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2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3-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采矿工程
PRCM模型材料在边坡稳定性模拟实验中的应用
来兴平, 单鹏飞, 任奋华, 曹建涛, 苗胜军, 张特华
2013, 42(03): 1-5.
摘要
(
161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拟材料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小比例、模拟变质岩等为模型材料研发目的,研制PRCM模型材料,制作标准岩样,对该材料力学参数做进一步的研究,得出PRCM模型材料配比与单轴抗压强度间的定量化关系及水对PRCM模型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水厂铁矿高陡边坡稳定性三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某矿采空区胶结充填方案研究
王雨波, 王运敏, 汪斌, 杨永生
2013, 42(03): 6-8+89.
摘要
(
17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露天转地下矿采空区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利用正交试验对采空区以及露天采坑充填方案进行设计,通过对各充填方案稳定性分析以及经济比较,给出了采空区以及露天采坑最终充填方案,探明了充填方案对三期开采的影响,对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采空区胶结充填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基于GA-BPNN的巷道围岩变形模量预测
王德永, 袁艳斌, 陈颖
2013, 42(03): 9-13.
摘要
(
12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遗传算法(GA)在设计和优化BPNN结构时的效能和它在预测岩体变形模量的应用,利用GA找到隐藏层神经元的最优数量以及隐含与输出层的学习因子和动量因子,然后和试错过程进行比较。采用了来源于实际巷道测量的76组数据集验证该方法。利用MSE,MAE,R等性能标准,证明GA-BPNN模型在岩体变形模量预测方面优于BPNN试错模型。
低强度易风化破碎露天边坡综合加固与排水技术
韩斌, 仪海豹, 郑禄璟, 李佳梦, 沈显岭
2013, 42(03): 14-17.
摘要
(
16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锦丰露天矿岩体强度低、易风化崩解、遇水易泥化。按照“分区支护”的原则,分别采取了喷锚网+长锚索支护、长锚索+钢带支护、喷锚网支护、抗滑桩支护及HDPE防渗膜护坡等的边坡综合加固措施,支护总面积达到52 500 m2;通过修建地表排水沟和边坡内部凿泄水孔的排水措施,有效疏干了边坡积水,使该矿边坡坡面角达到55°~65°,整体边坡角达到34°~40°,边坡高度超过275 m,实现了低强度易风化破碎深凹露天矿的陡帮开采。同时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阐述了各种边坡加固手段的支护效果,客观评价了其适用性。
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的浸出动力学特征
陈亮, 谭凯旋, 刘江, 谢焱石, 黄伟, 马强
2013, 42(03): 18-20+38.
摘要
(
14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浸出过程动力学的主要目的为揭示浸出过程的控制步骤,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强化。以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浸出动力学特征。铀浸出反应速率主要受扩散控制,表面化学反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对该砂岩铀矿含矿层粒度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它可为铀矿山合理采用地浸技术及其经济技术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增加溶浸剂浓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铀浸出率与资源回收率。
小窑采空区人工充填关键层厚度分析
朱建明, 江汪龙
2013, 42(03): 21-24.
摘要
(
12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以前的充填体胶结自立强度理论进行修正,推导了人工充填关键层厚度计算公式,得到较为经济合理的充填关键层厚度,进而在保证工作面正常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分层充填的方式对节约成本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实现小窑开采破坏区域煤炭资源的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
岩溶裂隙产状对帷幕注浆施工及堵水的影响
高学通, 刘殿风, 蒋鹏飞
2013, 42(03): 25-28.
摘要
(
14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南李庄铁矿帷幕注浆工程为例,通过对钻探岩芯裂隙发育的统计整理,分析了水平、斜向和垂向3种裂隙产状对注浆扩散效果的影响,同时结合矿区构造发育特征,评价了帷幕线与裂隙之间组合形式对注浆施工及工程质量的影响,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堵水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数值模拟在分层充填法采场参数选择中的应用
杨家冕, 刘人恩, 王星
2013, 42(03): 29-31+35.
摘要
(
12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苍山铁矿缓倾斜难采矿体的现场实际,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式,选取适合苍山铁矿安全、经济、合理的采场参数。
超前小导管注浆对软岩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余永强, 陈天恩, 张文新
2013, 42(03): 32-35.
摘要
(
13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圆形隧道工程,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隧道施工中是否施做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围岩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2种情况下的软弱围岩位移场和塑性区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施做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围岩对控制隧道围岩变形有较好的效果,在此隧道使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是安全的,为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
某山谷型尾矿库三维渗流场模拟分析
曹纪刚, 乐陶
2013, 42(03): 36-38.
摘要
(
12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尾矿库的尾矿沉积规律复杂多变,使得尾矿库的渗流场异常复杂。通过三维渗流有限元方法对该尾矿库现状堆高以及最终标高情况下的渗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对尾矿库后期的安全管理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冬瓜山铜矿隔离矿柱开采方法及稳定性分析
汪洪涛, 隋少飞
2013, 42(03): 39-41.
摘要
(
12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叙述了冬瓜山铜矿采用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开采法进行多个采场同时开采,嗣后一次全尾胶结填充采空区的做法;同时通过数值计算软件模拟3种采场结构参数,分析采场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当采场长度越长,采场宽度越大时,围岩里面的最大主应力越大;当采场宽是14 m,长是28 m,永久矿柱厚度是4 m时,采场塑性区范围最小;此组参数被定为隔离矿柱的最终采场结构参数,实现了隔离矿柱的安全高效开采。
细粒尾矿坝槽孔管排渗机理及其计算方法
金松丽, 徐宏达, 张伟, 闫浩, 吴则祥
2013, 42(03): 42-44+48.
摘要
(
15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槽孔管排渗是一种新兴的尾矿坝排渗技术。基于达西渗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反滤层排水降压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槽孔管排渗机理及其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槽孔管排渗系统理论计算模型,推导出等效反滤层半径、系统总渗流量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理论研究成果的合理性。
诱导冒落法处理时采空区散体垫层的安全厚度
曹建立, 任凤玉
2013, 42(03): 45-48.
摘要
(
13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诱导冒落方法处理采空区是一种新型的采空区处理方法。但该方法需要用散体垫层隔离回采工作面与采空区的空间联系,防止冲击气浪危害。通过总结应用散体垫层防止冲击气浪危害的矿山成功经验,得出散体垫层最小厚度的计算公式。根据书记沟铁矿2#井田4个中型采空区的实际情况,利用所总结的确定散体垫层厚度的经验公式对4个采空区所需散体垫层厚度分别进行计算,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气浪冲击危害的具体技术措施。方案实施效果充分证明了所给出的散体垫层厚度及相应技术措施是有效的。
三道庄露天矿矿产工业指标优化
何亚清, 张新光, 杨建敏, 陈凤群, 黄超
2013, 42(03): 49-51+56.
摘要
(
12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采选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三道庄露天矿原来的工业指标已不能满足现代矿业发展的需要。以三道庄露天矿采用钨钼当量品位指标的方法为例,阐述露天矿工业指标优化的一般过程,达到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目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工业指标动态管理的良好效果。
极软弱地层中开切眼导硐合理支护技术
梅凤清, 韩立军, 孟庆斌, 李云
2013, 42(03): 52-56.
摘要
(
14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蒙东地区极软弱岩层胶结性差、开切眼变形较大、巷道成型困难、巷道支护难度较大的现状,通过FLAC3D数值计算,进行了极软弱岩层中工作面开切眼导硐支护方案的探讨,确立了锚网索和型钢支架刚柔联合支护的方案和合理支护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和ANSYS数值计算,验算了型钢支架的承载能力与合理性,保证了极软弱地层中开切眼导硐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及安全。通过现场监测,验证了支护方案与参数的合理性,对蒙东地区开切眼导硐支护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我国铁矿资源需求情景分析
郑明贵, 谢为
2013, 42(03): 57-61.
摘要
(
14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介绍世界铁矿资源概况以及我国铁矿资源供需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铁矿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铁矿资源需求情景分析模型,并利用2001—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了测算,得出2013—2025年我国铁矿资源需求情景。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我国铁矿资源进口依存度将达到25%~35%,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比较高。
铁矿床滞留采空区稳定性综合分析模型
卢宏建, 甘德清
2013, 42(03): 62-65.
摘要
(
12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将三带理论、岩石移动带理论、有限元理论三者有机结合的铁矿床滞留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模型,以河北某矿山为例,对该矿山滞留空区稳定性影响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取得了较满意的评价效果,验证了稳定性综合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为矿山进行滞留采空区处理的必要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铁山矿涌水治理研究与实践
刘声雷, 王兵
2013, 42(03): 66-68.
摘要
(
12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相应的工程施工要求,对井下涌水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针对治水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使治水效果能满足生产需要,为相同或相似水文地质条件的治水提供相应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参数。
矿物工程
铁矿氧化球团气基直接低温还原粉化行为研究
黄柱成, 赵立卓, 易凌云, 姜涛
2013, 42(03): 69-72+76.
摘要
(
16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矿氧化球团在还原过程中的破裂、粉化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研究了还原温度和还原气氛对氧化球团直接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及还原后球团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以还原后球团内部的Leica DMRXP显微图片为依据,分析了球团的粉化行为。结果表明:气基直接还原温度从450 ℃提高到550 ℃,RDI+6.3和RDI+3.15下降、RDI-0.5上升,当还原温度进一步提高到600 ℃时,RDI+6.3和RDI+3.15开始回升、RDI-0.5开始降低;H2与H2+CO的体积比升高,RDI+6.3和RDI+3.15上升、RDI-0.5显著下降;温度及气氛对还原球团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与对低温还原粉化率的影响规律相反,即还原粉化率降低时抗压强度升高,还原粉化率升高时抗压强度降低。
西北某难选铁矿石选矿试验
苗梁, 李国栋, 姜永智, 陈杜娟
2013, 42(03): 73-76.
摘要
(
13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北某难选铁矿石中主要铁矿物为磁铁矿和镜铁矿,其中磁铁矿与镜铁矿、镜铁矿与石英嵌布关系密切。对该矿石进行了磨选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磨矿—1粗1精弱磁选—强磁粗选—强磁粗精矿再磨—强磁精选流程处理,可以获得铁品位为66.39%、回收率为40.94%的弱磁精矿和铁品位为63.41%、回收率为37.27%的强磁精矿,综合精矿铁品位为64.95%、回收率为78.21%。
某难选鲕状铁矿石选矿试验
邱廷省, 张卫星, 方夕辉, 张宝红, 杨云
2013, 42(03): 77-81.
摘要
(
1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鲕状铁矿石以磁赤铁矿为主,铁矿物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极复杂,且含一定量易泥化的赤铁矿和含铁黏土,常规磁选工艺难以显著提高精矿铁品位。采用还原焙烧—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反浮选工艺对该矿石进行了开发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经还原焙烧—两段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1粗1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反浮选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铁品位为61.30%、铁回收率为80.43%的铁精矿。
龙烟鲕状赤铁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郭秀平, 庞玉荣, 田江涛, 庞雪敏
2013, 42(03): 82-85.
摘要
(
12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烟矿区宣龙式鲕状赤铁矿石的鲕粒由粒度为0.005~0.001 mm的隐晶质赤铁矿构成,赤铁矿中的铁占到总铁量的96.19%,有害元素S、P含量低。以工艺流程简洁、能耗低、可操作性强为目标,研究了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方案。结果表明,采用还原焙烧—磨矿—弱磁粗选—粗精矿再磨—弱磁精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铁品位62.46%、回收率83.56%的铁精矿。
某金矿石选矿试验
温胜来, 黄新, 瞿英程, 王凯金
2013, 42(03): 86-89.
摘要
(
12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蚀变碎裂岩型金矿石中金以裸露金和半裸露金为主。对该矿石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65%的情况下,以丁铵黑药+丁基黄药为组合捕收剂,采用1粗2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金品位为72.19 g/t、银品位为67.64 g/t、金回收率为96.00%、银回收率为72.07%的金精矿。
福建某铜矿石选铜试验
邹来昌, 李伟英, 邱廷省
2013, 42(03): 90-92.
摘要
(
11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某铜矿石有用矿物有硫化铜和黄铁矿。对该矿石进行了优先浮铜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粗4扫、粗精矿合并1次精选、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2.44%、铜回收率为90.23%的铜精矿,铜精矿硫回收率仅为17.58%,为铜尾矿选硫取得较高硫回收率创造了条件。
新疆某混合铜矿石选矿试验
杨阳, 张大勇, 王乐
2013, 42(03): 93-95.
摘要
(
12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某铜矿石铜品位为1.45%,属于氧化-硫化混合型铜矿石。对该矿石进行了磨选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65%情况下,经硫化钠硫化,采用1粗3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可获得铜品位为24.98%、回收率为83.58%的铜精矿。
四川某胶磷矿石反—正浮选选磷试验
洪微, 张凌燕, 宋昱晗, 邱杨率, 王琪
2013, 42(03): 96-99.
摘要
(
13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某胶磷矿石镁、硅含量较高,磷矿物嵌布粒度较粗。采用反浮选—正浮选流程对该矿石进行了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磨至-0.074 mm占77%后,在弱酸性环境下以YC为捕收剂1次反浮选脱镁,弱碱性环境下以水玻璃和JXL-2组合为硅抑制剂、JXL-1为磷矿物捕收剂,1粗1扫正浮胶磷矿,最终可获得P
2
O
5
品位为36.10%、回收率为84.94%的磷精矿,精矿SiO
2
、MgO含量分别比原矿下降了4.13、4.52个百分点。
石煤酸浸提钒浸出液萃取试验研究
王一, 张一敏, 黄晶, 刘涛, 李望, 张国斌
2013, 42(03): 100-103.
摘要
(
11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湖北某地石煤为原料,对提钒酸浸液萃取过程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Na
2
SO
3
对酸浸液进行预处理可以高效排除Fe
3+
对V
4+
萃取的影响,提高相同萃取级数下的萃取率;萃取适宜的萃原液pH=2,水相与有机相相比为3∶1,萃取时间为8 min,5级萃取下的总萃取率为99.29%;反萃适宜的有机相与水相相比为10∶1,反萃剂硫酸溶液的体积浓度为8%,8级反萃下的总萃取率为99.70%。
地质与测量
东升庙硫多金属矿深部氧化带微粒研究
袁雪玲, 曹建劲, 赖佩欣, 吴政权, 王正海, 曾键年, 吴亚飞
2013, 42(03): 104-107.
摘要
(
15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集内蒙古东升庙硫多金属矿床深部氧化带微粒,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并对氧化微粒的形成过程和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氧化作用能形成纳米微粒,主要包括自然Ag、石英、针铁矿等。微粒形态各异,大小在几纳米到几百纳米不等,一般呈聚合体存在,组成元素一般以高价态存在,这与氧化带的氧化环境一致。不同氧化带因地质环境和氧化条件不一样,形成的微粒种类有差异。
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
何阳阳, 温春齐, 刘显凡, 王康明, 霍艳
2013, 42(03): 108-110+115.
摘要
(
16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多不杂铜矿床矿物包裹体进行气液相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
2
O和CO
2
为主,代表了一种氧化环境;液相成分主要为Cl
-
和Na
+
,流体中含有大量的石盐子晶,说明其具有高盐度的特点;热液期各阶段流体呈弱酸性,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氧逸度、二氧化碳逸度和硫逸度在逐步降低,pH值和Eh值在逐步升高;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温、高盐度、浅成、弱酸性以及氧化环境中。
钦杭成矿带皖浙赣相邻区成矿地质背景对比
陈芳, 杜建国, 许卫, 汤金来
2013, 42(03): 111-115.
摘要
(
15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钦杭成矿带安徽部分(皖南地区)、江西部分(赣东北地区)和浙江部分(浙西地区)的矿源层、岩浆岩、地质构造。赣东北地区燕山期与斑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发育的根本原因是幔源岩浆直接参与成矿作用,赣东北地区与斑岩体有关矿床发育的关键原因在于斑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既有拉张,又有挤压,另外赣东北地区深大断裂发育,从而有利于深源岩浆参与成矿作用,且矿源层多,并具多阶段成矿作用。皖南的逍遥岩体是皖南寻找W、Mo、Cu、Ag等矿床的有利地段,休宁天井山金矿成矿前景乐观。
不磨金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刘巍, 陈远荣, 吴二, 刘奕志, 蒋惠俏, 黄秋
2013, 42(03): 116-118+147.
摘要
(
13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海南不磨金矿床不同地质体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发现从花岗岩脉、花岗碎裂岩、片岩到金矿体再到石英岩脉,稀土总量有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花岗岩脉、花岗碎裂岩、片岩和金矿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表明金矿体与花岗岩脉、花岗碎裂岩、片岩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互相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岩成矿关系;而下地壳源的石英岩脉与矿区其他地质体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相差较大,为成矿过程提供了热源。中元古界抱板群在后期的变质过程中,使得元素活化、迁移,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抱板群成为金矿床的矿源层;后期花岗岩脉是抱板群岩石在地壳深部经部分熔融而形成。
机电与自动化
基于Active X Automation的三维可视开采沉陷预计
顾伟, 谭志祥, 邓喀中
2013, 42(03): 119-122.
摘要
(
11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弥补现有开采沉陷预测程序在可视化表达中的缺陷,采用VB和SURFER的Active X Automation技术开发了基于概率积分法的开采沉陷预测分析系统。通过VB语言操纵SURFER内核程序实现开采沉陷的各种移动变形等值线、三维表面图及剖面图制作和数据分析的自动化。以山东某煤矿多工作面、多煤层开采沉陷预计对所建立分析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VB与SURFER结合用于开采沉陷的预测分析,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并且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程序开发的工作量,实现开采沉陷预测分析图件制作的专业化、自动化。
基于最大值的岩层断裂监测机理与方法研究
刘小阳, 郝延锦, 孙广通, 刘军
2013, 42(03): 123-125.
摘要
(
13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由矿山开采引起的覆岩断裂,可探究地表沉陷的原因及覆岩断裂与地表沉陷的时空关系。从岩层断裂时诱发的微震现象入手,利用微地震定位原理,建立微震计算模型。在获得微波同时不考虑振幅、频率与能量的基础上,只要每个检波器能够检测到的是同一性质的最大值时刻,就可以实现岩体断裂(震源)的空间定位,从而利用最大值达到时刻来确定岩体断裂的即时位置,确定微震波速,进而研究地表沉陷的内部原因。
基于刚性模型的履带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王涛, 桂华良
2013, 42(03): 126-127+131.
摘要
(
15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履带车辆的复杂性导致研发周期长,费用高。将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履带车辆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及质量。主要阐述了基于刚性履带模型的建模机理,对其平顺性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和方法有助于运用仿真来研发履带车辆。
安全与环保
某铁矿采空区地压监控及稳定性分析
张洋, 李占金, 李示波, 张艳博
2013, 42(03): 128-131.
摘要
(
11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进STL-12型多通道声发射监测系统,利用声发射技术对采空区地压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提出整理分析声发射数据与井下现场查看相结合的监测方法。整理和分析了1 a左右的监测数据,总结出岩石破坏时的声发射波形特征、常见波形出现的原因和特点,确定目前采空区的稳定性良好,可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
基于组合权区间欧式距离模型的重金属污染评价
赵艳玲, 王亚云, 何厅厅, 李建华, 付馨, 曾纪勇, 李源
2013, 42(03): 132-136.
摘要
(
13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加权欧式距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权重赋值和评价准则的改进,提出了组合权区间欧式距离模型。首先对客观信息熵权法进行改进,然后将其与主观层次赋权法结合,同时引入偏好系数进行综合优化得到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及其对应的实测数据和分级标准区间,算得样本的欧式距离和评价标准的区间欧式距离,比较两者的相似程度,从而建立起组合权区间欧式距离模型。针对康定城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应用该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际情况符合较好,验证了组合权区间欧式距离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网路降阻与风机调节相结合管理井下通风系统
黄绍明, 季现伟, 王晶
2013, 42(03): 137-140.
摘要
(
13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大红山铜矿井下生产范围大,巷道与作业点较多,开拓工程不断向深部延伸,通风系统网路结构、总风阻、风机工况点较初期都发生了变化,导致出现风机运行效率低,通风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提出网路降阻与风机调节相结合的方法管理通风系统。在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整个矿井总风阻的同时,结合总风阻对现有风机工况点进行调节,明显改善了井下的微气候条件,并保证了风机高效经济运行,减少了总装机容量,同时也为矿山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尾矿坝溃坝模拟及影响范围预测
金佳旭, 梁力, 吴凤元, 郭文亮, 董天文
2013, 42(03): 141-144.
摘要
(
28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尾矿坝溃坝对下游人员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危害严重,难以准确定量地描述这一问题,以辽宁某尾矿库为例,采用非牛顿流体模型中的Bingham模型,利用ANSYS CFX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对溃坝后的砂流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重点分析了溃坝后的流态变化、速度矢量变化以及最终堆积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尾矿坝溃坝以后,尾矿砂流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游演进运动,冲出初期坝坝坡之后形成涌波,并逐渐向下游扩散传播;任意时刻尾砂的速度大小均呈现出渐进式的变化,从尾部至端头速度逐渐增大,近地面速度比表面速度大;最终形成一个尾部厚、向边缘逐渐变薄的堆积体。所得结果将为溃坝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下游人员安全疏散方案的提出及溃坝后的灾害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首钢杏山铁矿的应用
孟令民
2013, 42(03): 145-147.
摘要
(
11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概念和工作原理以及杏山铁矿的地理环境、地质水源条件和应用水源热泵的可行性。概述了杏山铁矿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构成;分析了自动控制和系统的经济效益。根据杏山铁矿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节能分析,总结了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优势。
综合利用
基于深度还原的某稀土尾矿选铁试验
林海, 张文通, 董颖博, 许晓芳
2013, 42(03): 148-151.
摘要
(
15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某稀土尾矿磁选预抛尾后进行了深度还原—弱磁选工艺技术条件研究,并对深度还原产物和磁选铁粉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试样适宜的深度还原条件为褐煤用量占试样与褐煤总质量的10%、还原温度为1 200 ℃、还原时间为60 min,还原产物磨矿细度为-74 μm 85%,弱磁选磁场强度为118 kA/m,最终获得了铁品位为91.00%、还原产物弱磁选作业回收率为90.83%、铁综合回收率达78.20%的磁选铁粉;深度还原使还原对象中的复杂铁矿物大都还原成了单质铁,还原产物具有较好的磨矿—弱磁选效果。
江西某钨重选尾矿钼回收试验
陈杜娟, 苗梁, 彭建城, 李福兰
2013, 42(03): 152-154+157.
摘要
(
12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陵某铁尾矿中磷的选矿回收试验
何根幸, 郝顺利, 王静
2013, 42(03): 155-157.
摘要
(
11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陵某选铁厂弱磁选尾矿主要含磷矿物为磷灰石,对试样进行了化学成分及筛分分析,并对该试样进行了磷的浮选回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2精、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试样,最终获得了P2O5品位为35.25%,回收率为95.42%的磷精矿。
安全与环保
包钢选厂反浮选尾矿中铁与稀土的回收试验
姬俊梅
2013, 42(03): 158-160+168.
摘要
(
15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对包钢选矿厂磁选铁精矿反浮选尾矿进行了弱磁选选铁磨矿细度试验和浮稀土粗选药剂用量试验,然后对试样进行了全流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3段阶段磨矿—弱磁选选铁、1粗3精浮选选稀土、第3段精选稀土的尾矿返回精选2流程处理现场反浮选尾矿,最终获得了REO品位为58.12%、REO回收率为64.74%、含铁5.70%的稀土精矿和铁品位为64.47%、铁回收率为56.51%、稀土REO品位为1.65%的铁精矿。
综合利用
大比例掺用铁尾矿制备轻质保温墙体材料
喻杰, 柯昌云, 喻振贤, 李汇, 姜玉凤, 陈跃
2013, 42(03): 161-164.
摘要
(
1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水泥为胶凝剂、黄石市灵乡铁矿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轻质保温墙体材料,研究了轻骨料膨胀珍珠岩、铁尾矿及其碱性激发剂掺量和水灰比对试件抗压强度、容重、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碱性激发剂对铁尾矿的活性有显著的激发作用,从而可提高铁尾矿的掺用比例、减少水泥用量;当水泥、铁尾矿、激发剂、膨胀珍珠岩的质量比为1∶2.5∶0.25∶0.63,水灰比为0.8时,试件28 d的抗压强度>5 MPa、容重<900 kg/m3、导热系数<0.231 W/(m·k),满足轻质保温墙体材料的性能要求。
金山店细粒铁尾矿固化造块试验
周曼, 李铁一, 刘正强, 罗文斌, 雷国元, 虞志平
2013, 42(03): 165-168.
摘要
(
12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金山店细粒铁尾矿为固化对象,以经激发剂Y、Z激发的工业固体废弃物X为固化剂,研究了固化剂配方、陈化温度、养护方式、成型压力等工艺技术条件对固化块的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的合理配方为X 、Y、Z的质量比=8∶3.7∶1,固化剂与尾矿质量比为12.7∶87.3适宜的陈化温度为30 ℃,高压蒸养(180 ℃、1 MPa)最有利于提高固化块的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自然养护效果最差,固化块适宜的成型压力为25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