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5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16-07-15
    专题综述
    膏体充填技术现状及趋势
    吴爱祥, 王勇, 王洪江
    2016, 45(07):  1-9. 
    摘要 ( 13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膏体充填技术是充填关键设备突破和井下采矿需求共同发展的产物,该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应用。随着膏体技术应用逐渐成熟,其正朝着精细化研究方向发展,旨在提高充填质量、降低充填成本。叙述了膏体充填概念、工艺特点及技术优势,介绍了膏体充填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对新型胶凝材料、全尾砂脱水技术、膏体流变学、硬化膏体多场性能和膏体微观性能等热点方向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新疆伽师铜矿和赞比亚谦比希铜矿膏体充填系统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膏体充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尾矿堆存技术的最新进展
    印万忠
    2016, 45(07):  10-19. 
    摘要 ( 11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湿式尾矿堆存、干式尾矿堆存、膏体尾矿堆存、袋式尾矿堆存技术和尾矿固结技术等尾矿堆存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在利用废弃空间堆存尾矿、尾矿库防渗和排渗技术、尾矿库筑坝和加固技术、尾矿库闭库设计、尾矿库模型验证技术、干式尾矿库筑坝和堆存技术、膏体尾矿排放和堆存技术及袋式尾矿堆存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已建矿山需进一步开展湿式尾矿库的排渗和防渗技术、筑坝和加固技术、尾矿库溃坝仿真模型和安全预测模型等研究,新建矿山需进一步开展干堆尾矿的浓缩技术与装备、膏体尾矿的浓缩技术与装备、尾矿浓缩过程中的絮凝技术、干堆和膏体尾矿的输送技术等研究,袋式尾矿堆存技术和尾矿固结堆放目前仍不够成熟,还需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国金属矿山露天采矿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章林
    2016, 45(07):  20-25. 
    摘要 ( 10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金属矿山露天采矿技术取得的进展,并与国外先进水平进行了比较,得出我国在露天矿陡帮开采、高台阶开采、穿爆技术方面发展迅速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基本是跟随国际研究趋势,甚至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在露天矿山运输系统、设备大型化、自动化方面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数字矿山、开采监控手段现代化以及矿山现代管理等方面差距较大。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露天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开采工艺连续化、集中化,装备水平大型化、智能化,开发极深露天矿开采、无废开采技术,建设数字化矿山等。
    采矿系统工程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顾清华, 卢才武, 江松, 云庆夏
    2016, 45(07):  26-33. 
    摘要 ( 90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介绍了采矿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梳理了采矿系统工程60 a来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其发展特点,然后探讨了采矿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采矿系统工程的研究特征,最后指出了目前采矿系统工程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在跨学科应用、大系统优化及智能采矿方面的发展趋势。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加快采矿系统工程的创新发展,对推动我国矿山企业信息化、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尾砂膏体搅拌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杨柳华, 王洪江, 吴爱祥, 高维鸿
    2016, 45(07):  34-41. 
    摘要 ( 13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搅拌作为胶结充填关键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影响水泥分散效果、料浆输送性能,以及水泥单耗和充填体强度。然而目前膏体充填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尾砂浓密、管道输送及充填体力学性能等方面,极少涉及料浆的搅拌过程。随着膏体充填技术的发展,膏体搅拌环节的不足逐渐暴露:多尺度物料弥散效果差、均质化困难,致使胶凝材料水化不充分;单套搅拌设备能力不足,限制了整个系统充填能力的提升;颗粒混合弥散运移规律及低效区消除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目前暂无性能优异的膏体专用搅拌机,主要借鉴混凝土搅拌设备及工艺,由于全尾砂物料细、料浆黏度高、屈服应力大,导致混合分散困难,设备适应性差、能力不足等。因此,发展大流量膏体专用搅拌工艺及其配套设备迫在眉睫。
    矿山企业降本增效五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
    连民杰, 周文略, 李学忠
    2016, 45(07):  42-46. 
    摘要 ( 12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矿山生产成本的构成,构建了五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从以采矿方法创新为核心、选矿工艺优化为重点、充填工艺革新为支撑、智能矿山建设为依托、节能减排为保障5个方面来实现降本增效。首先对国内外矿山企业在成本上的差距进行介绍,接着从方法原理、技术特点、创新途径、适用性等方面对利用五位一体科技创新进行降本增效的方法进行详细论述,然后总结了科技创新带来的降本增效成果,最后强调了矿山企业降本增效的紧迫性,为国内矿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矿岩爆破破碎机理、块度分布与测量技术研究动态
    吴亮, 鲁帅, 许锋, 蔡路军, 曾国伟
    2016, 45(07):  47-53. 
    摘要 ( 11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1届国际岩石爆破破碎会议论文为参考,结合国内近3 a来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在岩石爆破破碎理论、爆破块度模型及分布函数分析、岩石爆破破碎数值计算和岩石块度测量技术4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国外学者在矿山岩石爆破破碎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认为在矿岩爆破破碎的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具有领先优势,在爆破块度模型及统计函数研究方面的创新意识明显,但在数值软件开发与图像处理等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还存在差距。期望讨论结果能为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以及技术人员在矿岩爆破破碎、爆炸能量利用与矿岩高效开采研究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区域矿山建矿的系统观模式分析
    高峰, 周科平
    2016, 45(07):  54-57. 
    摘要 ( 11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山系统工程是实现矿业现代化的必要工具,对于矿山建设、决策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复杂工程与复杂系统的角度阐述了矿山系统工程的基本特征即矿山工程系统的复杂性,并给出了主要表现形式。以云锡“区域矿山”建设过程为背景,基于系统观,从资源整合、生产系统重构与优化及集约开采3个方面对“区域矿山”的建矿模式进行了分析,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现代矿业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SCSE——表征矿石半自磨可磨度的新指标
    刘建远
    2016, 45(07):  58-63. 
    摘要 ( 11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JK落重试验及SMC试验作为测定矿石粉碎特性的试验方法在半自磨机选型和工艺条件优化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由JK落重试验或SMC试验获得的物料特性参数Ab是一种建立在特定粉碎数学模型基础之上的模型参数,这两个参数本身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尽管其乘积A×b可作为衡量矿石抵抗冲击粉碎能力的一个指标,但A×b取值大小的工艺意义只有通过模型计算结果才能体现出来。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JKTech公司和SMCT公司新近联合推出了一种表征矿石半自磨可磨度的新指标——SCSE值。在综述JK落重试验、SMC试验以及利用JKSimMet软件进行半自磨磨矿流程模拟的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这个新指标的定义、意义及局限性。
    含钒浸出液净化富集技术现状及前景
    张一敏, 包申旭
    2016, 45(07):  64-70. 
    摘要 ( 10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钒是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元素,含钒浸出液的净化富集是目前提钒工艺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重点讨论了当前钒分离富集的常用方法——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技术在含钒浸出液处理中的原理及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一些新的分离富集方法在含钒浸出液处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今后含钒浸出液净化富集技术的发展方向。
    选矿废水治理与循环利用技术现状及展望
    冯章标, 何发钰, 邱廷省
    2016, 45(07):  71-77. 
    摘要 ( 10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矿废水的强酸高碱以及选矿废水中的大量固体悬浮物、重金属离子和各种浮选药剂的残留等是形成矿山环境污染的重要潜在因素。为了更好地推动矿山选矿废水治理与循环利用技术的发展,在介绍了选矿废水的来源、水质特征及危害的基础上,总结了自然净化、酸碱中和、混凝沉淀和化学氧化等典型废水治理技术和人工湿地、微生物处理、光催化氧化等新型治理技术的原理、现状及优缺点,并从集中回用与分质回用2方面阐述了选矿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的现状和适用范围,最后展望了选矿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尾矿浓缩技术与设备的最新进展
    印万忠
    2016, 45(07):  78-83. 
    摘要 ( 9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评述了近10 a来我国在湿式尾矿、干堆尾矿和膏体尾矿浓缩技术与工艺方面的最新进展,并详细介绍了旋流器、澄清器(池)、(高效)浓缩机、倾斜板浓缩机、高密度(高压)浓缩机、膏体浓缩机、脱水筛、过滤机、压滤机、沉降槽和沉淀池等尾矿浓缩设备的研制与应用现状。在湿尾矿的浓缩技术方面,主要侧重于浓缩机的高效化改造及分级浓缩工艺的改造;浓缩机、旋流器、脱水筛、压滤(过滤)组合工艺是目前选厂干堆尾矿浓缩普遍采用的成熟工艺;尾矿膏体浓缩技术工艺简单,而且尾矿膏体可以采用管道输送,具有发展前途;如何针对不同尾矿的特点研制新型高效的尾矿膏体浓缩机、高效浓缩机、全自动压滤机、过滤机等是尾矿浓缩设备发展的趋势。
    采矿工程
    高应力超大采空区围岩破裂机理研究
    邓鹏宏, 崔瑞瑞, 刘建坡, 李元辉
    2016, 45(07):  84-89. 
    摘要 ( 9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红透山铜矿岩爆等地压灾害频发现状,采用声发射与多点位移计联合监测技术,对27采场4分层边墙和顶板的岩体破裂及变形进行长期监测。通过位移与AE事件数的不同分时累计曲线比较发现:①硬脆性岩体在强卸荷后,其释放的变形很小,而且变形的波动总是先于AE事件。根据岩体变形破坏能量释放机制,围岩变形释放的应变能决定了岩体耗散能,而耗散能是导致岩体破裂的直接原因,所以,围岩变形是微破裂产生的先决条件。②岩体微破裂的开裂扩展改变了岩体的内部结构,在应力场的二次调整过程中,裂隙不断发育,直至产生稳定的岩体构造。为避免硬脆性岩体在高应力强卸荷条件下出现片帮、岩爆等剧烈破坏,建议通过增加卸荷瞬时释放变形的方式,加强岩体应变能的释放,从而减少耗散能;同时在爆破开挖后及时支护阻止岩体内部构造的劣化。另外在岩爆多发地段,增加布设高精度位移监测设备,通过卸荷后围岩变形的突变,对高应力条件下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
    毛公铁矿溜井运输系统的设计优化
    路增祥, 孟凡明, 许俊杰, 张治强
    2016, 45(07):  90-93. 
    摘要 ( 11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延长毛公铁矿溜井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减少溜井开拓工程量,提出了根据地下开采系统各阶段储量分布特征和灵活运用采区溜井系统的溜井运输系统设计优化思路,给出了该矿主溜井系统与采区溜井系统相结合的溜井运输系统实施方案,可使主溜井的高度降低60 m,采区溜井的高度降低60 m,节省溜井系统的开拓工程量;采用75°倾角的主溜井布置方案,以改变溜井中矿、岩流动的运动方向,减轻矿石流对溜井井壁的冲击破坏程度,有利于延长溜井系统的使用寿命。
    切顶卸压自动成巷的离散元数值模拟
    杨晓杰, 侯定贵, 康欢欢, 张民, 王嘉敏, 马星
    2016, 45(07):  94-98. 
    摘要 ( 13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无煤柱开采新技术,目前,对此技术进行关键参数研究多采用基于连续力学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难以实现顶板离层与垮落等物理现象的模拟。采用三维离散元软件对浅埋深煤层切顶卸压自动成巷进行研究,较详细分析了不同切缝高度下采空区上覆顶板岩层应力场与变形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离散元法可有效地模拟出上覆岩层的应力场演变过程、块体的位移及岩层跨落;不同顶板预裂切顶高度对顶板顺利切顶成巷有较大影响,切缝应有效切断采空区顶板与留巷顶板间的应力传递。研究结果对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技术应用过程中参数的研究与分析有一定借鉴意义。
    小官庄铁矿北区开采扰动的地表及井筒变形规律
    邱景平, 辛国帅, 张国联, 孙晓刚, 杨蕾
    2016, 45(07):  99-103. 
    摘要 ( 9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由于地下开采引起的小官庄铁矿地表及井筒产生较大移动变形的问题,利用FLAC3D程序对小官庄铁矿地下开采进行了数值分析,为现场的采矿方案确定提供指导。根据对-387 m阶段、-450 m阶段矿体开采的数值模拟,北区-450 m阶段矿体的开采必然导致地表及井筒移动变形的继续增大,采用充填采矿法能够限制地表及主、副井井筒移动变形的发展。权衡考虑降低采矿成本和限制地表和井筒变形的需要,提出了小官庄铁矿北区-450 m阶段保安矿柱外150 m范围内的矿体采用充填法过渡开采,其他部分继续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的方案。
    软土地基筑坝固结变形分析
    张程, 郭金峰, 杨永生
    2016, 45(07):  104-108. 
    摘要 ( 10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利用塑料排水板处理的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在筑坝过程中的固结变形行为,利用修正剑桥模型结合Biot固结理论,建立软土地基上分层填筑过程中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出坝体和地基的沉降、水平位移以及孔隙水压力分布情况。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坝体上游最大水平位移接近0.28 m,实测该断面上游最大水平位移为0.25 m;监测管位置计算出的竖向沉降最大值在1.8 m左右,实际沉降管测得的沉降值为1.76 m。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较为吻合,计算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坝基和坝体固结变形分布特征和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的情况,为本工程和其他类似工程的安全建设和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法。
    某铁矿胶固粉与水泥胶结充填体强度对比试验
    王安福, 杨志强, 高谦, 孙光华
    2016, 45(07):  109-112. 
    摘要 ( 13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铁矿的充填胶凝材料选择和配比参数设计,开展了全尾砂胶固粉胶结充填体与水泥胶结充填体的强度对比试验。先考察全尾砂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全面试验法设计试验,测试了不同灰砂比、不同质量浓度全尾砂充填体试块单轴抗压强度。结果显示:该铁矿山全尾砂的加权平均粒径为dav=0.21 mm,大于0.074 mm的尾砂占53.82%,全尾砂较粗;灰砂比1∶10、浓度70%、28 d养护龄期的水泥胶结试块抗压强度为1.13 MPa,相同条件下胶固粉胶结试块抗压强度是水泥胶结试块的2.33倍即2.63 MPa;胶固粉胶结试块强度平均是水泥胶结试块的2.93倍即2.79 MPa。水泥胶结试块不仅强度相对较低,而且增大灰砂比,其强度增长率小于胶固粉胶结试块;降低灰砂比,水泥胶结试块强度不稳定。以上结果表明胶固粉的胶结强度高,成本也低于水泥,是较优的胶凝材料。
    矿物工程
    还原温度对澳大利亚某赤铁矿石还原特性的影响
    袁帅, 李艳军, 韩跃新, 刘杰
    2016, 45(07):  113-116. 
    摘要 ( 10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度还原是处理细粒浸染赤铁矿石的高效技术,还原温度是影响深度还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用深度还原—弱磁选技术处理澳大利亚某赤铁矿石,在1 523 K条件下能获得金属化率为92.30%还原产物,弱磁选可获得铁品位为78.11%、铁回收率为97.75%的金属铁粉。XRD、SEM-EDS分析表明,还原温度从1 473 K上升至1 523 K,绝大部分化合态的铁被还原为金属铁,铁尖晶石(FeAl2O4)的衍射峰消失,铝红柱石(Al6Si2O13)的衍射峰出现,还原产物表面出现金属铁颗粒,且随还原温度的升高而增多、长大,纯度也有所提高。
    用河北某地磁铁矿石制备超纯铁精矿
    邹玄, 张晋霞, 牛福生, 于浩, 刘亚
    2016, 45(07):  117-120. 
    摘要 ( 9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北某地磁铁矿石铁品位为35.94%,磁性铁占总铁的90.40%,有害元素硫、磷含量均较低。为了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矿石进行了超纯铁精矿生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在一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4.16%、弱磁选1磁场强度为39.81 kA/m、二段磨矿细度为-0.037 mm占80.59%、弱磁选2磁场强度为19.90 kA/m情况下,可获得铁品位为69.57%、铁回收率为96.03%的弱磁选铁精矿。②弱磁选铁精矿在给矿浓度为20%、悬振锥面选矿机分选面转动速度为1.23 r/min、盘面振动频率为390次/min、给矿速度为0.40 t/h、冲洗水流速为1.08 m3/h的情况下2次精选,可获得全铁品位为71.67%、SiO2含量为0.19%、铁回收率为84.89%的超纯铁精矿,以及铁品位为62.90%、铁回收率为23.10%的普通铁精矿,总铁回收率高达96.03%。
    用抑制剂DG11降低安徽某硫化铜精矿氟镁含量
    李汉文, 王晨亮, 胡真, 李沛伦
    2016, 45(07):  121-124. 
    摘要 ( 9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某硫化铜矿选矿厂铜精矿铜品位为18.20%,F、MgO含量分别为0.25%和9.26%,不仅铜品位偏低,且F、MgO含量不满足冶炼厂对铜精矿F含量小于0.1%、MgO含量小于5%的要求。研究查明,含F、MgO易泥化、易浮滑石、蛇纹石和绿泥石等以微细粒大量混杂进入铜精矿是造成现场铜精矿F、MgO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以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研发的DG11为含氟镁脉石矿物的抑制剂,采用1粗1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浮选流程处理现场铜精矿,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5.11%、铜回收率为97.45%,F和MgO含量分别为0.082%和2.02%的铜精矿,既显著提高了精矿铜品位,又大幅度降低了精矿氟、镁含量,达到冶炼厂对铜精矿F和MgO含量的要求。
    云南某铜铅硫化矿石选矿试验
    张一超, 刘全军, 袁华玮, 张辉
    2016, 45(07):  125-128. 
    摘要 ( 1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某低品位铜铅硫化矿石铜、铅品位分别为0.54%和2.12%。为确定铜、铅选矿工艺,采用铜铅混浮再分离的原则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40%的情况下,采用1粗1扫2精铜铅混合浮选、1粗2扫3精铜铅分离流程处理矿石,可获得铜品位为25.32%、含铅7.96%、铜回收率为82.06%的铜精矿,铅品位为58.36%、含铜0.73%、铅回收率为85.61%的铅精矿。
    某钼铋硫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试验
    别雪祥, 彭会清, 邵辉
    2016, 45(07):  129-131. 
    摘要 ( 9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钼铋硫混合精矿品位较低,粒度较粗,-0.074 mm占64%,钼、铋主要以连生体的形式存在。为获得合格的钼、铋精矿,对试样进行了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再磨至-0.074 mm占85%后,采用1粗1精2扫钼铋混浮、1粗2精2扫抑铋浮钼流程处理,最终获得钼品位为53.13%、钼回收率为88.95%、含铋1.46%的钼精矿,铋品位为23.68%、铋回收率为80.06%、含钼3.87%的铋精矿,以及硫品位为31.16%、硫回收率为71.98%、含钼0.32%、含铋1.11%的硫精矿。
    不同处理方法对白云母离子交换能的影响
    杨浪, 贾菲菲, 宋少先
    2016, 45(07):  132-135. 
    摘要 ( 10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云母因片层上发生离子取代而呈现强电负性,对层间离子具有很强的静电吸引力,致其离子交换能很小,这严重阻碍白云母的剥离及其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为此,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白云母离子交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云母在750 ℃下煅烧后因发生脱羟基作用,使离子交换能增加0.11 mmol/g;750 ℃煅烧后经NaB(C6H5)4处理,其离子交换能仅小幅增大;750 ℃煅烧后经LiNO3处理,离子交换能显著提高至0.65 mmol/g。样品的XRD和IR分析表明,煅烧以及煅烧后经LiNO3处理均可显著增大白云母的层间距,降低层对层间离子的吸引力,提高离子交换能。因此,煅烧和煅烧后用LiNO3处理,是制备高附加值白云母的重要方法。
    湖北某胶磷矿石浮选脱铁、铝、镁试验
    汪博, 刘涛, 张一敏, 刘鑫, 孙坤
    2016, 45(07):  136-140. 
    摘要 ( 10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某中低品位硅质胶磷矿含有大量铁、铝、镁杂质元素,为开发利用该资源,减轻杂质元素对后续磷矿加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代表性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和浮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倍半氧化物R2O3(即Al2O3与Fe2O3)主要存在于云母黏土类矿物和铁碳质矿物中,钙镁质共生矿物以白云石的形态存在;矿石采用2次正浮选、1次反浮选流程处理,获得了P2O5品位为32.98%、回收率为92.30%,R2O3含量为2.94%、脱除率为69.17%,MgO含量为1.02%、脱除率为67.54%的磷精矿,符合酸法加工磷矿石优等品质量标准。
    用新药剂AT908及BK201改善 大包庄硫铁矿浮硫指标
    苏建芳, 王中明, 刘方, 刘书杰, 赵杰, 朴永超
    2016, 45(07):  141-143. 
    摘要 ( 10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大包庄硫铁矿选矿厂以硫酸铜为活化剂、7022+9010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浮硫,该药剂制度不仅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生产指标不够理想。为解决此问题,以环保型新药剂AT908为捕收剂、BK201为起泡剂进行了浮硫试验。结果表明,在浮硫工艺流程不变、药剂种类和用量均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硫精矿有效硫品位提高了1.60个百分点、有效硫回收率提高了2.64个百分点。因此,新药剂在环保、经济效益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地质与测量
    江玛—赛登地区铜多金属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雷传扬, 李威, 尹显科, 吴建亮, 张伟, 袁华云
    2016, 45(07):  144-150. 
    摘要 ( 10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藏北阿里江玛—赛登地区铜多金属矿点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通过开展矿产调查工作在该地区发现了赛登铜矿点、江玛铜金矿点、江玛南铜银矿点。为明确区内下一步找矿方向和工作重点,首先对区域成矿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分别从矿体形态及产出、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等方面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最后分析了成矿机理,初步建立了矿床模型,总结了区内地层、岩体、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并对区内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去申拉组地层对区内铜多金属矿化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其中蚀变安山岩与成矿关系密切;②赛登铜矿化体主要产出于NW—SE向顺层产出的蚀变破碎带内,江玛南铜银矿化体受火山机构控制明显;③江玛铜金矿化、金矿化主要产出于蚀变安山岩和蚀变石英闪长玢岩中;④矿区剥蚀程度较小,矿床保存尚好,寻找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前景良好,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被地表安山岩覆盖的深部含矿隐爆角砾岩筒及含矿玢岩体。
    矿区塌陷区遥感影像改进自适应维纳滤波算法
    冯丽慧
    2016, 45(07):  151-154. 
    摘要 ( 10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遥感影像为矿区开采沉陷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数据,对于提高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的精度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遥感影像的获取受到矿区成像环境、成像器件固有的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易混入不同程度的随机噪声,降低了遥感影像的成像质量,导致难以高精度提取矿区塌陷区域的相关数据。为此,提出了一种针对矿区塌陷区遥感影像的滤波算法。该算法首先对自适应维纳滤波算法添加了噪声图像块检测环节,对其进行了适当改进,将改进后的自适应维纳滤波算法用于对遥感影像进行去噪;然后针对去噪后遥感影像对比度不高的问题,采用动态均值算法进行增强处理,即通过设定某一阈值,将遥感影像像素点灰度值划分为亮度异常和亮度正常2个部分,采用亮度正常的像素点灰度值修正亮度异常的像素点灰度值,实现对遥感影像对比度的动态调整。采用一幅某矿区塌陷区的遥感影像分别对新算法、自适应维纳滤波、中值滤波、非局部均值滤波等算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对于矿区塌陷区遥感影像的滤波效果相对于其余算法而言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提高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的精度有一定的帮助。
    机电与自动化
    尾矿库三维点云数字化安全闭库技术
    周帅, 施富强, 许杰, 黄小华, 唐宇峰
    2016, 45(07):  155-159. 
    摘要 ( 13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尾矿库闭库设计问题研究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在三维点云基础上开展数字化闭库设计。结合某尾矿库闭库实际需求,首先,利用长距离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了尾矿库及周边环境的三维点云数据,经拼接、去噪、孤点剔除、植被过滤等数据处理过程,建立了尾矿库堆积三维实体模型。然后,根据拟定的闭库总体方案,依次进行了排洪系统、库顶结构、截洪沟的三维数字设计,提出了阶梯式台地新型库顶结构,使整个库区总体形成库底地势高、坝体地势低的有利于排水的库区顶部结构,可保持自然稳定,且可避免形成山顶水库,大大减小了洪水漫坝进而溃坝的风险。最后,针对闭库方案,分别进行了调洪演算与稳定性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均符合尾矿库安全要求。基于三维点云数据建立的实体模型,为尾矿库数字化闭库设计的开展提供了准确数据基础,结合提出的新型库顶结构,可为类似尾矿库闭库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露天矿设备调度图表绘制及设备时间利用率分析系统
    孙效玉, 涂鸿渐, 诸子轩, 王硕
    2016, 45(07):  160-164. 
    摘要 ( 8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人工绘制露天矿设备调度图表存在的费时费力、效率低、缺乏纠错手段等问题,以规范化、模块化、智能化、可视化为目标,确定了系统功能和新的故障处理业务流程,设计了数据库、图表绘制、故障指标统计与可视化展示等技术方案,并以Visual C# 2013为集成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 2008为后台数据库,开发了扩展性和实用性较强的露天矿设备调度图表绘制与管理系统,实现了调度图表的智能可视化,提高了统计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经抚顺西露天矿数据检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安全与环保
    冻融作用下德尔尼铜矿边坡滑坡的演化机制
    赵东寅
    2016, 45(07):  165-170. 
    摘要 ( 9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德尔尼铜矿北帮边坡滑坡为研究对象,选取岩性、抗压强度、含水率、风化程度、冻结温度以及冻融次数为冻融作用影响因素,以不同冻融时间周期海量点荷载试验数据为真实值,应用混沌神经网络对冻融作用下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反演分析、稳定性计算进行验证;以冻融作用对岩体强度的劣化及水冰相变引起的岩体裂隙扩展为切入点,结合滑坡体空间形态信息、爆破卸荷作用、上覆岩层压力导致的非均匀变形,分析冻融作用下滑坡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下滑坡的演化机制主要在于岩体强度的劣化、水冰相变过程对岩体裂隙扩张的影响以及爆破卸荷的加剧作用。
    露天转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孙世国, 张玉娟, 苗子臻, 王佳, 解禹
    2016, 45(07):  171-174. 
    摘要 ( 108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诱发的边坡失稳将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主要原因是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覆岩应力重分布,并引起岩体的移动和变形,岩体强度降低,影响边坡稳定。为了研究露天转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某矿实际开采工程为例,运用MIDAS,FLAC3D等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地下采区位于边坡的坡脚、坡中和坡外区3种条件下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得出地下采区位于坡脚处开采会导致坡覆岩边坡滑移区范围最大,边坡失稳概率大;位于坡外区开采因上覆岩层沉陷使整体坡角减小,有利于边坡稳定;而位于坡中区开采时,边坡稳定状态介于两者之间。通过对该工程实例分析得到地下采区位于坡脚、坡中区时边坡安全系数不足,在坡外开采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东山铁矿露天采场改建尾矿库边坡稳定性研究
    徐嘉辰, 寿震宇, 曾霄祥, 曹其光刘涛
    2016, 45(07):  175-178. 
    摘要 ( 10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东山铁矿露天采场地质环境治理为背景,针对该采坑现状边坡及改造成尾矿库后终期边坡稳定性问题,通过矿山现状实测地形图及现场实地踏勘选取典型边坡剖面,利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LOPE/W模块,对露天采场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所选典型剖面的边坡最危险滑裂面的位置以及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边坡安全系数,通过对比采用各种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东山露天采场边坡的最小安全系数为1.201,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在拟定工况条件下采坑边坡大部分边坡剖面处于稳定状态,个别部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即总体安全稳定性有保障,但局部部位存在小规模崩塌、落石的可能性。总体而言,该露天采坑在改建成为尾矿库的过程中边坡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综合利用
    湖北某铜尾矿再选回收铜硫试验
    焦文亚, 赵义, 邵辉, 吴迪
    2016, 45(07):  179-181. 
    摘要 ( 9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某铜尾矿泥化严重,铜品位为0.13%、硫品位为2.89%,-200目占66.13%,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为综合利用该二次资源,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试样采用1次浮选脱泥—磨矿—1粗3精浮铜—1粗3精1精扫浮硫流程处理,获得了铜品位为18.31%、回收率为60.71%的铜精矿和硫品位为53.70%、回收率为66.34%的硫精矿。
    从郴州某冶炼渣中分选锌铅银
    刘三军, 姚文明, 覃文庆, 岳琦, 薛凯, 贺国帅, 李文华, 曹杨
    2016, 45(07):  182-185. 
    摘要 ( 9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郴州某冶炼渣中铅、锌、银、铁、硫含量分别为7.23%、5.02%、143.28 g/t、45.70%、21.11%。为开发利用该二次资源,对有代表性试样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2%条件下,以硫酸铜为活化剂、生石灰为抑制剂、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1扫2精流程选锌,选锌尾矿再磨至-0.038 mm占84%后经1次摇床重选选铅银,可获得锌品位为40.02%、回收率为80.36%的锌精矿,以及铅、银品位分别为45.56%和 1 000.12 g/t,铅、银回收率分别为62.83%和69.59%的铅银混合精矿。
    江西某硫尾矿中白钨矿的浮选回收试验
    罗文, 邵辉
    2016, 45(07):  186-188. 
    摘要 ( 8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某硫尾矿中有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WO3含量为0.22%。为确定该尾矿中白钨矿的回收工艺,在实验室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试样采用1粗3精3扫常温浮选,常温精矿以水玻璃为脱药剂在90 ℃下搅拌脱药,再采用1粗4精3扫加温浮选流程处理,最终得到WO3品位为67.03%、回收率为76.17%的白钨精矿。
    云南某炼锌渣中锗铟的硫酸浸出
    袁华玮, 刘全军, 张治国
    2016, 45(07):  189-192. 
    摘要 ( 9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稀散金属锗、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常伴生在铅锌矿或煤中,主要从锌冶炼渣或煤燃烧后的烟尘中提取。云南某铅锌矿冶炼厂的高硅炼锌渣中锗、铟含量分别为126.00、358.00 g/t,SiO2含量为24.62%,为高效低耗浸出其中的锗、铟,以硫酸溶液为浸出剂进行了浸出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1%、硫酸溶液的浓度为110 g/L、液固比为3、搅拌强度为350 r/min、浸出温度为70 ℃、浸出时间为4 h情况下,试样中锗、铟的浸出率分别达87.90和89.88%。
    广西平果拜耳法赤泥的水硬胶凝特性
    刘英, 倪文, 黄晓燕, 李德忠, 马旭明
    2016, 45(07):  193-196. 
    摘要 ( 14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XRD、FTIR、TG-DSC和SEM测试表征了广西平果拜耳法赤泥在电石渣和脱硫石膏复合激发作用下的水化产物及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研究了该赤泥在复合激发下的水硬胶凝特性。结果表明:该赤泥在电石渣和脱硫石膏的复合激发下水化3、7、28 d的抗压强度均大于4 MPa,表现出一定的水硬胶凝特性;该体系水化反应生成了钙矾石、C-S-H凝胶、富钠钙柱石、无水芒硝和氢氧化铝等。钙矾石晶体相互搭接形成骨架结构,成为胶凝材料硬化浆体强度的主要来源,C-S-H凝胶等胶结或充填在钙矾石中间,加固并致密了凝结硬化体的结构。以上研究成果可为拜耳法赤泥用于地下采矿胶结充填胶凝材料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