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2-10-15
    采矿工程
    金山店铁矿玻璃钢锚杆支护试验及存在问题
    王文杰, 马雄忠, 邹常富, 马生徽
    2012, 41(10):  1-4+8. 
    摘要 ( 134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山店铁矿矿岩松软破碎,因支护的金属锚杆腐蚀失效较多,巷道变形垮冒严重。玻璃钢锚杆具有抗腐蚀、抗拉强度高等优点,为此采用玻璃钢锚杆替代螺纹钢锚杆进行了支护试验。数值分析表明全长锚固预应力玻璃钢锚杆相比螺纹钢锚杆可以有效改变锚杆中性点位置,改善水泥浆应力分布特征,提高锚杆及水泥浆抵抗围岩向壁面变形的能力。工业试验及试验巷道变形监测表明采用玻璃钢锚杆支护后在控制巷道变形方面可以取得与螺纹钢锚杆相同的巷道变形控制效果;且采用玻璃钢锚杆可以更好控制巷道离层破坏,减少矿岩中硫化物对锚杆的腐蚀,从而提高整体支护可靠性。但玻璃钢锚杆尾部托盘螺母承载力较低,难以抵抗巷道较大变形以及爆破冲击波破坏,还需做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狮凤山难采矿体回采方案的研究
    卿黎, 张永, 马士香, 李先洲
    2012, 41(10):  5-8. 
    摘要 ( 14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狮凤山铜矿71#矿体940~965 m水平为研究对象,针对缓倾斜、倾斜的中厚难采矿体,经过分析、可行性论证,采用有底柱分阶梯回采方案进行试验。通过对难采矿体采用分阶梯回采的方案研究,在原分段的底部结构工程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体开采技术条件,优化了采场结构参数。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矿石贫化减少,采场生产能力增大,入选品位提高,运行成本降低,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了矿石资源。
    某矿开挖岩质边坡安全评价与治理方法分析
    屈春来, 张德政, 衣瑛
    2012, 41(10):  9-10+14. 
    摘要 ( 147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露天矿岩质边坡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开挖过程中岩质边坡体开挖方向上的应力演化和变形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场上盘边坡的稳定性较差,每步开挖对岩体均有破坏性扰动,沿片理的台阶型破坏与整体失稳的可能性较大。提出了削坡减载的边坡治理方案,并采用极限平衡方法分析治理后边坡稳定性,保证露天矿的安全生产。
    复杂环境下的空区顶板岩层移动破坏响应特征研究
    江文武, 张耀平, 卢志刚, 李国建
    2012, 41(10):  11-14. 
    摘要 ( 153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使赋存于构造应力及河床等复杂环境下的某萤石矿矿体能被安全回采,依据矿山设计总体框架,研究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手段,分别分析了干式充填和灰砂比1∶4胶结充填采矿作业对空区顶板覆岩移动破坏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灰砂比1∶4胶结充填采矿工艺能有效控制空区顶板覆岩移动破坏;干式充填采矿在空区顶板覆岩产出的下沉变形值、主应力差值及塑性破坏区等破坏特征值明显偏大,且采空区顶板覆岩遭受多次剪切破坏,裂隙带与河床贯通,不能保证矿山的安全顺利生产。
    基于Surpac的铜陵新桥矿床露天开采境界优化
    崔灿, 袁峰, 李晓晖, 张明明, 贾蔡, 周涛发
    2012, 41(10):  15-18. 
    摘要 ( 260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SURPAC三维地质矿业软件系统,结合铜陵新桥矿床的实际需求,基于三维数字矿山模型,使用L-G算法规范的数学逻辑结构对露天采场进行境界优化,为扩大经济效益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并为新桥矿床开展更为合理的开采生产安排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岩体裂隙网络串并组合渗透率预测模型
    梁浩楠, 刘卫群, 宋良
    2012, 41(10):  19-24. 
    摘要 ( 172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三次方定理表达形式的转变,提出新的基于两端水头差的裂隙本征渗透率概念,分别探讨了裂隙在并联和串联情况下的等效本征渗透率。继而由岩体裂隙网络中裂隙的串并联关系,提出了岩体裂隙网络串并组合渗透率预测模型,首次提出了裂隙网络岩体本征渗透率概念。分别应用UDEC软件和所提出的串并组合渗透率预测模型对简单“人”字形裂隙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完全相同的结果。对两种理论的对比分析表明,二者在解决问题时是互逆的过程。所提出的裂隙网络岩体串并组合渗透率预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方便简单,也为煤矿突水的预测及防治打下了基础。
    新岩膨胀土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许德智, 陈剑平, 李严严, 牛宏志
    2012, 41(10):  25-28+32. 
    摘要 ( 137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岩滑坡主要是新填方路段产生的滑坡,是位于大型古滑坡体上新近发育的局部浅层滑动。对滑坡土体进行矿物成分试验和膨胀性试验,结果表明滑坡土体具有典型的膨胀特性。从滑坡形态特征、滑坡土体特征及滑坡变形特征几方面分析了该膨胀土滑坡的特殊性,并从膨胀性岩土、人工填方、侧向变形空间及水的作用4个方面分析了该滑坡的成因,为该滑坡的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对深入研究和整治该地区其他膨胀土滑坡有深远意义。
    临空区煤柱内布置巷道的顶板动压危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金建成, 于贵良, 窦林名, 王杰, 李宁
    2012, 41(10):  29-32. 
    摘要 ( 145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砚北煤矿2502采区250204上工作面回风顺槽与已回采的250205上工作面留设20 m煤柱,将造成250204上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危险性增大和巷道掘进维护困难的现状,通过模拟分析留设不同宽度煤柱及煤柱卸压前后的应力云图和煤体支承压力曲线,确定了250204上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巷道布置方法和新掘巷道留设煤柱的合理尺寸,实现了巷道的安全施工,为以后采区的布置和煤柱的留设提供了参考。
    混沌相空间重构预测技术在铀矿堆浸中的应用
    韩静, 刘光萍
    2012, 41(10):  33-35. 
    摘要 ( 120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混沌理论引入到铀矿堆浸工艺中,分析工艺中产生的数据,得出铀矿堆浸工艺具有混沌特性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新的局部预测方法,对铀矿的累计浸出率进行了几组多维预测分析,为建立合理的堆浸工艺数学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隧道工程围岩等级的综合判定
    谈欢欢, 张川
    2012, 41(10):  36-39+46. 
    摘要 ( 168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隧道工程毛洞施工期间,围岩等级及时、准确的判定是毛洞安全支护、合理施工和隧道安全使用必不可少的条件。结合某在建隧道工程,利用经验判定、《标准》计算、巴顿方法计算和超前地质预报4种手段对围岩等级进行了综合判定,为及时调整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提供了依据。
    露天矿复合煤层选采经济性评价研究
    邹进军, 才庆祥, 丁立明, 陈树召
    2012, 41(10):  40-43+46. 
    摘要 ( 133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露天矿复合煤层选采的基本类型及影响各自选采经济性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选采对露天矿煤炭价格、可采储量、煤炭消费成本和环境成本的影响,建立了复合煤层选采的经济评价模型。  
    软岩巷道刚性二次支护技术的应用
    庞博, 吴永强, 罗业民
    2012, 41(10):  44-46. 
    摘要 ( 175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不受采动影响的司家营铁矿斜坡道属软岩巷道的特点,提出了一次锚喷网—二次槽钢棚架刚性支护技术。详细介绍了该斜坡道支护技术的原理及工艺,并加以总结和探讨。实践证明,该技术对于提高软岩井巷施工速度、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方面效果明显,对软岩巷道巷道支护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马坑铁矿一期东区空区处理方案探讨
    夏道明
    2012, 41(10):  47-50. 
    摘要 ( 136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坑铁矿一期东区采用空场采矿法,浅眼落矿,空区暴露总面积为2.83万m2,总体积为74.7万m3。根据已形成的空区特点及废渣回填部分空区、封闭处理空区的成功经验,就马坑铁矿矿山采用“充填”、“封闭”相结合的空区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网络化产业竞争背景下矿业企业资源账户体系的构建
    冯茜颖, 黄薪萌
    2012, 41(10):  51-54. 
    摘要 ( 159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化产业竞争背景下,矿业企业的边界得以延伸,资源概念得以拓展,竞争优势的获取来源于对资源的整合力度。在对矿业企业资源进行识别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矿业企业资源整合模型,并依据会计账户设置的思想,建立矿业企业资源账户体系,旨在引导矿业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提升矿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矿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漳村煤矿1312工作面顶板突水原因分析
    戎虎仁, 白海波, 王占盛, 张勃阳
    2012, 41(10):  55-57. 
    摘要 ( 155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漳村煤矿131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发生间断性涌水,但依据经验公式计算顶板断裂带高度并未发育到含水层。通过分析顶板水文地质条件,运用RFPA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际探测研究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结果表明: ①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顶板导水断裂带最大高度为45~58 m,与RFPA数值模拟得到的95 m相差较大,顶板亚关键层薄以及距3煤顶板距离小于58 m是使得裂隙带发育偏高的主要原因;②现场探测测得顶板裂隙带发育高度约为96 m,与RFPA模拟相符合;③关键层与含水层空间位置及岩层分布规律决定了工作面回采顶板会发生间断性涌水以及滞后涌水。
    在墨西哥投资矿业之我见
    何德生
    2012, 41(10):  58-60. 
    摘要 ( 151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墨西哥所具备的矿业投资优势,介绍了墨西哥的矿产资源概况,指出了在墨西哥进行矿业开发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就中资公司在墨西哥进行矿业投资提出了一些建议。
    矿物工程
    一种沙雷氏菌属菌对细粒赤铁矿的浮选作用
    杨慧芬, 李甜, 唐琼瑶, 王传龙
    2012, 41(10):  61-64. 
    摘要 ( 15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河北省滦县司家营铁矿土壤中筛选得到了一种沙雷氏菌属菌USTB-1,并通过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Zeta电位测定等手段及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这种微生物作为赤铁矿捕收剂的可能性及其对细粒赤铁矿的浮选效果。结果表明:USTB-1呈近球形短杆状,表面既含有非极性基团,又含有极性基团,且带负电,具备作为赤铁矿捕收剂的条件。在pH=6的矿浆中使用60 mg/L USTB-1,可使-30 μm赤铁矿形成较大的疏水絮团,从而获得80.48%的浮选回收率。
    袁家村铁矿氧化矿石可选性研究
    胡义明, 韩跃新
    2012, 41(10):  65-69. 
    摘要 ( 147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袁家村铁矿氧化矿石高效选矿工艺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对该矿3种主要氧化矿石石英型氧化矿、石英-镜铁矿型氧化矿、闪石型氧化矿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结果表明:石英型和石英-镜铁矿型氧化矿的可选性相对较好,在-0.037 mm占85%的最终磨矿细度下,通过弱磁选—高梯度强磁选—阴离子反浮选阶段磨选,可以获得铁品位分别为65.65%和65.23%的铁精矿,铁回收率分别为78.03%和79.45%。但闪石型氧化矿的可选性很差,采用常规物理选矿方法难以分选,须开展磁化焙烧或深度还原等方法的研究。  
    某含铜硫磁铁矿石合理选矿工艺研究
    孙放
    2012, 41(10):  70-74. 
    摘要 ( 176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铁矿矿石中铁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并伴生有少量可供综合回收的黄铜矿和黄铁矿。为了给该矿山的开发建设提供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依据,进行了-75 mm干式磁选抛尾—先浮后磁或先磁后浮阶段磨选、原矿直接先浮后磁或先磁后浮阶段磨选共4种流程的选矿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经分析比较,推荐采用-75 mm干式磁选抛尾—先磁后浮阶段磨选流程。该流程可预先抛弃产率达21.0.4%的废石,最终获得铁品位为66.10%、铁回收率为83.48%、硫含量为0.26%的铁精矿,铜品位为15.04%、铜回收率为63.27%的铜精矿以及硫品位为45.51%、硫回收率为72.89%的硫精矿
    柿竹园矿石中黑钨矿的柱浮选半工业试验
    黄伟生, 李小兵, 李晓东, 曹亦俊, 崔小凯, 牛国朋
    2012, 41(10):  75-78. 
    摘要 ( 165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柿竹园多金属矿回收黑钨矿时浮选机浮选工艺存在的流程复杂、精矿品位较低问题,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现场进行了黑钨矿柱浮选半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通过1次粗选、2次精选,所获黑钨精矿的品位为44.39%、回收率为86.82%,与现场1粗5精3扫浮选机生产相比,在省去3次扫选和减少3次精选的情况下,黑钨精矿品位提高11.45个百分点,同时回收率提高3.52个百分点。
    板石选矿厂磁选柱尾矿离心机再选试验
    陈中航, 陈广振, 赵通林, 代淑娟
    2012, 41(10):  79-81. 
    摘要 ( 167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通钢板石选矿厂作为二段磨矿循环负荷的磁选柱尾矿为试样,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操作参数下的离心机再选试验。当离心机给矿浓度为8%、转鼓转速为400 r/min、漂洗水量为3 L/min时,可以获得铁品位为66.98%、作业产率和作业回收率分别达68.88%和81.11%的精矿产品,说明采用离心机可以有效地从磁选柱尾矿中先分离出磁铁矿的单体和富连生体,从而达到减少二段球磨循环负荷、避免铁矿物过磨,进而提高铁精矿金属回收率的目的。  
    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工艺
    刘洪均, 孙春宝, 赵留成, 陆兆峰, 罗盛康, 王彪
    2012, 41(10):  82-85. 
    摘要 ( 322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努格吐山铜钼矿作为我国在高纬度、高寒地区开发的大型低品位多金属矿山,在选矿厂的设计、建设、生产中采用φ8.8 m×4.8 m半自磨机、φ6.2 m×9.5 m溢流型球磨机、160 m3浮选机等国产大型选矿设备和SABC(半自磨+球磨+顽石破碎)碎磨流程、尾矿膏体排放、城市中水作为生产补给水等新工艺、新技术,不仅实现了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很好地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从而为国内其他类似矿山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玉龙铜矿Ⅴ号矿体氧化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
    蔡镠璐, 刘爽, 李文娟, 宋永胜
    2012, 41(10):  86-89. 
    摘要 ( 157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回收西藏玉龙铜矿Ⅴ号矿体氧化矿石中的铜提供基础依据,采用化学分析、物相分析、光学显微镜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该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具有“一杂三高一细”即“铜赋存形式复杂”,“褐铁矿含量高”、“易泥化脉石和易浮方解石含量高”、“黄铁矿含量高”,“有用矿物嵌布粒度极细”的特点,属于极难处理矿石。因此,要较好地利用该铜矿资源,须采用选冶联合工艺,并在工艺过程中采取细磨、消除褐铁矿及其他干扰矿物的影响等针对性措施。  
    地质与测量
    无人机影像提取矿区地裂缝信息技术研究
    魏长婧, 汪云甲, 王坚, 赵慧
    2012, 41(10):  90-92+96. 
    摘要 ( 196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矿区地裂缝信息提取问题展开研究,采用无人机影像和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提取研究区的纹理特征、线性特征、分形维数、NDVI值以及光谱特征,利用ERDAS软件建立知识模型,成功提取出矿区地裂缝信息分布图,并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青龙地区铁矿类型及其矿床地质特征
    刘飞, 张婷婷, 王京隆, 赵桂秋, 刘小滨, 宫贯乾, 赵岩, 闫利祥
    2012, 41(10):  93-96. 
    摘要 ( 217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长期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河北青龙地区的铁矿类型、产出特征及BIFs主要成因进行了总结。认为青龙铁矿类型主要有(火山)沉积变质型(BIFs)、接触交代型及少量岩浆岩型。BIFs主要赋存于太古代迁西岩群、滦县岩群和朱杖子岩群等,矿石以磁铁石英岩为主,呈层状或透镜状产出,其成因与海底火山间歇喷发密切相关,条带状硅铁韵律层代表了海底火山喷气的周期性旋回,生物作用参与了铁层沉积。  
    金川南延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彭桥梁, 曾南石, 李天虎, 覃艳引, 王伟
    2012, 41(10):  97-100. 
    摘要 ( 134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综合分析金川南延地区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对其成岩环境、构造背景及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矿区含矿超基性岩体进行了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对金川地区成矿地质特征的认识。结合物化探工作,在研究区内圈出2个Ⅰ级综合异常区及2个Ⅱ级综合异常区,认为该区找矿前景良好,是进一步找矿的重要靶区。  
    机电与自动化
    矿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的研制
    余乐文, 张达, 余斌, 杨小聪
    2012, 41(10):  101-103+107. 
    摘要 ( 136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矿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分析了激光测距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系统结构与镜头防护方法;研究了系统综合通讯方法,开发了系统控制软件,实现了运动控制、数据通讯、上位机显示、三维重建等功能。现场试验表明,系统可准确测量空区三维形态,计算空区相关参数,为采空区安全评价与综合治理提供可靠技术手段。
    基于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矿用电铲动态称重系统
    肖俊生, 周小凤
    2012, 41(10):  104-107. 
    摘要 ( 166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矿用电铲称重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动态称重系统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称重传感器节点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实验表明:该系统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安装使用方便。
    激光扫描技术在数字化矿山建设中的应用
    王长江, 张倬锋, 刘夫晓
    2012, 41(10):  108-109. 
    摘要 ( 161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快捷、方便、准确、动态、全数字化、高精度等优点,并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山东金岭铁矿的实际应用,建立了山东金岭铁矿三维巷道模型,并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相配合,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井下人员分布,也有利于进行在线监控和用于灾害应急疏散救援工作。
    尾砂充填自动控制系统
    陈之功
    2012, 41(10):  110-112. 
    摘要 ( 169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尾砂充填工艺的要求和工艺流程的特点,提出了尾砂充填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配置、功能和控制方法。经多家单位应用证明:该系统功能齐全、运行稳定可靠、设备选型合理、操作简单方便,胶结尾砂浓度和灰砂比等工艺参数控制准确,确保了充填作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提高了充填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梅山铁矿井下GIS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伍海亮
    2012, 41(10):  113-116+119. 
    摘要 ( 134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对矿山井下综合信息进行可视化表达和集中统一管理,梅山铁矿开展了地下开采GIS的研究开发,对矿山地质、测量、井下生产、安全、供电、通讯、通风、供风供水、排水等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或空间、属性数据采集,用可视化手段和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图数一体化的集中统一管理和有机整合,实现了从矿山地测基础数据到井下生产管理与生产调度的可视化信息化。  
    弧面底尖缩溜槽与普通尖缩溜槽选钛效果对比
    刘建国, 汤玉和, 张军, 罗传胜
    2012, 41(10):  117-119. 
    摘要 ( 119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普通平面槽底尖缩溜槽所存在弊端的基础上,制作了槽底为弧形曲面、重矿物排矿方式为槽底开缝截取的弧面底尖缩溜槽,并采用弧面底尖缩溜槽和普通尖缩溜槽对四川某钛铁矿矿样进行了1段粗选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精矿钛品位相近的情况下,弧面底尖缩溜槽的钛回收率比普通溜槽高11.22个百分点,选别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安全与环保
    复杂多采区通风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王孝东, 胡乃联, 戴晓江, 余学昌
    2012, 41(10):  120-126+129. 
    摘要 ( 169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云锡老厂矿分公司的通风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矿井通风理论知识,通过绘制网络图和进行风网解算,采用多风机多级机站的通风方式,对各级机站的工况点进行分析比较,按照安全稳定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了该矿山新三大采区通风系统的2种构造方案。通过分析比较2种方案的通风线路、风机选型、装机位置、进出风口和采区的风量、通风费用等相关参数,确定了符合该矿山实际生产的最优方案为方案二。  
    爆破振动安全判据三大核心问题研究
    陶刘群, 于亚伦
    2012, 41(10):  127-129. 
    摘要 ( 150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振速-频率双因素的爆破振动安全判据、速度与加速度的选择、单分量与矢量和的选择3个核心问题的内涵外延进行了简要论述。其中,振速-频率双因素的爆破振动安全判据在发达国家已成共识,我国《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中也已采用。大多国家的爆破振动安全标准一般都采用速度,我国的某些特殊行业如核电行业采用加速度作为标准。对于质点振动速度单分量与矢量和的选取,采用3个正交分量的矢量和峰值( 实际最大值)与现实情况最为相符,建议采用矢量和峰值(实际最大值)。在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众多国家、地区、行业爆破振动安全标准的深入研究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综合上述3点,建议采用质点振速中的矢量和峰值(实际最大值)作为爆破振动安全判据。  
    灰色关联度对边坡稳定性的预测分析
    赵蒙生, 周敏, 代永新, 刁虎
    2012, 41(10):  130-133. 
    摘要 ( 13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复杂的边坡系统视为一个灰色系统,选取不同分类的各种边坡的影响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样本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在边坡稳定预测中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能够达到一定的预测效果。
    矿井风流热力状态预测方法研究
    贾敏涛, 陈宜华, 吴冷峻, 贾安民
    2012, 41(10):  134-136. 
    摘要 ( 114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矿井巷道风流能量方程进行分析,根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应用数学的基本手段,推导出矿井巷道风流温、湿度的近似计算公式。应用Visual Basic编程技术编制了巷道温湿度计算管理程序,并已成功地应用于某金矿的巷道风流温、湿度预测分析。  
    巴润矿业公司回收粉尘的气力输送与再利用
    赵德贵, 闫常陆, 任春勇
    2012, 41(10):  137-139. 
    摘要 ( 144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力输送技术对各行业的生产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该技术的合理利用意义重大。针对巴润矿业公司破碎区域除尘器的回收粉尘,介绍了气力输送技术的应用流程、运行以及对回收粉尘的利用,对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实践表明,气力输送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远距离无二次污染的输送,便于回收粉尘的再利用,创造了收益,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微生物对铀(Ⅵ)铁锰离子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
    吕俊文, 张宇, 邓钦文, 张晓文
    2012, 41(10):  140-144. 
    摘要 ( 170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退役铀矿山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在某铀矿附近采集未受开采影响的土壤样品并从中分离出微生物,用经过稀释、调pH值的铀矿石浸出试验的浸出液模拟铀矿固废酸性渗滤液,通过土壤柱动态吸附—解吸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对渗滤液所含U(Ⅵ)和Fe、Mn离子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有微生物协同时与无微生物协同时相比,土壤对3种离子的吸附量分别提高99.7%、75.2%和48.6%,而解吸时,有微生物土壤中3种离子的解吸率比无微生物土壤分别降低20.4、0.4和41.0个百分点,说明微生物对3种离子在土壤中的迁移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土壤本身对酸性废水有较强的缓冲作用,与是否含有微生物关系不大。
    用改性高炉水淬渣吸附水中硝基苯
    张连科, 孙鹏
    2012, 41(10):  145-148. 
    摘要 ( 13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取包钢4号高炉水淬渣进行酸热联合改性后用于模拟含硝基苯废水的吸附处理,研究了吸附的影响因素及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室温、自然pH、模拟废水硝基苯质量浓度为10 mg/L、改性水淬渣粒度和用量分别为-100目和8 g/L、吸附时间为60 min条件下,硝基苯的去除率可达81.8%;改性水淬渣对硝基苯的等温吸附行为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式,室温下饱和吸附容量为33.56 mg/g,吸附过程较易进行。
    综合利用
    用石煤提钒酸浸渣制备蒸压砖
    胡芳芳, 张一敏, 陈铁军, 刘涛, 史伟
    2012, 41(10):  149-152. 
    摘要 ( 15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石煤提钒酸浸渣为主要原料、粉煤灰和消石灰为辅助原料,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蒸压砖,当酸浸渣、粉煤灰和消石灰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2%、20%和18%,成型水固比为16%,成型压力为15 MPa,蒸压养护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2 MPa和6 h时,制品抗压强度可达到《GB11945—1999〓蒸压灰砂砖》规定的MU15标准。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制品水化前期主要是生成Ca(OH)2凝胶相;经过蒸压养护后,酸浸渣中的玻璃微珠提供的活性SiO2与Ca(OH)2凝胶相反应生成纤维状水化硅酸钙和针叶状托贝莫来石等水化产物,这些水化产物将未反应的酸浸渣粗料紧紧黏结在一起,使制品结构紧密,具有较高的强度。  
    从碎云母尾矿中回收铁及独居石锆石的选矿试验
    唐平宇, 王素, 周建国, 庞玉荣
    2012, 41(10):  153-156+168. 
    摘要 ( 15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河北省灵寿县某碎云母矿石的风选尾矿为对象,进行了综合回收其中铁矿物、独居石和锆石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将该尾矿先通过摇床重选分离出重砂,对重砂采用弱磁选—湿式强磁选—干式强磁选—摇床重选联合工艺流程进行选别,可获得铁品位为60.86%的铁精矿、REO品位为61.13%的独居石精矿和(Zr,Hf)O2品位为60.38%的锆石精矿,3种精矿的金属回收率分别为74.27%、70.36%和65.64%。
    粒化高炉矿渣胶凝性能活化研究进展
    吴蓬, 吕宪俊, 胡术刚, 张磊
    2012, 41(10):  157-161. 
    摘要 ( 120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粒化高炉矿渣的成分和结构特点,阐述了粒化高炉矿渣具有潜在胶凝活性的原因;从机械活化、化学活化两方面介绍了粒化高炉矿渣活化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对粒化高炉矿渣水化机理的一些认识。
    粉煤灰对矿渣胶结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
    董璐, 高谦, 南世卿, 何环莎
    2012, 41(10):  162-164. 
    摘要 ( 133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粉煤灰具有来源广、价格低廉和能改善砂浆施工性能的特点,研究了粉煤灰对矿渣胶结充填材料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石灰和脱硫石膏为激发剂制备的矿渣胶凝材料中,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不断增大,充填体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每添加1%的粉煤灰,7 d强度平均降低1.82%,28 d强度平均降低1.61%;但是充填料的屈服应力和塑形黏度却在不断降低,说明粉煤灰的添加能够很好地改善充填料浆的流变性,实现砂浆高浓度自流输送。综合考虑强度和流变性的影响效果,粉煤灰的最优掺量范围为10%~20%。  
    高掺量钢渣无熟料体系制备全尾砂胶结充填料
    胡文, 倪文, 张静文
    2012, 41(10):  165-168. 
    摘要 ( 124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钢渣和尾砂为主要充填材料,综合分析料浆流动性能和胶结充填体强度,确定胶结充填料的优化配比,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微观分析观察其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试验结果表明,当钢渣掺量为63%、脱硫石膏掺量为12%、矿渣掺量为25%时,料浆流动性能满足自流型胶结充填的流动性要求,充填体28 d抗压强度为3.73 MPa,满足矿山充填强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