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3-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采矿工程
膏体充填弹性地基梁模型分析及应用
冯锐敏, 丁自伟, 石磊, 岳陶
2013, 42(01): 1-6.
摘要
(
148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弹性地基梁解析方法,考虑影响长壁充填开采地表沉陷的3个关键因素,建立该条件下的力学模型,推导直接顶岩梁挠曲微分方程。根据其解析解,分析了覆岩移动的各影响因素,充填区和煤体内支承压力分布、顶板剪力等矿压显现规律,并分析了直接顶挠曲和地表下沉的关系。结果表明:直接顶岩梁的最大下沉值在采煤工作面后方5~15 m,充填体弹性地基系数是影响下沉的最重要因素,充填区支承压力的分布也随该系数的不同而变化;控制直接顶挠曲和地表下沉的最有效途径为提高充填体弹性地基系数,同时减少充填体欠接顶量。小屯矿膏体充填工业试验表明,地表最大下沉实测值为380.3 mm,解析法预测值为401.8~591.2 mm,两者很接近。
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稳产措施与边坡稳定性
卢宏建, 甘德清, 杨中建
2013, 42(01): 7-10.
摘要
(
140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庙沟铁矿在露采转地下过渡期间的生产实际,在充分挖掘矿山过渡期产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挖潜矿体的开采方案和安全保护措施,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实现了由露采转地下采产能平稳过渡,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罗河铁矿开采由崩落法改为充填法的效益分析
张亚东, 蔡嗣经, 徐泰松, 何晓文, 张辉
2013, 42(01): 11-14.
摘要
(
138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钢罗河铁矿一期开采设计由崩落法改为充填法。分析了改为充填法的必要性,并对2种采矿方法的矿石生产成本、对环境影响程度等5个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比较,得出由崩落法改为充填法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推广。
灵乡铁矿残留点柱回收与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王纪鹏, 欧阳治华, 刘夏临, 李苗
2013, 42(01): 15-19.
摘要
(
14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灵乡铁矿拟回采采空区内部分点柱对空区上覆岩层和地表设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法对其回采过程进行了模拟,揭示了回采过程中点柱的应力变化规律及顶板的应力分布变化,证明了回采工作的可行性。结合回采过程中应力变化,建议采用方案二进行回采是比较安全的,同时建议在2号、5号点柱上布置声发射监测点。
用动态不等时距灰色模型预测滑坡变形
谢谟文, 柴小庆, 贾宁
2013, 42(01): 20-22.
摘要
(
122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金坪子滑坡的实际变形监测数据,对动态不等时距灰色模型预测滑坡度变形的预测精度及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论证。实践证明,动态预测模型由于实时加入系统的最新数据,预测精度比非动态模型明显提高,更适合于工程应用。同时,基于SQL Server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采用C#编制了模型比较验证及预测程序,大大提高了建模及预测的效率。程序简单易用,适用性强。
石人沟铁矿三期工程采矿方法选择
张建勇, 苏建军
2013, 42(01): 23-26.
摘要
(
128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比较了石人沟铁矿三期工程选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优缺点,并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较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资源利用率高、基建投资少、效益好、占地少、不搬迁村庄、尾矿得到综合利用、井下排水量小,推荐选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石人沟铁矿需对已有的三期开拓工程做必要的调整,以满足调整后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煤巷围岩变形预测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石高鹏, 韩立军, 魏忠明, 孙昌兴
2013, 42(01): 27-29+37.
摘要
(
145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煤巷围岩收敛变形的监测数据,运用非线性拟合技术,选择4种非线性函数建立了煤巷围岩变形预测模型,实现对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数据的回归分析与预测,并基于VB编程方法构建了煤巷围岩变形预测系统,实时动态反映煤巷围岩的稳定状态。
头石山尾矿库排洪构筑物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张进, 乐陶, 曹纪刚
2013, 42(01): 30-32+69.
摘要
(
130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石山尾矿库是一个拟建的新库,根据规范要求其等级确定为二等库,并需进行排洪构筑物水工模型试验研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尾矿库排洪构筑物型式与尺寸的合理性;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满足排洪要求的排洪构筑物结构参数,为该尾矿库设计提供依据。
大顶山矿区悬顶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谭宝会, 孙文勇, 李金位, 张志贵, 陈星明
2013, 42(01): 33-37.
摘要
(
137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着重分析了四川锦宁矿业大顶山矿区出现悬顶现象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悬顶的措施,并介绍了一种新的处理悬顶的有效手段,以此为类似矿山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南芬露天矿高陡边坡变形监测及破坏特征研究
康瑞芳, 王长军, 樊建纬, 谢行, 邢洪羽, 于锐
2013, 42(01): 38-41.
摘要
(
177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TCA系列自动全站仪对南芬露天铁矿在采场下盘形成的高差约492 m的高陡边坡的变形进行监测。经过3 a的连续监测,取得了大量监测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当地表位移监测曲线进入“加速突变阶段”时,地表会产生显著变形,且累计变形量超过200 mm,峰值变形量达到650 mm。监测实践表明,该监测技术可靠性强、监测精度高、操作简便,值得在高陡边坡变形监测领域中推广。
金山矿业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分析
刘占卫, 王健, 李述涛
2013, 42(01): 42-45.
摘要
(
12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介绍了金山矿业的矿体赋存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可行性方案进行了分析。针对矿山开采的关键问题、安全防范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对金山矿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玻璃钢锚杆支护锚固力的试验分析
张杰, 叶义成, 王文杰, 吴健飞, 李丹青, 邹常富
2013, 42(01): 46-49.
摘要
(
245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锚固长度、锚固时间、锚固材料等影响玻璃钢锚杆锚固力的因素,在实验室开展了玻璃钢锚杆拉拔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对比法,分析研究了锚杆锚固长度、锚固时间、锚固材料对锚固力的影响规律,总结出玻璃钢锚杆锚固力随锚固长度和锚固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锚固材料的选择应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等规律,对玻璃钢锚杆的支护参数设计及支护机理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矿用物资装载问题的遗传算法研究
王永瑞, 魏平, 李权, 盛园园
2013, 42(01): 50-52.
摘要
(
141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增强矿山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水平,提高矿用物资的仓储、运输等效率,优化装载方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在对矿用零散货物配装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物资配送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兼顾车辆的有效容积和承载量等方面的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优化方法求解的数学模型,并引入模拟生物进化的遗传算法进行了实例研究。应用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在求解矿用物资装载最优方案的过程中,具有收敛速度快、用时短等优点,且计算精度较高;遗传算法良好的适应性和强大的搜索性能,非常适合用于求解多条件约束问题。研究结果有助于矿用零散物资运配送效能的提升,从而促进矿山企业相关物资管理部门经营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西石门铁矿南区高效开采工艺研究
何鑫, 任凤玉
2013, 42(01): 53-55.
摘要
(
134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石门铁矿南区矿体大量出露矽卡岩层,矿体变缓变薄。对该矿体采矿工艺进行改进研究,改进现有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工艺,采用3分段回采原则,并利用上、下双工作回采形式,实现上部贫矿与下部富矿同时开采,较好地适应了矿体产状的变化,实现了高效开采的目标。
侯庄矿胶结充填工艺探索
赵勇, 汪德浩
2013, 42(01): 56-58.
摘要
(
123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矿山实际,侯庄矿自行研究、设计并建造利用压滤尾砂现场二次造浆的胶结充填系统。在经过3次规划和改造后,胶结充填系统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了过程的自动化控制。3套胶结充填系统的效益参数对比表明,第3套系统造浆浓度稳定,灰沙比控制准确,充填质量和充填效率大幅度提高,满足了矿山生产需要。
高含水矿山井下废石破碎泵送胶结充填技术研究
姚银佩
2013, 42(01): 59-61.
摘要
(
132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湖南宝山矿砂页岩复杂破碎难采矿体的开采难题,建立井下废石破碎系统和移动式泵送充填系统,将井下废石就地破碎,碎石加入水泥、黄泥和水,经混合搅拌后,由移动式泵送充填系统加压,管道输送至采场空区充填。研究表明该充填系统具有充填迅速、充填浓度高、费用低、管路短且铺设简单、不受充填倍线影响等优点。
露天深孔台阶拒爆事故分析
肖晓梅, 薛延河, 李创新, 陈俊杰, 常根召, 金铮
2013, 42(01): 62-63.
摘要
(
127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露天深孔台阶爆破中,盲炮事故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同时,影响矿山的开采进度。通过爆破工程实例,详细地分析了露天矿山盲炮事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杜绝盲炮事故的施工措施,确保露天矿山爆破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
复杂环境中采空区爆破处理实践
陈晶晶, 蓝宇
2013, 42(01): 64-65+79.
摘要
(
132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爆破参数、起爆方法和起爆网络等几方面加以考虑,介绍在复杂环境中爆破处理采空区的实践,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阿尔登—拓普坎铅锌矿恢复生产的采矿技术方案
张明峰, 苏建军, 姜仁义
2013, 42(01): 66-69.
摘要
(
116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阿尔登—拓普坎铅锌矿的地质条件和矿山现状,通过分析计算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恢复生产的建设规模、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及主要采掘设备等主要采矿技术方案。矿山设计及恢复生产的实际表明,这些主要技术方案适合该矿恢复生产的具体条件,可供同类矿山借鉴参考。
矿物工程
黄铁矿表面氰根离子的吸附规律研究
韩跃新, 马艺闻, 朱一民, 高鹏, 赵金菊, 李建波
2013, 42(01): 70-72.
摘要
(
151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黄铁矿为吸附剂、CN-为吸附质,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黄铁矿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检测法分析了黄铁矿表面吸附CN-前后的差异,并对吸附结果进行了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黄铁矿对氰化钠的吸附很快,1 min即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负载达3.81 mg/g,吸附受pH影响很小;氰根离子与黄铁矿有很强的键合吸附作用;黄铁矿颗粒对氰根离子的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的吸附过程。
湖南某褐铁矿磁化焙烧—磁选试验
高照国, 曹耀华, 刘红召, 王威
2013, 42(01): 73-75.
摘要
(
146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湖南某地隐晶质胶状结构为主的低硫磷褐铁矿样为对象,进行了磁化焙烧及磨选工艺技术条件研究。试验确定的适宜工艺技术条件为:造球用矿样粒度为-0.074 mm占35%、还原煤添加量为矿样质量的10%,适宜的焙烧温度为800 ℃、焙烧时间为80 min,焙烧产物碎磨细度为-0.045 mm占80%、弱磁选磁场强度为90 kA/m,经1粗1精弱磁选,最终可获得铁品位为58.83%、铁回收率为81.19%的弱磁选精矿。
某铜锌矿石铜锌分离浮选工艺研究
匡敬忠, 贾帅, 李成
2013, 42(01): 76-79.
摘要
(
150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某铜锌多金属硫化矿中次生硫化铜含量较高,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微、嵌布关系复杂。试验采用磨矿—铜锌混合浮选—混合粗精矿再磨—铜锌分离流程对该矿石中的铜、锌矿物进行了选矿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用试验确定的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获得了铜品位为22.72%、铜回收率为82.26%的铜精矿,锌品位为57.63%、锌回收率为62.92%的锌精矿;尾矿中黄铁矿的回收研究将留待后续进行。
某氧化型金矿石氰化浸出试验
王伟之, 韩苗苗
2013, 42(01): 80-82.
摘要
(
151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氧化型金矿石金含量高达7.76 g/t,但浮选工艺回收效果极不理想。采用分段浸出工艺对磨矿细度、氰化钠用量、浸出时间等重要工艺技术条件进行了研究,还对影响金浸出的铜离子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浸前氨水预处理有利于削弱铜对金浸出的负面影响,在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技术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了90.11%,达到了工业生产要求。
内蒙古某红柱石矿选矿试验
许光, 杨大兵
2013, 42(01): 83-85.
摘要
(
137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某低品位红柱石矿采用传统的重选—正浮选—强磁选工艺难以生产出高品质的红柱石精矿。对传统流程进行了优化,即在正浮选前增设了1次以脱云母为主要对象的反浮选作业、减少了1次精选作业,对改进工艺的工艺技术条件进行了研究。在试验确定的工艺技术条件下获得了Al2O3品位为60.13%、红柱石回收率为61.32%的红柱石精矿,精矿品质达到了红柱石最高等级标准。
某萤石重晶石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药剂筛选
喻福涛, 高惠民, 史文涛, 任子杰, 李名凤, 柳溪, 曹威
2013, 42(01): 86-89.
摘要
(
134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湖南某铅锌尾矿中综合回收的萤石重晶石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抑制重晶石浮选萤石工艺对抑制剂和捕收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了优选,并根据条件试验结果进行了闭路试验。结果表明,YZ-4为重晶石的高效抑制剂,油酸钠为萤石的高效捕收剂,采用1粗4精1扫、精选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混合精矿,获得了CaF
2
品位为96.81%、回收率为92.44%的萤石精矿,BaSO
4
品位为91.36%、回收率为86.75%、密度为4.25 g/cm
3
的重晶石精矿,实现了萤石与重晶石的高效分离。
含氟助浸剂对石煤酸浸提钒的影响
赵杰, 张一敏, 黄晶, 刘涛, 王非, 王一, 刘娟
2013, 42(01): 90-93.
摘要
(
119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湖北某地经空白焙烧的石煤为对象,研究了含氟助浸剂A对酸浸提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氟助浸剂中的F-能促进白云母晶体结构中Si—O键及Al—O键的断裂、破坏云母结构、疏通含钒矿物的孔洞,为酸与石英、长石等含硅铝的矿物发生反应提供便利,表现在热力学上就是与白云母发生反应的Δ
G
降低;宏观上表现为钒浸出率显著提高,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下的钒浸出率为85.37%,比硫酸直接浸钒高28.04个百分点。
湖北某脱碳石煤摇床预抛尾试验
边颖, 张一敏, 赵云良, 刘涛, 陈铁军
2013, 42(01): 94-96+150.
摘要
(
126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湖北某含钒石煤及其脱碳产品的性质,针对钒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云母类矿物中的特点,分析了棒磨和摇床重选过程中云母类矿物和脉石矿物的不同行为特征,对脱碳石煤的磨矿细度和摇床重选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3%的情况下,按试验确定的工艺技术参数,采用1粗1扫摇床重选流程处理,可抛出产率为12.99%、V2O5品位为0.21%的尾矿,从而显著降低浸矿酸耗和生产成本。
稀土金属及其共生铌的湿法冶金技术现状
曹钊, 曹永丹, 李解, 屈启龙, 王介良
2013, 42(01): 97-100.
摘要
(
178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铌通常伴生在稀土中。首先对浓硫酸焙烧分解、碳酸钠焙烧分解、NH
4
Cl焙烧分解和氧化焙烧分解等4种常见稀土矿分解工艺和酸性萃取剂萃取、协同萃取、配合萃取等3种萃取工艺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了介绍,然后介绍了铌的酸性浸出、碱熔浸出及萃取工艺和铌的酸碱结合分离工艺。从稀土和铌湿法冶金工艺技术发展的轨迹看,提高稀土和铌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始终是发展的主线。
提高会泽铅锌矿选矿回收率方法探讨
杜浩荣, 杨波, 朱运凡, 刘杰
2013, 42(01): 101-103.
摘要
(
2100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矿石性质的介绍和流程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了原矿性质不稳定、过磨粒级产率偏高、选矿设备和药剂制度对微细粒矿物回收效果不理想是影响会泽铅锌矿选矿回收率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配矿、稳定入选矿石性质,选择合理的磨矿介质、提高磨矿产品粒度的均匀性,采用细筛代替水力旋流器、提高分级效率,强化对细粒级有用矿物的回收等提高铅锌回收率的措施。
地质与测量
烃气测量法在龙口铅锌矿区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蒋惠俏, 陈远荣, 黄祥林, 刘奕志
2013, 42(01): 104-106+154.
摘要
(
143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烃类气体具有挥发性强、运移距离远、反映深度大,并能在矿化体周围形成异常场等特点,因此将其运用于龙口铅锌矿区的深部找矿预测,通过对烃类组分在不同岩石中的含量特征及烃气异常在空间上与铅锌矿体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地质和构造特征,对本区深部的成矿潜力进行了评价,圈出了相关找矿的有利区段。
南岭科学钻探NLSD-1孔井中磁测资料分析
肖昆, 邹长春, 周新鹏, 项彪, 王丽忱
2013, 42(01): 107-109+157.
摘要
(
139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南岭科学钻探-1孔(NLSD-1)100~1 000 m井段,利用测井磁化率和井中三分量磁测资料及岩性编录资料研究了其地层不同岩性的磁化特征,同时对井中三分量磁异常进行了分析和解释。不同岩性的磁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变质细屑沉凝灰岩、变质粉屑沉凝灰岩、多种矿化变质细屑沉凝灰岩、硅化变质细屑沉凝灰岩、硅化变质粉屑沉凝灰岩、多种矿化变质粉屑沉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多种矿化凝灰质板岩;井中三分量磁异常主要是由钻孔旁侧磁性体和变质沉凝灰岩引起的。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技术优势
张赓, 庹先国, 李彬, 汪楷洋
2013, 42(01): 110-112+128.
摘要
(
125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攀枝花马家田尾矿坝周边山体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综合采用浅层地震法、高密度电法、重力法以及氡气测量对工区内的隐伏断层进行详细探测,并着重对物探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综合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物探反演的多解性,提高物探成果的可信度。
机电与自动化
基于平行系统理论的矿山安全作业系统的建立
王履华, 孙在宏, 曾洪云, 曾微波
2013, 42(01): 113-115+128.
摘要
(
1273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数字矿山的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环境为平台,利用三维GIS、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矿山地上地下场景、采矿过程及其引起的相关现象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在真三维环境中集成矿山开发与运行的相关信息,解决数字矿山建设过程中基础信息不足、信息孤岛和可视化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建立三维数字矿山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实现对矿山开发与运行的科学预测、规划、控制和监测,对提高矿山企业的运作效率、安全生产水平,增强矿山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维数字矿山信息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王履华, 孙在宏, 曾洪云, 曾微波
2013, 42(01): 116-120+167.
摘要
(
132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数字矿山的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环境为平台,利用三维GIS、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矿山地上地下场景、采矿过程及其引起的相关现象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在真三维环境中集成矿山开发与运行的相关信息,解决数字矿山建设过程中基础信息不足、信息孤岛和可视化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建立三维数字矿山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实现对矿山开发与运行的科学预测、规划、控制和监测,对提高矿山企业的运作效率、安全生产水平,增强矿山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钢矿山数字采矿建设及思考
孙建珍
2013, 42(01): 121-124+150.
摘要
(
1397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首钢矿业采矿主体工艺流程数字化建设、实施进程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分析,包括数字采矿建设、采矿技术、采矿设备、自动化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等;对下一步数字采矿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最终的目标是实现自动化采矿。
安全与环保
基于通风网络模拟的多中段开采通风方式选择
吕涛, 叶义成, 王文杰, 周琪
2013, 42(01): 125-128.
摘要
(
127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调研金山店铁矿现有通风系统基础上,分析东区采场多中段开采时-410 m中段污风对-340 m中段的影响。建立基于CFX的矿山通风网络三维模型,并结合现场数据对其准确性进行检验。通过新掘及改造中段回风天井、增加局扇等措施改善东区-340 m中段通风,并通过模拟分析,判断优化方案可行性。利用CFX软件分析矿区风流风速及流向,为通风网络优化和通风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露天矿采场路面抑尘剂研制及性能表征
胡树军, 李利, 王远
2013, 42(01): 129-133.
摘要
(
127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露天采场路面扬尘特点及机理的分析,确定抑尘剂组分。通过吸湿剂、凝并剂、表面活性剂单体选择试验,初步确定单体及浓度范围。基于正交试验,以失水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优配方,并对其自然环境下的吸湿放湿性、抗风吹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出的抑尘剂具有较好的吸湿、保水性能,干燥条件下,表面强度高,固结性能好,具有较好的防尘抑尘性能,且材料来源广泛、制备简单、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小尺度煤粮复合区耕地演变预测*
石秀伟, 胡振琪, 侯占东, 李源
2013, 42(01): 134-137.
摘要
(
136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县域小尺度,以山东省的A县和B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概率积分法的MSPS软件对2县煤粮复合区内因采煤塌陷造成的耕地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A县和B县的煤粮复合区面积分别为31 658 hm
2
和19 792 hm
2
,占2县含煤面积的71.03%和80.32%,占2县耕地面积的27.70%和20.21%。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2县复合区的耕地面积将不断减少。据预测,到闭矿时,2县共损毁耕地38 934 hm2,占煤粮复合区面积的75.67%,将会造成约37万农民无地可种。
尾矿坝地震破坏机制探讨
潘建平, 刘湘平, 徐水太
2013, 42(01): 138-142.
摘要
(
138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尾矿坝潜在滑动体的受力分析,考虑饱和尾矿动孔隙水压力和填筑期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推导了尾矿坝地震时和地震停止时安全系数的计算式,探讨了动孔隙水压力对坝体地震时工作状态的影响。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坝体工作状态主要受控于尾矿强度的降低和坝体惯性效应2方面;屈服地震系数显著地受到动孔隙水压力累积的影响,即随着振次的增加,坝体屈服地震系数越来越小。引入一个临界内摩擦角值来区分尾矿坝的最终破坏模式,即流动型破坏和滑动型破坏,并分别对2种模式的破坏机制及破坏过程进行了探讨。
井巷围岩与风流热湿交换影响因素分析
李跃通, 陈延可, 张发亮
2013, 42(01): 143-145.
摘要
(
1261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不稳定换热系数,建立了经过一段巷道后风流的温升公式,并运用计算软件Mathematica分析了各种参数对于井巷围岩与风流间的热交换结果的影响。从分析结果来看,岩石的热导率和巷道断面周长对风流的温升有一定影响,壁面粗糙度系数影响不明显,风流质量流量的影响很明显,而巷道水分蒸发的影响最强烈。相关计算参数获取的多寡和精度决定了计算的精确度。
某铀矿山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黄德娟, 朱业安, 刘庆成, 杨亚新, 彭道峰, 余月
2013, 42(01): 146-150.
摘要
(
154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铀矿山水冶厂、尾矿坝及矿井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实测值为基础数据,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样地及每个样地的7种重金属元素均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污染。样地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排序为尾矿坝>水冶厂>矿井周边;从各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看,Cd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r和Cu。该评价结果可以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合利用
铅渣煤基直接还原—磁选选铁试验
杨慧芬, 张露, 马雯, 王传龙
2013, 42(01): 151-154.
摘要
(
134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澜沧某铅渣Fe、Cu、Pb、Zn含量均较高,采用煤基直接还原—磁选工艺对其中的铁进行了回收工艺技术条件研究,并对试验过程中的重要产物进行了XRD和SEM-EDS分析。结果表明,含铁25.98%的铅渣在还原煤用量为铅渣质量的30%、焙烧温度为1 200 ℃、焙烧时间为40 min、直接还原产物磨矿细度为-74 μm占83.92%、1粗1精弱磁选磁场强度分别为180、56 kA/m情况下,可获得铁品位为93.68%、回收率为77.59%的金属铁粉;煤基直接还原可使铅渣中粒度细微、嵌布关系复杂、磁性弱的含铁矿物转变成粒度粗大、与渣界限分明、磁性强的金属铁,为弱磁选分离创造了有利条件。
某含金汞冶炼渣浮选试验
傅开彬, 涂昌能, 王维清, 冯启明, 黄阳
2013, 42(01): 155-157.
摘要
(
173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含金1.85 g/t的汞冶炼渣中金主要以游离微细金和硫化物包裹金的形式存在,对该二次资源进行了浮选回收金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情况下,采用1粗2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试样,可以获得金品位为28.65 g/t、回收率为68.45%的金精矿,导致金回收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金颗粒微细和被碳酸盐、褐铁矿、石英和硅酸盐等矿物包裹。
热分解高铅铁矾锌浸渣中银的浮选试验
杨志超, 葛英勇, 罗衡, 周勤勤, 邬建春
2013, 42(01): 158-160.
摘要
(
1619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铅锌冶炼厂锌浸渣化学成分复杂,各金属矿物相互交代,嵌布关系极为密切,主要有用元素银含量为267.00 g/t,存在形态复杂,65.43%的银以铅铁矾的形式存在,难以直接浮选回收。将该渣热分解预处理后进行银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热分解产物经1粗1精1扫、中矿集中再选后返回流程处理,可以获得银品位为5 434.00 g/t、回收率为72.59%的银精矿。
不同养护条件对铁尾矿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崔孝炜, 倪文, 吴辉
2013, 42(01): 161-163.
摘要
(
1404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未磨的鞍钢齐大山铁尾矿为骨料,以铁尾矿、高炉矿渣、水泥熟料和天然石膏3级梯级混磨产品为胶凝材料制成铁尾矿混凝土试块,对直接标准养护、先56 ℃蒸汽养护再标准养护、先90 ℃蒸汽养护再标准养护的混凝土试块进行了强度、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与直接标准养护比较,先56 ℃蒸汽养护可以提高试块不同龄期的强度,但先90 ℃蒸汽养护仅能提高试块的早期强度、对后期强度有负面影响;不同养护方式都形成由石英,未水化的C
3
S和C
2
S,水化产物CH、钙矾石和C-S-H凝胶组成的致密的铁尾矿高强结构材料,但对铁尾矿混凝土的水化硬化过程有重要影响。
利用石煤提钒尾矿制备免烧陶粒
陈佳, 陈铁军, 张一敏, 郭涛
2013, 42(01): 164-167.
摘要
(
142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石煤提钒尾矿为制备免烧陶粒的主要硅铝原料,研究了生石灰、水泥、粉煤灰的掺量以及钒尾矿磨矿细度、外加剂的添加对免烧陶粒性能的影响,并对成品陶粒进行了XRD、SEM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技术条件下生产的成品陶粒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陶粒制备过程中生成的水化硅酸钙呈片状、簇状交织在一起,对陶粒强度起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