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1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2-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采矿工程
大冶铁矿嗣后充填采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
王东旭, 宋卫东, 颜钦武, 梅林芳
2012, 41(08): 1-5.
摘要
(
147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借助全站仪、应变计和数码相机等仪器监测了模型围岩的变形、应力以及破坏情况,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条件下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场的围岩变形与应力变化特征,以及发生破坏时的规律与特征。主要研究结果为:揭示了大冶铁矿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采场顶板与矿柱所受应力分布为拉剪应力和压应力;顶板是采场稳定的关键因素,应保证充填体与顶板良好的接触关系,提高接顶率;采场内应力分布规律与回采方向相反,偏向于首采矿块。
复杂富水矿床安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
褚军凯, 霍俊发, 崔存旺
2012, 41(08): 6-11.
摘要
(
14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高阳铁矿在解决复杂富水矿床高效低成本开采技术难题时,采用多层位矿体盘区一体化分层回采胶结充填采矿法、高黏性细粒尾矿胶结充填、局部帷幕注浆封堵、岩层变形破坏监测及地压监测、大位移定向钻孔和注浆封堵井下突水等技术,将监探测方法、治水技术与矿体回采进行了系统的整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有效地控制顶板岩层移动,避免了地下采矿造成的地表塌陷和安全隐患,实现了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
青铜沟汞锑矿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郭进平, 张雯, 赵宏胜, 张卫斌
2012, 41(08): 12-14+18.
摘要
(
124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铜沟汞锑矿经过多年的开采,存在资源枯竭、环境地质灾害等问题,矿山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针对青铜沟汞锑矿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全尾砂充填治理空区、人工矿柱回收残柱、削壁充填回收极薄矿脉、尾矿再利用等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李官集铁矿地应力的测量与分布特征研究
李洪军, 李长洪, 周钦, 程强
2012, 41(08): 15-18.
摘要
(
176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应力解除法,对李官集铁矿-120、-220和-320 m 3个中段进行了8个测点的三维地应力测试,并对获得的含有应变计的套孔岩芯进行了室内温度标定和围压率定试验。结果表明:各个主应力均为压应力,没有出现拉应力的现象;矿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数值在10.29~22.16 MPa范围内变化,方向基本上为SE—NW向,竖向主应力接近上覆岩体的自重应力;各测点的最大剪应力较大,其值均大于2 MPa。测量结果为矿井采场合理布局、巷道布置选择和锚杆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某铁矿山矿柱回收技术研究
胡道喜, 尹宝昌
2012, 41(08): 19-20+24.
摘要
(
157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铁矿山采用房柱法开采,矿房采用浅孔分段空场嗣后(废石)充填采矿法回采,回采已经接近尾声。结合该矿矿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留设矿壁的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来回收废石充填体之间的间柱,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实现了间柱的安全回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某铁矿中厚及以上缓倾斜矿体采矿方法研究
崔曙忠
2012, 41(08): 21-24.
摘要
(
131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某铁矿缓倾斜中厚及以上矿体采矿方法的研究,优化现有采矿工艺,进行采矿方法对比并最终选择垂直走向布置的中深孔凿岩的阶段凿岩阶段空场法,对该方法参数及施工工艺进行了描述和总结。
下向水平胶结充填采矿法在黄狮涝矿区的应用
许健, 王湘桂
2012, 41(08): 25-27.
摘要
(
148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矿岩均为极破碎、稳定性极差、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金矿床的开采,长期以来一直是采矿界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铜冠黄狮涝金矿有限公司黄狮涝矿区多年来应用下向水平分层进路碎石胶结充填采矿法较好地解决了此难题,取得的主要技术指标为采场生产能力30~40 t/d,矿石贫化率4%~6%,矿石损失率5%~7%,采出矿石160万t。
排土场破坏过程及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
任伟, 李小春, 王少泉, 石露
2012, 41(08): 28-33.
摘要
(
140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了一套排土场模型试验装置,利用自然分选形成排土体模型,通过抬高模型一侧来使边坡发生破坏。试验结果表明,滑面近乎为直线,排土体的初始破坏位置集中在1/2~3/4高度处。初始破坏发生后,会引发上部土体的滑动,且破坏规模更大;下滑的土体从1/2高度处开始堆积,随高度降低,堆积的土体增多。下滑的土体由两部分组成,大部分为初始破坏及牵引的上部土体,少部分为下滑过程中带动的坡面土体;基础边坡角越大,破坏发生的范围越大。不同滑面反演出的
φ
值较为接近,平均值为33.2°,标准差为0.96°;利用反演参数计算的滑后边坡安全系数较为接近,平均值为1.12,标准差为0.015,表明此时边坡均有10%~14%的安全储备。因模拟排土料的石料干燥且粒径均匀,边坡破坏过程与前人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模型试验所得结果适用于无地下水条件的碎石边坡。
宜昌磷矿地压活动特性与稳定性评价
肖云, 李先福, 王家国
2012, 41(08): 34-36+43.
摘要
(
120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磷矿灾害动力学问题、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难题之一。通过对宜昌矿区现场的工程勘查和取样测试、相关矿岩物理力学参数的收集、矿区地质情况及开采结构参数的调研、空区采场地压活动特征及规律的研究,查明了地压活动的主要控制因素,提出了基于模糊物元法的地压综合稳定性评价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评价了采场各分区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为磷矿地压的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矿山岩体边坡强度参数选取研究
刁虎
2012, 41(08): 37-39+64.
摘要
(
124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进行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中,通常需要边坡岩体的强度参数,而室内试验提供的通常是边坡的岩石强度参数。因此,如何将岩石参数转换成边坡稳定性分析所需要的岩体参数,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对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影响极大。为此,对国内外边坡研究中常用的强度参数转换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指出其适用范围。同时,将现代BP神经网络方法引入边坡岩体强度参数转换,并应用于具体边坡稳定性研究,应用效果较好。
岩爆的能量公式
金小川, 周宗红
2012, 41(08): 40-43.
摘要
(
171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爆的发生是由储存在岩体内的能量突然释放导致的,岩爆能量的判定应采用直接的计算方法。研究和分析表明,工程开挖深度及岩石的抗压强度是岩爆发生的主要外因和内因。结合这两个因素,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岩爆的能量公式,运用量纲法对公式进行推理得到了公式的2个系数
a
和
b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对岩爆能量公式的适用条件及通过能量对岩爆等级的判定进行了阐述。运用工程实例对公式验证,其结果证实,岩爆的判定结果与以往的结论一致,能量公式系数
k
与深度
H
成反比,且随着工程作业深度的增加,岩爆受工程作业深度的影响越来越大。
深部煤炭充填开采地表变形控制研究
周杰彬, 刘长武, 李晓迪, 徐煜航
2012, 41(08): 44-47+60.
摘要
(
142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传统长壁垮落法和充填开采法的优点,根据邢东矿1221工作面具体开采条件,提出利用极不充分开采原理与冒落带注浆结合来控制地表下沉,为建筑物下开采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同时,对该方法的采充顺序和减沉效果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减沉效果明显,下沉率会小于0.2。
矿物工程
铁坑褐铁矿石压球—磁化焙烧—弱磁选试验
沈远海, 罗仙平, 冯晓双, 陈江安, 陈晓明
2012, 41(08): 48-51.
摘要
(
16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使铁坑褐铁矿石能得到高效利用,采用压球—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主要考察了成球条件对球团强度的影响及磁化焙烧条件和磨矿细度对铁精矿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内配煤、水、黏结剂CMC与原矿的质量比分别为20%、10%、0.5%,压力为190 kN的条件下压球,可使球团的强度达到要求;球团在外配煤与原矿的质量比为15%、焙烧温度为900 ℃、焙烧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磁化焙烧,焙烧矿磨至-0.074 mm占85%后进行磁场强度分别为159.2和119.4 kA/m的1粗1精弱磁选,可获得铁品位为63.55%、SiO
2
含量为6.38%、铁回收率为83.54%的铁精矿。
某含锰赤铁矿石焙烧—弱磁选—强磁选试验
唐雪峰, 李家林
2012, 41(08): 52-55+60.
摘要
(
131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赤铁矿石中褐锰矿含量较高的特点,通过磁化焙烧将赤铁矿还原为磁铁矿,然后采用弱磁选将铁与锰及脉石分离,并对弱磁选尾矿进行强磁选富集回收锰矿物,取得了铁精矿产率为71.32%、铁品位为64.18%、铁回收率为94.79%,锰精矿产率为13.78%、锰品位为27.98%、锰回收率为79.45%的试验指标,使铁和锰得到了较好的综合回收。
某含细粒磁黄铁矿铁锌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牛芳银, 马晶, 王重阳, 王勇海
2012, 41(08): 56-60.
摘要
(
151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铁锌矿石中可选矿回收的目的矿物为磁铁矿和闪锌矿,但部分闪锌矿中包裹有磁性较强、粒度较细的磁黄铁矿,处理不当易导致铁精矿中硫含量超标或影响锌精矿品位。为了给该矿石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对其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浮选锌后弱磁选铁的原则流程,可以解决铁精矿硫超标问题;将锌粗精矿再磨至-400目占85%后再精选,可以保证锌精矿品位。试验最终获得了锌品位为48.74%、锌回收率为86.92%的锌精矿和铁品位为63.29%、铁回收率为90.58%、硫含量为0.29%的铁精矿。
用新型抑制剂Yn对某难选铜锌矿石抑锌浮铜
叶雪均, 胡城, 刘子帅, 熊立
2012, 41(08): 61-64.
摘要
(
150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某待开发难选铜锌矿石将来拟采用铜锌依次浮选工艺流程进行选别。由于矿石中一部分锌矿物与铜矿物可浮性相近,为了能取得较好的优先浮铜效果,采用一种新型小分子有机抑制剂Yn与酯类捕收剂Z-200配合进行了抑锌浮铜试验,获得了铜品位为23.15%、铜回收率为78.24%、锌含量为5.61%的铜精矿,与采用ZnSO
4
+Na
2
SO
3
为抑制剂相比,铜精矿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提高4.59和8.83个百分点、锌含量降低2.61个百分点。
甘肃某复杂铜铅锌硫化矿石浮选新工艺研究
李国栋, 柏亚林, 包玺琳, 袁艳
2012, 41(08): 65-69+72.
摘要
(
143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甘肃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矿石性质变化后原选矿工艺流程不能适应的问题,进行了铜与部分铅锌优先混合浮选再分离浮选—其余铅锌与硫混合浮选—铅锌与硫分离浮选新工艺的试验研究,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为20.99%、铜回收率为74.23%,铅锌混合精矿铅和锌品位分别为16.65%和27.32%、铅和锌回收率分别为91.11%和93.32%,硫精矿硫品位为41.62%、硫回收率为37.58%,伴生金和银在铜精矿和铅锌混合精矿中的总回收率分别为83.84%和88.27%的良好指标。
某硫铁矿矿泥柱浮选半工业试验
黄根, 岳双凌, 文涵睿
2012, 41(08): 70-72.
摘要
(
124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使广东某硫铁矿生产-3 mm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矿泥得到高效利用,采用2台
φ
400 mm×4 000 mm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现场对该矿泥进行了1粗1精柱式浮选半工业试验。首先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合适的处理量、药剂制度以及浮选柱中矿循环泵压力,然后进行72 h连续运转,获得了硫精矿硫品位为48.46%、硫回收率为93.71%的良好指标。与现场采用浮选机的选别指标相比,硫回收率提高了约13个百分点。
不同矿床伴生黄铁矿的物性特征及可浮性研究
何桂春, 吴艺鹏
2012, 41(08): 73-75+97.
摘要
(
142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大厂锡石多金属矿、凡口铅锌矿和武山铜矿伴生黄铁矿的物性特征,考察了它们在丁黄药体系中的可浮性及CaO对它们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厂黄铁矿和凡口黄铁矿的半导体类型为p型,武山黄铁矿的半导体类型为n型;3种黄铁矿的硫铁比大小顺序为大厂型→凡口型→武山型,而晶格点阵常数大小顺序为大厂型→武山型→凡口型。3种黄铁矿的可浮性主要与其半导体类型和硫铁比有关,被CaO抑制的难易程度则主要受其晶格点阵常数影响,即半导体类型为p型和硫铁比大的黄铁矿其可浮性更好,而晶格点阵常数大的黄铁矿更易被CaO抑制。
驻马店云母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管俊芳, 胡林强, 杨慧群, 张丹萍, 陆康, 张凌燕
2012, 41(08): 76-79.
摘要
(
130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一系列测试手段,对河南驻马店云母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云母矿石SiO
2
和Fe
2
O
3
含量较高,目的矿物是白云母,杂质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黑云母,且白云母片层中常夹杂有细粒的电气石。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指出该矿石的开发方向是生产云母粉,但仅通过简单的破碎和筛分不能获得合格的云母粉产品,而必须进行较复杂的选矿加工,其技术路线是利用磁选去除黑白云母和电气石,利用浮选去除石英,并需考虑剥片处理。
难选氧化铜矿石的选矿方法及研究方向
王凯, 崔毅琦, 童雄, 张敏
2012, 41(08): 80-83+117.
摘要
(
127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几种氧化铜矿石的新型浮选药剂,分别针对成分复杂氧化铜矿石、高含泥氧化铜矿石以及微细粒氧化铜矿石总结了近年来的主要选矿方法及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难选氧化铜矿石选矿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地质与测量
基于优化N-FINDR算法的高光谱遥感影像矿物识别
钱进, 邓喀中, 刘冬
2012, 41(08): 84-87+91.
摘要
(
179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矿物识别的精度,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运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和优化的N-FINDR算法对Cuprite地区的AVIRIS和HYMAP数据进行端元提取,并进行矿物精细分类识别。实验表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易于操作,优化的端元提取算法优于传统交互式端元提取,可用于矿物成分的精细识别。
东川地区菜园子辉绿岩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
马东, 王生伟
2012, 41(08): 88-91.
摘要
(
160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详细分析了东川菜园子地区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w
(SiO
2
)为39.19%~53.31%;
w
(La)/
w
(Sm)和
w
(LREE)/
w
(HREE)低,反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
w
(La)/
w
(Yb)为1.90~4.34,指示轻稀土轻度富集;Eu基本无异常,说明在成岩过程中无斜长石分离结晶;未见Nb、Ta明显异常,说明原始岩浆受地壳物质混染较少。地球化学显示出明显的洋岛玄武岩特征,其形成时代在早元古代末期—中元古代早期,同期康滇地区大量地幔物质上涌。东川地区辉绿岩墙应是大陆裂谷拉张、大量地幔物质上涌、软流圈上隆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
机电与自动化
混合QoS控制的无线混装炸药车监控系统
佟彦军, 冯夏庭, 孙伟博, 王燕
2012, 41(08): 92-97.
摘要
(
144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现场混装炸药车的远程监管,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服务质量控制技术的现场混装炸药车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结构。分析了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网络服务质量控制与端到端的服务质量控制技术,建立了具有混合QoS控制的无线视频监控平台。针对现场混装炸药车,系统设置了专门的数据库及其服务。为了建立基于GPRS/3G的无线视频与数据传输,本平台对QoS控制进行了网络设备优化、网络结构的调整。平台建成以后,现场混装炸药车能稳定通过GPRS/3G把实时视频与实时数据传输给用户。
三道庄露天矿多矿种综合配矿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王晓婷, 卢才武, 张英春, 井石滚
2012, 41(08): 98-102.
摘要
(
155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三道庄露天矿目前多矿种配矿问题,应用GPS、GIS、GPRS技术,设计实现了配矿动态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矿山生产中对钼钨2种金属入选品位的要求,自动获取电铲装矿品位信息,通过线性规划模型,实现班生产配矿计划的自动生成和配矿任务的智能分配。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能够满足三道庄露天矿配矿要求。
ST3-D型液压站在矿井提升制动系统中的应用
孙海军, 赵爱明, 纪建平, 张芸
2012, 41(08): 103-105.
摘要
(
148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井提升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动系统是提升过程中安全的保障。通过对杏山铁矿主井提升采用的西马格公司生产的液压盘式制动系统的研究,详细介绍了该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对ST3-D型液压站及其主要阀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6 m
3
底侧卸式矿车的开发设计及应用
施协胜, 宁宇, 远洋, 倪明, 李明晶
2012, 41(08): 106-107+122.
摘要
(
141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中型矿山采用4 m
3
和10 m
3
矿车运输的现状,开发设计了6 m
3
底侧卸式矿车,有762 mm和900 mm轨距2种型式。介绍了其主要设计及改进要点、运行效果。矿车转向半径25 m/min,适用于大中型矿山主体矿石运输,可适应不同矿山的使用要求。该开发设计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国家安全标志,并获第17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 矿山|底侧卸式矿车|设计|制造|运用
井下中深孔装药车退管速度的PID控制
黄小伟, 尹复辰, 段仁君, 孙达仑
2012, 41(08): 108-111.
摘要
(
147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电磁比例流量阀作为液压电机的流量控制元件、多圈旋转编码器作为电机转速反馈环节,构成了电液比例阀控电机速度闭环控制系统。为实现对井下中深孔装药车退管速度的稳定控制,提出了PID控制策略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针对退管速度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了比例阀控电机液压系统数学模型,并利用Math公司的MATLAB软件提供的软件包SIMULINK对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控制策略比原系统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小的超调量,克服了装药过程中退管速度不稳定的情况,能够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
基于生产数据的高压辊磨机粉碎建模与模拟
刘建远
2012, 41(08): 112-117.
摘要
(
139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工业流程考查数据对凹山选厂超细碎工段的高压辊磨机粉碎进行了数学建模。利用所建粉碎模型以及以分配曲线形式表示的分级模型对高压辊磨机与3 mm筛分作业构成的闭路粉碎流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证明了这种高压辊磨机模型及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预磨机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罗小燕, 林和荣
2012, 41(08): 118-122.
摘要
(
13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磨矿设备中存在的控制模型相对简单、控制精度低、磨矿工序的效率较差等问题,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设计了控制模型。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分别设计了给料及主轴转速的模糊控制器,并采用并行连接方法组成了一个两输入两输出的模糊控制系统。以江西理工大学研制的RM500预磨机为样机的Matlab仿真表明,与常规的PID控制相比,模糊控制明显改善了预磨机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并且具有更强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进一步的实际钨矿石预磨试验表明,在模糊控制系统控制下,预磨机工作电流稳定,产品质量优异。
基于ANSYS的立式辊磨机磨盘优化设计
付群峰, 成鹏, 梅逢意
2012, 41(08): 123-125.
摘要
(
137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LM8×2型立式辊磨机的主要零部件之一磨盘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对磨盘进行拓扑优化,明确磨盘的最佳外形及主要优化尺寸,确定磨盘的优化方向;然后根据拓扑优化得出的结果对磨盘进行尺寸优化,在尽量保持磨盘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小磨盘的质量。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后,在最大应力和最大形变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磨盘的质量减少了3.332 t。
安全与环保
采空区声发射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欧阳治华, 肖术, 周凤星, 陈继海
2012, 41(08): 126-129.
摘要
(
138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长期对鄂东地区小型地下矿山采空区稳定性的监测实践,研发了采空区声发射实时监测系统,具有设备费用低、可通过IE界面实时管理和实时预测、避免人工对数据的干预等优点。该系统包括WUST岩体声发射监测仪和监测系统管理平台两部分。仪器监测数据可通过XBEE无线网络、有线直连网络或人工3种方式传输到上位机,并通过上位机上的监测系统管理平台对岩体声发射实时数据分析处理,预报采空区稳定性。管理人员还可使用网页浏览器远程登录,通过实时监测曲线和数据查询,对采空区异常情况做出及时处理。
一种井下新型空气压缩人工制冷系统
任森
2012, 41(08): 130-132+141.
摘要
(
153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井下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新型人工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由一套空气压缩制冷装置及换热水袋组成,袋内有蛇形布置的空气管,工质空气在管内流动,并借助其他制冷装置完成工作循环。巷道围岩上覆盖一层保温隔热材料,换热水袋安装在这层保温材料之上。该系统不仅能通过井下风流与换热水袋的对流换热降低风流温度,而且有效阻隔了围岩散热,并将高温围岩与人体间的辐射换热转变成低温的换热水袋与人体间的辐射换热,因此制冷效果更好。制冷工质空气本身廉价且无毒害。
基于ISM的矿山生态环境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刘烈武, 宋焕斌
2012, 41(08): 133-137.
摘要
(
126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矿区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矿山生态环境安全的因素众多,作用机理复杂。因此,找寻矿山生态环境安全影响因素的潜在结构和最为关键的变量成为解决矿山生态环境安全的最为根本性问题。运用系统工程的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影响矿山生态环境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并针对关键要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集合卡尔曼滤波预测
米丽倩, 查剑锋, 王新
2012, 41(08): 138-141.
摘要
(
132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结合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非确定性过程,视矿区变形为一个随机动态系统,研究并建立了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集合卡尔曼滤波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将集合卡尔曼滤波预测值和原始实测数据序列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合卡尔曼滤波能够在减弱沉降数据中含有的随机噪声干扰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数值计算,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为老采空区残余沉降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高原矿山掘进人员氧气增补效果探讨
贾彦翔, 刘应书, 刘文海, 李虎, 王海鸿
2012, 41(08): 142-146.
摘要
(
156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某高原矿山掘进掌子面矿工进行弥散式增氧、背负氧气瓶呼吸面罩增氧和不增氧测试,在氧气增补的同时矿工照常工作。设计了掌子面弥散供氧系统,设定了4项生理指标和8项观察指标用于氧气增补效果的定性及定量分析。进行弥散增氧后,掌子面附近氧分压发生改变,得到氧分压分布曲线。利用生理指标和观察指标对高原矿山氧气增补效果进行综合探讨,结果表明:氧气增补能够有效地提高作业人员的血氧饱和度,降低脉率和每分钟呼吸次数,明显改善人体不适症状,增强人体生理机能;综合来看,弥散式增氧方式更加适用于高原矿山氧气增补。
华联锌铟东部排土场滚石灾害防治研究
李诚, 段蔚平, 窦晓峰
2012, 41(08): 147-149.
摘要
(
143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排土场滚石运动形式的基础上,简化滚石运动模型,从运动学角度出发,总结出一套排土场滚石滚动和跳跃的计算方程。采用该方法对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东部排土场滚石进行研究,发现阻力特性系数K取值对滚石的滚动距离和跳跃高度计算有很大影响,宜采用现场试验确定。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得到的滚动距离和跳跃高度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且有一定安全储备,能够为该排土场滚石灾害防治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金属矿山井下压风自救系统参数设计
李磊, 黄园月, 宝海忠
2012, 41(08): 150-152.
摘要
(
161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完善六大系统建设,根据安监总局下发的压风自救系统规范,结合夏甸金矿井下压风建设实际情况,利用矿井通风和流体机械对管路进行计算校验,分析压风能力和风量需求,得出井下压风管路合理参数,并根据井下开采的实际情况设置压风自救装置,完善了其压风自救系统,为井下遇难人员紧急避险提供了有效的生存保障。
海泡石和菌根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杨秀敏, 杨春霞, 闫爱博
2012, 41(08): 153-155+159.
摘要
(
150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向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的土壤中单一或联合添加海泡石和菌根Glomus mosseae、Glomus intraradices对玉米生长及玉米体内重金属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使用海泡石和菌根Glomus intraradices可显著增加玉米地上部和根部的生物量;与单一处理相比,联合使用海泡石和两种菌根可使菌根对玉米的侵染率提高44.53%~58.80%。海泡石可有效阻隔土壤中的重金属向植株迁移,从而显著降低玉米体内Pb、Cd、Zn的浓度;而另一方面,两种菌根会促进植株体内Pb、Cd、Zn的富集,因此,可利用这两种菌根和一些非经济性作物来去除土壤中的Pb、Cd、Zn。
尾矿库溃坝数值计算及对下游影响分析
袁子有
2012, 41(08): 156-159.
摘要
(
153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尾矿库溃坝与水库溃坝和山体泥石流爆发在工程条件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采用工程类比法,借鉴水库溃坝与山体泥石流的研究成果,结合尾矿库溃坝自身的特点,针对逐渐溃坝的情况,对原有模型进行适当调整,得出下泄砂流的洪峰流量、下游沿程最大洪峰流量以及坝下游某处洪峰高度的计算公式,给出了最大洪峰流量到达该处的时间计算公式。将计算公式应用于实际工程,其计算结果为溃坝下游影响分析提供了充分数据,也为尾矿库的设计与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为尾矿库选址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合利用
汉阴黄金尾矿综合利用途径探讨
陈平
2012, 41(08): 160-163.
摘要
(
128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汉阴黄金尾矿性质,对尾矿的综合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利用黄金尾矿可回收金、烧制墙体砖、生产泡沫玻璃、制备微晶玻璃和石油压裂支撑剂等,还可通过回填、筑路、复垦等手段实现无废矿山,节约、集约资源。黄金尾矿的有效回收和利用,能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广西某高岭土尾矿产石英砂浮选除铁试验
胡廷海, 高惠民, 管俊芳, 张凌燕, 任子杰, 路洋
2012, 41(08): 164-167.
摘要
(
135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某高岭土尾矿经擦洗、磨矿、分级、强磁选可产出SiO
2
品位达99.82%的石英砂,但其Fe
2
O
3
含量较高,为113 μg/g,且铁主要赋存于云母和电气石中。为将该石英砂的Fe
2
O
3
含量降至80 μg/g以下以满足光伏产业用石英砂的要求,对其进行了除铁即脱除云母和电气石的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先在pH=2.5的酸性条件下用混合胺和煤油进行1次云母反浮选,然后在pH=7.8的偏碱性条件下用油酸钠进行1次电气石反浮选,所得最终石英砂的Fe
2
O
3
含量可降至74 μg/g,SiO
2
品位提高至99.89%,SiO
2
回收率为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