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1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12-09-15
    采矿工程
    自然崩落法在厚大破碎矿体中的应用
    于少峰, 吴爱祥, 韩斌
    2012, 41(09):  1-4. 
    摘要 ( 15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崩落法是云南省某铜钼矿成本最低的一种地下采矿方法。利用岩石质量指标(RQD)以及岩体自重应力场这2个指标对矿体的可崩性进行研究,确定了采用自然崩落法进行矿体的开采;采用浅孔与中深孔相结合的落矿方式进行出矿,另外采用锚喷支护、支设原木支架以及优化拉底结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压控制;提高了矿岩的自稳性,增加了顶板和上盘围岩允许暴露面积,提高了放矿效率,增强了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增强了地压控制、施工及供矿等方面的管理经验。  
    红透山铜矿采场矿柱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
    赵兴东, 李元辉, 刘建坡
    2012, 41(09):  5-8+20. 
    摘要 ( 131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对红透山铜矿采场矿柱破坏形式的现场调研,发现高应力下矿柱破坏形式主要为剥落、劈裂破坏、剪切破坏3种形式。为研究其采场矿柱破坏的力学机制,依据红透山矿采场的实际情况及矿岩分布模式,将红透山矿矿柱分为3种矿岩组合模型。以此为基础,应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值分析方法,对3种矿岩组合矿柱模型的破裂模式进行了模拟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I型矿柱均为矿石,其破坏形式为X型剪切破坏;II型矿柱为矿岩组合,其破坏形式主要为矿柱上部围岩发生破坏,而在矿柱下部矿体仅仅产生一些裂纹;Ⅲ型矿柱为上下围岩中间夹矿,裂纹先在上下2层围岩中产生,继而向中间矿石扩展,直至最后裂纹贯通,矿柱失稳。该数值分析结果可为类似矿山矿柱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特大断面开切眼分次掘进支护参数优化
    朱建明, 杨冲
    2012, 41(09):  9-12+145. 
    摘要 ( 136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越来越多的5~7 m煤层逐步采用一次采全高工艺开采,特大断面开切眼在煤矿中逐步被采用,因此研究特大断面开切眼支护及掘进技术是成功实施该项工艺技术的关键之一。结合潞安集团某矿实际工作面特大断面开切眼的实际生产地质情况,提出了采用锚网索加挑棚和木垛联合支护的方案,并应用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对特大断面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现场实际监测验证支护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是合理可靠的,可以完全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为类似条件下的大断面巷道支护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深井巷道围岩松动圈现场测试及支护方案优化
    蒋邦友, 顾士坦, 李男男, 王春秋
    2012, 41(09):  13-15+56. 
    摘要 ( 134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巷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当应力大于煤岩体的极限应力时,巷道周边一定范围的煤岩体就会发生变形破坏,围岩将破碎产生裂隙进而形成松动圈。松动圈的大小与围岩强度、原岩应力大小、巷道断面、巷道掘进与支护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分析探地雷达松动圈探测机理的基础上,对轨道顺槽巷道不同断面位置进行了围岩松动圈探测,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在1.1~1.6 m,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巷道的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  
    近水平转倾斜煤层煤矿生产能力约束指标研究
    赵红泽, 张瑞新, 甄选, 薛万海, 闫宁
    2012, 41(09):  16-20. 
    摘要 ( 197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安太堡露天煤矿过芦子沟背斜期间煤层由近水平转为倾斜煤层生产能力下降情况,分析了制约倾斜煤层采矿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总结出水平推进度、延深度、掘沟速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和影响因子的敏感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安太堡露天矿在现有设备能力下最大水平推进度为520 m,最大延深度为40 m,且通过增加工作帮坡角可提高延深度,增加生产能力。通过现场实际生产数据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为露天煤矿现场生产能力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黄沙坪矿深部开采充填管道输送参数计算与仿真
    陶平凯
    2012, 41(09):  21-23. 
    摘要 ( 119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研究充填管道输送两相流的基本理论,分析充填管道输送中充填料的沉降规律和运动形式,计算出黄沙坪矿的临界流速及两相流的水力坡度;分析充填管道中充填体的流动形态和流变特性,选择雷诺数作为数值计算时浆体流型的理论依据;运用ANSYS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中的Flotran流体力学模块进行数值计算,为黄沙坪矿深部充填管道输送提供理论支撑。  
    某金矿采矿方法的优化选择及岩石力学分析
    刘国喜, 董山
    2012, 41(09):  24-28+36. 
    摘要 ( 139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金矿开采工程属于深部采矿,采矿方法的选择对地压的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对矿区的地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三山岛金矿、焦家金矿等当地类似矿山的生产实际,按照当地安监部门的相关规定,确定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通过力学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从采矿结构参数、进路充填体及充填作业方面对进路充填采矿法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优化建议。
    三维结构在受动压影响巷道中的应用
    唐百晓
    2012, 41(09):  29-31+36. 
    摘要 ( 127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动压巷道破坏机理与支护原则,并针对淮北矿Ⅳ下部车场受动压影响的特点,研究和设计了巷道三维钢筋网架锚喷支护新结构。该支护结构可大幅度提高喷层的抗弯能力,而且支架整体具有一定的可缩性,从而使这种支护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变形地压和动压荷载,有效地控制了动压巷道的失稳问题,实现了巷道1次返修成功。  
    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郑明贵
    2012, 41(09):  32-36. 
    摘要 ( 111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开发矿产资源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然面临许多困难,而做好选区规划则是首要任务。在分析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战略选区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利用专家调查法对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战略选区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进而建立了一套包括15个二级风险指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Delphi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其次,对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级,建立了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模型;第三,对8个铁矿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分别进行了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风险评价模型可以用于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战略选区的识别,可以为我国矿山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采动影响下覆岩破坏动态发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李文增, 李岐, 马群
    2012, 41(09):  37-39+42. 
    摘要 ( 128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岩层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模拟了采动影响下覆岩破坏的动态发展过程,从几何、岩性、变形、破断机理及支撑特征等多方面较真实地模拟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变形、离层、断裂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开挖卸荷作用对老顶的直接影响比较小,老顶的破坏主要受随分步开挖而增大的拉应力及其损伤的积累作用,老顶初次破断机理是拉破坏失稳。老顶岩梁中段下部的拉应力损伤积累峰值位置滞后于岩梁最大拉应力区,这是造成老顶非对称破断的根本原因。  
    不同岩层倾向与台阶坡面位置关系下的爆破效果
    丁一鸣, 池恩安, 张修玉, 潘玉忠
    2012, 41(09):  40-42. 
    摘要 ( 142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露天土石方爆破作业中,爆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工期、经济效益和其他工序的进行,而岩体的结构面、层理、临空面、孔网参数等多种因素制约着爆破效果。通过对某个平场工程爆破岩层倾向与台阶坡面不同空间位置关系所产生的不同爆破效果进行试验与对比,得出对层状岩体进行平场施工时岩层倾向与台阶坡面的最佳位置关系以及各个位置关系的孔网参数设计和施工作业要点。  
    泡沫剂对充填胶结材料强度和流变特性的影响
    李茂辉, 高谦, 南世卿
    2012, 41(09):  43-47. 
    摘要 ( 118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渣尾砂复合充填胶结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胶结材料,该材料充填体与水泥充填体相比具有强度高、无污染和成本低的特点。通过强度和流变实验对加入泡沫剂的新型尾砂充填胶结材料砂浆进行分析,发现泡沫剂的适当加入不仅不降低胶结材料的强度,反而增加了料浆的均匀性,相同条件下降低了胶结材料用量,改善了料浆的流动性。  
    矿物工程
    陕西某钛铁矿选矿试验
    黄思捷, 叶志勇, 游蔓莉
    2012, 41(09):  48-51. 
    摘要 ( 135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陕西某低品位原生钛铁矿石性质的特点,采用弱磁选优先选别钛磁铁矿、弱磁选尾矿高梯度磁选预抛尾、预选粗精浮选脱硫、浮选选钛铁矿流程进行了选钛试验研究。最终获得了铁品位为52.46%、TiO2品位为11.35%、铁回收率为27.63%、TiO2回收率为16.41%的攀西式钛磁铁精矿,以及TiO2品位为46.28%、TiO2回收率为45.30%的钛铁精矿。  
    新疆某高硫铜锌矿选矿试验
    余江鸿, 黄建芬
    2012, 41(09):  51-56. 
    摘要 ( 132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新疆某高硫铜锌矿石的性质特点,采用铜锌混合浮选—混合粗精矿再磨—铜锌分离—铜锌混浮尾矿选硫的原则流程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铜锌混合浮选和铜锌混合粗精矿再磨适宜的磨矿产品细度分别为-0.074 mm占90%和-0.043 mm占95%;J102和丁基黄药为铜锌混合浮选的有效捕收剂;T-21与硫酸锌组合对闪锌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J102对铜矿物的选择性捕收可以较好地实现铜锌分离。采用试验确定的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可获得铜品位为20.09%、铜回收率为86.46%的铜精矿,锌品位为52.48%、锌回收率为67.35%的锌精矿,硫品位为45.95%、硫回收率为74.09%的硫精矿。  
    西藏某复杂铜锌硫化矿选矿试验
    李福兰, 胡保栓, 李国栋, 鲁培培
    2012, 41(09):  57-60+79. 
    摘要 ( 133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西藏某复杂难选铜锌硫化矿进行矿石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按优先浮铜再选锌的原则流程首先分别进行了铜、锌矿物粗选及精选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然后进行闭路流程试验,获得了铜品位为20.10%、回收率为70.26%、含银90.20 g/t的铜精矿,锌品位为42.33%、回收率为75.35%、含银14.80 g/t的锌精矿,铜锌分离效果较好,但富集在铜精矿、锌精矿中的银回收率有待提高。  
    甘肃某低品位难选铜硫矿选矿试验
    袁艳, 李国栋, 郭海宁
    2012, 41(09):  61-64. 
    摘要 ( 121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甘肃某低品位难选铜矿石的特点,进行了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铜硫分离条件研究,试验确定的工艺技术条件可有效解决次生硫化铜含量高所造成的铜硫难以分离问题。在铜硫混合浮选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铜硫混合精矿再磨细度为-0.043 mm占90%的情况下,采用1粗2精1扫混浮铜硫、铜硫混合精矿再磨后1粗1扫2精铜硫分离、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可获得铜品位为16.25%、回收率为63.92%的铜精矿,以及硫品位为37.45%、回收率为80.10%的硫精矿。  
    甘肃某富银难选铅锌矿选矿试验
    孙运礼, 李国栋
    2012, 41(09):  65-68. 
    摘要 ( 118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甘肃某富银难选铅锌矿品位低、氧化率高、共生关系复杂的特点,采用部分优先浮铅—混合浮选铅锌的工艺方案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下,采用试验确定的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可获得铅品位为58.71%、铅回收率为21.81%、含银7 476.81 g/t、银回收率为14.39%的铅精矿以及铅、锌、银品位分别为25.61%、23.64%、5 593.42 g/t ,铅、锌、银回收率分别为54.39%、65.67%、59.49%的铅锌混合精矿。铅总回收率达76.20%、锌总回收率为67.24%、伴生银总回收率为73.88%。  
    河南某矽卡岩型白钨矿选矿试验
    周新民, 宋翔宇, 李翠芬
    2012, 41(09):  69-71. 
    摘要 ( 125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河南某矽卡岩型白钨矿矿石性质的特点,对试样适宜的磨矿细度、浮选脱硫产品白钨矿粗选试验条件、白钨矿粗精矿精选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1段磨矿、1粗1精预先脱硫、3次粗选白钨矿、白钨粗精矿脱泥浓缩、2精1扫流程处理,可以获得WO3品位为52.15%、回收率为70.53%的白钨精矿。  
    小秦岭地区某低品位氧化钼铅矿选冶新技术研究
    曹耀华, 吕良, 刘红召, 岳铁兵
    2012, 41(09):  72-75. 
    摘要 ( 139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秦岭地区某低品位氧化钼铅矿含Mo 0.078%、Pb 0.34%,钼氧化率64.20%,铅氧化率58.06%,有用矿物粒度较细且嵌布紧密。对该矿石按钼铅混合浮选—硫化钠法浸出氧化钼—浸渣浮选回收硫化钼及硫化铅的选冶联合工艺流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确定的工艺技术条件下,可获得Mo品位为64.03%的氧化钼,Mo品位为12.56%的硫化钼粗精矿,钼总回收率为75.06%,并可获得Pb品位为43.07%、铅回收率为66.17%的铅精矿。  
    赣南某红土镍矿常压酸浸液中杂质离子的除去
    周晓文, 刘智林
    2012, 41(09):  76-79. 
    摘要 ( 13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赣南某红土镍矿常压酸浸液中含有铁、镁、铜、铅、锌等杂质离子,且这些杂质离子与镍离子分离较困难。采用黄钠铁矾法去除铁离子,达到了99%的去除率;采用硫化钠沉淀法去除铜、铅、锌等重金属离子,达到了90%的去除率;采用氟化钠法去除镁离子,达到了90%的去除率;各作业段镍离子作业损失率分别为15%、12%、5%。  
    云南某铝土矿反浮选脱硅试验
    朱鹏程, 葛英勇, 罗鸣坤
    2012, 41(09):  80-82+86. 
    摘要 ( 182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某铝土矿石为一水硬铝石型高硅高铝低铝硅比矿石,研究了矿石反浮选提铝降硅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产品细度为-0.074 mm占85%,pH=5.5,组合捕收剂GE-601+E3总用量为150 g/t(质量比为21),抑制剂OP用量为600 g/t情况下,采用1粗1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闭路反浮选试验流程处理该矿石,室温和8 ℃下反浮选精矿Al2O3品位分别为67.65%和67.52%,回收率分别为82.04%和81.77%,铝硅比分别为10.72和10.58,组合捕收剂室温和低温脱硅浮选效果均良好。  
    湖北某高钙低品位含钒石煤钠化焙烧研究
    韩诗华, 张一敏, 包申旭, 胡杨甲
    2012, 41(09):  83-86. 
    摘要 ( 147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湖北某高钙低品位含钒石煤进行了NaCl、Na2SO4和两者复配焙烧及水浸—稀酸浸试验。添加单一NaCl焙烧时,过多的游离氧化钙容易与钒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钒酸钙,影响钒的水浸率;添加单一Na2SO4焙烧时,虽然可以固定钙离子,但Na2SO4用量过大,经济和环境成本较高;当NaCl和Na2SO4添加量分别为7%和16%,焙烧温度为850 ℃,焙烧时间为3 h,水浸率可提高到51.47%,总浸率可达79.81%。在复合添加剂用量较低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浸出效果,一方面源于Na2SO4对较高含量钙离子的固定作用,抑制了难溶性钒酸钙的形成;另一方面,NaCl焙烧生成了氧化性较强的气体HCl、Cl2,既有助于破坏云母晶格结构,又有助于钒的氧化转价。  
    湖北某石煤湿法浸钒试验
    危青, 戴子林, 李桂英, 吴海鹰
    2012, 41(09):  87-89+102. 
    摘要 ( 135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某石煤矿中钒主要赋存于铝硅酸盐矿物中,单独使用硫酸浸出,钒的浸出率只有30%左右。考察了单独添加助浸剂A或B以及同时添加这2种助浸剂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添加助浸剂A或B时,钒的浸出率均有所提高;在硫酸浓度为30%,矿石粒度为-0.178 mm,浸出温度为90 ℃,浸出时间为8 h,液固比为1∶1,助浸剂A添加量为4%、B添加量为2%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到88.5%,为实现该矿石的全湿法提钒提供了技术保证。
    地质与测量
    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南段岩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王自国, 王秀娟, 钱建平
    2012, 41(09):  90-92. 
    摘要 ( 128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前孙家矿区和金华山矿区岩石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两矿区重稀土元素与成矿关系密切,绢英岩化蚀变晚于钾化蚀变,与金元素相关的亲硫元素是蚀变活化过程中带入的元素。研究成果对追溯本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及进一步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洞中拉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物理化学特征
    霍艳, 温春齐, 陈洪德, 费光春
    2012, 41(09):  93-95+98. 
    摘要 ( 138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西藏洞中拉铅锌矿床磁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Ⅰ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阶段(Ⅱ阶段)和方解石阶段(Ⅲ阶段)3个形成阶段流体包裹体一般特征、成矿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逸度、pH值与Eh值、总硫活度和总碳活度的研究和对比,认为在成因上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瞬变电磁法在荒漠地区地下水探测中的应用
    刘文波, 李磊涛
    2012, 41(09):  96-98. 
    摘要 ( 133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瞬变电磁仪的原理和方法,对内蒙古锡林浩特荒漠地区工程地质和深部地下水分布状况进行了探测。通过实测数据的反演处理与分析,确定了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并且认为在平均钻井深度300 m时涌水量最大。探测结果为荒漠地区的钻井位置选取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机电与自动化
    基于WiFi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研究
    张鹤丹, 卢才武
    2012, 41(09):  99-102. 
    摘要 ( 23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优化井下生产管理,增强井下作业安全性,提高人员定位精度,通过比较几种主流无线定位技术,利用WiFi技术传输距离远、定位准、传输快等特点,研究并搭建了一种基于WiFi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采用指纹识别定位算法进行离线训练和在线定位,选取欧几里德距离公式进行位置计算。实验证明该定位系统是可行的,定位误差小于5 m,有效地提高了定位精度。  
    基于ArcGIS的煤矿开采沉陷预测与可视化分析
    石秀伟, 李晶, 赵换新, 王凤娇, 张瑞娅
    2012, 41(09):  103-106+166. 
    摘要 ( 115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山东平原矿区某新开发矿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概率积分法的MSPS软件对其首采区的开采沉陷情况进行了模拟开采预测;利用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图形显示功能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和三维立体显示;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沉陷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预测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开采沉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可为该新开发矿区的采煤塌陷的提前治理及压煤村庄的搬迁选址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  
    基于Agent的尾矿库智能监测系统
    周亦鹏, 胡娟
    2012, 41(09):  107-110+157. 
    摘要 ( 12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尾矿库监测过程中的分布式管理决策需求以及监测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适应性问题,提出基于Agent的尾矿库智能监测系统方案。采用Agent来描述不同的监测模型,并且通过Agent之间的智能协同来完成不同的监测任务,增强系统的自适应性和群体决策能力。该系统对于全面掌握尾矿库的安全状态以及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急协同具有重要作用。  
    遥感与GIS技术在大型排土场选址中的应用
    张家铭, 任永强, 付克俭, 刘江
    2012, 41(09):  111-113+116. 
    摘要 ( 15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建设排土场的选址规划涉及到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污染等问题。GIS的空间叠加、缓冲区分析等强大空间分析功能可为排土场的选址规划提供帮助。应用遥感图像处理和GIS等技术,以宜巴高速郑家垭隧道排土场为实例,对选址地区的地形图进行了矢量化处理,建立了选址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对选址区域的遥感图像和DEM进行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相关的GIS空间分析,计算出排土场的最优选址规划位置,之后对选定区域进行了弃方容积计算,计算结果满足预计弃方量。这种将遥感图像处理与GIS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排土场选址规划提供了新思路,其研究成果对于完善公路排土场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双壁钻具导正块处压力模型
    马广军, 任红, 王京印, 朱丽红
    2012, 41(09):  114-116. 
    摘要 ( 122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体反循环钻井技术是欠平衡钻井技术的重要分支,以压缩气体为主的钻井循环流体沿双壁钻具环状间隙到达井底。在双壁钻具的内外管之间有同轴定位装置导正块,导正块的存在使该处流场更加复杂。针对双壁钻具内外管间导正块处压力参数开展研究,基于流体力学通过数学推导,建立导正块处压力模型。结合实际工程算例,编程计算,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由于导正块存在而导致的总压力损失值,为进一步探索整个循环系统压力模型提供了有力依据。  
    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辅助信息系统
    许冬, 吴侃, 杨永均
    2012, 41(09):  117-120. 
    摘要 ( 128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满足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实际需要,提高矿区土地复垦的信息化水平,重点解决土地损毁预测、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程量计算和土地复垦相关图件制作等问题,应用GIS、RS和三维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矿区土地复垦辅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借助ArcGIS Engine、Visual Studio 2008、ENVI/IDL,将GIS、RS、数学模型和空间数据库等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具有较强科学性和通用性,集土地损毁预测、土地复垦评价、规划、监督检查等功能于一体的矿区土地复垦辅助信息系统;通过构建矿区土地复垦辅助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规划的效率和科学性,为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信息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多级动态磁化焙烧技术及其应用
    张汉泉
    2012, 41(09):  121-123+128. 
    摘要 ( 166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级动态磁化焙烧技术适用于处理粉状低品位氧化铁矿石。-3 mm左右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经干燥脱水段、预热焙烧段、降温冷却段逐级下落,与向上的炉内高温气体作逆向运动,高效地完成传热传质反应,充分体现了设备台效高、单位能耗低、反应速度快、还原充分、适用矿种普遍等优点,为还原物料的后续高效弱磁选创造了条件。系统巧妙地完成了对各作业段的温度和风流的设计,确保系统压力、气氛和炉内温度达到平衡与稳定,具有显著的高效、节能、环保优势,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分选指标。
    某多层复杂矿床开采优化的三维地质建模
    吴健飞, 叶义成, 王其虎, 张杰, 李丹青
    2012, 41(09):  124-128. 
    摘要 ( 147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3D Mine软件平台,以优化矿床开采设计和开采工艺为目的,针对上横山矾矿区多层复杂矿床的条件,建立了详细的矿区地质数据库,构建出矿区地质实体模型和块体模型,实现了矿床地质条件的三维可视化;运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矿区V2O5品位分布进行了精确的估值和分析,使资源储量得以实时动态评估。所建立的矿区三维地质模型形象、准确,可作为开采优化的研究基础。
    高梯度磁选机聚磁介质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李文博, 韩跃新, 汤玉和, 袁致涛, 高莹
    2012, 41(09):  129-133+153. 
    摘要 ( 161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高梯度磁选机聚磁介质的分类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详述了国内外对高梯度磁选机聚磁介质的材质、形状、磁场特性及颗粒捕集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情况,结合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聚磁介质的发展方向。  
    国内外典型磁选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胡永会
    2012, 41(09):  134-138+153. 
    摘要 ( 107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环式磁选机、立环式磁选机、辊式磁选机、柱式磁选机及筒式磁选机等磁选设备是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5大类典型磁选设备。重点对国内外主要磁选设备制造商不同历史阶段的重点机型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安全与环保
    基于WiFi的煤矿井下生产环境监测系统
    王桃, 卢才武, 冯治东
    2012, 41(09):  139-142. 
    摘要 ( 200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现有井下生产环境监测系统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现状和实际需求,采用C#语言并结合WiFi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势,设计了集煤矿井下设备定位、生产环境监测及应急救援于一体的煤矿井下生产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实施,不仅可以满足矿区高效管理的需要,而且还实现了实时监测煤矿井下现场各环境参数、上位机实时显示预警,为设备高效工作及人员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应用测试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技术可靠且使用便捷,能满足当前煤矿井下生产监控的实际需要。  
    尾矿库排洪隧洞套管封堵法
    罗冬兰, 胡虎
    2012, 41(09):  143-145. 
    摘要 ( 127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常用的尾矿库排洪隧洞封堵方法,均需施工人员直接进入排洪系统中作业,因此,一般选择干旱季节进行封堵施工;而当排洪系统出现事故或排洪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时,出于抢险和人身安全的考虑,其洞内封堵施工受到限制。针对常用封堵法的不足,提出了利用钢套管做临时支挡及混凝土封堵相结合的套管封堵法,并运用到银山铅锌矿尾矿库尾砂泄露抢险中。失事排洪系统通过采用套管封堵,漏砂事故得到迅速安全解决,至今运行良好。该封堵法为施工人员进洞前提供了安全施工环境,非常适合尾矿库漏砂事故后排洪系统的抢险封堵;同时,为有历史遗留安全隐患的尾矿库排洪系统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封堵方法和思路。  
    露天矿土地复垦的景观地形恢复综述
    王云凤, 魏忠义
    2012, 41(09):  146-149. 
    摘要 ( 136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国内外露天矿土地复垦中景观地形恢复的研究进展;分析矿区景观恢复的目标、程序、方法、措施与保障等问题;指出矿区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内容是结合地形学、水文学恢复矿区自然景观综合体,结合采矿活动进行景观恢复规划设计是土地复垦的关键环节。  
    震后尾矿库稳定性高密度电法快速诊断技术
    武玉梁, 丁元伟
    2012, 41(09):  150-153. 
    摘要 ( 107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12”汶川地震震区尾矿库受地震影响较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四川省汉源锦泰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从尾矿坝、排洪系统、企业尾矿库安全管理几个方面的现状进行逐项检查和评估,为确定尾矿库安全等级提供依据。并应用高密度电法物探设备对坝体结构安全进行了探测,分析了汉源锦泰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的安全状况。基于风险评估和高密度电法的现场快速诊断结果,对尾矿库安全管理提出了技术措施。  
    顺层岩质边坡开挖致滑的滑动力监测
    付国龙, 王长军, 陶志刚, 谢行, 姚元
    2012, 41(09):  154-157. 
    摘要 ( 129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本钢南芬露天铁矿选取典型的顺层岩质边坡进行现场开挖试验,并采用滑动力远程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原位实时监测。试验结果表明:顺层岩质边坡在地面开挖扰动影响下多发生局部浅层牵引式破坏,滑动变形区贯穿整个坡面(垂直高度约12 m)。破坏过程中,伴随着裂缝的产生、扩展、贯通和失稳,滑动力监测曲线均发出超前预警信息,可以有效地避免滑坡灾害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  
    砷的地球化学习性及尾矿源砷污染防治
    徐沛斌, 雷良奇, 莫斌吉, 罗远红
    2012, 41(09):  158-161. 
    摘要 ( 119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癌和致畸有毒元素砷的污染普遍存在于金属硫化物矿山开采中。当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不同形态和价态的砷可发生转化,并在土壤和水体中富集而造成砷污染,常见砷化物毒砂在O2和H2O的作用下生成臭葱石,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砷酸,从而被废水淋滤迁移。根据砷污染机理,论证了从矿山尾矿的源头控制和预防砷污染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在砷污染防治方面,新矿山尾矿的水下存储、酸性中和及表面封存技术,已存在污染的尾矿的渗透反应栅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均较为成熟、切实可行。  
    综合利用
    一种钢渣-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材料
    何甜辉, 黄自力, 冯定五, 刘缘缘, 孙凯, 王小凤
    2012, 41(09):  162-166. 
    摘要 ( 119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高岭土和氢氧化钠固体的热活化产物与钢渣混合、水化、压制,制备了一种较高强度的钢渣-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材料。采用XRD、FTIR和SEM测试方法对原料和合成的地质聚合物材料的表面键合、物相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质量分数为5%的高岭土碱热活化物料与95%的钢渣粉末制备的地质聚合物材料,其养护3、7和28 d的试块抗压强度分别为20、30和28.9 MPa,达到了非承重墙体建筑材料MU20、MU25和MU30的强度等级标准。表面键合变化表明,反应生成了Si(Al)—O三维网络结构的地质聚合物,钢渣中的硅酸钙受碱激发生成C-S-H凝胶,不反应的固体作填充料增加了材料的抗压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