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4-10-15
上一期
下一期
采矿工程
弓长岭铁矿高落差端部矿体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任凤玉, 宋德林, 李海英, 宫国慧
2014, 43(10): 1-4.
摘要
(
117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的中央区地下回采工作面与东南区露天采场的落差高达700 m,且在-220 m水平由中央区向东南区扩采了200 m,因此2区衔接部位有约500 m长的高落差端部矿体处于移动带内,未纳入露天设计开采范围。通过分析端部矿体的赋存条件及岩移危害形式,发现只有地表塌陷坑边壁的片落对端部矿体的开采构成安全危害,据此,运用临界散体柱理论,提出了向地表塌陷坑充填废石的措施,以控制塌陷坑边壁片落,并制定了沿塌陷坑边帮与轴线方向协调排岩的工艺方法,以保障排岩的施工安全。在此基础上,东南区露天采场西侧的端部矿体可以进行开采,可由东南区露天采场向西扩采完成。
新城金矿V
#
矿体-680 m中段踏步式回采研究
刘溪鸽, 孙星, 朱万成, 王青元
2014, 43(10): 5-8.
摘要
(
130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采顺序的合理选择有助于地下金属矿山控制地压活动、改善回采条件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新城金矿V
#
矿体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回采,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并按照“隔一采一”顺序分为一步回采和二步回采,这种回采顺序导致二步采场两侧均为充填体支撑,顶板条件较差。本研究以新城金矿V
#
矿体-680 m中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原有的“隔一采一”回采顺序提出“踏步式回采”方案,通过FLAC
3D
软件模拟分析、比较2种方案对采场岩体稳定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无论采用“隔一采一”还是“踏步式回采”方案,在两侧为充填体支撑的情况下,中间矿体的回采条件均较差,但相比而言,“踏步式回采”在控制顶板变形、避免产生大范围塑性区方面优于“隔一采一”方案。本研究成果对类似矿山的矿体回采设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南非Dilokong铬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邱景平, 王振, 邢军, 孙晓刚
2014, 43(10): 9-12.
摘要
(
123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非Dilokong铬矿矿体含铬品位较高,为典型的缓倾斜薄矿体,设计采用房柱采矿法进行回采。针对Dilokong铬矿缓薄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及采矿难题,为探求其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实现现场的安全、高效开采,研究采用正交数值模拟试验,选取了矿房长度、矿房跨度、点柱尺寸和点柱间距4个因素,正交设计了4因素3水平9种采场结构参数模型的试验方案。通过FLAC
3D
软件对不同方案的围岩应力及位移分布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各参数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及优化采场结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矿房跨度及点柱尺寸是影响采场应力集中和位移变形的重要参数,并确定了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即矿房长度50 m、矿房跨度26 m、点柱尺寸5 m×5 m及点柱间距2 m,研究结果对现场下阶段矿体的回采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复杂多空区破坏矿体的采矿方法
常帅, 任凤玉, 李楠
2014, 43(10): 13-17.
摘要
(
114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复杂多空区破坏矿体存在的资源难以回收、回采安全性差、回收混岩率偏高等问题,以西石门铁矿多空区矿体开采为依托,在分析原有采矿方法及平底结构不适应性的基础上,考虑顶板围岩的稳定性以及下盘矽卡岩的特点,提出了将矽卡岩作为贫矿开采以及斜进路与平底堑沟结构相结合的回采方案,并针对不同倾角与厚度条件,形成了双堑沟与单堑沟等多种不同的底部结构布置方式,适应了不同的矿体回采需求。此外,对堑沟平底结构方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宜的配套措施,以保证回采方案的顺利实施。
何家采区爆破振动波传播规律的研究
陈庆凯, 孙运峰, 李桂臣, 雷高, 贾建军, 秦志辉
2014, 43(10): 18-21.
摘要
(
108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爆破振动是爆破的三大危害之一,它能使爆区周围的工业建筑和民房受损,形成严重的爆破危害。为了研究弓长岭露天铁矿何家采区生产爆破所产生的振动波传播规律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控制爆破振动负面效应,对其生产爆破在爆区与其附近的何家村之间采用定点观测的方法进行监测,获得了爆破地震波形数据,详细分析了爆破地面质点振动速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特征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采区生产爆破时产生的爆破地震效应较弱,因此,生产爆破所产生的爆破振动对何家采区周围的居民房屋危害不大。同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了质点振动速度经验公式,为确定矿山不同爆区生产爆破的最大同段药量和预测、控制爆破振动强度提供了参考。
基于倾斜管道实验的矿山充填膏体流变特性研究
张兵, 刘晓辉, 王贻明
2014, 43(10): 22-26.
摘要
(
10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膏体充填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地下矿山开采中,膏体的流变特性是保证膏体顺利输送及充填的基本特征参数。传统膏体的流变特性分析主要以室内流变仪测试为主,测试结果与现场实际存在较大误差。因此为了获得膏体充填料浆输送过程中真实的流变特性,本研究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对膏体管道流动过程中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倾斜管道实验装置。借助均匀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膏体质量分数、灰砂比、细粒尾矿添加量、粗颗粒添加量4种因素对某矿膏体流变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各因素关于浆体屈服应力及塑性黏度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层流状态下的宾汉流体,利用倾斜管道装置,能够简单、快捷地测定其相关的流变参数;浆体质量分数对流变参数起决定性作用,而灰砂比的影响可忽略,当细粒尾砂掺量12%,碎石掺量4%时,膏体具有较低的屈服应力及塑性黏度,其流动性较好。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体的强度模型及应用
陈玉宾, 乔登攀, 孙宏生, 杨兴宏, 卢光远, 李广涛
2014, 43(10): 27-31.
摘要
(
97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是国内外应用广泛的一种采矿方法,充填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上向回采的工作平台,充填体强度需满足高效无轨设备的运行条件。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上向水平分层充填体的作用机理,以建立更合适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体强度模型,本研究将充填体分为胶结层和尾砂充填体2部分进行研究。通过对无轨设备动荷载下充填体的作用机理和受力分析,参照路基路面工程中关于路基路面的设计原理,选取半正弦脉冲荷载来表示车辆荷载模型轮载的动态作用,运用弹性力学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充填体强度模型,总结出无轨设备荷载下胶结充填体厚度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大红山铜矿西矿段上向水平分层充填体的强度设计的胶结层的厚度设计,实践证明该模型是合理可靠的。
地下采空区充填密闭墙受力计算与优化分析
黄建君, 乔登攀, 孙宏生, 杨兴宏
2014, 43(10): 32-36.
摘要
(
95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充填料浆特殊的力学性能和密闭墙的特殊功能的分析,发现密闭墙不仅要在强度上承受来自料浆的作用力,还要在结构上满足充填料浆的滤水;其结构与矿山充填工艺密切相关,并影响充填生产能力和成本效益。充填料浆的力学特性和密闭墙的破坏机理为矿山密闭墙设计的关键。推导出了密闭墙受力计算模型,并以单相液体和松散介质体为载体,结合郎肯理论建立极限平衡条件,对料浆的成份在属性上和物理状态在时间上的变化相结合分析,优化墙体受力计算和结构,为矿山密闭墙设计提供了更为经济合理的理论依据。
顶板崩落变形破坏过程的数值分析
王良, 唐飞
2014, 43(10): 37-41.
摘要
(
101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数值方法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分11个步骤对采场开挖的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开挖后空区围岩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塑性区分布情况,进而分析矿区顶板自然崩落规律的变形破坏情况。由于采场的开挖,导致岩体内部应力释放,围岩位移指向空区内部,水平位移最大处出现在采场采矿区的两侧边帮处,位移方向均指向采空区内部。随着开挖宽度的扩大,竖向位移呈圆弧曲线形式由采场顶板向岩体内部不断扩张。开挖过程中,空区顶板首先由剪切破坏导致岩体破裂下落,出现采场顶板冒落现象,采场采空区的顶板中央上部岩体随着顶板冒落不断往下变形,出现一定高度破坏区域的岩体。当采场开挖面积进一步扩大时,采场顶板上方的岩块将无法维持稳定状态,出现持续崩落现象。
大跨度破碎煤层巷道围岩控制及支护技术
景康飞, 张召千, 仝峰, 谷恺, 崔凯
2014, 43(10): 42-45.
摘要
(
93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王庄煤矿3045工作面回风顺槽跨度大、煤层破碎、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的情况,为提高该巷道围岩控制质量,首先分析了大采高小煤柱巷道围岩的变形及受力特征;通过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合理确定煤柱尺寸、对大跨度破碎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王庄3045工作面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围岩控制技术方案。基于原锚杆支护方案已不适应围岩控制要求,运用正交试验及数值模拟对原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巷道表面及深部位移观测结果得知:沿空掘巷期间巷道表面最大位移量230 mm,工作面采动期间最大位移量1 049 mm,变化量均在工程允许范围内。工程实践证明围岩控制效果显著。研究实践结果对于其他大跨度破碎煤层条件下大采高小煤柱巷道围岩控制及支护参数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矿物工程
印度尼西亚HARITA铁矿石选矿试验
张宏斌, 赵华, 潘敬松, 杨任新
2014, 43(10): 46-50.
摘要
(
113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印度尼西亚HARITA铁矿石属于难选氧化铁矿石,矿石中铁矿物以褐铁矿和假象赤铁矿为主,且矿石含泥较多。根据矿石性质对其进行选矿试验,首先将原矿洗去矿泥后筛分成40~6 mm块矿和-6 mm粉矿,然后对块矿进行干式强磁选,再将干式强磁选尾矿和粉矿合并磨至-0.076 mm占55%后进行弱磁选—高梯度强磁选,并对洗出的矿泥进行单独弱磁选,最终获得了铁品位为59.14%、铁回收率为57.92%的块精矿和铁品位为61.41%、铁回收率为21.61%的粉精矿,两种精矿总的铁回收率达到79.53%。试验结果不仅为HARITA铁矿石的利用提供了依据,也为东南亚同类型铁矿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对石英的捕收性能
刘安, 樊民强
2014, 43(10): 51-55.
摘要
(
109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石英单矿物浮选试验和实际磁铁矿石磁选精矿反浮选试验,比较了十二胺聚氧乙烯醚与十二胺和十二烷基丙基醚胺对石英的捕收性能,并通过吸附热、吸附量和吸附过程焓变的测定比较了3种捕收剂与石英表面作用的强弱。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3种捕收剂最适宜的矿浆pH条件均为6~8,但无论矿浆pH如何变化,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对石英的捕收能力都强于另两种捕收剂。实际矿样反浮选试验结果显示,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可在比另两种捕收剂更低的用量下获得比另两种捕收剂更好的分选指标,说明十二胺聚氧乙烯醚不仅捕收能力强,而且选择性好。吸附热、吸附量和吸附焓变测定结果显示,不同pH下3种捕收剂在石英表面的吸附都是自发进行的,且均为物理吸附,但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在各pH下与石英表面的吸附作用都比另两种捕收剂强,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浮选试验所得结果。
河北某难选锌铁矿石选矿试验
唐平宇, 葛敏, 庞雪敏, 许洪欣, 李龙飞
2014, 43(10): 56-60.
摘要
(
110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北某锌铁矿石可回收利用的金属元素主要为Zn、Fe,并伴生可综合回收的Ag、Cd,但矿石性质复杂,主要有用矿物闪锌矿和磁铁矿嵌布粒度细,与脉石矿物解离困难,属较难选锌铁矿石。为了给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其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0.074 mm占85%的磨矿细度和-0.038 mm占70%的粗精矿再磨细度下,以石灰为调整剂、硫酸铜为活化剂、丁黄药为捕收剂、原矿经1粗2扫4精闭路浮选,可获得锌品位为49.15%、锌回收率为91.01%的锌精矿,Ag、Cd富集于锌精矿中,品位分别为162 g/t、0.25%,回收率分别为58.12%、92.58%;浮选尾矿经弱磁粗选—粗精矿再磨至-0.043 mm占82%后2次弱磁精选,可得到铁品位为63.18%、铁回收率为56.09%的铁精矿。
一种组合抑制剂在光卤石正浮选中的使用效果
刘海刚
2014, 43(10): 61-64.
摘要
(
101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海格尔木盐湖地区在采用冷分解—正浮选工艺从高钙低钾光卤石地表矿生产氯化钾产品的过程中,以单一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浮选工序的抑制剂,存在水不溶物得不到充分抑制,产品质量差,KCl回收率也低的问题。为此,将1种阳离子聚胺类药剂W与CMC组成组合抑制剂,比较了其与单一CMC在格尔木盐湖地区高钙低钾光卤石地表矿冷分解产物浮选过程中的使用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单一CMC时,1粗1扫所得浮选粗精矿的平均KCl含量为53.41%、平均水不溶物含量为4.98%、平均KCl回收率为93.50%,水不溶物的平均抑制率为73.46%;而采用CMC+W组合抑制剂时,所得浮选粗精矿的平均KCl含量为57.86%、平均水不溶物含量为2.84%、平均KCl回收率为95.53%,水不溶物的平均抑制率为85.82%。两者相比,后者的水不溶物抑制率提高了12.36个百分点,同时所获浮选粗精矿的KCl含量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4.45和2.03个百分点,从而证明了后者不仅具有更强的抑制能力,而且具有更好的选择性。
吉林临江低品位硅藻土反浮选提纯研究
高莹, 韩跃新, 陈晓龙, 唐志东
2014, 43(10): 65-68.
摘要
(
113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林临江低品位硅藻土为高烧失三级硅藻土,其中的硅藻以圆筛藻为主,有少量直链藻,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钠长石。为了提高该硅藻土的品级,同时又克服擦洗、酸浸、焙烧等常规硅藻土提纯方法所存在的生产周期长、耗酸和耗水量大、能耗高、污染环境等缺陷,对其进行了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 ℃、氢氧化钠调pH为8的矿浆环境中,以焦磷酸钠为分散剂、十二胺为捕收剂,只需经过1次粗选、2次精选,即可获得SiO
2
品位为79.39%、Al
2
O
3
含量为4.92%、SiO
2
回收率为45.00%,质量达到二级硅藻土标准的硅藻土精矿。该试验结果不仅证实了反浮选工艺对硅藻土提纯的有效性,同时显示了反浮选工艺在生产效率、耗酸、耗水、耗能及环境污染等方面与常规硅藻土提纯工艺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
江西某白钨矿选矿工艺研究
郭玉武, 魏党生, 叶从新, 韦华祖
2014, 43(10): 69-75.
摘要
(
106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某白钨矿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钨,钨主要以白钨矿形式存在。现场原采用重选工艺回收,生产指标不理想。为提高白钨矿分选指标,进行了系统的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条件下浮选脱硫后,以NaOH+Na2CO
3
为调整剂、Na
2
SiO
3
+GS为抑制剂、731氧化石蜡皂+YK为捕收剂,采用1粗2精2扫预精选—预精选精矿浓缩后经1粗4精2扫—1次2次精选尾矿合并精扫选—精矿返回2次精精选、尾矿返回1次精扫选的工艺流程,获得了WO
3
品位66.71%、回收率72.91%的钨精矿。根据试验结果对现场工艺进行改造优化后,现场生产获得了WO
3
品位62.29%、回收率74.21%的钨精矿,较原工艺流程WO
3
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0.10和18.86个百分点,钨精矿中硫含量从1.53%降至0.21%,优越性明显。
细粒锡石选矿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刘杰, 韩跃新, 朱一民, 陈文岳
2014, 43(10): 76-81.
摘要
(
113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锡石密度大,重选为锡石回收的传统选矿工艺,同时锡石性脆易碎,磨矿过程容易发生过粉碎,微细粒嵌布锡石采用重选方法回收时,锡回收率低,而浮选的有效回收下限粒度较重选低,成为微细粒锡石有效回收的重要方法之一。总结了目前锡石选矿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锡石浮选药剂、浮选新技术、锡石浮选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锡石浮选捕收剂主要有水杨氧肟酸、苯乙烯膦酸、油酸等;常用抑制剂主要有水玻璃、六偏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木质素磺酸钙(GF)、草酸等脉石抑制剂;浮选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浮选药剂在锡石表面吸附机理的探索,药剂与矿物表面的吸附形式主要为化学吸附;锡石浮选新技术主要有电浮选、载体浮选、选择性絮凝浮选、剪切—絮凝浮选、溶气浮选等。针对细粒锡石展开系统的浮选技术研究,对提高锡石资源利用率,使我国锡石的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满足经济发展对锡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影响因子量化加权法优选选矿厂厂址和运输方案
母传伟, 亢建民
2014, 43(10): 82-85.
摘要
(
122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常用的各种厂址选择方法或者不能对备选方案的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或者只能对备选方案的部分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对备选方案的所有影响因子进行全面定量分析的厂址选择新方法——影响因子量化加权法。其具体做法是先针对建设投资和运营费等定量影响因子计算出定量影响因子价值分,再将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定性影响因子赋予条件概率和比重,并由条件概率和比重乘积之和得出定性影响因子价值分,最后将定量影响因子价值分和定性影响因子价值分分别乘以各自的权重后相加,得出综合影响因子价值分,综合影响因子价值分最高者即为最优方案。运用该方法对中国某企业拟在蒙古国建设的H铁矿选矿厂进行厂址和运输方案优选,结果表明,2个备选厂址及6种备选运输方案中,备选厂址一所对应的运输方案1~3的综合影响因子价值分明显高于备选厂址二所对应的运输方案4~6的综合影响因子价值分,而运输方案3的综合影响因子价值分在6种备选运输方案中最高,由此直观明了地得出了厂址一配运输方案3为最佳方案的结论。
除尘灰润磨预处理对其所制球团质量的影响
黄柱成, 翁兴洋, 李志霖, 易凌云
2014, 43(10): 91-94.
摘要
(
106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除尘灰因经过高温处理,具有孔隙发达、表面粗糙、疏水性强等特点,使得采用常规方法造球时,球团性能指标低。为提高球团性能,采用润磨工艺对除尘灰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当润磨时间为9 min时,与未进行润磨处理比较,生球落下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从9.2次、20.09 N/个提高到30.5次、30.78 N/个,干球落下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从0.7次、52.44 N/个提高至2.1次、86.42N/个,群落粉化率从18.42%降低至5.23%。润磨后的除尘灰微细颗粒含量增加,比表面积增大,造球时母球发生兼并聚集的可能性降低,母球更趋向于吸收微细粒粉料而逐渐长大,所制球团质量高。
稀土工程
离子型稀土矿无氨浸出研究
赖兰萍, 欧阳红, 伍莺, 陈冬英
2014, 43(10): 95-97.
摘要
(
101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从源头上解决离子型稀土矿以硫酸铵溶液为浸矿剂所带来的氨氮废水污染问题,以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为对象,开展了离子型稀土矿无氨浸出研究。首先通过探索试验比较了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镁、硫代硫酸钠、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镁及A
1
、A
2
、A
3
、A
4
、A
5
与硫酸铵的浸矿效果,结果显示,A
2
~A
5
可取得与硫酸铵较接近的浸出率,而其他8种非硫酸铵浸矿剂的浸出率都太低。在探索试验基础上,对A
2
~A5和硫酸铵进行了浸矿扩大试验,结果显示,A
2
、A
3
和A
5
均可获得与硫酸铵近乎相同的浸出率(分别为95.25%,95.01%,95.18%和95.05%),但A
3
和A
5
的浸矿周期(分别为92和127 h)分别比硫酸铵的浸矿周期(58 h)增加了58.62%和118.97%,而A
2
的浸矿周期(48 h)比硫酸铵的浸矿周期缩短了17.24%。进一步对A
2
和硫酸铵所得浸矿扩大试验浸出液进行化学多元素分析,发现两者REO的浓度及杂质Fe、Al、Si、Ca的浓度都很接近。以上结果表明,A
2
不仅可取代硫酸铵实现离子型稀土矿的无氨浸矿,而且可较大幅度地缩短浸矿周期。
大陆槽稀土矿石磁浮联合选矿工艺研究
张发明, 林日孝, 管则皋, 王洪岭, 郑少冰
2014, 43(10): 98-102.
摘要
(
110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四川德昌大陆槽稀土矿采用摇床重选—高梯度强磁选选矿工艺存在的稀土回收率低下(30%~40%)问题,开展了高梯度强磁选—浮选选矿新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将原矿按实验室闭路磨矿方式磨至-0.12 mm占100%(-0.075 mm占84.67%)后,先经过1粗1扫高梯度强磁选抛弃产率达82.22%的尾矿,然后以碳酸钠为pH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新型羟肟酸类螯合剂GYF为捕收剂对高梯度强磁选精矿进行1粗1扫2精闭路浮选,可获得REO品位为60.20%、REO回收率为63.00%的稀土精矿,REO回收率比原生产工艺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上。
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生态恢复
周丹, 罗才贵, 苏佳, 罗仙平1
2014, 43(10): 103-109.
摘要
(
118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导致的土壤破坏和土壤污染问题;总结了矿山废弃地及矿区污染农田土壤的各种修复技术,并通过分析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适合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改良与修复的相应方法,为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的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地质与测量
内蒙古东升庙矿区深部矿石成分分析
李映葵, 曹建劲, 吴政权, 戴冬乐, 林祖旭
2014, 43(10): 110-113.
摘要
(
120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深入了解东升庙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完善矿区的地质背景,通过采集硫多金属矿床的深部矿石样品,并用电子探针波谱仪对矿石的成分进行探讨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东升庙矿区深部矿体主要以硫化物形式赋存,由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以及少量黄铜矿所组成,其中闪锌矿主要与黄铁矿共生,黄铜矿主要发现于黄铁矿颗粒的周边,且相对分布数目较少。此外,还发现微量的Au、Ag颗粒分布于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间隙中。除了上述硫化物型矿物以外,试验中亦可检测到如钾长石,钡硅铝石,黑云母等硅酸盐类矿物,一些含Ca、Mg、Fe的碳酸盐类矿物以及一些铁锰氧化物。东升庙矿区深部原生矿石主要以硫化物型矿物为主,其中不同矿物之间共生关系有所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寻找某类矿体具有较大的意义。
西藏弄如日金矿南矿段最新勘探成果及意义
游钦, 黄勇, 秦建华, 马东方, 闫国强
2014, 43(10): 114-116.
摘要
(
12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补充详查的钻孔资料为基础,总结了弄如日金矿的最新勘探成果。结合最新勘探成果,弄如日金矿南矿段的下一步找矿方向应该围绕近南北向断裂、林布宗组红柱石角岩和中新世二长花岗斑岩的结合地带来进行,且沿矿体倾深方向存在稳定矿体的可能性非常大,应当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另外,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应适当加密,以便更加准确地控制矿体产状及计算矿床储量。
波龙铜矿区成矿斑岩同位素对岩浆源区的限制
周玉, 多吉, 温春齐, 费光春, 何阳阳
2014, 43(10): 117-121.
摘要
(
104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查明波龙铜矿区成矿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源区,系统地测试了斑岩的Sr-Nd-Pb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的δ
87
Rb/δ
86
Sr为1.265~10.151 2,δ
87
Sr/δ
86
Sr为0.711 041~0.725 101,(δ
87
Sr/δ
86
Sr)i为0.707 59~0.709 83;δ
143
Nd/δ
144
Nd为0.512 09~0.512 30,ε
Nd
(t)变化范围为-7.714 774~-3.572 778;δ
206
Pb/δ
204
Pb为17.068~17.820,δ
207
Pb/δ
204
Pb变化范围为15.485~15.556,δ
208
Pb/δ
204
Pb为36.861~37.804。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波龙成矿斑岩的岩浆源区具有EMⅠ型富集地幔与EMⅡ型富集地幔的特征,起源于洋壳俯冲脱水形成的流体交代楔形地幔区,并在上侵过程中受到了下地壳物质的混染。波龙铜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诱发的岩浆作用过程中。
黔西南台地相区金矿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特征
郑禄林, 王兰香, 王甘露
2014, 43(10): 122-125.
摘要
(
123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贵州西南部台地相区泥堡金矿、戈塘金矿和水银洞金矿区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特征研究发现,3个金矿区构造蚀变体稀土总量富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泥堡金矿、戈塘金矿、水银洞金矿,且含黏土质和凝灰质成分的岩石,其稀土总量高,而硅质岩、硅化灰岩和灰岩稀土总量低,轻重稀土分馏程度水银洞最高,泥堡金矿构造蚀变体岩及矿石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高于围岩,戈塘金矿与水银洞金矿则相反。稀土配分曲线显示,构造蚀变体成矿流体可能存在多源性,但主要与峨眉山玄武岩相关。
努日铜钼钨矿床黄铜矿Re-Os定年及意义
王欣欣, 郑荣才, 闫国强, 黄勇
2014, 43(10): 126-129.
摘要
(
111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西藏山南努日铜钼钨多金属矿床详细的野外勘察、岩芯观察,划分出矿化期次后,将代表早期成矿事件的产于石英闪长岩和变质粉砂岩中的石英、黄铜矿脉中的黄铜矿挑出,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2件黄铜矿样品进行了成矿时代的测定,获得了黄铜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24.94±0.35 Ma和23.53±0.37 Ma,平均为24.24±0.36 Ma。结果表明,矿床的成矿时代至少为24.24±0.36 Ma,代表了印亚陆陆碰撞的晚期地壳伸展阶段的成矿作用,该年龄早于其辉钼矿形成时代(23.62±0.97 Ma)。黄铜矿年龄的首次厘定,不仅丰富了该矿床的成矿时代,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矿化组合,这对于在泽当矿田范围内寻找新的成矿事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机电与自动化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应用于深井降温
陈柳
2014, 43(10): 133-137.
摘要
(
120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矿井降温系统能耗大和工作面湿度大的问题,结合深井特殊环境及要求,研制出温湿度独立控制新型深井降温系统。由于冷水不承担除湿任务,该系统可由各种天然冷源或高COP的高温冷水机组承担显热负荷,由转轮除湿机承担潜热负荷,并利用深井余热废热作为转轮除湿的再生热源。通过对实例的热力学计算表明:温湿度独立控制深井降温系统能较好地应用于深井降温,该系统既可以有效改善工作面环境,又可以节约深井降温能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深井降温方式。通过对实例的能耗分析表明:冷源选用高温冷水机组,再生热源采用电加热方式,工作面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条件下,温湿度独立控制深井降温系统能耗略小于传统深井降温系统。进一步分析表明:工作面湿负荷越大,温湿度独立控制深井降温系统节能的优越性越明显,当利用余热、废热和天然冷源时,可进一步降低系统能耗。
高浓度全尾砂料浆管道输送数值模拟研究
甘德清, 高锋, 陈超, 刘爱兴, 张云鹏
2014, 43(10): 138-141.
摘要
(
103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在地下黑色金属矿山中应用广泛,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料浆管道输送技术是研究该采矿方法的重要内容。以吴庄铁矿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开采为背景,根据该矿山需要达到的充填能力,选择内径为90 mm、113 mm和122 mm的充填管道,采用双精度流体力学软件fluent-2ddp研究高浓度全尾砂料浆在充填管道内的流动状态。根据矿体的赋存状态、矿山生产规模和充填料浆的性质,构建管道输送系统数值模型。设定管道入口和管壁的边界条件,进行料浆输送过程的数值解算,分析解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与90 mm和122 mm管道输送相比,113 mm管道输送料浆的压力损失和流速最合理;料浆在弯管内侧流速骤增,且显著大于外侧;料浆流速在管道断面上近似抛物线分布,最大流速位于管道中心的上方。
安全与环保
露天边坡局部失稳特征的数值分析及监测
张拥军, 杨登峰, 王金涛, 陈关平
2014, 43(10): 142-147.
摘要
(
10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金川集团露天石英石矿边坡监测项目为依托,利用监测数据成果,以台阶局部滑坡部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台阶周围及滑坡剖面上台阶监测点的累积水平位移值,研究了采动卸荷效应造成的集中应力反复作用下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利用RFPA强度折减法,数值模拟过程再现了1 768 m平台开采过程中典型剖面多台阶的渐进失稳过程,宏观裂缝在细观上的“破裂-应力转移-破裂”的循环中不断发育,最终形成贯通的滑动面。破坏的整个过程中伴随着由应力集中、释放、转移过程造成的应变局部化现象。监测结果表明:局部化损伤发展过程是从采动平台向上部台阶边坡岩体转移,各台阶边坡内部7~11 m位置处受荷载转移影响程度较大。
基于综合物探的露天矿高边坡滑坡风险评估
赵自豪, 吴兵, 任玉辉
2014, 43(10): 148-151.
摘要
(
103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露天矿岩石质高边坡滑坡对露天矿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并严重影响矿山经济效益。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矿山,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应对全矿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估。研究了白云鄂博主东矿C区滑体滑坡机理,对主东矿所有未滑坡也未加固的区域进行了以地震法、地质雷达法和高密度电法为主的综合物探。在综合物探结果基础上,选定含水率、断层组合模式等5个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指标。对这5个因素通过两两比较构建了判断矩阵,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变换,获取了这些因素的权重矩阵。根据经验和参数敏感性分析,对这些指标设定危险性大、中和小3个等级的评语集并计算出了每个因素对评语的隶属度。以某断面为例,构造灰色模糊矩阵和权重矩阵,进行了灰色综合模糊评判,判定了该断面的滑坡危险等级。
尾矿物理性质代表参数的研究
曹作忠, 张默, 朱君星, 江东平
2014, 43(10): 152-156.
摘要
(
102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尾矿的物理性质是影响尾矿坝安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目前描述尾矿物理性质的参数较多,但经济性和实用性较差。本研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深入研究尾矿各物理性质参数间的相关性,根据相关程度将尾矿物理性质参数分为3类,第1类组合为孔隙比、含水量、压缩系数;第2类组合为压缩模量、土粒比重、干密度、湿密度;第3类组合为固结系数、渗透系数、不均匀系数、限制粒径、有效粒径。根据同类指标相关系数平均值得出各分类参数的代表值为孔隙比、湿密度和渗透系数。该成果揭示了尾矿物理性质参数的本质联系,对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时物理参数的选取具有指导意义。
混凝土井壁受盐害侵蚀后的强度损伤试验研究
李旭绒, 纪洪广, 王军, 宋承霖
2014, 43(10): 157-160.
摘要
(
99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壁混凝土结构在地下复杂环境中易受复合盐害侵蚀。为了研究混凝土受盐害溶液侵蚀后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变化规律,设计制作了C70标号的高强混凝土试块,配置了3种不同浓度的复合盐害溶液,测定试块经过多次复合盐害溶液浸泡后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高强井壁混凝土在清水和复合盐害溶液浸泡后,抗压强度和和抗折强度的变化趋势不一样。在清水环境中,两者基本都是上升的趋势,抗压强度在初期其强度上升比较快,到后期逐渐趋于稳定,抗折强度在第6个月到第7个月之间有突变。 在复合盐害溶液中,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整体上符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腐蚀溶液浓度越大,后期下降的趋势越快。抗折强度的变化规律比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复杂。
山区地下开采地表移动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刘腾, 王金安, 高治国, 王利
2014, 43(10): 161-165.
摘要
(
102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甘肃省海石湾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模拟材料实验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对山区地下开采时边坡的移动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边坡体表面上部点的位移量小于下部点的位移量;山区地表点的位移向量受坡体倾斜和采空区下沉的共同作用,为两者的向量合成;山区地表的滑移主要发生在地表土层,下部的岩层几乎只受采空区下沉的影响;山区地表点的移动轨迹,在顺坡表现为“S”型,在逆坡时表现为反“S”型;坡面点的最终位移取决于两者的影响系数,在顺坡时,当倾斜影响因素大于采空区下沉影响因素时,最终位移会向倾斜方向偏移;反之,则向采空区方向偏移;在逆坡时,最终位移受两者叠加影响始终向倾斜方向偏移。说明利用相似模拟材料实验研究山区地表的移动规律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基于SURPAC-FLAC
3D
露天矿边坡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陈银萍, 金爱兵, 王凯, 马松, 姚鹏飞, 吴佐汉
2014, 43(10): 166-170.
摘要
(
108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金鑫铜钼矿为工程背景,利用SURPAC和FLAC
3D
软件建立矿山实体计算模型,同时获得矿山剥采比和采出矿石量等经济数据。在不降低边坡安全系数的前提下,通过适当提高单台阶角度、高度和减小清扫平台宽度3种途径来增加露天矿最终边坡角度,使得最终边坡角提高2°,剥采比从3.66降低到3.52,减少岩石剥离量约1350万t,有效增加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通过FLAC
3D
对加陡后的露天矿山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加陡之后的各边坡水平位移、塑性区破坏分布情况,并对加陡后较为危险的北边帮进行跟踪点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各边坡除小范围局部不稳定外,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可以通过局部加固来达到矿山安全开采的要求。
大倾角综放面尘源特性与抑尘引射除尘系统研究
姚锡文, 鹿广利, 许开立, 李兴
2014, 43(10): 170-175.
摘要
(
93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大倾角综放面生产条件复杂,采煤机产尘量大,放煤口处的粉尘易扩散,运用现场测试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煤机割煤时产尘量和粒径分布进行研究,对采煤机割煤工序浮尘量与落尘量进行了测算,设计了集抑尘、强化喷雾除尘和尘流控制的大倾角综放工作面采煤机抑尘引射除尘系统,并进行现场试验应用。结果表明:采煤机割煤时产生的粉尘近一半为浮尘,粉尘中位粒径为8.22 μm,呼吸性粉尘约占全尘的44.5%,应重点防治。采煤机抑尘引射除尘系统对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由原来的49.5%提高到了65.3%。通过在液压支架上安装喷雾喷嘴和引射除尘器,对全尘的除尘效率由69.4%提高到85.7%。该方法可为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放煤口位置处的粉尘防治提供参考。
综合利用
河南某库存钼尾矿回收钨钼选矿试验
邵伟华, 赵平, 郭珍旭, 张艳娇
2014, 43(10): 176-180.
摘要
(
92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某库存钼尾矿钼品位为0.086%、钨品位为0.13%,由于长期堆放,其钼氧化率高达51.76%,而且粒度组成偏细,可浮性较差。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库存尾矿资源,进行了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经过弱磁选除铁—非磁性物脱泥浓缩后,以碳酸钠为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W-189为捕收剂,采用1粗1精3扫流程浮选获得了Mo品位为0.86%、WO
3
含量为1.21%的钨钼混合粗精矿,钨钼混合粗精矿浓缩加温调浆后经1粗3精2扫流程精选,获得了Mo品位为12.78%、回收率为54.94%,WO
3
品位为21.96%、回收率为72.45%的钨钼混合精矿,从而使矿石中钨、钼得到了较好的综合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