外微细粒矿物浮选方法的研究动态,包括絮凝浮选、浮选柱浮选、双液浮选、离子浮选,以及加/减压浮选、电浮选、综合力场浮选等,并指出了微细粒矿物浮选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地质与测量
广西典型金属矿床氡气异常模式研究
李学彪
2010, 39(12): 95-99.
摘要
(
19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广西栗木锡矿、珊瑚钨锡矿、大厂锡矿、九毛锡矿、佛子冲铅锌矿和广西巴马县所略金矿等6个典型矿床氡气异常模式的研究,发现受断裂控制的矿床氡气异常模式:一类为正顶单峰或者双峰,另外一类大厂层状、似层矿矿床则表现出石油氡气异常模式即中间低且呈波状多峰,周边高,呈两高峰多组夹波状低峰的“波状峰”。若矿区地表条件适合氡气测量,该异常模式的建立能为更多需要开展氡气测量的矿区提供借鉴。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床综合找矿模型
张垚垚, 王长明, 徐贻赣, 刘建光, 万浩章, 张达
2010, 39(12): 100-106.
摘要
(
20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水坑银矿床是全国著名的火山岩型银矿床,是国家级的银资源基地。通过系统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取了控矿地质因素和物化探找矿标志,从而建立了冷水坑银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机电与自动化
我国数字采矿软件研究开发现状与发展
李德, 王李管, 毕林, 曾庆田
2010, 39(12): 107-112.
摘要
(
19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矿山技术作为提升矿业企业技术与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数字采矿软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是数字矿山建设的核心,其体系架构、功能划分、实现技术等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操作效率、通用性、实用性和适用性等关键问题的解决。以DIMINE数字矿山软件系统为例,分析了我国数字矿山软件系统开发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符合我国矿山实际需求的数字矿山软件系统平台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揭示了数字矿山软件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设计
胡晋山, 康建荣, 王文福
2010, 39(12): 113-116.
摘要
(
22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给地面造成很大的损害,不仅破坏了大量耕地,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进程,给矿区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GIS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对矿区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复垦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ArcGIS Engine的基础上,实现了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开发,并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伺服感应电动机DTC控制自学习模糊速度观测器
王淑芳, 杨智勇, 李军
2010, 39(12): 117-119.
摘要
(
23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伺服感应电动机DTC控制中常规速度观测器难以达到很高精确度的问题,在其基础上设计了模糊速度观测器。由于模糊观测器的模糊控制规则主观性较强,因此设计自学习模糊速度观测器,并给出了详细的算法和流程。建立了伺服感应电动机DTC控制模型,其中速度观测器采用文中提出的自学习模糊速度观测器。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基于TI公司TMS320LF2407DSP与IPM相结合的实验平台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观测器能较好地对伺服电机的转速进行观测,为伺服电机的精确定位控制提供思路。
三维矿床建模技术在阿舍勒铜矿的应用
龚国清, 刘修国, 倪平泽
2010, 39(12): 120-122.
摘要
(
20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矿床建模技术是数字矿山的核心技术之一。结合三维矿体建模理论,建立阿舍勒铜矿矿体的实体模型,利用普通克里金方法进行品位分布与赋存资源储量估算。获得了矿体品位的普通克里金估值球状模型,并建立了三维品位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准确反映矿体的空间形态与品位分布,为后期进一步资源开发提供了数学模型。
矿井提升机传动系统方案的探讨
潘龙刚, 张传信, 胡福祥, 王建军
2010, 39(12): 123-127.
摘要
(
21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的工艺控制要求为出发点,首先详细探讨了直流提升机电控系统的基本配置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直流传动方案的优缺点;其次给出了当前我国矿山主流交流提升机电控系统的基本配置结构及工作原理,比较了高压绕线异步电机转子串电阻调速传动方案、直联低速同步电机交交变频调速传动方案和交直交变频调速传动方案各自的优缺点。通过系统比较现阶段我国矿山采用的交、直流传动方案的相关特性,提出了合理选择矿井提升机传动系统的一般性原则,进而为以后的矿井提升机传动系统方案选择提供了设计依据。
安全与环保
生态矿区建设的系统分析及实践研究
朱青山, 蔡美峰, 叶鸿, 袁英杰
2010, 39(12): 128-135.
摘要
(
16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整体方法论的视角,运用复杂系统的方法,通过生态矿区规划、工程措施、理论总结和系统模拟构建了生态矿区实践的总体框架。提出生态矿区是人工构建的复杂适应系统,并开发了基于CAS理论建立多Agent的生态矿业仿真系统SEMI,为分析系统演化提供了新视角。概述了南山矿业清洁生产工艺的实现方式和运用景观建设和都市农业建设触发生态矿区演化的实践和设想。
河北省低等级尾矿库安全现状及险库技改对策
王扬, 马超, 赵慧丽
2010, 39(12): 136-139.
摘要
(
18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北省低等级尾矿库数量众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由于其建设和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可以寻求一种具有普遍性的险库技改策略。分析了河北省低等级尾矿库的安全现状,并开展了抽样调查,从安全的角度总结了有关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险库的技术改造总体思路,对小型矿山企业的生产和尾矿库改建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矿山顶板安全预警新体系研究
周训兵, 李仕雄, 平健
2010, 39(12): 140-143.
摘要
(
17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推广运用到矿山顶板安全检测中,查明掌子面前方的异常情况,为采场、巷道设计及安全监控提供超前信息。围绕微地震监测技术形成新的矿山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围岩稳定性,对矿山进行三级预警,克服了传统安全管理静态、定性的缺点,实现远程、动态、实时跟踪监测,并能对微地震事件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对指导矿山安全生产、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及降低灾害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土地复垦对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张继栋, 崔, 艳, 白中科
2010, 39(12): 144-147.
摘要
(
19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平朔矿区2005年生态承载力状况;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结构,模拟出3种不同条件下的生产性土地配置情景:①破坏土地无复垦措施情景,②破坏土地采取生态效益优先情景,③破坏土地实行耕地优先情景,计算得出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和人为干预下生态承载力的恢复程度。通过设置4种模式:土地适宜模式、提高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模式、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模式、不同程度的资金投入模式,计算矿区生态承载力,为矿区土地复垦和复垦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塌陷地带的环境治理在北洺河铁矿中的应用
周飞, 高永涛, 何维维
2010, 39(12): 148-150.
摘要
(
19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北洺河铁矿的开采现状及其对环境的破坏,对矿区塌陷坑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指出矿山塌陷区环境治理的严重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主要与次要问题,并结合现有矿山环境治理规律,给出先治理再恢复最后利用相结合的长效治理方案,最终开展了塌陷区域环境治理的5年治理措施,制定可行的进度安排,对加快恢复北洺河铁矿塌陷区的生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对其他类似工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斗轮堆取料机射流自激雾化除尘研究
邹声华, 李刚, 张奕君
2010, 39(12): 151-154.
摘要
(
21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斗轮堆取料机的产尘机理,针对斗轮堆取料机,提出了射流自激雾化除尘技术。分析射流自激雾化除尘的机理,研究了射流自激雾化除尘系统中的喷射流量、喷射速度、斗轮旋转速度、喷射流与装载斗的接触角等关键参数对除尘效果的影响。现场实践证明,射流自激雾化除尘技术与其他除尘技术相比,优势非常明显:其系统结构简单、投资少、运行可靠;维护简单,无二次处理和二次污染;抗自然风能力强;除尘效率在80%以上。该除尘技术是斗轮堆取料机良好的除尘方式。
微波有机改性膨润土处理活性染料废水研究
聂锦旭, 余鹏钧, 刘立凡
2010, 39(12): 155-156.
摘要
(
20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改性剂,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制备了微波有机改性膨润土,并研究了该改性膨润土对主要含活性翠绿KN(蒽醌类)和活性嫩黄K(醌类)、色度和COD
Cr
分别为2 000倍和620 mg/L的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H=6.0,微波有机改性膨润土投加量为2 g/L,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COD
Cr
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5%和92.8%,处理效果不仅优于传统有机改性膨润土,而且优于活性炭。
有色金属矿山废水的危害及治理技术
梁刚
2010, 39(12): 158-161.
摘要
(
17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分析了有色金属矿山废水的来源、危害及污染物特点,重点介绍了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膜分离法、生物法等国内最有潜力发展的几种有色金属矿山废水治理技术,并指出对有色金属矿山废水应注重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处理。
生产技术
利用微磨球效应制备超高强铁尾矿混凝土
徐丽, 吴辉, 郭珍妮, 郑永超, 倪文
2010, 39(12): 162-166.
摘要
(
22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密云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利用梯级混磨产生的不同物料之间的微磨球效应,制备出了超高强铁尾矿混凝土。制品尾矿掺量达到70%,抗压强度达到109.13 MPa,抗折强度达到15.53 MPa,并具有良好的安定性和耐久性。
综合利用
用程潮铁尾矿制备黑色通体砖
焦娟, 郭志猛, 刘祥庆, 隋延力, 祁超英, 刘曙
2010, 39(12): 167-170.
摘要
(
20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武钢程潮铁矿尾矿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自制的的着色助剂TM,按传统通体砖生产工艺制备黑色通体砖,探索出了一条利用铁尾矿生产低成本高档建材产品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在铁尾矿与TM的质量比=98.4∶1.6,球磨时间为36 h(球、料、水质量比=2∶1∶1),泥浆均化时间为24 h,造粒加水量为6%,粒料陈腐时间为48 h,压制压力为60 MPa,烧成温度为1 180 ℃,保温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制得的黑色通体砖符合国家标准,其吸水率为0.30%,断裂模数为69 MPa,破坏强度为1 503 N。
从某钨重选尾矿中回收钼的浮选试验
袁宪强, 罗仙平, 王笑蕾, 钱有军
2010, 39(12): 171-174.
摘要
(
1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钨重选尾矿含0.02%的钼,具有综合回收价值。对该尾矿进行回收钼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0.074 mm占40%的粗磨条件下用煤油作捕收剂进行粗选,粗精矿再磨至-0.074 mm占80%后以石灰为pH调整剂、硫化钠和水玻璃为抑制剂进行4次精选,可以获得钼品位为46.39%,钼回收率为68.48%的钼精矿。
用铁尾矿烧制胶凝材料的试验研究
刘文永, 张长海, 许晓亮, 张勇, 闫帅
2010, 39(12): 175-177.
摘要
(
19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配料和烧制试验研究,成功地完成了掺加铁尾矿烧制胶凝材料的试验研究并取得突破。与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对照,铁尾矿掺量为6%的胶凝材料强度达到了52.5硅酸盐水泥标准;铁尾矿掺量为10%的胶凝材料的强度达到了42.5R硅酸盐水泥标准;铁尾矿掺量为15%的胶凝材料强度达到了32.5硅酸盐类水泥的标准。对试样的XRD,SEM和能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铁尾矿烧制的胶凝材料具有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相似的矿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