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0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1-06-08
    采矿工程
    岩体裂隙结构表征方法的探讨
    李莉, 王洪江, 王贻明
    2011, 40(06):  1-5. 
    摘要 ( 20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岩体节理裂隙表征的方法,综合评述了各种表征方法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宏观岩体结构面测试方法和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数值表征方法。从惯用的2D裂隙结构表面形态的获取到3D裂隙网络结构的模拟,从传统的人工测量到摄影测量技术的使用,详细介绍每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应用范围和使用程度。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深埋于地下的岩体结构,弥补了岩石力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衔接中的不足。  
    煤矸石似膏体快速充填试验研究*
    刘晓玲, 王新民, 吴鹏
    2011, 40(06):  6-8+35. 
    摘要 ( 20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煤矿因“三下”环境积压了大量煤炭资源。为最大限度地回收工广煤柱及解决煤矸石排放问题,进行了煤矸石似膏体快速充填试验研究。通过对充填强度和凝结时间的试验所得结果分析,确定了最佳配比,强度满足要求,且凝结时间较短。采用煤矸石似膏体快速充填既快速又环保,为煤矿合理回收“三下”积压矿石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中厚矿体崩落法卸压开采适用条件分析
    王文杰
    2011, 40(06):  9-12. 
    摘要 ( 17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厚矿体采用崩落法卸压开采时,不但需要考虑卸压效果,还应考虑开采取得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了卸压开采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卸压开采采场结构布置形式建立了废石混入率与各参数间的关系,依据开采所能允许的技术经济指标确定了中厚矿体卸压开采的适用条件。探讨了主要采场参数对开采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为中厚矿体卸压开采技术适用条件的确定以及卸压开采参数优化提供了可行方法。  
    大阶段嗣后充填回采顺序及出矿控制技术研究
    徐文彬, 宋卫东, 万海文, 王文潇, 王文景
    2011, 40(06):  13-15+28. 
    摘要 ( 17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马钢姑山矿后观音山矿体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2D数值软件分析了嗣后充填法开采矿房引起的围岩应力、变形以及塑性区域变化情况,得到了围岩应力、变形及塑性区域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5种回采顺序方案,确定了盘区矿房回采顺序;并从散体力学方面提出了阶段嗣后充填法出矿顺序,指导了矿山实际生产。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深部岩爆预警和断层突水监测
    张海明, 董山
    2011, 40(06):  16-19. 
    摘要 ( 19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山岛金矿直属矿区进入深部开采时出现岩爆现象,同时生产区域存在由于岩爆诱发的矿柱失稳和顶板冒落的危险,需要进行监测和预警。基于适合监测深部金矿安全开采的微震监测系统检测结果,研究基于微震监测的深部岩爆预警技术思路,分别研究了岩爆危险区域的预报、微震监测划分采场安全等级、断层突水的微震监测等内容。通过研究达到全面监控目标区域的岩石稳定状况和动态,实现了深部开采的监测和预警。
    采场围岩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与充填采矿参数优化
    南世卿, 葛海源, 高谦2
    2011, 40(06):  20-24. 
    摘要 ( 18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家营铁矿属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类型,为确保采矿安全和矿区水文环境,采用充填采矿法采矿,建设规模为年产铁矿石2 000万t。矿山南区地表赋存丰富第四系含水层,采用渗流-应力耦合数值正交试验,建立了南区开采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优化分析,揭示地下开采对地表岩移和渗流场的影响规律。对于南区充填法采矿,采用所获得的采场结构参数和充填体强度,可以控制地面变形在允许的范围内,潜在大量涌水主要发生在-450 m段和-350 m段,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避免采场突水灾害。  
    断层影响下隧道喷锚支护效果的数值模拟
    崔芳, 高永涛, 吴顺川
    2011, 40(06):  25-28. 
    摘要 ( 18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喷锚支护是以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为主要手段,保证围岩稳定的隧道施工方法,其参数设计是维护隧道围岩结构稳定性的关键。结合大华岭隧道及F1断层的结构特点,根据隧址区断层实际走向、断层面产状与隧道轴线不同夹角,采用半经验半理论方法,设计F1断层段锚杆支护参数及混凝土喷射厚度,利用岩土与隧道分析软件MIDAS/GTS对断层影响下的隧道喷锚支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特定施工段支护前后沉降对比及位移量,讨论了围岩和支护体系的结构状态及工程效果。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喷锚支护设计参数可以有效地限制围岩位移,维护围岩的稳定性。该方法可为同类隧道锚杆支护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应力路径对煤岩渗透率影响实验研究
    盛国君, 尹志军, 王春光
    2011, 40(06):  29-31+51. 
    摘要 ( 20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煤岩体在巷道开挖后应力出现重分布特征,利用CGMS煤层瓦斯气液相对渗透率测试系统,对屯留煤矿煤样施加不同应力组合以研究三轴加载条件下渗透率与应力、温度之间的耦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随应力、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各个方向的应力对渗透率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差别较大;与应力相比,温度对渗透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得出了渗透率与三轴应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并对温度和应力对渗透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在鹤煤八矿深部软岩巷道支护中的应用
    武志德, 周宏伟, 刘金锋, 张涛, 师俊泽
    2011, 40(06):  32-35. 
    摘要 ( 16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钢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的整体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钢纤维的阻裂、增强、增韧机理。针对鹤煤八矿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特点,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原因,提出通过素喷混凝土中掺入适量钢纤维的方法来改善混凝土的整体力学性能,使之更好地适应软岩巷道大变形的需要。借助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支护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支护方案。该方案在鹤煤八矿3105岩中巷试验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新建楼下伏采空区的稳定性数值分析
    李兵磊, 高永涛, 于正兴, 米俊夫
    2011, 40(06):  36-38. 
    摘要 ( 17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唐山古冶分公司新建11#楼下伏采空区为例,采用离散元方法程序3DEC对采空区上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根据勘查获得采空区分布范围和采空区岩层信息,运用由整体到个体的方法建立3D计算模型,分析不处理和处理情况下采空区的稳定性。通过模拟计算,在不处理的情况下,监测点沉降量约为20 cm;在模拟注浆充填体的物理特征来处理采空区的情况下,监测点沉降量约为3.5 cm。模拟结果表明,采空区处理后,沉降量在建筑物允许沉降范围之内,为施工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煤矿瓦斯抽采定向长钻孔高效成孔工艺研究
    许超, 李泉新, 刘建林, 史海岐
    2011, 40(06):  39-41+55. 
    摘要 ( 14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国内外煤矿井下瓦斯钻孔技术现状的分析,介绍一种本煤层近水平定向长钻孔施工装备和技术,并通过实例将本煤层定向长钻孔和本煤层普通直钻孔的瓦斯抽采效果进行对比,得出定向长钻孔的潜在优势。同时,指出我国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长钻孔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影响钻孔钻进效率及深度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定向长钻孔施工工艺技术及其关键的开分支技术,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覆岩裂隙带发育高度数值模拟与探测
    李家卓, 方庆河, 谭文峰, 刘坤, 庄启恒
    2011, 40(06):  42-45. 
    摘要 ( 16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锦丘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和围岩力学参数等,建立了力学模型,运用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对自开切眼至充分采动全过程覆岩随工作面推进时的应力、位移和破坏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由此确定了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用经验公式对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计算,并采用钻孔分段注水法对裂隙带高度进行了现场探测验证,证明数值模拟方法能提供较为理想的预测精度,从而为确定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提供了一种新的且简易可靠的方法。  
    基于尺寸效应的岩石声发射时空特性数值模拟
    赵康, 王金安
    2011, 40(06):  46-51. 
    摘要 ( 16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不同大小尺寸岩石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及其对岩石破坏过程声发射的影响,以某矿山岩石力学参数为依据,利用数值软件对相同高径比、不同大小尺寸的6组岩样进行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当岩样尺寸小时,大的声发射事件主要出现在岩样大破裂贯通前后,声发射在岩样中从当初的随机性分布,到过峰值载荷之后大量集聚在岩样中部。试样尺寸较大时,未达到峰值应力前声发射较少出现,且分布弥散,大的声发射事件仅在峰值载荷后出现1次,其能量和数量均是声发射历史上最显著的,在试样中两处聚集成核,这与不同尺寸岩样内部包含不同缺陷强度离散性有密切关系。  
    大采深煤矿地下巷道的工程特征
    刘长武, 周晓明, 李晓迪
    2011, 40(06):  52-55. 
    摘要 ( 18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系统总结采矿工程与其他岩土工程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煤矿地下巷道的空间几何特征、围岩介质特征、采动影响特征和技术经济特征等4个层面,全面分析了大采深煤矿地下巷道的工程特性。重点论述了大采深地下巷道周围应力重新分布规律的特点和受回采工作采动影响的回采巷道的围岩变形发展变化过程,阐明了学科交叉与技术交流的重要性。  
    支持向量机预测高边坡爆破质点振动速度
    欧敏, 林从谋
    2011, 40(06):  56-58. 
    摘要 ( 17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泉州某工程高岩石边坡爆破振动数据,选择单段最大药量、水平距离、高程差作为影响因子,采用支持向量机(SVM)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进行训练、交叉验证、最后预测。证明支持向量机理论能较好地预测爆破振动合速度。研究成果为改善岩石高边坡爆破振动预测精度提供了一种方法。  
    尾矿固结排放技术研究
    侯运炳, 唐杰, 魏书祥
    2011, 40(06):  59-62. 
    摘要 ( 2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尾矿固结排放技术处理西石门铁矿尾矿,可以不建尾矿库。尾矿固结排放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泵砂、添加胶凝材料、尾矿脱水和脱水后尾矿堆排。通过实验室和工业试验,优选出适用的胶凝材料并得到胶凝材料配比规律,得出浓缩脱水设备的技术参数。根据试验结果提出50万t/a尾矿固结排放系统优化方案。根据试验和分析计算,预计西石门铁矿尾矿固结排尾的综合成本低于尾矿库排尾。此外,尾矿固结排尾不需要建尾矿库,同时治理了塌陷区,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冒落矸石自行充填沿空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白兰永
    2011, 40(06):  63-66. 
    摘要 ( 16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葛泉煤矿1528工作面运输巷具体的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通过在巷道内将强制切顶与矸石护帮融为一体的特种组合支护,研究试验了一种利用工作面内的冒落矸石进行巷旁自行充填的沿空留巷技术。通过大量的现场实测与对比分析,研究了受2次重复采动影响的巷道顶底板与两帮围岩的变形规律,得出了影响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主要因素,为实现冒落矸石自行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矿物工程
    2,4-二羟基苯甲酸对赤铁矿和石英的抑制性能
    刘文刚, 魏德洲, 王晓慧, 崔宝玉
    2011, 40(06):  67-70. 
    摘要 ( 18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单矿物试验比较了2,4-二羟基苯甲酸对赤铁矿和石英的抑制性能,结果显示,该药剂对石英有较强的的抑制作用,而对赤铁矿的抑制作用弱得多。在矿浆pH=8.4条件下,以30.4 mg/L油酸钠为捕收剂、40.2 mg/L 2,4-二羟基苯甲酸为抑制剂分选赤铁矿与石英的人工混合矿(配比为32),可取得精矿铁品位64.03%、铁回收率90.66%的分选指标。动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2,4-二羟基苯甲酸在石英表面发生吸附时,依靠的是氢键作用。
    某褐铁矿微波磁化焙烧—弱磁选试验
    陈斌, 易凌云, 彭虎, 杨军, 黄柱成
    2011, 40(06):  71-73+77. 
    摘要 ( 17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河南义马褐煤为还原剂,对印尼某褐铁矿进行微波磁化焙烧—弱磁选试验,主要考察了焙烧时间、焙烧矿磨矿细度及磁场强度对精矿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还原剂配加量为5.4%、微波功率为1 kW的固定条件下,当焙烧时间为45 min(终点温度840 ℃)、焙烧矿磨矿细度为-200目占97.17%(-325目占82.03%,-400目占64.15%)、磁场强度为150 kA/m时,可获得铁品位为57.28%、铁回收率为83.95%的铁精矿。试验中发现,微波焙烧产品可以很容易就被磨得很细。  
    贵州观音山菱铁矿选矿试验
    喻荣高, 杨大兵, 唐庆华, 张东升, 吴明
    2011, 40(06):  74-77. 
    摘要 ( 16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有效利用贵州观音山地区的菱铁矿资源,对该矿石进行了重选、强磁选及磁化焙烧—弱磁选试验。结果表明:重选和强磁选都难以获得品位合格的铁精矿;在焙烧温度为850 ℃、焙烧时间为60 min、还原剂用量为4%、最终磨矿细度为-325目占80%、磁感应强度为150 mT的条件下,观音山菱铁矿经过磁化焙烧和两段磨矿、两段弱磁选,可以获得铁品位为64.41%、S和P含量分别为0.19%和0.024%、铁回收率为87.41%铁精矿。  
    Gemini型捕收剂对石英和磁铁矿的浮选性能
    邹文博, 夏柳荫, 钟宏
    2011, 40(06):  78-80+92. 
    摘要 ( 16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Gemini型捕收剂Gemini-31503和十二胺对石英和磁铁矿的浮选特性,结果表明,Gemini-31503在较宽的pH范围里对石英具有很强的捕收能力,并且对石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其性能明显优于十二胺。用Gemini-31503对石英和磁铁矿的人工混合矿进行反浮选,在不需再添加其他任何药剂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分选指标。动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Gemini-31503在两种矿物表面的吸附主要为静电吸附,且在相同条件下,Gemini-31503在石英表面的吸附量比在磁铁矿表面的吸附量大。  
    某含铜鲕状赤铁矿选矿试验
    罗永吉, 肖军辉
    2011, 40(06):  81-85+96. 
    摘要 ( 15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西部地区某含铜铁矿石中铁主要以鲕状赤铁矿形式存在,铜主要以结合氧化铜形式存在。对该矿石进行了氯化离析—浮选—弱磁选试验,结果表明:将矿石在氯化钠和焦炭用量均为7%、离析温度为950 ℃、离析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进行氯化离析焙烧后,经1粗2精3次浮选,可以得到铜品位为19.64%、铜回收率为82.41%的铜精矿,浮选尾矿经1次弱磁选,可以得到铁品位为65.86%、铁回收率为78.62%的铁精矿。  
    硫化铟常规酸浸和氧化酸浸试验研究
    韦岩松, 马宸, 黎铉海
    2011, 40(06):  86-88+96. 
    摘要 ( 18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人工合成的硫化铟模拟实际硫化铟,研究了硫化铟在硫酸体系中常规浸出和以高锰酸钾、双氧水为氧化剂的氧化浸出的浸出效果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为800 r/min、物料粒度为75~96 μm、液固比为300∶1、温度为80 ℃、硫酸初始浓度为2.0 mol/L的条件下,常规浸出60 min,铟的浸出率为84.9%;而在相同条件下加入氧化剂KMnO4或H2O2进行氧化浸出,只需20 min就可使铟的浸出率达到94.9%或92.8%。在温度<70 ℃时,氧化剂的效应起主要作用,高锰酸钾的氧化效果比双氧水更明显;在温度>70 ℃时,温度效应占主导地位,两种氧化剂的影响差别不大。  
    硫化铟常压硫酸浸出动力学研究
    黎铉海, 马宸, 俸余, 潘映霞, 于林华, 蒋娟娟, 韦正广
    2011, 40(06):  89-92. 
    摘要 ( 20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人工合成的硫化铟模拟实际硫化铟,通过测定不同物料粒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硫酸浓度和不同浸出时间下铟的浸出率,进行了硫化铟常压硫酸浸出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硫化铟常压硫酸浸出过程符合晶粒参数n为0.576的Avrami模型,受化学反应和扩散混合控制;由于化学反应较快,因此要提高铟的浸出效率,应设法强化扩散效应。  
    某金矿矿泥单独浮选试验研究
    董洁, 曹亦俊, 刘洋, 黄根
    2011, 40(06):  93-96. 
    摘要 ( 19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某金矿选厂在破碎段经洗矿、分级、浓缩脱出的矿泥含金量与原矿相当,但粒度过细,进入浮选系统后会恶化浮选过程。为此,分别采用浮选机和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该矿泥进行了单独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矿泥经浮选机1粗1精2扫选别,可获得平均金品位为90.73 g/t、平均金回收率为77.91%的合格精矿,经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1粗1精选别,可获得平均金品位为98.43 g/t、平均金回收率为87.93%的合格精矿,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不仅选别指标明显优于浮选机,而且可比浮选机减少2次扫选作业。  
    行洛坑钨矿钨细泥选别工艺改造
    郭阶庆
    2011, 40(06):  97-100. 
    摘要 ( 19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化行洛坑钨矿选矿厂针对其钨细泥处理系统生产成本高,钨回收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的状况,采用脱泥—脱硫—常温浮选—离心选矿机精选新工艺取代原有脱硫—黑白钨混合浮选—浮、磁、重选黑白钨分离复杂工艺,在精矿品位相近的情况下,使系统作业回收率和对原矿回收率分别提高了43.91和6.91个百分点,同时使精矿药剂成本和电费减少了69.51%,较成功地解决了钨细泥回收的技术难题。
    用酯105浮选酒钢桦树沟铜矿石的试验研究
    王彩虹
    2011, 40(06):  101-103+108. 
    摘要 ( 19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试验室试验和扩大连选试验,研究了以酯105作为捕收剂浮选酒钢桦树沟铜矿石的选别效果,并与丁黄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相同的浮选流程,酯105所获铜精矿品位为22.51%,比丁黄药所获铜精矿的品位高出3.72个百分点,而且酯105还具有药剂制度简单、药剂成本低、尾矿水水质好等优点,为此推荐采用酯105选别桦树沟铜矿石。本研究成果已被作为桦树沟铜矿选矿厂的设计依据。  
    碱度和内配燃料对赤铁矿球团强度的影响
    朱德庆, 沈文俊, 潘建, 春铁军
    2011, 40(06):  104-108. 
    摘要 ( 21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赤铁矿球团强度低的问题,以巴西某赤铁矿精矿为对象,研究了碱度、内配燃料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对赤铁矿球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含镁熔剂性赤铁矿球团时,将碱度控制在0.3~1.2可显著提高预热球团和焙烧球团的抗压强度;制备内配燃料酸性含镁赤铁矿球团时,焦粉配比不超过1.0%可改善预热球团强度而基本不影响焙烧球团强度;制备内配燃料熔剂性含镁赤铁矿球团时,将焦粉配比控制1.5%以内,球团碱度控制在0.9,可显著提高焙烧球团强度。由此可见,制备内配燃料熔剂性含镁球团是改善赤铁矿球团强度的有效途径。  
    鄂西高磷鲕状赤铁矿矿浆粘度影响因素研究
    汪彬, 李茂林, 崔瑞, 朱晔
    2011, 40(06):  109-112. 
    摘要 ( 2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研究如何提高鄂西高磷鲕状赤铁矿的超细磨效率提供参考,考察了矿石细度、矿浆浓度、矿浆温度及剪切率对鄂西高磷鲕状赤铁矿矿浆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鄂西高磷鲕状赤铁矿的矿浆粘度随矿浆浓度提高和矿石细度变细呈指数关系上升。矿石较粗时,温度对矿浆粘度影响较小;矿石变细后,矿浆粘度随温度升高逐渐呈直线下降趋势。随着剪切率的提高,矿浆的粘度不断下降,而且在剪切率提高的初期下降幅度很大。根据试验结果,认为对鄂西高磷鲕状赤铁矿进行超细磨时,矿浆浓度不宜超过50%,同时适当提高磨机的转速将有利于降低矿浆粘度,提高磨矿效率。  
    地质与测量
    云南会泽大黑山玄武岩铜矿床地气微粒特征
    曹建劲, 刘昶, 张鹏, 李羿芃, 熊志华
    2011, 40(06):  113-115. 
    摘要 ( 18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云南会泽大黑山玄武岩铜矿床地气微粒采样,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地气微粒主要有铁、铜、钙等氧化物微粒以及氯化钠、高岭石、方解石微粒等,这些微粒特征可用来作为该类矿床隐伏矿体的找矿标志。  
    山区移动观测站布设模式与数据处理
    王刚, 郭广礼, 李伶
    2011, 40(06):  116-119. 
    摘要 ( 18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山区开采沉陷研究对地表移动观测的要求和特点,应用GPS-RTK在放样中的优势,对山区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布设模式、观测方案以及数据处理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传统的山区地表移动观测站布设和数据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区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和数据处理新方法。  
    GAK-1陀螺经纬仪在铀矿井下定向中的应用
    朱煜峰, 刘杨, 鲁铁定, 王伟忠
    2011, 40(06):  120-122+152. 
    摘要 ( 22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加强矿山井下导线的方向控制, 减少长距离贯通导线测角误差的累积影响, 确保贯通精度,使用陀螺经纬仪对井下导线边进行定向。介绍了瑞士WILD GAK-1陀螺经纬仪,并通过实例对陀螺经纬仪采用逆转点法对矿井进行定向,从而提高巷道贯通精度,并对定向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机电与自动化
    包钢矿浆管线工程无缝管段现场压力测试
    谭俊清, 张利平
    2011, 40(06):  123-126+132. 
    摘要 ( 18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清管、通球、测径、注水、试压、排水等一系列程序,对包钢矿浆管线工程中自产无缝管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管材与焊口均能满足工作压力、屈服强度的要求,特别是能够满足瞬变最大压力的要求,可以确保管线运行安全。  
    锚杆(索)让压装置作用原理及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刘波涛, 高明仕, 闫高峰, 袁得江
    2011, 40(06):  127-129. 
    摘要 ( 20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部软岩巷道中大面积锚杆、锚索破断现象是巷道支护面临的一个难题。在不需要改进支护材料规格和材质的基础上研制了锚杆、锚索让压装置。分析了让压装置的作用原理,让压装置预留压缩量补偿围岩变形,避免了锚杆、锚索破断,同时实现高阻让压,阻止围岩变形。让压装置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基于MTS815.02型岩石伺服渗透试验系统,实验采用给定变形的方式,按照位移控制模式以0.05 mm/s的速度加载,测试了3组让压装置的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3组让压装置可分别配套于普通锚杆、φ17.8 mm锚索、φ18.9 mm锚索的使用。  
    TSP技术在矿山井巷掘进及采矿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尚亿军, 任高峰, 李晓虎, 张英, 袁岳琪, 雷春英
    2011, 40(06):  130-132. 
    摘要 ( 20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使用TSP技术进行矿山井巷掘进和采矿生产过程中的地质超前预报,为即将掘进的井巷、矿体内部的地质结构及其周围的地质状况提供有用信息。通过配套软件TSP win对岩体力学参数进行评估,获得地层变化的2D和3D图像,岩体中横波和纵波的波速、岩体密度、泊松比、岩体的弹性模量等,得出矿体围岩等级、长度、空间位置,可对不良地质体的空间分布、规模和类别如断层、岩溶及含水量进行预报,为超前支护和衬砌提供依据和参数,为不同地段和不良地质体的施工和采矿生产提供施工方案和解决措施。  
    高精度雷管爆破振动信号特征比较分析
    夏晨曦, 杨军, 陈大勇, 李顺波
    2011, 40(06):  133-136. 
    摘要 ( 17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普通雷管和高精度雷管爆破振动监测实验数据,采用小波包分析提取爆破振动信号能量分布特征,对比分析和研究了高精度雷管与普通雷管振动信号在频带分布、不同频带能量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使用高精度雷管实施爆破有助于降低爆破振动。高精度雷管振动信号频带分布较窄,90%以上的能量集中于0~100 Hz,低频带能量占据比重较大,在0~50 Hz内的能量约占总能量的75%~90%。要注意在0~4 Hz内的能量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而不能仅仅靠振动速度来判断爆破振动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安全与环保
    云锡老厂深部开采通风系统方案优化
    余文章, 戴晓江, 季现伟, 王孝东
    2011, 40(06):  137-139+148. 
    摘要 ( 16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原理及特点,以风压、等积孔、特征巷道风量、年通风电费、风机购置费等作为指标集,对云锡老厂深部开采通风系统设计可能方案进行客观分析优选,获得最佳方案。该方案实施后,通风效果明显改善,通风费用降低。应用实例表明,将该投影法应用到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化中,其结果科学、有效、可行。  
    事故树在露天矿爆破飞石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周寅, 张建华
    2011, 40(06):  140-142+148. 
    摘要 ( 19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事故树分析方法,对大型露天金属矿爆破飞石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绘制出爆破飞石事故树分析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计算,得到爆破飞石事故的结构重要度,解析爆破飞石事故的原因、规律,为今后的爆破设计、施工和爆破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找出影响爆破飞石事故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峡谷区尾矿库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方法探讨
    付黎涅, 夏既胜, 陈佩妍
    2011, 40(06):  143-145. 
    摘要 ( 24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峡谷区地形条件复杂,汇水区多为山地地形,汇流速度快,因此峡谷区内尾矿库的选址与设计,首先要考虑其所在小流域洪峰流量的大小。探讨了目前普遍采用的流域洪峰流量计算方法后,选择了适合峡谷区小流域洪峰流量的计算公式,并以云南省某峡谷区尾矿库为例,进行了实地的计算。通过实际调查后,计算结果接近实际情况,计算方法值得在其他峡谷区推广应用。  
    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鉴定技术
    胡文志, 谢振华, 赵军
    2011, 40(06):  146-148. 
    摘要 ( 14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建立了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鉴定模型,模型选用硫化矿石的吸氧量、自热起始温度和比表面积为输入层单元,自燃倾向性等级为输出层单元。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了实现,将模型应用到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的实际鉴定中,预测结果真实可靠。  
    矿区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方法研究
    张金山, 乔大良
    2011, 40(06):  149-152. 
    摘要 ( 15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我国矿区发展的实际背景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矿区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复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矿区系统由资源、环境、经济、人口和科技5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关系。建立了矿区复杂系统仿真模型及其辅助预测模型,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的新方法。  
    某铜钼选厂铜精矿浓密溢流磁絮凝试验
    徐涛, 孙春宝, 米丽平, 周峰, 曾慧峰, 王然, 张银平
    2011, 40(06):  153-155+158. 
    摘要 ( 16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去除某铜钼选矿厂铜精矿浓密溢流水中的悬浮物使其能够回用,对该溢流水进行了磁絮凝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PAC用量为250 g/t、PAM用量为0.25 g/t、磁粉用量为2 500 g/t时,磁絮凝工艺可使溢流水的悬浮物去除率达到97%,浊度降至4 NTU,而且其效率比传统混凝工艺大大提高。  
    红透山矿隔离层残矿回收实践
    姜洪波, 赵兴柱, 许大鹏
    2011, 40(06):  156-158. 
    摘要 ( 17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透山矿针对隔离层残矿回收工作,在区域地压和充填体破坏性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回收区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分条支护与进路采矿结合工艺方法,灵活运用了不同的安全支护措施。在矿山-627 m中段1采区及-527 m中段5采区隔离层的回采过程中实现了安全、高效回收矿石资源的目标。  
    综合利用
    从某锡多金属矿铅锌尾矿中回收硫砷的选矿试验
    叶雪均, 陈晓芳
    2011, 40(06):  159-161+168. 
    摘要 ( 14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某锡多金属硫化矿选厂选铅锌尾矿中硫砷的流失问题,对该尾矿进行了综合回收硫砷的选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弱磁选—硫砷混合浮选—硫砷分离浮选流程,并在硫砷分离浮选时采用砷的高效抑制剂Y-As,可获得硫品位为43.14%、含砷0.56%、硫回收率为64.12%的综合硫精矿和砷品位为12.08%、砷回收率为86.79%的砷精矿,实现了硫、砷的有效分离和回收。  
    梅山钢渣工艺矿物学与综合利用研究
    王忠青, 刘安平, 李文
    2011, 40(06):  162-164+168. 
    摘要 ( 15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梅山钢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以及Ca、Fe的赋存状况和嵌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2项钢渣综合利用试验:一是根据钢渣的碱性特征,开展了用钢渣中和硫酸厂酸性废水的试验,未获得满意效果;二是根据钢渣的成分特征,开展了将钢渣用作水泥铁质校正剂的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从而为梅山钢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利用工业废渣制备充填胶凝材料的研究
    王斌云, 常钧, 叶正茂
    2011, 40(06):  165-168. 
    摘要 ( 14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降低矿山充填成本,以钢渣、矿渣等工业废渣为主要胶凝组分制备充填胶凝材料,研究了电石渣对其性能的影响。借助XRD、SEM测试手段分析了胶凝材料化产物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向充填胶凝材料中单掺15%的电石渣时,充填胶凝材料3、28 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16.3、38.6  MPa,与未掺电石渣的试样相比,3、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34.7%、26.3%;用25%的矿渣等量取代钢渣时,充填胶凝材料3、28 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26.4、48.3 MPa,与未掺矿渣的试样相比,3、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63.9%、28.5%,凝结时间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