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3-12-16
上一期
下一期
采矿工程
硬岩无底柱无岩覆盖层开采技术
胡杏保
2013, 42(12): 1-4.
摘要
(
115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无底柱开采及顶板岩层覆盖层的形成特点及功能,提出无底柱无岩覆盖层组合开采技术的原理,以谋求达到减少开采投资、降低采矿成本。该技术以基础工程地质调查及岩石顶板可崩性评价为基础,结合低贫化出矿工艺特点及不需要再强制放顶的覆盖层形成方法,在相关监测手段的保证下实现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矿山的安全开采。
大倾角特厚复合顶板巷道支护稳定性分析
李浩春, 苏学贵, 杨永康
2013, 42(12): 5-8+12.
摘要
(
129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倾角特厚复合顶板煤层倾角大、围岩强度低、层间黏结力弱且易离层等特点,结合永宁煤业4105工作面顺槽巷道实例,采用FLAC
3D
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不同断面形状与支护参数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和围岩应力分布、变形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直墙拱形断面巷道可改善围岩的应力状态,减小围岩塑性区破坏范围,降低围岩的变形量,更加适合大倾角特厚复合顶板巷道的开挖支护。
先进装备在大参数无底柱崩落法矿山的应用实践
章林, 陆玉根, 孙国权
2013, 42(12): 9-12.
摘要
(
127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采场结构参数与出矿设备配套与否非常重要,当采场为大结构参数时,采用大型先进开采装备与其相配套可显著提高生产能力,降低采矿成本。首先介绍了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理论,后详细论述了大型先进开采装备在我国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的应用与实践,从实用情况、安全环保、经济效益分别予以论证。
覆岩合理厚度确定方法
张毅
2013, 42(12): 13-15+19.
摘要
(
126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对覆岩作用认识不足的实际,通过试验探讨覆岩厚度与采矿工艺、损失贫化、防洪排水、矿井通风等的关系。研究表明:覆岩厚度对放出体形态影响较大,矿石回收率随覆岩厚度增加呈现出抛物线型上升规律,覆岩各层渗透系数存在差异,其滞水防风层随回采进行其相对位置下移。最后在对采场设计参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上述结果对首云铁矿覆岩厚度进行优化,得到其合理厚度。
基于岩体强度理论的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级
牛少卿, 杨双锁, 李义1
2013, 42(12): 16-19.
摘要
(
131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岩体力学参数和巷道围岩应力场特征为基础,以Mohr-Columb强度准则+Griffith强度准则的联合准则为失稳判别条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判别指标及相应的分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各级围岩的建议支护形式。其成果应用于阳煤集团五矿后备区井底车场支护,现场检验证明合理可行。
房柱法在二里河铅锌矿的典型应用
赵林海, 王春, 王文丽, 文义明
2013, 42(12): 20-22+26.
摘要
(
145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里河铅锌矿Ⅱ1号矿体呈不规则的马鞍状,鞍部矿体厚大,难采,矿山曾采用底盘漏斗空场法进行试采,效果不理想。根据Ⅱ1号矿体开采技术条件,经过研究,推荐采用房柱法对鞍部厚大矿体进行回采,通过试采,损失率、贫化率及千吨采切比都明显降低,同时采用锚杆支护采空区顶板,有效控制了采空区坍塌。综合各种因素,房柱法适合Ⅱ1号鞍部矿体的回采。
巷道围岩塑性区与支护反力关系分析
沈绍学, 马海峰, 殷志强
2013, 42(12): 23-26.
摘要
(
150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D-P准则对侧压系数为1的圆形巷道围岩进行了塑性分析,得到了塑性区半径的解析解;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进行了案例分析,并对巷道围岩开挖后的应力场、位移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均呈对称性分布;巷道周围围岩形成应力集中和降低,巷道开挖后应进行适时支护,并加强巷道肩部和底部拐角处的支护强度;垂直位移量大于水平位移量,随着围岩向深部发展,位移量逐渐减小直至为0。
金凤矿业地压效应监测及地压控制方法研究
王军民, 李秀昌, 姜广龙, 马庆飞
2013, 42(12): 27-30.
摘要
(
135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辽宁金凤黄金矿业有限公司井下受集中地压作用的主运输巷道的地压、支护反力和围岩裂缝扩张的监测,掌握了采场和巷道地压活动规律。对生产形成的采空区进行顶板围岩沉降和支撑柱压力监测,掌握了矿石回采中顶板下沉位移变化规律和采空区围岩稳定状况,分析了采空区地压控制措施,为空区处理提供了依据和手段。
眼前山露天矿转地下开采边坡大变形模式数值模拟
常来山, 李欣, 牛文杰
2013, 42(12): 31-32+36.
摘要
(
150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条件下的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和稳定性问题,采用FLAC大变形模式分析了矿体开采不同深度下的露天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开挖模拟显示北帮软岩边坡易产生大量滑落,但一般不会形成突然快速的滑坡,对地下开采的安全影响不大,但大量小颗粒碎石补充岩石覆盖层,对控制损失贫化指标不利。南帮硬岩边坡岩体开采初期未出现较大的变形和整体滑移。
岩溶发育石灰石矿山钻孔爆破技术研究
龚士朋, 陈丰金, 冯君元
2013, 42(12): 33-36.
摘要
(
137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岩溶发育地区溶洞、裂隙等对爆破作业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问题,结合矿山生产实践,分别从钻孔、装药和起爆网路3个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总结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确定了空气间隔装药、孔外毫秒延时微差分段、电雷管与导爆管雷管混联的爆破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爆破效果,保证了爆破安全,降低了矿石开采成本。
某铜矿全尾砂充填体强度研究
徐飞, 褚洪涛1, 刘晓亮
2013, 42(12): 37-39.
摘要
(
153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浙江某铜矿全尾砂强度试验可知:除了与全尾砂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粒度分布有关,充填体强度的形成机理还与浓度、灰砂比、龄期和胶凝材料种类有关。不同标号和种类的水泥,对充填体强度的形成促进作用各不相同,PO42.5水泥对充填体强度的贡献明显好于PC32.5水泥,在充填材料配合比强度试验过程中,应选择不同标号和种类的水泥进行试验,从而在满足强度的基础上为矿山充填提供最经济合理的胶凝材料。
煤矸石梯形条带充填采空区可行性研究
徐春云
2013, 42(12): 40-42+45.
摘要
(
114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矸石充填采煤技术能用于低成本、安全、高效回收“三下”压煤和煤柱资源,有效循环利用矿区矸石是绿色开采的关键。提出了梯形条带充填采煤岩层控制的等价采体理论。进一步对梯形充填体的尺寸确定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充填体的稳定性随采深和采高的增大而减小,随充填体截面尺寸的增大而增大;梯形充填方式适用于采高较小的中薄煤层开采,密实充填方式更适用于采高较大的厚煤层深度开采。
常村煤矿厚煤层分层开采减冲优化设计
李战奇, 高明仕, 李玉龙, 陈曦
2013, 42(12): 43-45.
摘要
(
129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常村煤矿2113
2
工作面下巷在掘进过程中频繁发生冲击矿压问题,分析了2113
2
工作面下巷冲击矿压产生原因,即Z型煤柱高应力的叠加,致使冲击地压频发;采用FLAC
3D
数值模拟软件,分析Z型煤柱区域的应力叠加程度及应力分布。同时针对21采区进行了巷道布置的优化分析,从如何避免应力集中、最大限度回采出煤炭资源等方面考虑,提出了3个工作面巷道系统减冲布置方案并分析优缺点,最终确定方案二为最优方案,为下分层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爆破振动速度衰减规律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饶运章, 汪弘
2013, 42(12): 46-47+51.
摘要
(
130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爆破质量峰值速度常用预测经验公式和某矿山实测数据,确定了影响爆破振动速度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单段最大起爆药量和爆心距,并由此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爆破震动速度衰减规律。
裂隙岩体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
张兰翔, 查文华, 王昆
2013, 42(12): 48-51.
摘要
(
134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莫尔-库仑理论模型,结合裂隙岩体损伤力学方法,研究岩体中裂隙的出现、扩展从而实现岩体局部破坏的本构关系及演化方程,同时在FLAC3D提供的二次开发程序接口基础上,采用VC++程序语言实现了自定义本构模型,并将其编译成动态链接文件进行加载与调用。将此本构模型应用于一实际巷道的开挖围岩稳定分析中,得到塑性区、位移场、应力等值线分布与莫尔-库仑模型计算结果分布相符合,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这为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方法。
矿物工程
磁偶极子力在弱磁选过程中的作用
库建刚, 陈辉煌, 何逵
2013, 42(12): 52-56+60.
摘要
(
131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攀枝花密地选矿厂使用
Φ
1 050 mm×3 000 mm弱磁选机的粗选作业为例,运用传统的磁分离理论(磁性矿粒能被回收的前提是其所受磁力大于其所受重力与水阻力之和)对不同粒级磁性矿粒的回收率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对误差最高达58.05%,因此对传统磁分离理论的普适性提出了质疑。进一步引入磁偶极子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磁性矿粒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偶极子力远大于其受到的重力、水阻力及磁力;由于磁偶极子力的作用,磁性矿粒在进入磁场后的0.02 s内即团聚成磁链,进而对弱磁选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磁分离理论正是由于没有考虑磁偶极子力的这种影响,才导致其被用于弱磁选效果预测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这一研究成果为弱磁选设备的研制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印度尼西亚某红土镍矿还原焙烧—磁选试验
裴晓东, 钱有军
2013, 42(12): 57-60.
摘要
(
138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印度尼西亚某低品位红土镍矿含镍1.57%、含铁21.67%,其中镍主要以硅酸镍形式存在。为将该矿石的镍含量提高到6%以上以符合印度尼西亚政府对出口红土镍矿的规定,以硫酸钠和碳酸钠为助熔剂,进行了还原焙烧—弱磁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煤用量为25%、硫酸钠+碳酸钠的配比和总用量分别为3∶1和20%、焙烧温度为1 200 ℃、焙烧时间为60 min、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磁场强度为96 kA/m时,可获得产率为22.06%、镍品位为6.05%、镍回收率为85.03%、铁品位为65.74%、铁回收率为66.92%的镍铁精矿,其镍品位超过印度尼西亚出口红土镍矿的品位下限。
攀枝花白马铁尾矿选钛工艺研究
宁娅娟
2013, 42(12): 61-65+69.
摘要
(
130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鉴以往试验成果,结合矿石性质,采用分级—一段磁选—螺旋溜槽重选—二段磁选—浮选新工艺对攀枝花白马选铁尾矿进行回收钛的选矿试验。经系统的条件试验,确定了各环节合适的工艺参数,最终获得了TiO2品位为46.23%、TiO2回收率为29.66%的钛精矿,同时可使原铁尾矿中残留的铁和硫得到综合回收。试验成果可作为白马铁矿建设钛选厂的技术依据。
石煤提钒富液直接制备高纯V
2
O
5
危青, 戴子林, 吴海鹰, 李桂英
2013, 42(12): 66-69.
摘要
(
162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从石煤提钒富液制备高纯V
2
O
5
的传统工艺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在原有冶金级钒生产工艺基础上直接制备高纯V
2
O
5
的新方法,其工艺过程是:调整富钒液的硫酸浓度—用氯酸钠溶液将体系氧化至电位大于1 000 mV—过滤得红色滤饼(红饼)—用硫酸溶液溶解红饼—在控制终点pH的情况下加氨水沉钒—过滤、干燥、焙烧得高纯V
2
O
5
—氧化后滤液按原有沉钒工艺制备冶金级钒。以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石煤提钒富液为对象进行的实验室试验表明,制备高纯钒的关键工艺参数为富钒液起始硫酸浓度1.5 mol/L、红饼溶解硫酸溶液浓度1.5 mol/L、加氨沉钒终点pH=0.8。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在五洲矿业公司进行工业试验,制得的高纯钒和冶金级钒分别达99.7级和98级。
山东某金红石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万丽, 高玉德
2013, 42(12): 70-72+77.
摘要
(
119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山东某金红石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对其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043 mm粒级占65%的磨矿细度下,采用碳酸钠、硝酸铅、六偏磷酸钠作为调整剂,自行配制的改性脂肪酸作为捕收剂,经1粗3精3扫闭路浮选,可获得TiO2品位为72.52%、TiO2回收率为87.22%的金红石精矿,从而实现金红石的有效回收。
某富镁贫铜镍矿石选矿新工艺研究
赵开乐, 王昌良, 邓伟, 顾帼华, 饶系英
2013, 42(12): 73-77.
摘要
(
140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富镁贫铜镍矿石因铜镍品位低、滑石和蛇纹石含量高、部分镍赋存在可浮性差的磁黄铁矿中而难选。现场采用脱泥—铜镍混浮工艺处理该矿石,不仅铜镍未分离,而且脱泥造成铜镍回收率低下。为高效利用该矿石,研制了新型活化剂WT-02和新型抑制剂WY-003,提出了不需脱泥的铜镍混浮—铜镍分离新工艺,并通过实验室试验和扩大连选试验证明了两种新药剂的有效性和新工艺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与原工艺相比,新工艺在实现铜镍分离的同时,可使镍和铜的回收率分别提高17.89和17.24个百分点。按此推算,现场每年可多回收镍金属120.53 t、铜金属54.31 t,新增产值1 422.02万元。
地质与测量
南川—武隆铝土矿C、O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赵晓东, 李军敏, 王涛, 陈莉, 吕涛
2013, 42(12): 78-80+84.
摘要
(
140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重庆南川—武隆铝土矿含矿岩系为研究对象,取铝土矿、黏土岩、灰岩、粉砂质页岩样品26件,通过对碳、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含矿岩系的形成环境及成矿物质来源。从样品
δ
13
C
V-PDB
、
δ
18
O
V-PDB
、
δ
18
O
V-SMOW
分布范围来看,C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成岩(矿)过程中水介质盐度变化较大,但总体以淡水为主,整个含矿岩系形成过程可能存在着古地貌的变化,也不排除海水入侵的可能。并根据C、O同位素的特征表现,推断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页岩与灰岩均可成为物质来源。结合野外观察及锆石特点,成矿物质来源以志留系页岩为主。总体来说,南川—武隆铝土矿是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在相对闭塞、水体滞留和还原环境中形成的。
粤西坡仔营钼矿花岗质岩石成因对比
安燕飞, 谈昕
2013, 42(12): 81-84.
摘要
(
157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坡仔营钼矿区内所发育的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对比分析其稀土组成、石英的电子探针结果及拉曼光谱特征。结果显示,细粒花岗岩与花岗片麻岩稀土组成、石英晶体SiO
2
含量及其结晶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二者应形成于不同的成因过程。花岗斑岩及其斑晶组成与细粒花岗岩相似,揭示二者很可能为同源产物;而石英斑岩组成与花岗片麻岩更接近,推测其为花岗斑岩上侵后者混染所致。
机电与自动化
基于Kinect的数字矿山用户体验研究
范公勤, 陈超
2013, 42(12): 85-89+93.
摘要
(
124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改善数字矿山用户体验为目的,提出采用自然人机交互接口替代传统的鼠标键盘交互,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数字化矿山用户的操作体验。采用基于Kinect的NUI设计,以矿井通风三维动态运行系统为示例程序,阐明了自然人机交互方式改善用户体验的方法,从而验证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这一核心理念。
基于Hadoop云平台的矿井指纹定位算法研究
高广飞, 姚军
2013, 42(12): 90-93.
摘要
(
127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矿井指纹匹配定位算法离线数据库大的特点,为了更加高效地处理离线数据库,获得更为精确的井下人员定位服务,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式,利用Hadoop技术架构在大数据处理上的优势,将定位匹配过程分散到分布式集群的各个节点上进行并行处理,设计出矿井人员定位方案,并论证了此方案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无导向轮塔式提升机钢丝绳滑移量测定解决方案
陈兴
2013, 42(12): 94-96.
摘要
(
16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多绳提升,钢丝绳的滑绳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问题,因此,钢丝绳的滑动实时在线监测也是多绳提升一个必不可少的安全要点,但对于无导向轮的塔式提升机来说,由于没有天轮或导向轮,测定钢丝绳速度的编码器无法安装,因此,存在技术困难。提出了采用罐笼上废弃的滚轮用于测定钢丝绳滑移量的技术解决方案,并对该方案从理论上进行了一些分析、论述。
ABB矿山提升机停车噪声分析及对策
王志凯
2013, 42(12): 97-99.
摘要
(
141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李楼铁矿1#主井提升系统,采用ABB公司电控,闸控,传动系统。调试完成后顺利投产,投产近2年的过程后,出现停车振动噪声越来越大的现象,并且伴随出现空箕斗下放到位后轻微反转的现象。为解决这种安全隐患,首先调整了机械执行机构之间的配合,运行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经过对电控系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优化控制式的软停车方案,投入后解决了存在的隐患问题。
SLon-3000高梯度磁选机的研制与应用
熊大和
2013, 42(12): 100-104.
摘要
(
164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经过6年的技术创新与改进,研制成功了代表SLon-磁选机大型化发展方向的SLon-3000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该机具有处理量大、选矿效率高、设备可靠性强、电耗和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在攀枝花安宁铁钛有限公司和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的选钛流程以及昆钢大红山铁矿的氧化铁矿石分选作业中显示了优良的应用效果。
聚磁介质对高梯度磁选效果的影响
李文博, 汤玉和, 韩跃新, 袁致涛
2013, 42(12): 105-107+138.
摘要
(
143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高梯度磁选机聚磁介质的选择提供参考,以国外某微细粒赤铁矿石和广东某褐铁矿石的强磁扫选尾矿为对象,在SSS-II型水平磁场周期式高梯度磁选机上研究了棒状聚磁介质的形式和直径对高梯度磁选效果的影响。介质形式试验结果显示:表面具环状尖突起的异形棒介质与普通圆棒介质相比,可使国外矿样的精矿回收率提高3.17~6.17个百分点,说明异型棒介质对磁性颗粒的吸引力更强。介质直径试验结果显示:
Φ
4 mm异型棒介质与
Φ
3 mm和
Φ
5 mm异型棒介质相比,可使国外矿样的精矿回收率提高1.18~5.52个百分点,使广东矿样的精矿回收率提高2.14~2.98个百分点,说明适当增大介质直径有利于磁性物的回收,但介质直径过大时反而会降低对磁性物的捕捉能力。
安全与环保
尾矿坝外排土压坡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研究
穆贵清, 吕淑然, 王冀飞
2013, 42(12): 108-110+122.
摘要
(
152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顺达矿业公司选矿厂尾矿库排土压坡的外坡坡比为1∶5,坡角为11°。排土压坡后,使尾矿库的安全系数由1.628提高至1.915,尾矿坝浸润线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为使压坡土体有良好的排渗效能,清理排土范围内的植被及第四系软弱层,并在其上铺设2~3 m块石层是保证排土压坡成功的关键所在。研究表明,尾矿坝外排土压坡在安全上是可行的,可供类似尾矿坝加固工程参考。
开挖扰动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刘飞, 胡斌, 宋丹, 饶晨曦
2013, 42(12): 111-114.
摘要
(
131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西藏某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在综合分析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FLAC
3D
软件对开挖扰动作用下岩质边坡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步开挖能真实模拟开挖扰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开挖扰动作用下,岩体的卸荷量和回弹变形量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加,水平位移量最大值位于坡面岩体的中下部;在坡面及坡肩附近岩体形成拉应力区,坡脚处剪应力显著增高;随着开挖的进行,位移场和应力场还分别表现出“位移陡升”和 “应力跌落”的现象。
尾矿坝稳定性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张敏哲, 金爱兵, 王志凯, 张院生
2013, 42(12): 115-117.
摘要
(
128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西石门铁矿生产的尾矿砂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自行研制的尾矿坝物理模型试验装置,按照室内小比尺堆积尾矿坝模型。加压试验导致坝体内产生高孔隙水压力,而浸润线上升幅度及影响范围较小,表明由于坝体继续堆高引起尾砂液化从而导致坝体失稳的风险不大。坝体位移监测结果表明尾矿坝中部变形最大,该区域为尾矿坝体失稳及采取工程措施的关键部位,坝体稳定存在1个临界高度,当超过其高度会使变形急剧增大,引起坝体失稳。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临界高度,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我国金属矿山尾矿堆存技术及发展方向
段蔚平, 郭金峰, 汪斌
2013, 42(12): 118-122.
摘要
(
124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总结分析了我国金属矿山尾矿堆存技术的特点,采用分类比较法分析具体堆存技术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并对各种堆存技术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论述。分析结论为湿式堆存尾矿仍然是当前尾矿处置的主要方式,尾矿充填采空区、干式堆存尾矿、尾矿与排土场混排及尾矿综合利用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维离散元法在巷道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张玉福
2013, 42(12): 123-126.
摘要
(
131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巷道涌水量预测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离散元法在涌水量预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明确地给出了利用该数值方法进行涌水量预测的具体方法;采用3DEC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三维离散元法在涌水量预测中的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理论的3DEC离散元程序能够较为准确的进行开挖后巷道的涌水量的动态预测,其做为一种合理高效的涌水量预测数值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地震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及监测预警方法研究
陶志刚, 曹辉, 秦秀山, 刘光生, 于世波
2013, 42(12): 127-130+146.
摘要
(
136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12汶川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广平镇凤凰山滑坡就是1处典型的震动触发破坏。由于滑坡点距离震源点较近,地震波是导致本次滑坡的主要控制因素。首先,经现场调研,应用极限平衡计算软件对边坡在地震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确定地震动力响应对边坡稳态的显著影响;然后,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决定采用SPRM-01型滑坡远程监测系统对凤凰山滑坡体危险区域进行了长达25个月的实时监测;最后,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系统分析,得出地震诱发凤凰山滑坡后,岩土体内部应力达到新的平衡,潜在滑动面上的下滑力随时间变化趋势平稳,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
考虑岩土蠕变特性的边坡长期稳定性研究
蒋海飞, 胡斌, 刘强, 王新刚
2013, 42(12): 131-134.
摘要
(
144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LAC3D的Cvisc模型,采用考虑岩土蠕变特性的强度折减法对十堰某建筑场地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得到了监测点在不同折减系数下的蠕变曲线。对蠕变曲线的位移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确定了边坡工程的长期稳定性系数。与传统强度折减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岩土体蠕变特性时的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18,不考虑岩土体蠕变特性的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30,说明岩土体蠕变特性不利于边坡的长期稳定,建议采用稳定性系数1.18作为边坡支护的设计参数。
加强安徽省尾矿库管理的建议
牛弩韬, 李世杰, 柯轶
2013, 42(12): 135-138.
摘要
(
134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概述了安徽省尾矿库管理的基本状况,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地、工业聚集地、流域水源地、风景名胜地、交通枢纽地等5类地方。针对安徽省尾矿库管理方面存在点多面广、基础薄弱、投入有限、认识不一、重视不足等问题,分析了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管理的对策建议:①实施更严格的准入管理;②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③大力推进结构性调整;④大力推进尾矿综合利用;⑤严格规范运行管理;⑥多方面加大资金投入;⑦强化部门间联合执法。
云南某金矿含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周吉奎, 喻连香
2013, 42(12): 139-142.
摘要
(
174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某金矿采用传统氰化工艺生产黄金。为使该矿的含氰废水能达标排放,采用“次氯酸钠两段氧化+活性炭吸附”联合工艺对其进行了除氰试验。结果表明:在一段局部氧化反应的pH=10.5、
m
(NaClO)∶
m
(CN-)=2.5,二段完全氧化反应的pH=9.1、
m
(NaClO)∶
m
(CN-)=7,两段氧化反应的反应时间均为15 min条件下,废水经次氯酸钠两段氧化,游离氰根含量可由原来的45.01 mg/L下降到0.19 mg/L。两段氧化后的废水再用200 mg/L的活性炭吸附1 h,可使其游离氰根含量<0.05 mg/L,从而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综合利用
镍铁冶炼高温炉渣制备造纸用无机纤维
孙镇, 刘杰
2013, 42(12): 143-146.
摘要
(
143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缅甸达贡山红土镍矿为矿石原料,利用其冶炼时产生的高温炉渣制备造纸用无机矿物纤维,试验结果表明,在冶炼时添加的石灰量为矿石质量的10%,制纤时炉渣温度为1 500~1 600 ℃、离心成纤机转鼓表面线速度为10 835 m/min、高温炉渣流量为2 800 kg/h条件下,高温炉渣成纤率可达75.30%~75.38%。用制得的无机矿物纤维代替部分植物纤维试制瓦楞芯纸和箱板纸,结果表明,两种纸品中无机矿物纤维最大使用量分别可达35%和40%(按无机矿物纤维与植物纤维的质量比计)。研究成果为镍铁冶炼渣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江西某铁尾矿磁化焙烧—磁选工艺研究
王威, 刘红召, 曹耀华, 高照国
2013, 42(12): 147-150.
摘要
(
133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某铁尾矿中尚含有38.74%的铁,但98.49%以褐铁矿的形式存在。为了给该尾矿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以河南平顶山某无烟煤为还原剂,对其进行了磁化焙烧—磁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将该尾矿在煤粉占尾矿+煤粉混合料的质量分数为5%、温度为850 ℃的条件下磁化焙烧60 min,焙烧产物在一段磨矿细度为-0.037 mm占92%、二段磨矿细度为-0.037 mm占97%、粗选场强为192 kA/m、精选场强为170 kA/m条件下经过两段磨矿、1粗2精弱磁选或两段磨矿、1粗3精弱磁选,分别可以获得铁品位为55.75%、铁回收率为78.50%和铁品位为56.24%、铁回收率为74.81%的铁精矿。
新疆某铜镍尾矿综合利用选矿试验
白海静, 程瑜, 吕慧峰, 宋永胜, 李文娟
2013, 42(12): 151-155.
摘要
(
124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某铜镍尾矿中尚含有0.2%左右的镍、0.1%左右的铜,同时还含有17%左右的铁和3%左右的硫。镍主要以镍黄铁矿形式存在,铜主要以黄铜矿形式存在,铁主要以磁铁矿形式存在,硫主要以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形式存在。为了给该尾矿中这些有价成分的综合回收提供依据,对该尾矿进行了再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铜镍浮选—硫浮选—铁磁选—磁选精矿再浮选脱硫的工艺流程,并在铜镍粗选时采用旋流喷射浮选柱、在铜镍精选前和磁选精矿脱硫前采用再磨手段,最终可获得铜、镍品位分别为1.21%和2.72%,铜、镍回收率分别为12.30%和16.59%的铜镍混合精矿,以及铁品位为65.12%、铁回收率为26.96%的铁精矿和硫品位为35.73%、硫回收率为87.54%的硫精矿。
生产技术
龙宇钼业选矿厂尾矿自流输送生产实践
邓金迪
2013, 42(12): 156-157.
摘要
(
141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宇钼业选矿厂尾矿经浓密池浓缩至质量浓度为50%左右后,采用原设计的管道自流输送至尾矿库,2路尾矿输送管线仅使用10个月即报废。生产实践与理论分析均表明,造成原尾矿输送管线寿命短的根本原因是管道安装坡度太大、尾矿浆流速过快、固体颗粒刮削磨蚀管道严重。为解决原尾矿输送管线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在原尾矿输送系统中增设了5级消力池、并平均每隔80 m管线安装1段阶梯竖管。改造后,尾矿库坝面放矿口矿浆流速由原来的9.4 m/s降至2.4 m/s,管道使用寿命约为改造前的5倍,极大地提高了尾矿输送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为选矿厂生产的连续稳定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