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2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3-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采矿工程
深部软岩巷道耦合支护方案的数值模拟
高林, 徐国强, 李国峰
2013, 42(05): 1-4+9.
摘要
(
123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深部软岩巷道特殊的地质状况和围岩环境,分别采用“锚网+钢带+锚索+喷射混凝土”和“恒阻大变形锚杆+钢带+底角注浆锚管”的耦合支护方案,并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深部软岩巷道在开挖后出现的破坏情况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了巷道在不同支护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以及支护体的受力状况,为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方案的选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露天转地采复合型人工境界矿柱结构设计
孙琳琳, 尤春安, 刘建新, 孙凌志
2013, 42(05): 5-9.
摘要
(
137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山东黄金集团归来庄金矿项目为依托,采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人工假顶和混凝土充填体复合型人工境界矿柱的构建与回采方案,内容包括人工境界矿柱范围、人工境界矿柱结构、人工境界矿柱的形成、充填单元间钢筋的连接、充填单元间的混凝土界面处理、狭窄矿体区域人工境界矿柱结构、人工境界矿柱底部隔离层。沟槽角砾岩坡面采用金属网临时支护,金属网采用管缝式锚杆及钢筋带固定。对复合结构人工境界矿柱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人工境界矿柱下矿体回收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型人工境界矿柱有效地解决了归来庄金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产量持续问题,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并达到了安全高效回采的目标,为归来庄金矿带来了重大经济效益。
高峰矿深部多空区下充填采矿地压分布特征
马生徽, 王文杰, 邓金灿, 王越岭, 马雄忠
2013, 42(05): 10-13+44.
摘要
(
149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高峰矿在高应力、局部矿岩破碎、多空区充填体等复杂环境下开采回采工作的安全与效率受到严重影响的状况,利用ANSYS-Workbench平台建立高峰矿开采数值模型,导入FLAC3D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研究高峰矿深部地压分布特征,提出针对性地压控制措施,为深部回采设计与生产提供指导。
探地雷达和超声波相结合的爆破损伤实验研究
徐莉丽, 蒲传金, 肖正学, 苏有文
2013, 42(05): 14-17+30.
摘要
(
157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探地雷达和超声波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模型不同装药结构进行爆破损伤检测。结果表明:探地雷达用于混凝土爆破损伤定位是可行的,与超声波技术相结合,还可实现爆破损伤的定量评价;混凝土的爆破损伤主要出现在混凝土初始损伤(缺陷)的位置,即混凝土爆破损伤主要是初始损伤(缺陷)“长大”的结果;探地雷达剖面图损伤面积与爆破前后声波速度降低量呈现良好的对应关系。
新城金矿采场地压活动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
刘杰, 徐曾和, 赵兴东, 邓文学
2013, 42(05): 18-21+44.
摘要
(
143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城金矿难采矿体上向分层充填法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一步采场和二步采场回采过程中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对开釆过程中的地压活动规律进行了定量预测;同时针对采场地压与所采用的锚杆支护机理不相匹配的问题,确定了长锚索与树脂锚杆联合支护方案及其支护参数,对支护效果进行了数值分析。该研究结果为类似矿山地压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边坡层状岩体三维横观各向同性数值分析
师文豪, 杨天鸿, 王培涛, 于庆磊
2013, 42(05): 22-26+30.
摘要
(
145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层状岩体的三维横观各向同性连续介质力学模型,把三维Hoffman强度准则引入到层状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模拟不同岩层倾角下三维边坡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岩层为水平分布,剪应力起主导作用,易发生以剪切为主的损伤破坏;岩层为竖直分布,主应力起主导作用,易发生以拉应力为主的倾倒破坏;当层状岩体的走向与坡面走向一致,岩层倾角在0°~90°变化时,岩体从剪应力为主的破坏到拉剪组合破坏再到以拉应力为主的破坏过渡。另外,顺倾岩层的边坡更容易发生剪切滑移型破坏,而反倾岩层的边坡整体不易发生剪切滑移破坏,多存在局部小范围损伤,整体相对较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层状岩体边坡的设计、支护和监测提供借鉴意义。
大盘区高应力下矿柱回采稳定性数值模拟
郭伟, 张传信, 赵继银
2013, 42(05): 27-30.
摘要
(
134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大团山-580 m中段以上现场地质调查及矿岩取样的基础上,为尽可能地利用现有采准系统,在空区不进行前期充填的情况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手段,以回采宽度划分回采方案,对大空区高应力条件下盘区矿柱的部分或全部回采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矿柱内部应力及位移变化规律,结合前期的岩石力学理论分析,得出最优方案,保证回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谦比西铜矿的应用
綦晓磊, 苏永定
2013, 42(05): 31-33.
摘要
(
12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赞比亚谦比西铜矿多年采矿经验,总结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厚、倾斜矿体的设计要素、技术措施以及在实际生产管理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其他类似矿山提供参考借鉴。
大断面立体斜交岔点支护与施工技术研究
肖煜, 韩立军, 张洋, 梅凤清
2013, 42(05): 34-36+40.
摘要
(
143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立体斜交叉巷道交岔点因交叉断面大、开挖扰动大、施工难度大而造成的支护效果差的难题,提出对交岔点采用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刚柔联合支护方式,先对上部运料巷进行锚网索预加固,而后在巷道交叉段应用型钢支护,并采用盖挖法进行交叉段的施工。实践证明:这种支护方式和施工技术支护效果较好,起到了保证安全、降低施工难度、缩短运料巷运输中断时间的作用。
南芬露天铁矿分期境界出入沟过渡探讨
范立军, 曾鹏毅, 孙殿兴
2013, 42(05): 37-40.
摘要
(
154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芬露天铁矿分期分区开采过渡期间,在面临边坡滚石的制约和出入沟过渡的问题时,适时调整截滚石平台的标高和宽度是十分必要的。将扩帮过渡平台设计为过渡出入沟,并用编排采掘进度计划的方法对其验证,从而实现了南芬露天矿安全生产和平稳扩帮过渡的目标,同时形成了近距离运输公路,降低卡车的柴油消耗,避免追加运营费用,提升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炮孔底部水介质在台阶爆破中的作用
陈磊, 吴磊, 李银霞, 常建平
2013, 42(05): 41-44.
摘要
(
133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炮孔底部水间隔装药结构与正常装药结构做了对比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台阶炮孔底部的水垫层使得炮孔中的炸药爆炸时能量分布更加均匀,延长了应力波在岩体中的作用时间,更有利于破碎台阶的岩体。通过在现场进行具体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对进一步研究含水炮孔水压爆破和现场应用推广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减震沟相关参数对减震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
潘涛, 康强, 赵明生
2013, 42(05): 45-48.
摘要
(
136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针对减震沟爆心距、长度、深度、宽度4项参数,采用不同参数值进行了多组模拟。模拟数据反映了不同参数对减震沟减震效果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除减震沟宽度外,减震沟爆心距、长度、深度对于减震沟的减震效果均有显著影响。该数值模拟成果有助于减震沟在工程中的合理运用。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露采边坡稳定性分析
刘强, 胡斌, 蒋海飞, 王新刚, 郭利娜
2013, 42(05): 49-52.
摘要
(
117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青海松树南沟矿区的勘察资料,建立了西南部高边坡剖面计算模型,利用强度折减法求解边坡的安全系数。采用FLAC3D计算得到了不同折减系数条件下的计算结果,确定了以塑性区分析为主,最大水平位移为辅的判断依据能够快速得到其安全系数。分析计算结果可知,青海松树南沟西南部边坡在天然状态下的安全系数为1.85。通过对比分析,矿山西南边坡内的断层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在开挖过程中重点监测。
深部矿体回采过程对巷道变形影响研究
刘炜, 杨瑞霞, 张睿冲
2013, 42(05): 53-55.
摘要
(
123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FLAC3D程序,对矿体实际开采顺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上一分段开采所引起的巷道围岩应力、变形以及塑性区域变化情况,得到了围岩应力、变形及塑性区域变化规律,为巷道稳定性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多台阶覆盖式排土场边坡结构参数的确定
毛权生, 乐陶
2013, 42(05): 56-58.
摘要
(
195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白马铁矿排土场场地地形较陡,高差大,属于多台阶覆盖式排土场的具体实际情况,为确保排土场边坡的稳定,运用极限平衡分析法中的余推力法,计算了不同台阶高度和不同平台宽度时台阶边坡和整体边坡的稳定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安全系数为允许安全系数时所对应的台阶高度(40 m)和平台宽度(50 m)。
峨口铁矿地下采矿方法优选
孙丽军, 张撑校, 代碧波
2013, 42(05): 59-61+120.
摘要
(
131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合理选择峨口铁矿地下开采方法,通过对峨口铁矿境界外资源赋存条件分析,推荐了适合于矿体开采的备选方案。在对备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及优缺点比较基础上,建立灰色数学模型,利用灰局势决策对备选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最终确定峨口铁矿地下开采采用无底柱崩落法,同时对无底柱崩落法配套装备进行了推荐。将灰局势决策应用于采矿方法优化选择中,为矿山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便利。
矿物工程
浮选组合药剂协同效应定量研究
王纪镇, 印万忠, 刘明宝, 王余莲, 钟文兴
2013, 42(05): 62-66.
摘要
(
138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浮选药剂理论和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探索了浮选组合药剂的协同效应。以油酸和不同碳链长度的羧酸类捕收剂、油酸钠和不同饱和度的羧酸类捕收剂、乳化剂和油酸钠、磺酸盐类捕收剂和油酸钠、羧酸类捕收剂和苯甲羟肟酸等组合药剂为例,通过计算药剂结构参数和疏水链-疏水链之间相互作用,结合文献数据,发现2种药剂结构参数相差越大,组合后溶液的表面张力下降越大;疏水链之间相互作用较强的2种捕收剂,选择性好的与捕收能力强的组合,浮选效果一般较好。该研究结果对组合浮选药剂协同效应的定量研究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用柠檬酸和六偏磷酸钠降低金川铜镍精矿镁含量
张亚辉, 熊学广, 张家, 隆岗
2013, 42(05): 67-70+74.
摘要
(
165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柠檬酸作络合剂、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对金川镍矿二矿区矿石进行了提质降镁浮选试验研究,并与现场药剂体系的实验室闭路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原矿含镍1.36%、含铜0.86%、含MgO 28.19%的情况下,经1粗2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处理,最终可获得镍品位为9.68%、铜品位为5.04%、MgO含量为6.33%、镍回收率为84.32%、铜回收率为69.13%的铜镍混合精矿,各项指标均优于现场药剂制度下的实验室闭路试验指标。
六偏磷酸钠提高鄂西鲕状赤铁矿石磨矿效率研究
王泽红, 徐昌, 李国峰
2013, 42(05): 71-74.
摘要
(
151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鄂西鲕状赤铁矿磨矿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并结合矿浆黏度、矿粒表面的吸附特性、矿粒表面电位以及磨矿产品颗粒形貌等指标的测定,对六偏磷酸钠的助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给定的相同磨矿条件下,加入0.8% (占试样质量百分比)的六偏磷酸钠,可使磨矿产品中-0.074 mm的含量提高30.25个百分点;六偏磷酸钠通过降低矿浆的黏度、改变矿粒表面的吸附特性和矿粒表面电位、减少矿粒表面吸附的微细矿粒、增加矿粒表面的微细裂隙等方式促进鲕状赤铁矿的粉碎,提高其磨矿效率。
福建某超贫磁铁矿弱磁精反浮选提铁降硅试验
廖祥, 刘艳杰, 许蕊, 杨崇, 秦磊, 李宝安
2013, 42(05): 75-77.
摘要
(
158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某微细粒嵌布的超贫磁铁矿弱磁选精矿铁品位为65.30%,SiO
2
含量高达8.52%,是影响精矿品质的主要因素。对弱磁选精矿试样进行了反浮选提铁降硅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1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的反浮选闭路流程处理该试样,最终获得了铁品位为68.97%、回收率为98.25%、含SiO
2
3.35%的铁精矿,尾矿铁品位仅有16.39%、回收率仅有1.75%,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提铁降硅效果。
新疆某黄铁矿型低品位金矿石浮选试验
余世磊, 王毓华, 王进明, 张英, 余胜利
2013, 42(05): 78-81+91.
摘要
(
147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某低品位黄铁矿型金矿石中,脉石矿物蚀变严重,矿泥含量较高,对载金矿物的上浮影响较大。通过强化对矿泥的分散和脉石矿物的抑制,以及对载金矿物的活化和捕收研究,确定了碳酸钠+水玻璃作调整剂、硫酸铜作活化剂、异戊基黄药+丁铵黑药作组合捕收剂、RB-3作起泡剂的药剂制度,采用现场2粗2精3扫流程处理金、银品位分别为1.49 g/t和6.11 g/t的试样,可获得金品位为20.07 g/t、金回收率为67.49%、银品位为42.45 g/t、银回收率为34.81%的金精矿。
内蒙某难处理铜铅锌多金属矿石选矿技术优化
周涛, 师伟红, 余江鸿
2013, 42(05): 82-87+91.
摘要
(
126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性质复杂,现场难以有效实现铜、铅、锌分离。对铜铅与锌、铜与铅分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16+硫酸锌组合是实现铜铅与锌高效分离的有效矿浆调整剂,具有抑锌、活化铜铅、消除矿浆泡沫发黏作用;铜铅混合精矿预先浓缩脱水为下一步活性炭继续脱药奠定了基础,是实现铜铅高效分离的前提。用优化后的流程进行了实验室闭路试验,试验指标良好,在此基础上对现场流程进行了改造,生产实践表明:铜、铅、锌分离效果良好,铜精矿、铅精矿指标改善显著,现场铜精矿铜品位从23.15%提高至28.18%、回收率从64.53%提高至79.51%,铅精矿铅品位从44.59%提高至57.07%、回收率从59.61%提高至89.68%。
陕西某金矿石尼尔森选矿试验
缑明亮, 武俊杰, 崔长征
2013, 42(05): 88-91.
摘要
(
117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某金矿石矿物成分复杂,金主要为裸露金和半裸露金,以粒间分布为主,包裹金少量,极粗粒金占总金量的95.68%,主要为片状、麦粒状,容易单体解离;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时,78~300目粒级富集了79.37%的金。尼尔森选矿机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在矿石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给矿浓度为30%,给矿速度为6 kg/h,流态化水水量为2.0 L/min,重力扩大倍数为60倍时,可取得金品位为233.33 g/t、回收率为87.38%的金精矿。
四川某难选氧化铜矿石选别试验
石贵明, 余夏静, 吴彩斌
2013, 42(05): 92-94.
摘要
(
165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某难选氧化铜矿石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复杂,游离氧化铜与结合氧化铜占总铜的93.79%,以孔雀石和蓝铜矿的形式存在,铜矿物嵌布粒度较细,主要分布在非金属矿物裂隙中。对该矿石的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DZ-602与Na2S组合可有效活化氧化铜矿物,提高其疏水性,采用2粗2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可获得铜品位为20.12%、铜回收率为75.35%的铜精矿。
甘肃小厂坝铅锌矿石选矿试验
刘守信, 余江鸿, 周涛, 师伟红
2013, 42(05): 95-98.
摘要
(
140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小厂坝铅锌矿石属原生硫化铅锌矿石,主要含铅矿物方铅矿大部分与闪锌矿嵌布关系密切,单体解离难度大、微细粒回收效果不理想是导致铅回收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以D102为浮铅捕收剂,采用1粗2扫3精优先浮铅、1粗2扫3精再浮锌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可获得铅品位为59.72%、回收率73.52%、含锌14.56%的铅精矿,锌品位为52.97%、回收率92.12%、含铅1.60%的锌精矿,在锌回收率略有提高的情况下将铅回收率提高了2.04个百分点。
某低品位碳酸锰矿石浮选工艺研究
曹学锋, 卢建安, 张刚
2013, 42(05): 99-101+116.
摘要
(
132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某地低品位碳酸锰矿进行了主要化学成分和锰物相分析,并以油酸为主要捕收剂、SDBS为增效剂、水玻璃为石英等硅酸盐矿物的抑制剂、碳酸钠为矿浆pH调整剂对该矿石进行了浮选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的情况下,采用1粗2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获得了锰品位为17.10%、锰回收率为87.65%的锰精矿。
重庆某高硫铝土矿石选矿试验
陈达, 闫武, 熊述清, 杨磊
2013, 42(05): 102-104.
摘要
(
122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庆某高硫铝土矿石中主要含铝矿物为一水硬铝石,主要含硫矿物为黄铁矿,铝硅比仅为4.73。对该矿石脱硫降硅提铝工艺技术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次粗浮选选硫,2粗3精1精扫、中矿顺序返回浮铝土矿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获得了Al
2
O
3
品位为65.81%、含硫0.42%、铝硅比为9.09、Al
2
O
3
回收率为77.88%的铝土矿精矿,副产品硫精矿硫品位为22.13%、回收率为82.69%、Al
2
O
3
含量为32.94%、回收率为5.15%。
地质与测量
传统资源储量估算信息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陈国旭
2013, 42(05): 105-109+143.
摘要
(
147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我国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发展历程,在简要分析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优势及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信息化改造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后IT时代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未来走向进行了分析及讨论。
大湾金矿元素组合异常的圈定及找矿方向
杨海, 彭秀红
2013, 42(05): 110-112.
摘要
(
183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云南大湾金矿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Au与As、Sb、Hg元素呈正相关关系,尤其与As的相关性较好,与Hg的相关性较弱;Au与Cu、Co、Ni 3种元素呈负相关。用R型因子分析法和元素叠加异常法分别对异常进行了组合异常的圈定,对2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因子得分圈定组合异常能更准确和直观地反映组合异常浓集中心的位置,但圈定的异常范围较大,无法判断明确的浓集中心,利用异常下限划分出来的异常范围较为真实。
使用定向光照增强解译线性地质构造
奚砚涛, 吴静, 芮小平, 郭伟鹏, 郭高轩, 刘凯
2013, 42(05): 113-116.
摘要
(
161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北京房山张坊地区为例,通过模拟各方向光照模型增强多光谱影像线性特征的方法,选择最佳光照模型以增强区域构造的线性特征,有效地提高了线性构造信息的可解译性,进行了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为该区岩溶机理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机电与自动化
地下矿无人驾驶电机车运输关键技术方案研究
张毅力, 汪令辉, 黄寿元
2013, 42(05): 117-120.
摘要
(
170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冬瓜山铜矿为背景,分析了无人驾驶电机车技术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智能电机车技术方案、通讯技术方案、调度系统方案以及装载站控制技术方案。地下矿用无人驾驶电机车运输已经在冬瓜山铜矿-875 m运输中段试验成功,验证了该技术方案实用可行,效果良好。
井下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车敏化装置的数值模拟
孙伟博, 王燕, 任凤玉, 国志达
2013, 42(05): 121-124.
摘要
(
133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用的一种井下乳化基质和敏化剂的性能参数,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撞击流混合单元对井下现场乳化炸药混合敏化的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对不同结构参数下的V型撞击流混合器的混合效果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入口数量为4、入口直径为5 mm、入口夹角为90°、出口直径为10 mm的V型撞击流单元性能最优,能够实现井下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短距离连续静态混合敏化的要求。
黄金矿山矿石生产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
徐波, 黄武胜
2013, 42(05): 125-127.
摘要
(
200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明晰成本、实时跟踪、优化控制”这一核心目标出发,基于对黄金矿山成本的全面系统总结,构建了黄金矿山矿石生产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解决了黄金矿山矿石成本管理中在时间上的实时动态化、在空间上的成本核算单元精细化等问题,有助于企业实时掌控成本耗费、精确分析成本差异、优化调整成本管理措施。所搭建的管理系统、构建的关键模型、形成的实施方案在金属地下矿山具有通用性,可为其他类似矿山提供借鉴。
安全与环保
井下避险最优路径机理与数学建模研究
汪金花, 张亚静, 朱令起, 李玉萍
2013, 42(05): 128-130+152.
摘要
(
166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井下避险的影响机理,从巷道安全性和避险效率2方面建立通行的量化指标;在改进的Dijkstra算法基础上引入了避险效率的等价权因子,形成井下避险最优路径的算法模型,并以井下灾前及灾后的巷道通行网络图进行仿真验算。实验结果表明,与改进的Dijkstra 算法相比,最优避险路径算法求解路径更安全有效,可为井下人员逃生最优路径选取和避险路线优化设计提供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
紫花苜蓿对蛭石改良某煤矿表土替代材料的响应
位蓓蕾, 陈玉玖, 胡振琪, 林杉, 杨洁, 李耀
2013, 42(05): 131-134+152.
摘要
(
146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环境恶劣且表土缺乏的露天矿区,选择适宜的改良剂对表土替代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良,是实现露天矿区排土场生态恢复的关键,而作物生长性能和抗逆性能的发挥是改良剂改良效果的体现。试验目的是研究蛭石对紫花苜蓿(苗期,下同))生长性能和抗逆性能的影响,进而评价蛭石对矿区表土替代材料的改良效果。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以当地表土作为对照组,褐土作为改良对象,蛭石对干土的添加量设置为0、10、30、50 g/kg 4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试验结果为蛭石对紫花苜蓿的叶面积、株高、根长、生物量、SOD酶活、CAT酶活、细胞膜透性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叶绿素、P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设定的蛭石添加量范围内,紫花苜蓿的生长性能和抗逆性能与蛭石的添加量不存在线性关系,蛭石对干土的添加量为10 g/kg时最有利于紫花苜蓿生长和抗逆性能的发挥,此添加量对褐土改良效果最佳。
龙南离子型稀土矿生态环境及综合整治对策
刘芳
2013, 42(05): 135-138.
摘要
(
146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赣州龙南离子型稀土矿为例,介绍了采矿工艺的发展历史,指出了不同采矿工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特征,概述了龙南稀土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包括明确复垦责任主体,摸清废弃地本地情况,通过采取地表稳固、整地工程、植被工程等措施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可为赣州离子型稀土矿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参考。
济宁市煤矿开采诱发的水环境问题探讨
李恩来, 李晶, 余洋, 曾纪勇, 苗慧玲, 刘坤坤
2013, 42(05): 139-143.
摘要
(
140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济宁市煤炭开采现状和水资源调查基础上,探讨了煤炭开采对地表水、地下水水量及水质的影响原因,并且基于数据说明了济宁市煤炭开采对水资源影响的严重性,提出了缓解影响的相关对策,希望可以为矿区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有利资料。
向斜轴部附近微震活动规律及对冲击矿压的影响
谢群, 窦林名, 李宁, 张军伟, 谢龙, 谢连银
2013, 42(05): 144-147+163.
摘要
(
164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波兰SOS微震监测系统所得到的微震数据,结合砚北煤矿250204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向斜轴部附近的震源演化规律,得出结论:工作面回采期间,当工作面处于向斜轴部时,震源主要分布在煤层上侧,即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顶板附近;当回采工作面逐渐远离向斜轴部时,震源分布有向煤体下侧转移的趋势,即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底板附近。当向斜轴部和工作面见方2因素相叠加时,发生冲击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同时总结了向斜构造发生冲击矿压的能量频次规律,对生产实践起到重要作用。
淮北矿区底板断层防治水研究与实践
潘锐, 孟祥瑞, 高召宁
2013, 42(05): 148-152.
摘要
(
139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有效地治理淮北矿区底板断层突水,针对不同断层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煤柱留设方面,充分考虑了断层倾角和断层对煤体渗透性的影响;在注浆、疏放水方面,考虑各个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研究和实践表明:与传统的按规程和经验留设煤柱相比,在考虑到断层倾角和断层对煤体的影响基础上进行煤柱留设更加科学合理。桃园矿F2断层倾角为60°,处于临界角;为安全考虑,在留设煤柱后还应加强底板监控,防治断层引发的底板突水。注浆前先进行放水试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对注浆工作有指导作用。朱庄矿和杨庄矿的工程实践也说明了注浆对于阻止小断层构造引发的突水效果显著。
综合利用
钢渣胶凝体系下矿山充填料的流动性研究
张静文, 倪文, 胡文, 黄晓燕
2013, 42(05): 153-156+168.
摘要
(
151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了在无熟料钢渣胶凝材料体系下,矿山充填料流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料浆流动性试验结果表明掺加粉煤灰能明显改善体系的流动性,在一定范围内浆体流动性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大而增大,掺量为15%的粉煤灰流动度最高达到220 mm;矿渣对充填料浆体流动性的改善效果不如粉煤灰,但能提高充填体各龄期抗压强度;粗细颗粒级配合理的尾矿对流动性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流动度能最多提高46.7%;料浆浓度对体系流动性和强度影响很大,73%浓度的充填料浆和易性好,流动度最高达到240 mm。
朝阳某砂岩质煤矸石陶粒的增塑试验
孙晓刚, 李小庆, 王雁冰, 邢军, 邱景平
2013, 42(05): 157-159.
摘要
(
122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辽宁朝阳地区的砂岩质煤矸石为制作陶粒的主要原料,以该地区易得的油母页岩和页岩为主要掺加料,进行了陶粒增塑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砂岩质煤矸石的细度可以提高生球的塑性指数、耐跌落次数,以及陶粒的筒压强度;油母页岩的掺入能小幅度提高生球的塑性指数和陶粒的筒压强度,对耐跌落次数影响不明显;页岩的掺入能明显提高生球的塑性指数、耐跌落次数和陶粒的筒压强度。当砂岩质煤矸石与页岩质量比为6∶4时,陶粒的筒压强度可达8.4 MPa。
石膏掺量和钙硅比对金尾矿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陈伟, 倪文, 李倩, 黄晓燕, 祝丽萍, 李德忠
2013, 42(05): 160-163.
摘要
(
152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山东招远金矿的金尾矿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强度和容重受石膏掺量和体系钙硅比的影响,并对加气混凝土制品进行了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石膏可以调节加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坯体前期强度,但对制品的绝干强度影响不显著,其适宜的掺量为尾矿、水泥、石灰、石膏总质量的3%;托贝莫来石结晶的程度和数量决定了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强度,其结晶的程度和数量又受原料钙硅比的影响,试验确定的适宜钙硅比为0.7。
铁尾矿粉的活性及在混凝土中的增强效应
陈梦义, 李北星, 王威, 朱志刚
2013, 42(05): 164-168.
摘要
(
183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行了掺磨细铁尾矿粉的水泥标准胶砂试验,引入活性指标、强度贡献值、强度贡献率等概念对富硅铁尾矿粉在不同养护条件下的活性及在混凝土中的增强效应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铁尾矿粉比表面积的增加对铁尾矿活性影响较小,而养护条件对其活性影响显著;铁尾矿粉在标准养护、90 ℃热水养护及200 ℃高温养护下基本不具备火山灰活性,对混凝土的增强效应以微集料填充效应为主;蒸压养护条件下具备明显的反应活性,对混凝土的增强效应显著,比表面积为751 m
2
/kg 、掺量为20%的铁尾矿粉3、28、56 d的强度贡献率分别达到23.5%、27.3%、30.9%;铁尾矿粉的比表面积根据构件养护条件的不同以500~750 m
2
/kg为宜,对水泥的替代量以20%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