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采矿工程
基于精细建模技术的深部采动过程综合集成系统
王运森, 李元辉, 徐帅
2012, 41(11): 1-4.
摘要
(
146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部地下开采中采动应力是导致采场冲击地压,造成片帮、冒顶乃至岩爆地质灾害的显著因素。针对深部开采过程中基本生产单元——采场回采过程中采动应力场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研究,提出深部采场精细建模技术,构建采动岩体层次细节模型、采动行为动态仿真模型、多元异质采动岩体场元模型和采动过程动态调控设计参数化自适应优化模型;整合静态场景建模技术、生产工艺动态仿真技术、采动过程应力场信息动态可视化技术、动态调控设计方案预演技术,形成深部采场回采过程综合集成系统;进而探求回采过程中采动行为变化与采动岩体场元变化间的动态解译规律,揭示回采过程应力场的时空演化过程,最终为采场开采方法选择、支护时机与位置预测、回采参数优化提供指导,为采场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采空区顶板破坏机理研究及安全厚度确定
柳小波, 彭建宇
2012, 41(11): 5-8.
摘要
(
133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空区是造成我国矿山灾害事故的重要原因,其顶板安全厚度的确定是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首先基于薄板理论提出采空区顶板厚度计算新方法,揭示空区顶板安全厚度与顶板几何尺寸及矿石力学特性指标的关系。在得到理论解的基础上,从力学角度分析顶板破坏原因和过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采空区顶板的数值力学分析模型并进行模拟,分析采空区顶板破坏过程和各因素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对采空区顶板进行应力、应变及顶板位移的塑性分析,得到不同顶板厚度、不同采空区跨度等对应力场、位移场的影响规律和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与采空区跨度的回归曲线及方程。最后通过理论解与数值模拟的比较确定齐大山某空区的顶板安全厚度。
实物期权在矿业最佳投资时机中的应用
邵必林, 吴琼
2012, 41(11): 9-13.
摘要
(
139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产项目的投资被看成是一份延期的看涨期权。针对传统DCF法的缺陷,以钼矿为例,通过改进三叉树期权定价模型,构建了最佳投资时机下确立栏杆价格的理论方法,并以实际数据进行了期权定价模拟,表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同时依据金属矿山的特点,将价格波动对于边界品位、矿石储量、服务年限等因素的影响予以量化,提升了期权理论对于矿业项目投资决策的准确度。
基于GM(1,
n
)模型的铝需求预测
薛亚洲
2012, 41(11): 14-18.
摘要
(
132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预测产品需求可以指导产业调整和行业发展。灰色理论能够减少对信息量少的系统进行主观臆断。铝的需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资源替代、再生铝利用、政策因素和资源供给等。采用GM(1,
n
)模型,预计2015年GDP增长率约8%,原铝消费量2 350~2 870万t,相应需要铝土矿约9 000万t。预测值通过精度检验,等级最高。分析表明,预测结果合理。
“压实路基—铺垫路基箱”采矿方法的应用
王宝文, 杨磊, 时一方
2012, 41(11): 19-21.
摘要
(
119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带雨林地区的红土镍矿地处环境雨量大,土层含水率高,进矿道路难以修筑及维护,进而导致难以出矿。为此,开创了“压实路基—铺垫路基箱”的采矿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出矿的连续,稳定。同时该方法提高了采矿效率,降低了成本,避免了二次贫化。
梅山铁矿资源与采矿精细化管理
徐志强, 陈小文
2012, 41(11): 22-25.
摘要
(
130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述了梅山铁矿在运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数字模拟开采过程中,不仅对矿体、资源分布、井巷工程建模,还特别针对爆破单元体进行建模,资源管理与采矿生产过程以数字化了的爆破单元体模型为对象,实现了对矿产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高效利用。
五矿邯邢矿业残矿回收综合措施
苏锡安, 褚军凯
2012, 41(11): 26-31.
摘要
(
165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复杂残留矿体的产生原因。根据残留矿体不同的赋存条件,实施了一整套有效的回收技术措施。总结了残矿回收生产组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经验,及其他技术、经济、劳动组织等方面的综合措施,以供类似矿山参考借鉴。
金川龙首矿充填采矿与地表沉降规律探讨
程海勇, 乔登攀
2012, 41(11): 32-35.
摘要
(
153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川龙首矿采用下向水平分层六角形进路式充填采矿法,采用双中段大盘区同时回采的模式。应用FLAC
3D
数值分析软件,探讨了龙首矿进路式采矿及充填对地表下沉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开挖区地表11个监测点的位移监控,得出了地表变形不仅存在着沉降运动,还伴随着复杂的拱起变形等结论,同时探讨了矿山应重点监测区域,为防止地表大范围变形破坏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方向。
内蒙某铜钼矿资源综合利用及经济评价研究
张延凯, 李国清, 胡乃联, 李信
2012, 41(11): 36-39.
摘要
(
11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内蒙某铜钼矿为例,分析了地质、采矿技术领域中的品位、经济评价、矿岩处理决策、配矿等方面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作用。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结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为其他类似矿山提供参考借鉴。
某铁矿冻结孔的缓凝水泥浆固管充填技术
王衍森, 杨福军, 冷阳光
2012, 41(11): 40-42.
摘要
(
145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冻结法凿井技术在我国富水岩层矿井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防止冻结壁融化后冻结孔成为竖向导水通道,威胁矿井的安全,冻结孔必须开展固管充填处理。针对某铁矿回风井冻结法凿井面临的地层条件及钻孔泥浆特点,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获得了具有良好稳定性、较长缓凝时间且能与钻孔化学泥浆相容的缓凝水泥浆液配方,并研究制订了合理的冻结孔固管充填施工技术与工艺。冻结孔固管充填技术在该矿井的成功应用,证实了所研发的缓凝水泥浆液配方及相关施工技术与工艺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基于ANSYS FLOTRAN的管道输送参数优化
陶平凯
2012, 41(11): 43-45.
摘要
(
123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从料浆浓度、输送流速、管道直径3个方面建立不同有限元模型,对管道输送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78%的料浆浓度为充填管道输送的最大浓度;深井充填时,小直径充填管有利于充填料浆满管输送,同时应加厚充填弯管处的内壁。
南非Dilokong铬矿采矿生产全流程技术评价
周文略, 连民杰, 马毅敏
2012, 41(11): 46-48.
摘要
(
164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总结和分析中钢集团南非铬业公司的Dilokong 铬矿采矿生产全流程情况,针对采矿工艺、运输方式等关键环节进行技术评价,从采准布置、回采爆破、采矿设备、矿石运输方式和现场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为矿山下一步的扩建提供重要参考。
阿尔登—拓普坎铅锌矿采矿方法的选择
张明峰, 姜仁义, 苏建军
2012, 41(11): 49-51.
摘要
(
156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阿尔登—拓普坎铅锌矿的地质条件和矿山现状,对开采范围内矿体的产状、厚度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该矿以急倾斜中厚矿体为主。针对该矿的中厚矿体,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选择了分段凿岩阶段空场法,与本矿早期使用过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相比,分段凿岩阶段空场法矿块生产能力较大,废石混入率较低,作业条件较好。矿山设计及恢复生产的实际表明,分段凿岩阶段空场法适合该矿恢复生产的具体条件。
三道庄钼钨露天矿境界优化研究
马帅, 连民杰, 卢才武, 孙莹
2012, 41(11): 52-55.
摘要
(
138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SURPAC软件,采用浮动圆锥法对三道庄钼钨露天矿进行了境界优化,针对不同的成本和产品价格设计出了多个境界,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用以分析这些参数变化对最终境界的影响。
基于混沌神经网络方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代永新, 赵武鹍
2012, 41(11): 56-59.
摘要
(
143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线性科学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全新理论。搜集整理了大量边坡稳定或破坏实例,应用混沌神经网络方法构建的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预测。把该方法应用到某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混沌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传统极限平衡计算结果一致。同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影响边坡稳定各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内摩擦角、黏聚力、边坡角、边坡高度、重度对边坡稳定的敏感性依次降低。
井下破碎—干选—充填联合工艺探讨
褚学超, 刘相文
2012, 41(11): 60-62.
摘要
(
112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井下矿山矿石产能,减少资源损失,提高矿山充填能力,降低采矿成本,根据目前井下矿岩赋存复杂难采矿山的特点,针对地下矿山存在夹层矿多、矿房大块多、贫化大(或损失多)、生产和充填能力不足状况,对井下和露天转地下模式的矿山,提出了采用井下破碎—干选—充填联合工艺的建议。
矿物工程
高压辊磨流程的经济评价及风险分析
孙业长
2012, 41(11): 63-66.
摘要
(
126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南山矿业公司凹山选矿厂高压辊磨机超细碎改造工程进行投资与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建与改造项目的敏感性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从选矿工艺流程合理性及先进性、工程设计、投资、设备选型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对高压辊磨工艺进行了风险分析。
山东某铁矿选矿试验
卢丽珍, 魏佳佳, 冯晓燕
2012, 41(11): 67-69.
摘要
(
138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某低铁高硅含硫铁矿石中各矿物嵌布粒度差异较大,磁铁矿、赤褐铁矿含量相当,赤褐铁矿与石英嵌布关系较复杂,属典型的难选铁矿石。试验研究表明,磨矿—脱硫浮选—弱磁选—弱磁尾再磨—强磁选—强磁精矿脱硅反浮选流程是处理该矿石的高效流程,最终获得了铁品位为65.26%、含硫0.18%、含SiO
2
5.41%、铁回收率为82.99%的铁精矿,以及含硫25.56%、硫回收率为68.89%的硫精矿。
广东某含铁钨矿选矿试验
周源, 胡文英
2012, 41(11): 70-72.
摘要
(
146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以白钨矿和磁铁矿为主的广东某含铁钨矿,采用优先脱硫—弱磁选选铁—常温浮选白钨的原则流程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1扫脱硫、1粗1精弱磁选选铁、1粗3扫5精浮选选钨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获得了铁品位为64.72%、回收率为58.72%的铁精矿,WO
3
品位为56.38%、回收率为86.45%的钨精矿,硫品位为25.54%、回收率为71.13%的硫精矿。
谦比希混合铜矿石浮选试验
方萍, 魏德洲, 李明阳
2012, 41(11): 73-75.
摘要
(
150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谦比希混合铜矿石采用先浮硫化铜后浮氧化铜的原则流程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条件下,以硫化钠+硫酸铵组合为氧化铜矿物的活化剂,采用1次粗选浮硫化铜、1次粗选浮氧化铜、混合粗精矿3次精选、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5.89%、回收率为83.44%的铜精矿。
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矿选矿试验
黄建芬
2012, 41(11): 76-79.
摘要
(
134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性质特点,采用弱磁选脱硫—铜铅混浮—混合精矿铜铅分离—混浮尾矿选锌的原则流程对该矿石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在矿石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的情况下,采用1次弱磁选选硫、1粗2精2扫铜铅混浮、1粗2精1扫铜铅分离、1粗3精2扫选锌、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4.79%、铜回收率为55.78%的铜精矿,铅品位为51.34%、铅回收率为83.55%的铅精矿,锌品位为45.63%、锌回收率为62.71%的锌精矿,硫品位为35.12%、硫回收率为80.08%的硫精矿。铜精矿含银229.53 g/t,铅精矿含银196.20 g/t,铜、铅精矿中银的总回收率为50.29%。
某斑岩铜钼矿低碱度铜硫浮选分离研究
王明芳, 徐涛, 赵留成, 陆兆峰, 孙春宝, 刘洪均
2012, 41(11): 80-83.
摘要
(
145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有效控制石灰高碱工艺对铜硫分离的负面影响,对内蒙古某斑岩型低品位铜钼矿以CTP为硫铁矿抑制剂,进行了铜硫低碱度浮选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65%的情况下,采用1粗3扫3精、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该斑岩型铜钼矿石,可获得铜、钼品位分别为24.57%、6.94%,铜、钼回收率分别为86.58%、81.52%的铜钼混合精矿;此外,还通过纯矿物试验考察了碱度和CTP对黄铜矿、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碱度环境对黄铁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对黄铜矿也有抑制作用;CTP在低碱度环境下能很好地抑制黄铁矿,但对黄铜矿可浮选影响甚微。
某铅锑银多金属矿选矿试验
赵磊, 张广彬, 李琰, 王忠锋
2012, 41(11): 84-86.
摘要
(
123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对某铅锑银多金属原生矿进行了混合浮选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磨至-0.074 mm占85%时,经1粗2扫3精、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可获得Pb、Sb、Ag品位分别为28.00%、31.00%、920.0 g/t,Pb、Sb、Ag回收率分别为85.69%、95.89%、78.39%的铅锑混合精矿。
陕西某难选钼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崔长征
2012, 41(11): 87-89.
摘要
(
125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陕西某难选钼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矿物组成较简单,脉石矿物种类繁多;钼是矿石中唯一有回收价值的元素,硫化钼占总钼的90.26%,主要以辉钼矿形式存在;辉钼矿主要以充填裂隙的形式存在,颗粒发育不完整、粒度较小、分布不均、解离难度大、分选困难;采用阶段磨选工艺回收钼矿物,既有利于减少磨矿功耗和药剂消耗,又有利于提高分选指标。
地质与测量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金矿床成矿特征分析
张春鹏, 王恩德, 陈江
2012, 41(11): 90-93.
摘要
(
114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近年来在大兴安岭成矿带取得的最新工作成果,认为可将大兴安岭北段金矿床划分成3个主要成矿区带,存在3次规模较大的金矿化作用,归纳和总结出2个主要金矿床成矿类型。通过对本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点)的系统分析,确立金矿床找矿标识特征,为找矿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南,以期实现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
西藏岗讲铜钼矿区岩浆侵入期次与找矿潜力
姜华, 张庆松
2012, 41(11): 94-98.
摘要
(
131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西藏岗讲铜钼矿区复式岩体特征、矿化特征、成矿期次和后期脉岩与矿化之间的关系等的研究,初步划分了6次岩浆侵入期次和3次成矿期,分析了控矿因素,认为受近南北向和北东向断裂控制的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脉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其形成时期是矿区主成矿期。
简化位错模型结合蒙特卡罗法反演煤矿塌陷机理
吴勤伟, 朱煜峰, 臧德彦
2012, 41(11): 99-101.
摘要
(
152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位错理论模型为基础,根据塌陷的特点和煤矿开挖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煤矿塌陷机理的简化位错模型。利用水准观测数据,将蒙特卡罗非线性反演算法与简化位错模型结合起来对江西省某煤矿工作面开采导致的地表塌陷进行了反演解释。反演结果表明得到的塌陷趋势量和常规监测数据基本吻合。
多不杂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
朱丽丽, 庹先国, 李光明, 段志明, 刘明哲, 葛宝
2012, 41(11): 102-104.
摘要
(
159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介绍激电中梯法和高精度磁测法在多不杂矿段的找矿实践,分析和总结了矿区内地球物理场特征与矿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矿体附近激电异常特征表现为低视电阻率和高极化率,并且随着矿物中金属硫化物含量的增加,极化率也增高;矿体上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表现为低磁正异常。总体来看,矿区内物探异常围绕花岗岩岩体及接触带附近分布,套合良好,真实反映了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及矿化蚀变分布范围,为今后多龙矿区内寻找铜金矿床提供了地球物理场特征。
机电与自动化
露天矿无线局域网信号质量的空间查询方法
杜久升, 陈宜金, 侯争, 杨溪, 廖聪
2012, 41(11): 105-108.
摘要
(
143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基于WiFi技术构建的矿区无线局域网,从移动端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时间(是否延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出移动端所处位置的网络质量。通过对无线局域网内不同地点数据传输所需时间进行采样,再用Kriging算法对其进行插值,可以得到整个矿区的数据传输的时间延迟值的分布,即描述网络质量的数字表达方式。利用Voronoi图及最小外接矩形对表示网络质量的空间相关数据进行空间索引,可以使移动用户实时获得所处位置的网络质量,从而为其合理安排自身资源提供有效依据。
矿井二维通风立体图专用绘制软件的研制
时春香, 蔡峰, 肖莹
2012, 41(11): 109-112.
摘要
(
177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在二维空间中更加直观地反映矿井通风巷道网络的空间拓扑结构,改变通风立体图绘制困难的现状,在深入研究双线巷道元素和投影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二次开发技术,提出了在AutoCAD平台下采用“改进的真双线法”及“闭合多段线填充法”实现二维通风立体图自动绘制的机制,着重分析了该机制的实现原理及利用基于.Net API的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实现模块功能的具体流程。通过实践应用证明,提出的新算法在巷道内消隐和由双线平面图自动拓展成立体图的过程中大幅度减少了计算量,解决了传统算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露天矿边坡位移监测GIS可视化分析研究
杨军, 宋磊, 张鹏
2012, 41(11): 113-115.
摘要
(
125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大型露天矿边坡作为研究背景,针对该边坡位移监测所得的大量监测数据,提出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手段开展边坡位移监测数据分析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包括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的GIS基础数据库。依托ArcGIS操作平台,实现了露天矿边坡位移监测数据GIS可视化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边坡下部区域稳定性较好,西帮边坡部分区域及东北角边坡顶部位移较大,稳定性较差。同时,应用GIS技术开展边坡位移监测数据分析,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表达边坡稳定性状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基于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的地下矿生产计划优化
姚旭龙, 胡乃联, 刘大斌, 李国清
2012, 41(11): 116-120.
摘要
(
132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三维矿业软件形成的包含储量信息、品位信息、采场信息的三维块体模型、采场地质储量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生产验收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接口集成到统一的生产计划优化平台下,对相关数据进行异构聚合,深度加工。建立基于生产指标和入选品位指标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实现矿山生产计划的自动优化,为矿山生产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与环保
我国尾矿坝溃坝事故成因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周振民, 李香园
2012, 41(11): 121-124.
摘要
(
135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典型尾矿坝溃坝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对尾矿坝事故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规划、设计、施工、洪水破坏、漫顶渗流、地震的破坏等。其次,研究了尾矿坝失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水资源系统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最后提出了防止尾矿坝破坏,确保尾矿坝安全运行的对策措施。研究成果对尾矿坝安全监管部门和尾矿坝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矿井微震
Z
值同应力和声发射的耦合关系
吕亚军, 窦林名, 李宁, 张军伟, 谢群, 谢龙
2012, 41(11): 125-128.
摘要
(
139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亭煤业砚北煤矿由于采深较大,冲击矿压发生的频率很高。近年来开始使用SOS微震监测系统、CRMS应力在线监测系统以及声发射系统对冲击矿压进行监测和预报。通过分析砚北矿250204工作面微震活动、应力以及声发射的原始记录数据,研究了开采过程中几次典型冲击下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而根据三者数据之间的曲线图趋势,提出了几种可行的耦合模式。特别是使用了微震分析指标Z-MAP统计值作为一个参量来进行分析,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微震发生的概率大小,同应力和声发射数据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从而为砚北煤矿的矿压观测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依据。
峪耳崖金矿冬季竖井防冻通风系统研究
袁梅芳, 袁永忠, 刘伟强, 申延, 王志
2012, 41(11): 129-134.
摘要
(
136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北方地区冬季严寒而出现的入风井冰冻现象,阐述地温预热原理,提出利用地温预热入风流技术,设计了峪耳崖金矿冬季利用废旧巷道及采空区防冻通风系统。系统运行后,各入风井内温度达+2 ℃以上,有效防止了入风井结冰,保证了安全生产,节省了大量人为能源消耗。
某铁尾矿土工织物复合体的真三轴数值试验
张默, 周玉新, 许传华, 曹作忠
2012, 41(11): 132-134.
摘要
(
171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FLAC
3D
计算程序建立天然大尺寸试块模型,进行某铁尾砂土工织物复合体的真三轴试验以反映宏观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考虑中主应力对数值试验结果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轴向应力和位移的全过程变化规律曲线和某铁尾砂土工织物复合体的力学特性。试验成果对尾矿土工织物复合体干堆新技术的研究以及对尾矿后期筑坝设计、研究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深井采空区和废旧巷道风流预冷降温研究
孙浩
2012, 41(11): 135-137.
摘要
(
130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冬瓜山铜矿是大型(开采规模300万t/a)千米深高温热害矿井。利用矿井上部采空区及废旧巷道具有低温围岩这一天然冷源,对矿井深部进风流进行地温自然预冷降温,预冷风量达到200 m3/s,入风流温度降低2~3 ℃。与直接采取矿井空调制冷降温技术相比较,不仅减少了制冷设备投资、运行管理成本,降低了技术风险,而且充分利用了已有通风工程与地温资源,实现了矿井节能环保生产。
拜耳法赤泥质陶粒滤料处理含铜废水
潘嘉芬, 李梦红, 刘爱菊
2012, 41(11): 138-140.
摘要
(
162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自制拜耳法赤泥质陶粒滤料为吸附剂,进行了模拟废水中铜离子吸附效果和吸附饱和陶粒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拜耳法赤泥质陶粒滤料对废水中铜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和耐久性;吸附饱和后的陶粒在pH=3的硝酸溶液中静态洗脱3次即可恢复至新鲜陶粒的吸附水平;拜耳法赤泥质陶粒用于废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无论从技术上、经济上还是从二次资源的再利用上均具有显著优势,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综合利用
某高铁二次铜渣深度还原—磁选试验研究
王红玉, 李克庆, 倪文, 黄晓燕, 贾岩
2012, 41(11): 141-144.
摘要
(
138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二次铜渣铁含量较高,主要以铁橄榄石、磁铁矿等形式存在,难以用传统的选矿方法回收。采用深度还原—磁选工艺对该二次铜渣中铁回收的工艺技术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深度还原褐煤用量为20%、氧化钙用量为8.9%、还原温度为1 250 ℃、还原时间为3 h,还原产品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弱磁选磁场强度为60.8 kA/m条件下,可获得铁品位为93.64%、回收率为88.08%的优质磁选铁粉,其杂质含量较低,可作为耐候钢的优质原料。
某氰化尾渣直接还原焙烧—磁选选铁试验
刘娜, 孙体昌, 刘真真, 蒋曼
2012, 41(11): 145-147.
摘要
(
129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铁品位高达48.05%的某氰化尾渣进行了直接还原焙烧—磁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烟煤2用量为20%,还原温度为1 150 ℃,还原时间为40 min,还原产物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8%,1次弱磁选磁场强度为87.56 kA/m情况下获得了铁品位为94.11%、回收率为90.14%的还原铁粉。该工艺不仅高效地富集了铁,而且使硫等含量较高的有害成分富集到了尾矿中。
甘肃白银矿区废石中铜的选矿回收试验
王晓慧, 梁友伟, 张丽军, 刘小府
2012, 41(11): 148-150.
摘要
(
134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白银矿区在开采早期有计划地将铜品位为0.25%左右的废石进行了集中堆排,至目前堆排量高达2.53亿t,在经济与技术条件较成熟的今天,对该风化程度较高的含铜废石进行了铜的选矿回收研究。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情况下,采用1粗1扫3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该废石,可获得铜品位为15.74%、铜回收率为81.03%的铜精矿。
某高硫多金属白钨矿脱硫产品分离浮选试验
江维, 李俊, 王铧泰, 郭俊龙
2012, 41(11): 151-155.
摘要
(
134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富含钼、铜、铋、硫的白钨矿脱硫产品具有粒度粗细不均、嵌布关系复杂、有用矿物被强捕收剂MB作用的特点。以活性炭脱药、LTN与LTZ组合抑铜铋硫浮钼为核心技术,按优先浮钼—铜铋混浮再分离—最后浮硫的试验流程进行了有用成分分离试验研究,最终获得了钼品位为45.19%、回收率为79.95%的钼精矿,铜品位为18.13%、回收率为81.41%的铜精矿,铋品位为15.30%、回收率为50.07%的铋精矿,硫品位为39.08%、回收率为84.67%的硫精矿。
云南某磷矿擦洗矿泥中磷的浮选回收试验
陈献梅, 张汉平, 汪力
2012, 41(11): 156-158.
摘要
(
125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某磷矿擦洗矿泥P
2
O
5
含量达20.08%,主要含磷矿物为氟磷灰石,矿物粒度粗细不均,磷在粗粒级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对试样进行了回收磷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70%时,以自制的LC3为磷矿物捕收剂,采用2粗2扫3精、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擦洗矿泥,最终可获得P
2
O
5
品位为28.38%、回收率为98.67%的磷精矿。
江西某红土镍矿冶炼炉渣作水泥混合材
段光福, 刘万超, 陈湘清, 于延芬
2012, 41(11): 159-162.
摘要
(
194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江西某红土镍矿冶炼炉渣作为水泥混合材使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炉渣放射性和浸出毒性远小于国家标准限值,不具有危险性,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作为建筑材料原料不会影响产品使用;炉渣火山灰活性合格,具有潜在的水硬性,是一种活性混合材;经稳定化处理后,掺加炉渣的水泥压蒸安定性合格,随着炉渣掺量的增加,水泥胶砂强度逐渐降低;对不掺炉渣和掺入30%炉渣的净浆28 d试块的XRD图谱和SEM图谱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对净浆试块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
齐大山铁尾矿制作人工鱼礁材料的研究
于淼, 倪文, 陈勇, 刘佳, 杨军
2012, 41(11): 163-166.
摘要
(
118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齐大山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人工鱼礁混凝土,并进行了性能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铁尾矿掺加量为70%的鱼礁混凝土,标准养护28 d的抗压强度达到47.3 MPa,抗折强度达到8.6 MPa;比表面积达到720 m
2
/kg的铁尾矿球磨细粉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在人工鱼礁混凝土中能起到良好的活性粉末填充作用;人工鱼礁材料试块海水浸泡初期,表层有少量OH-溶出,使浸泡液pH值由新鲜海水的8.0升至8.5,但69 d后恢复到正常值;重金属离子溶出检测结果表明,浸泡试样的海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国家标准。因此,大比例掺加齐大山铁尾矿制备的人工鱼礁混凝土不仅具有良好力学性能,还能满足人工鱼礁所要求的低碱、无污染要求,表现出了良好的海洋适应性,使大规模综合利用铁尾矿和海洋渔业增殖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