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2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3-04-15
    采矿工程
    特大型地下矿山胶结充填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邱景平, 辛国帅, 张世玉, 柳小波, 孙晓刚, 张兆仁, 李家明, 牛文杰, 陈进, 王瑞雪
    2013, 42(04):  1-3+28. 
    摘要 ( 148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鞍山地区特大型铁矿的岩性条件和充填体强度要求,在建立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应用Ansys和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矿房高度、长度、宽度和矿柱宽度进行了采场参数优化,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了最优的采场结构参数,以获得最好的充填采矿效果,为特大型地下矿山胶结充填采矿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板壳理论的近水平/缓倾斜矿体矿压控制
    黄滚, 罗甲渊, 邓玉华, 张鑫, 张龙
    2013, 42(04):  4-10+28. 
    摘要 ( 129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板壳弹性理论,将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建立近水平和缓倾斜矿层顶板受力模型,得到其顶板挠度、弯矩和板内最大应力。结合现场观测,认为顶板挠度可衡量支护体受力情况。在顶板挠度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最大挠度区域支护体受荷载最大,当由此产生的应力等于或大于支护体极限强度时,该区域支护体将先破坏;随后,这部分应力逐渐转移施加到周围支护体。结合现场观测数据及顶板失稳分析表明,越靠近顶板可能产生最大挠度区域支护体破坏越快,也越严重。因此,可根据采场顶板可能出现挠度大小来合理布置矿柱或实施充填,以实现矿山压力有效控制和技术经济最优化。
    某矿区工程稳定性分级方法及其在巷道支护中的应用
    许梦国, 王明旭, 王平, 甘仕伟, 陈顺满, 雒凯
    2013, 42(04):  11-14+23. 
    摘要 ( 153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某矿区工程稳定性分级的数值模型,据数值计算结果中的安全系数分级得出了该矿区-430 m水平的安全系数分级区域图;运用RMR分级和Q分级2种方法对该矿区-430 m水平进行分级,综合2种分级结果,得出了该水平的岩体分级区域图。将-430 m水平的安全系数分级区域图与该水平的综合岩体分级区域图叠加得出了该水平的工程稳定性分级,同时制定了相应工程稳定性分级下的巷道支护方法,为井下巷道的正确支护提供了依据。
    金川二矿区大范围地压监测方案及初步成果分析
    彭府华, 王虎, 李庶林, 邹龙, 周桥
    2013, 42(04):  15-18. 
    摘要 ( 150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川二矿区为我国特大型地下矿山,采用机械化盘区下向进路胶结充填采矿。二矿区连续开采面积大、年出矿量大,加上矿山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应力大等原因,使得地压问题突出。详细介绍了二矿区大范围地压监测的基本方案、测点布置方式及其典型的测点布置图、采用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等;在针对围岩体应力、位移等现有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个监测点的数据变化与发展趋势,针对二矿区大面积开采和水平矿柱开采过程中对14行回风井、大范围上下盘围岩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初步评价,并得到了一些对安全生产有指导和参考价值的初步结果。
    马头门底鼓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
    孟超, 符利军, 曹世超
    2013, 42(04):  19-23. 
    摘要 ( 157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麦垛山煤矿副立井马头门围岩地质条件及巷道开挖支护后的围岩变形破坏情况,对其围岩力学性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揭露了巷道支护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马头门巷道底板的变形特征,分析认为造成底鼓的主要原因为底板岩层遇水强度弱化,并在受两帮挤压作用下,底板岩层弯曲变形,进而导致底鼓。基于巷道底鼓机理及原因,综合采取施工反底拱,打底板锚杆和底角锚索以及底板围岩注浆加固的防治技术措施对底板变形破坏进行控制;现场试验表明,该措施条件下底板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谦比西铜矿矿岩稳定性的模糊物元评价
    张晋军, 胡文达, 王贻明, 刘晓辉, 杨清平
    2013, 42(04):  24-28. 
    摘要 ( 132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物元理论,选择合理的岩石稳定性评价指标,通过隶属度计算,建立了岩石稳定性评价的模糊物元模型。为避免权重确定的主观性,采用求和归一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根据关联度计算结果及最大关联度原则,实现了对谦比西铜矿井下围岩稳定性等级的多指标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物元理论进行岩石稳定性评价是有效可行的,为岩体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铜坑矿92#矿柱群Ⅱ采区大规模高效回采技术研究
    万串串, 陈何, 罗先伟, 周炳仁, 石富文
    2013, 42(04):  29-31+35. 
    摘要 ( 14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铜坑矿三大矿体重叠的区域出现了一些四面环绕冒落体的盘区采场,此类采场开采技术难度大,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以92#矿柱群Ⅱ采区作为试验采场,通过充分利用已有工程,并结合四周采空区冒落情况合理布置新工程,运用诱导式崩落法实现了Ⅱ采区的大规模高效安全回采,并及时消除了地压活动,为铜坑矿其他类似开采技术条件的采场提供了参考。
    某实测采空区的稳定性综合分析
    朱建新, 田留峰, 张耀平, 陈尚波
    2013, 42(04):  32-35. 
    摘要 ( 160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获得更可靠的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数据,采用三维激光探测仪对某采空区进行探测,准确地获取了空区的三维形态及分布状况,并结合三维矿业软件Surpac建立了空区的实际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技术用FLAC3D对其进行力学模型的数值分析,最后结合现场布设的光弹应力计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进行比对,两者结合起来对该空区稳定性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为矿山后续安全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采空区充填效果的随机规律研究
    郭力, 何朋立
    2013, 42(04):  36-39. 
    摘要 ( 14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充填开采是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不论何种充填方式,对采空区的充填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其充填效果在一定范围内是随机的。采用随机有限元方法对煤层全开采、采空区全充填,煤层全开采、采空区部分充填以及煤层条带开采、采空区全充填3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大量随机抽样计算,发现地表沉降与采空区顶板变形对于充填效果的波动更敏感。工程中应将多个因素的最不利组合考虑在内,尽可能保证采空区充填效果达到或满足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充填效果的变异程度以及变异范围,从而保证充填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
    分层崩落采矿法在滇滩水城萤石矿的应用
    王文丽
    2013, 42(04):  40-42+45. 
    摘要 ( 115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滇滩水城萤石矿的生产规模为4万t/a,是座小型矿山,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矿岩破碎、稳固性差,开采过程中常发生冒顶、片帮、塌方等安全事故,矿山开采采用分层崩落采矿法。通过试验开采,摸清了该采矿方法在滇滩水城萤石矿V1矿体回采中的结构参数、矿体布置、适用条件等方面的各项工艺参数,证明分层崩落法完全适用于滇滩水城萤石矿V1矿体的回采。
    空场转崩落条件下资源集约整合与空区放顶研究
    孙江先, 王星, 孙国权
    2013, 42(04):  43-45. 
    摘要 ( 140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生产方面要求,下告铁矿采矿方法需从原来的空场法变更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但矿山前期空场法开采形成了较多的采空区,在采矿方法的变更中涉及到遗留资源的集约整合利用和空区放顶技术。对现有空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后,确定了遗留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最终的空区放顶方案,对类似矿山的残留资源回收和空区放顶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永华一矿采场矿压理论研究与应用
    张飞, 刘小超, 李俊峰, 张正武, 刘德峰, 张衡
    2013, 42(04):  46-48+53. 
    摘要 ( 15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场矿压的压力显现能够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体产生破坏,影响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安全生产。以永华一矿的2106工作面为工程实例,通过对采场矿压来压步距的理论计算和现场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采场矿压的理论计算能够指导采场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为煤矿带来很大的间接经济效益。
    温度对大理岩力学性能的影响
    汪然, 朱大勇, 姚华彦, 陆国, 潘鹏志
    2013, 42(04):  49-53. 
    摘要 ( 120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开展不同温度作用(20、200和800 ℃)下大理岩的单轴、三轴试验及温度循环作用后大理岩的单轴压缩试验,系统地分析了大理岩在不同温度以及温度循环作用下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大理岩的变形特性表现为塑性变形明显、弹性模量降低、峰值应变增大。和常温下试件相比,加热到200 ℃后,试件的黏聚力提高,内摩擦角降低;加热到800 ℃后,试件的黏聚力降低,内摩擦角基本相同。在200 ℃循环作用下,随着作用次数的增加,大理岩试件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大理岩的纵波波速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单次加温相比,随着循环加温次数增多,纵波波速降低,但是降低幅度很小。常温以及200 ℃温度作用下,试件的破坏基本为宏观单一断面的剪切破坏; 800 ℃高温作用下,部分试件产生了很多条破裂面;温度循环作用对岩石试件破裂形式没有显著影响。
    爆破测振及位移监测对边坡的综合控制研究
    李昌存, 郭彦辉, 王长军, 王世龙, 谢行
    2013, 42(04):  54-56. 
    摘要 ( 136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深入探讨了爆破监测和地表位移监测原理及规律分析;然后,基于南芬露天铁矿工程实例,结合爆破测振和地表位移监测双系统的联合应用,对矿山高陡边坡进行连续监测;最后,在掌握边坡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对采矿决策做出有效调整,促使采矿工程向有利于边坡稳定方向发展,为矿山安全持续开采提供技术保障。
    山东某细粒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研究
    尹宝昌
    2013, 42(04):  57-60. 
    摘要 ( 156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钢集团山东富全矿业有限公司尾矿为原料,开展细粒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研究。通过尾矿性质分析、尾矿胶结试验、料浆流动性试验等试验研究,查明了该尾矿基本性质,确定出适宜的胶凝材料种类、胶结工艺参数和输送工艺条件,同时对尾矿浓缩充填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
    基于FLAC3D的节理岩体巷道锚注加固数值模拟
    康志强, 贾玉波, 张艳博
    2013, 42(04):  61-64+68. 
    摘要 ( 149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节理面锚注加固抗剪切强度的力学推导,得出锚注加固在节理岩体巷道中的作用机理以及锚杆和注浆的联合应用增强和加固了围岩的支撑能力。通过FLAC3D大型数值模拟软件,对节理化软岩巷道未支护、锚注加固时的岩体巷道围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锚注加固对于改善节理化软岩巷道围岩的受力状况、限制巷道围岩变形量具有重大的作用,对节理裂隙岩体进行锚注加固是一种有效的节理岩体支护方法。
    花岗岩破裂渗水过程红外辐射与声发射特征研究
    张艳博, 陈宾宾, 景广辉
    2013, 42(04):  65-68. 
    摘要 ( 14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声发射仪、红外热像仪观测有水压条件下的花岗岩试样单轴加载实验,研究加载过程中试样的声发射与红外辐射特征以及花岗岩破裂与渗水的红外及声发射异常前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应力的逐步增加,试样的红外辐射表现为早期均匀上升、中期局部高温异常、后期渗水区低温异常;在破裂及渗水过程中,红外辐射表现为高温辐射场包围低温辐射场;花岗岩破裂-渗水的红外异常前兆为渗水点出现明显的“先升后降”红外辐射现象; 32~128 kHz频段是花岗岩破裂渗水时声发射信号的特征频带,且在渗水前夕该频带能量呈百分比下降趋势,并在渗水发生时降至最低点。上述实验结果对巷道开挖过程中透水事故的遥感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俯采超高水材料充填体稳定性控制研究
    周帅, 冯光明, 李杰
    2013, 42(04):  69-70+73. 
    摘要 ( 128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受到工作面的倾斜作用,在俯采阶段采用超高水材料袋式充填时,充填体易向煤壁方向塌落。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以山西大庄煤矿813充填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简要力学模型分析充填体失稳原因,提出了稳定性控制方法:调整超高水材料的配比及加强对充填体的支护。俯采超高水材料充填在大庄煤矿首次应用并取得成功,其实践说明:超高水材料是性能良好的充填材料,可以克服俯采条件下的充填体易失稳等难题。
    采矿方法转变中的隔离矿柱稳定性分析
    任少峰, 褚夫蛟, 宋华, 王玉杰, 任高峰
    2013, 42(04):  71-73. 
    摘要 ( 152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隔离矿柱在矿山开采中对维护矿山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某矿的实际情况,在矿山进入深部开采并转变采矿方法的过程中,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了隔离矿柱厚度为10 m。应用二维数值计算软件RFPA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留设10 m隔离矿柱可以维持采场的稳定,满足矿山生产的要求。
    矿物工程
    某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石选矿试验
    王伟之, 李明彦, 韩东芸
    2013, 42(04):  74-76+85. 
    摘要 ( 164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某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对该矿石进行了综合回收铁和钛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经两段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可获得铁品位为64.42%、铁回收率为55.42%的铁精矿;选铁尾矿经螺旋溜槽粗选—摇床1次精选,中矿开路情况下可获得TiO2品位为33.88%、对重选作业和对原矿的TiO2回收率分别为32.83%和27.78%的钛精矿,该产品可作为护炉原料销售
    吉林某低品位铜镍硫化矿石选矿工艺优化研究
    印万忠, 马英强, 孙洪硕, 吴浩, 张丽丽, 陆欢欢
    2013, 42(04):  77-81+85. 
    摘要 ( 152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林某铜镍矿石选矿厂采用粗碎矿石按18 mm筛分、筛下产品进行洗矿—重选—浮选、筛上产品进行中细碎—磨矿—异步浮选—重选的工艺处理低品位硫化铜镍矿石,流程长而复杂,但选矿效率低下。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简单的全矿石单一异步浮选工艺,在-0.074 mm占70%磨矿细度下,可以获得Ni品位为7.47%、Ni回收率为82.57%、Cu品位为2.19%、Cu回收率为91.74%的铜镍混合精矿。与现场相比,不仅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得到了极大的简化,而且使Cu、Ni的选矿效率分别提高了13.90和5.49个百分点,从而为现场生产工艺的改造提供了依据。
    通过热力学多因素耦合控制氧化铁碳热还原顺序
    布林朝克, 张邦文, 赵瑞超, 邢瑞光, 张奇伟, 张胤
    2013, 42(04):  82-85. 
    摘要 ( 16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于实现氧化铁按Fe2O3→Fe3O4→Fe顺序碳热还原的重要实际意义,提出了将碳储能、总压和惰气分压这几个热力学因素进行耦合的新思想,并导出了使这些热力学因素得以耦合的定量关系式。此外,从节能的角度出发,还研究了如何在使上述热力学因素满足耦合定量关系式的同时尽量降低碳储能。结果表明,在惰气分压(或总压)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总压(或惰气分压),可使所需碳储能得以降低,甚至可降至零。
    广西某半氧化铜矿石预脱碳加温硫化浮选试验
    胡明振, 吴伯增, 陈锦全, 卜显忠
    2013, 42(04):  86-89. 
    摘要 ( 186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某铜矿石铜氧化率在27%以上,且含1%左右的碳质,属难选半氧化铜矿石。矿山选矿厂采用直接常温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铜精矿品位只有18%左右且回收率不到60%。为了给现场工艺流程改造提供依据,以硫化钠为硫化剂、丁黄药+DY组合为捕收剂,在60 ℃下对该矿石进行了预脱碳加温硫化浮选试验,获得了Cu品位为20.57%、Cu回收率为62.75%的铜精矿,与现场生产相比,选别指标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川某铜多金属矿石选矿试验
    李成秀, 王昌良, 戴新宇, 饶系英
    2013, 42(04):  90-93+112. 
    摘要 ( 129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某铜多金属矿石中除铜外,还伴生有钼、硫钴和铁。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该矿石,对其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浮选—混浮尾矿浮硫钴—浮选尾矿弱磁选回收铁的工艺流程,可在高效回收铜的同时较好地实现钼、硫钴和铁的综合回收,所获铜精矿铜品位为21.25%、铜回收率为93.38%,钼精矿钼品位为45.78%、钼回收率为45.72%,硫钴精矿硫品位为44.69%、钴品位为0.46%、硫回收率为41.53%、钴回收率为46.42%,铁精矿铁品位为63.73%、铁回收率38.29%。
    用活性白土直接制备有机白土
    张秀英
    2013, 42(04):  94-96+112. 
    摘要 ( 158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活性白土与价格较低的硬脂酸直接反应制备有机白土,考察了硬脂酸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有机白土中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硬脂酸与活性白土的质量比为60%、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2 h条件下,可制得有机物含量为28.9%的有机白土。对所制备的有机白土进行XRD和FTIR分析,结果显示,硬脂酸根已经进入到蒙脱石的晶体结构中,使蒙脱石的层间距扩大了0.79 nm。
    地质与测量
    九顶山铜钼多金属矿区岩浆侵入期次和成矿作用
    姜华, 邹国富, 和晓南
    2013, 42(04):  97-100+105. 
    摘要 ( 19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九顶山铜钼矿区复式斑岩体特征、矿化特征、成矿作用之间关系的研究,初步将九顶山斑岩体岩浆活动可分为3期:第一期为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第二期为斑状花岗岩与煌斑岩(a)组合;第三期为花岗斑岩与煌斑岩(b)组合;其中第一、二期与矿化关系密切。按照容矿围岩可分为斑岩型矿石、矽卡岩型矿石、角岩型矿石和煌斑岩型矿石4类;按成矿元素组合可分为钼矿、钼铜矿、铜矿、磁铁矿、金矿等类型;铜、钼矿化与石英钾长石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关系密切。
    基于Landsat TM的个旧锡矿成矿信息提取与找矿预测
    谈树成, 虎雄岗, 金艳珠, 陈健, 陈峰
    2013, 42(04):  101-105. 
    摘要 ( 137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云南个旧锡矿矿区成矿地质环境、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以Landsat TM多光谱影像数据为基础信息源,利用遥感找矿技术对个旧锡矿地质构造信息和蚀变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已有的地质、物探和化探成果,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后圈定了3类共9个找矿远景区。
    基于ArcGIS的大比例尺找矿靶区的优选技术
    李杨, 赵新生, 陈川
    2013, 42(04):  106-108+130. 
    摘要 ( 152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ArcGIS平台的移动GIS软件进行野外工作布置,结合使用快速的物、化探测量方法,最后利用ArcMap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综合信息处理分析,达到了快速、准确圈定大比例尺找矿靶区的目的。整套方法在部分矿区已得到实践证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意义。
    机电与自动化
    露天矿汽车轮胎选型研究与工程实例
    张广超, 李克民, 马力, 肖双双
    2013, 42(04):  109-112. 
    摘要 ( 162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集对分析为基础,结合离差最大化确定权重的方法,建立了露天矿汽车轮胎评价模型,并根据露天矿山的生产实际,选取了路况适应性、气候适应性、最大负荷、最高运输速度、气压、TKPH、轮胎胶料、使用寿命、胎面类型、厂家信用、售后服务、轮胎价格等12个指标作为轮胎选型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某露天矿分析,应用构建的汽车轮胎评价模型对备选轮胎方案进行评价,最终得出的最优方案与应用关联分析得出的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物料颗粒级配对带式输送机运输能力的影响
    叶海旺, 姜鑫
    2013, 42(04):  113-115. 
    摘要 ( 148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带式输送机运输能力的决定因素,使用离散单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散体物料加载于皮带并达到力学平衡的模型。通过对不同粒径级配的散体物料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散体物料平均粒径、粒径范围对带式输送机运输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散体颗粒平均粒径越大、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比值越大,其在带式输送机上的堆积断面的面积越大,带式输送机也因此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
    安全与环保
    应用图论算法实现通风网络可视化
    王孝东, 胡乃联, 谭海林, 赵晓杰
    2013, 42(04):  116-121. 
    摘要 ( 176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了通风网络拓扑结构求解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图论、矿井通风等理论知识,研究了网络图中的分支、节点和权值之间的结构特点,引入图论的邻接矩阵和关联矩阵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了分支节点的编号和赋权值的算法。完成了在三维状态下对复杂通风网络图中分支和节点的自动编号,进而依据编号与通风解算结果进行向量运算,将解算结果赋值于三维网络图。解决了矿井通风三维网络图各分支和风网解算数据的映射问题,并通过某矿山的实际数据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基于模糊相似优选比的通风系统快速决策法
    谢振华, 李正涛, 杨静
    2013, 42(04):  122-124+127. 
    摘要 ( 150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金属矿山的生产现状,提出了利用模糊相似优选比快速决策通风方案的方法,说明了其应用的范围。在与通风应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描述了这种通风决策方法的数学原理,并对数学模型中相关物理意义进行了说明。最后利用模糊相似优选法,对首云矿业公司露天转地下生产的铁矿-16 m水平通风系统临时改造方案进行决策,说明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
    露天转地下崩落法采矿覆盖层渗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吴永强, 孙艳秋
    2013, 42(04):  125-127. 
    摘要 ( 129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露天转地下崩落法采矿时露天坑覆盖层渗流量的大小关系到井下回采放矿的安全。通过分析矿区降雨强度、露天坑汇水面积以及覆盖层本身的结构特性,研究这些因素与露天坑覆盖层渗流量的关系,对减小井下水量,确保采矿安全意义重大。
    长岭一号井综掘工作面控除尘技术
    皮希宇, 张设计, 许邦, 张浪, 孙晓军
    2013, 42(04):  128-130. 
    摘要 ( 155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将风流在风筒出口至综掘工作面区域分为射流区、回流区及涡流区,结合长岭一号井152101轨道巷综掘面产尘特性及粉尘防治的现状,设计采用附壁风筒控尘与除尘器抽尘净化相结合的综合降尘工艺,使综掘面生产时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90%及80%以上,综掘面的作业环境得以大大改善,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矿井的施工安全。
    大直径穿层递进埋管瓦斯抽放技术
    惠功领, 宋锦虎
    2013, 42(04):  131-136. 
    摘要 ( 149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平煤天安股份公司十二矿己14-31010保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瓦斯涌出的工程难题,首先结合瓦斯和地质条件,针对上保护层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的瓦斯超限情况,提出大直径穿层递进埋管抽采技术。之后对抽采下的采空区瓦斯运移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埋管间距为40 m,抽放管径为300 mm。最后给出了具体的大直径穿层递进埋管抽采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实施。监测数据显示,开采过程中抽放瓦斯纯量为29.1~35.3 m3/min,瓦斯平均浓度为13.7%,上隅角瓦斯平均浓度维持在0.51%,未出现瓦斯超限情况。由此说明,大直径穿层递进埋管抽采技术可合理解决保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瓦斯涌出难题。
    新型井下人工制冷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任森
    2013, 42(04):  137-138+146. 
    摘要 ( 164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之前提出的新型井下制冷系统做出重大改进,去掉原有的换热袋及其中的蛇形管道,使系统得以简化。同时,将2种介质的局部接触换热转变成同种介质的全面混合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改进后的系统需在传统空气压缩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增加排气机及其相关设备,以使循环构成完整回路,虽使成本增加,但系统更简单合理。
    某尾矿库三维渗流分析
    曾霄祥, 胡旬
    2013, 42(04):  139-141+146. 
    摘要 ( 159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尾矿库具体条件,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和渗流场分布计算,判明在概化模型理想条件下尾矿坝三维渗流浸润线埋深的特点;通过对各排渗结构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坝体浸润线埋深主要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在各排渗结构功能正常的工况下,尾矿库浸润线在尾砂子坝段的埋深均在15 m以下,大于规范要求值。
    含钒页岩矿床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
    马志伟, 叶义成, 王其虎, 林坤峰
    2013, 42(04):  142-146. 
    摘要 ( 154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上横山多层含钒页岩矿床开采进行了离散元数值模拟,通过曲线估计得到了导水裂隙带高度随开采深度、矿体倾角、分段高度和开采厚度4个影响因素变化的发育曲线;设计了4因素3水平数值模拟正交试验,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矿体倾角>分段高度>开采厚度>开采深度;对比分析表明在试验水平内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经验公式应用于多层含钒页岩矿床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计算中缺乏合理性;将极差作为各单因素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影响的权重,结合曲线估计结果建立了多因素变化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预测函数。
    一种井下防灭火多相凝胶泡沫材料的研制
    张雷林, 毛桃良, 秦波涛, 申宏敏
    2013, 42(04):  147-150. 
    摘要 ( 154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4种发泡剂(F1、F2、F3和F4)、稠化剂H、交联剂AL和大屯煤电公司粉煤灰为原料制备煤矿井下防灭火用多相凝胶泡沫材料,着重研究了发泡剂复配方案及用量、稠化剂H与交联剂Al的配比及用量、不同发泡方式(机械搅拌发泡和压缩氮气发泡)对材料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F1和F3按1∶1的质量比进行复配,在复配发泡剂与水的质量比为4‰、稠化剂H和交联剂AL与水的质量比均为3‰、水灰比为5∶1的条件下采用压缩气体发泡方式进行发泡,材料产生的多相凝胶泡沫性能最佳。
    改性煤矸石去除凡口铅锌矿选矿废水中硫化物
    曾懋华, 龙来寿, 黎载波, 赵旭光
    2013, 42(04):  151-154. 
    摘要 ( 162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韶关市某废弃煤矿的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改性煤矸石A、改性煤矸石B、改性煤矸石C。用这3种改性煤矸石及未改性煤矸石进行去除凡口铅锌矿选矿厂外排废水中硫化物的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煤矸石A具有最强的硫离子去除能力;适宜的除硫工艺条件为常温、废水pH值保持原值、煤矸石投加量2.0 g/L、搅拌速度300 r/min、反应时间60 min。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采用改性煤矸石A在凡口铅锌矿试验厂进行去除选矿外排废水中硫化物的半工业试验,硫离子的去除率达到87.5%以上,处理后废水的硫离子浓度降到0.42 mg/L以下,符合国家和广东省排放标准。
    综合利用
    用南岐铁尾矿制备加气混凝土
    李德忠, 倪文, 郑永超, 陈伟
    2013, 42(04):  155-158+163. 
    摘要 ( 153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山西灵丘县南岐铁矿尾矿为硅质材料、水泥和石灰为钙质材料制备尾矿加气混凝土,着重通过正交试验对尾矿加气混凝土制品的配方进行了优化,并借助XRD、SEM等测试方法对制品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照铁尾矿质量分数为61%、水泥质量分数为10%、石灰质量分数为23%、石膏质量分数为6%、铝粉与4种原料的质量比为0.55‰、水料比为0.57%的优化配方,制备出的尾矿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抗压强度为4.83 MPa、干密度为596 kg/m3,达到A3.5、B06级加气混凝土合格品要求;制品中的主要水化产物为托贝莫来石和CSH凝胶,此外还有石膏和尾矿中残留的石英等。
    激发剂对金川水淬二次镍渣胶结料强度的影响
    王佳佳, 刘广宇, 倪文, 高术杰, 王中杰, 张福利
    2013, 42(04):  159-163. 
    摘要 ( 145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脱硫石膏和电石渣为主激发剂、硫酸钠和水泥熟料为辅助激发剂,与金川公司镍冶炼渣熔态还原提铁后产生的水淬二次镍渣制成胶凝材料,再按胶砂比为1∶4与棒磨砂制成质量分数为79%的胶结料,着重考察激发剂用量对胶结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胶凝材料中二次镍渣、脱硫石膏、电石渣、硫酸钠、水泥熟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5%、5%、3%、2%时,胶结料的28 d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达到3.42 MPa和1.96 MPa,满足井下充填用胶结料的强度要求。XRD、SEM分析结果显示,在激发剂作用下,二次镍渣胶凝材料中的玻璃相和结晶态物质均可发生水化反应,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和含Ca2+、Mg2+的硅(铝)酸盐凝胶。
    某钢铁厂除尘灰强化造球试验研究
    黄柱成, 李铁辉, 易凌云, 姜涛
    2013, 42(04):  164-168. 
    摘要 ( 124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某钢铁厂的4种除尘灰根据现场实际产灰情况配成混合灰,通过在母球长大阶段喷洒按中南大学专利技术制备的纤维化膨润土矿浆进行强化造球,并与常规造球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普通膨润土用量为0.5%、1.0%、1.5%、2.0%的各种母球,强化造球均能显著改善球团性能。以普通膨润土用量为2.0%的母球为例,此时所得强化球团与常规球团相比,膨润土总用量仅增加0.05个百分点,而生球的落下强度和抗压强度可分别从18.3次和19.2 N/个提高到21.2次和21.7 N/个、爆裂温度可从240 ℃提高到274 ℃,干球的抗压强度可从68 N/个提高到76 N/个、粉化率可从0.78%降低到0.51%,从而很好地满足转底炉还原工艺对球团质量的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