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金属矿山》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9-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综述
西藏矿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罗已翀
2009, 39(12): 1-4+24.
摘要
(
18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矿产资源、经济政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需要等角度论述了西藏完全具备发展优势矿产业的基本条件,分析了西藏发展优势矿产业所面临的思想认识、自然环境、地质工作、基础设施、利益分配、环境保护、社会协作能力等各种瓶颈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这些瓶颈制约因素的办法和应对措施,积极发展西藏矿产资源高效绿色环保开发技术是促进西藏矿业良性发展和支撑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硫化矿石自燃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孙浩, 阳富强, 吴超, 李孜军, 卢宇鹏
2009, 39(12): 5-10+14.
摘要
(
17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国内外有关硫化矿石自燃的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硫化矿石氧化自热的物理机理、化学热力学机理、电化学机理以及生物氧化机理。介绍了硫化矿石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技术,包括自燃倾向性测试法、综合因素评价法、统计经验法、数学模型预测法、标志性气体分析法和测温预报法。综述了现有的硫化矿石自燃综合治理技术。最后针对硫化矿石自燃的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做出了展望。
巴西铁矿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方宗旺
2009, 39(12): 11-14.
摘要
(
19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巴西铁矿资源及铁矿生产的最新现状;结合近年来巴西铁矿业的兼并重组情况,分析了巴西铁矿业的竞争态势;预测了巴西铁矿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采矿工程
复杂条件下露天转地下开采断层对采空区影响研究
史秀志, 黄刚海, 张舒
2009, 39(12): 15-19+60.
摘要
(
15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铜绿山Ⅰ号矿体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复杂情况,采用FLAC
3D
分析矿体上盘断层破碎带对采空区的影响,以指导现场施工。分别建立有断层模型和无断层模型,对2模型采用同一种开挖方式:布置1#采场及2#采场,2采场之间留下隔离立柱用于支撑顶板。从压应力及位移量2方面比较2个模型的开挖结果,研究表明,断层使采矿作业条件恶化,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断层降低了矿体上盘岩体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采场两帮压应力增大0.01~0.45 MPa;②顶柱厚度较大时,断层对1#采场几乎不产生影响,对2#采场影响较大,导致其顶板下沉量增大,表现为2#采场顶板绕立柱顶部旋转;当顶柱厚度
h
≤16 m时,断层对2个采场均产生影响,均导致其顶板下沉量明显增大,表现为2采场顶板绕1#采场左帮顶部旋转。
近距离巷道群覆岩活动的扩大压力拱理论与岩柱荷载研究
秦乐尧, 刘长武, 方延强
2009, 39(12): 20-24.
摘要
(
20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各类采矿工程和其它岩土工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都涉及到近距离巷道群的设计、施工与维护问题。近距离巷道群围岩的变形破坏规律和巷间岩柱荷载计算成为地下工程界十分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在对单个巷道周围有极限平衡区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巷道覆岩活动的压力拱理论,系统研究了近距离巷道群周围的应力分布规律,提出了近距离巷道群覆岩活动的“扩大压力拱”理论,给出了计算近距离巷间岩柱荷载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防止近距离巷间岩柱连锁破坏的技术措施。
D-InSAR监测开采沉陷的实验研究
邓喀中, 姚宁, 卢正, 范洪冬
2009, 39(12): 25-27+120.
摘要
(
16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ERS1/2影像,针对沛城矿二二采区,利用DORIS软件进行了D-InSAR处理,得到该采区的下沉值,并在与实测下沉值进行对比后,得到了实测和D-InSAR监测下沉值之间的差值与距离的关系式,根据该关系式对D-InSAR监测下沉值进行修正,获得了与地面实测相近的地面下沉,从而证明D-InSAR用于开采沉陷监测是可行的。
地下残留空区处理技术及应用
吴建祥, 孙国权
2009, 39(12): 28-31+49.
摘要
(
17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区处理是近年来矿山安全隐患治理的重点。由于空场采矿法具有开拓工艺简单,使用装备简便,是中小型矿山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开采方法,但所残留的空区是矿山安全的重大隐患。针对不同空区存在环境,在不影响矿山正常生产的条件下安全、有效地进行处理,并能有效地将空区内残留的矿石进行回收,将为矿山带来巨大的安全和生产效益。利用分步作业,依次补顶的治理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困扰矿山的安全问题。
吴集铁矿(南段)采空区稳定性及处理措施研究
李同鹏, 王湘桂
2009, 39(12): 32-34.
摘要
(
15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吴集铁矿矿体赋存特点,主要从应力变化方面分析了采空区失稳冒落的危害、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的采空区治理措施,充填料浆浓度及尾砂利用率高,为矿山治理采空区和充分利用矿山废料提供了依据。
影响尾矿库渗流场的因素及降低浸润线的措施
齐清兰, 张力霆, 谷芳, 周国斌
2009, 39(12): 35-37+102.
摘要
(
2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了初期坝排渗能力、尾矿堆积坝干滩长度、坝内各层渗透系数之比以及尾矿堆积坝下游坡比等因素对坝体浸润线的影响程度以及降低浸润线的措施,从而为尾矿库的设计、施工、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对保证尾矿库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崔家寨矿动压巷道锚网索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田多, 李万名2, 赵启峰
2009, 39(12): 38-40+169.
摘要
(
21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崔家寨矿现有支护存在的问题,全面考察了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的围岩变形特点。运用锚网支护加固原理及锚索支护补强原理,对现有锚网索支护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提出了该矿锚网索支护的设计方案。井下观测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移近显著减小,有效地控制了巷道断面的强烈变形,加快了巷道施工速度,降低了成本,同时为其它矿区类似条件下的动压巷道合理支护提供借鉴。
泗顶铅锌矿区岩溶塌陷成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郭维君1崔晓艳, 陈学军
2009, 39(12): 41-43.
摘要
(
16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融安县泗顶铅锌矿是我国原国有大型多金属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地质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尤其是矿区内的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本矿区岩溶塌陷点多,塌陷范围广,危害性大,已成为矿山复垦的关键限制因素之一。从岩溶发育的地质背景、汇水条件、岩溶致塌力等方面分析了该矿区岩溶塌陷发育的成因,并根据本矿山的治理规划设计,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岩溶塌陷治理的方法;通过泗顶矿区岩溶塌陷治理工程的研究探索,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为同类型的矿山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弓长岭铁矿薄矿体开采技术研究
任凤玉, 任美霖, 郑海峰, 陈晓云
2009, 39(12): 44-45+125.
摘要
(
15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弓长岭井下矿薄矿体条件,提出了以中深孔落矿、端部控制出矿为特征的空场-崩落组合法开采方案,并经过工业试验解决了工艺参数确定方法,形成了一种实用新型采矿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弓长岭井下矿急倾斜薄矿体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
公路拓宽工程中复合地基处治技术应用分析
曾学敏, 何礼彪
2009, 39(12): 46-49.
摘要
(
15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某公路拓宽工程,采用了“变形协调与控制”的处治思想,分析了复合地基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机理,提出了粉喷桩-土工格栅相结合的路堤拼接处治方案,并对其处治效果进行评价。动态监测结果显示路基横断面的差异沉降为0.2 mm,侧向位移为2 cm,符合规范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处治后拓宽路基本身变形及新老路基差异变形量达到了路基拓宽的理想效果。
挂帮矿开采引起的残采边坡位移场分布规律
康志强, 李富平, 李闻杰, 南世卿
2009, 39(12): 50-52+6-.
摘要
(
16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硐追脉开采挂帮矿破坏了边坡岩体结构,使边坡岩体内应力重新分布,影响了边坡的稳定性。利用ANSYS有限元大型数值模拟分析软件,通过建立石人沟铁矿追脉开采露天高边坡三维数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残采边坡的稳定性,得到结论:平硐追脉开采对石人沟铁矿露天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残采边坡是稳定的,但应加强平硐硐口和采空区顶板的支护和管理。
HHZ新型旋流器提高粗颗粒充填尾砂产率的试验研究
曾凡霞, 李茂林, 张磊, 崔瑞, 汪彬, 朱晔
2009, 39(12): 53-55.
摘要
(
18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行了直径为100 mm的3种不同结构旋流器实验室研究,比较了多锥角的HHZ新型旋流器与标准的10°、20°旋流器的差异,以此为依据,设计了参数可变化的用于工业试验的多锥角旋流器HHZ150,并与CZ150旋流器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证明了HHZ旋流器可以在直径、工艺条件相同时降低分离粒度,达到提高沉砂的固体产率、增加用于充填的粗颗粒尾砂产量的目的。
矿物工程
煤种对某难选铁矿石直接还原的影响
徐承焱, 孙体昌, 杨慧芬, 莫晓兰, 杨大伟, 贾岩
2009, 39(12): 53-67+76.
摘要
(
15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不同焙烧温度、还原剂用量、焙烧时间、助熔剂用量、磨矿细度条件下,分别以褐煤(C1)和无烟煤(C2)为还原剂,研究了煤种对某难选铁矿石直接还原焙烧—磁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助熔剂时,C2的直接还原效果要优于C1;添加助熔剂可改善直接还原效果,而且对C1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在添加助熔剂的选优条件下,C1和C2分别可获得品位为90.32%和90.34%的直接还原铁,但采用C1时的回收率较采用C2时高5.30个百分点,达到80.66%,而且C1比C2成本低,因此C1更适合用于某难选铁矿石的直接还原。
采矿工程
残留矿柱回采及监测点布置的研究*
刘培正, 胡永泉, 张传信, 寇永渊, 郭宏东
2009, 39(12): 56-60.
摘要
(
2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有限差程序FLAC
3D
对天马山黄金矿残留矿柱进行回采模拟,对矿柱进行不断的模拟开挖,直至顶板岩层发生破坏。当顶板发生破坏时,其位移发生突变,计算不收敛。因此,将监测点位移是否突变、计算是否收敛作为顶板破坏的判据。依据回采过程中围岩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将布设现场监测器与数值模拟的结果相结合,能够对监测点的布置进行有效优化和为预报采空区突然塌陷提供理论判据,从而提高现场监测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得出结论:①破坏首先从采空区顶板开始,该区域是围岩位移最敏感处,可作为位移突变判据的监测点,是多点位移计布置的优选位置。②矿柱回采结束后,位于采动影响范围顶部的岩层引导着应力向采空区端部区域转移,随着采空区暴露面积的增加,其端部的支承应力随之增大,但当采空区顶板岩层发生破坏时,空区顶板应力向支承压力区转移的路径发生阻断,破坏后的采空区顶部岩体重力不再向其端部传递,支承压力区的压力出现下降的趋势,表现为应力反弹现象,这种现象为现场应力监测进行采空区突然塌陷预报时提供了理论判据,因此,在采空区端部区域布置应力传感器优于其它位置。
矿物工程
反浮选新药剂选别袁家村铁矿石试验研究
罗良飞, 陈雯, 李文风
2009, 39(12): 61-63.
摘要
(
17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长沙矿冶研究院研制的新型阴离子反浮选捕收剂CSC-68和新型调整剂CSR-36对袁家村铁矿石磁选精矿进行了反浮选试验,并与传统的NaOH +淀粉+CaO+脂肪酸阴离子捕收剂4药剂组合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新药剂的组合,可获得品位为66.06%,回收率为87.19%的反浮选铁精矿,精矿铁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比传统4药剂组合高0.96和0.87个百分点。新药剂不仅选别指标优越,而且大大简化了药剂制度,还可避免因使用CaO而引起的管道结垢问题。
贵州某鲕状赤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郭宇峰, 杨林, 姜涛, 梁军
2009, 39(12): 68-72.
摘要
(
17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某鲕状赤铁矿铁矿物嵌布粒度极细,镜下观察大都在10 μm以下,鲕状结构中无明显鲕核或以脉石矿物为鲕核。对该矿石进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物理选矿方法无法使该矿石得到有效分选。采用磁化焙烧—磁选流程,能得到铁品位为55.74%,对焙烧矿铁回收率为57.11%的铁精矿精矿,但磷含量为0.258%;对磁化焙烧—磁选所得铁精矿进行酸浸降磷,可使精矿磷含量降至0.065%,并使铁品位提高到57.73%,精矿对焙烧矿的铁回收率为50.81%。
难选铁矿石磁化焙烧机理及闪速磁化焙烧技术
王秋林, 陈雯, 余永富, 严小虎, 刘小银
2009, 39(12): 73-76.
摘要
(
16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概括了复杂难选铁矿石的类型和选矿现状;总结了复杂难选铁矿石的磁化焙烧机理;介绍了铁矿石磁化焙烧新技术——闪速磁化焙烧技术的特点和典型试验结果,指出闪速磁化焙烧技术可使过去根本无法利用或利用率极低的复杂难选铁矿石得以经济、高效利用。
四川甘洛县某氧化铅锌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余江鸿, 周涛, 刘守信
2009, 39(12): 77-79+98.
摘要
(
17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四川省甘洛县某铅锌矿矿石氧化程度高、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易泥化的矿石性质,采用先硫化浮铅,然后脱泥浮锌的工艺流程,并选用浮铅的高效辅助捕收剂S-8和氧化锌矿物的胺类组合捕收剂A-9,使铅、锌得到了较好的分选,获得的试验指标为:铅精矿铅品位63.40%,铅回收率76.96%,含锌2.53%,锌精矿锌品位38.31%,锌回收率81.83%,含铅0.87%。
江西某铜铋多金属矿石无氰铜铋分离浮选试验
叶雪均, 邱树敏
2009, 39(12): 80-82+130.
摘要
(
16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铜铋混合浮选—铜铋分离浮选工艺和新型有机抑制剂XTL-3处理江西某铜铋多金属矿石,实现了铜和铋的高效无氰分离。试验在-74 μm占70%的磨矿细度下,获得了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为27.51%和88.71%的铜精矿及铋品位和铋回收率分别为20.14%%和77.58%的铋精矿,铋在铜精矿中的含量为0.14%,铜在铋精矿中的含量为2.13%。
山东某原生金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石磊, 林海, 董颖博, 陈京玉, 连芳
2009, 39(12): 83-85+102.
摘要
(
16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某金矿选矿厂以异戊基黄药+丁胺黑药为捕收剂,采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0%的一粗二精二扫浮选工艺流程处理原生金矿石,金回收率仅59%左右。为此,着重对该矿石进行了浮选药剂条件和磨矿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BD-11为捕收剂、硫酸铜为活化剂、11号油为起泡剂,在-0.074 mm占60%的磨矿细度下,通过一粗一精一扫闭路浮选,可获得金品位为30.83 g/t,金回收率为93.36%的金精矿,与现场生产相比,金回收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地质与测量
矿区高精度相关GPS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龙仁波, 高井祥, 王坚, 周峰
2009, 39(12): 86-88+92.
摘要
(
17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高精度相关GPS数据的特点,介绍了数据处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构造了相关对称权函数来提高数据处理的质量和解算速度。首先从影响数据处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重点对含有粗差的相关观测数据的抗差估计模型进行研究,构造相关对称权函数对原有IGIII方案进行改进,以保证权矩阵和相应法矩阵的对称性。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不仅大大节约解算时间,同时保证模型的正确性,提高了数据处理质量。
激发极化法在滇西某铅锌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朱红军
2009, 39(12): 89-92.
摘要
(
16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滇西某铅锌多金属矿的勘查中应用激发极化法,测得区内视充电率
M
s
幅值最小在3%,最大可达21%,背景场一般在 5%~7%,异常场一般为15%;视电阻率
ρ
s
最大值为910 Ω·m,最小值仅为25 Ω·m,异常场与区域背景场有明显的区别。根据探测结果,圈定异常带1个,并经验证发现锑、铅、锌多金属矿脉。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激发极化法可以有效地圈定激电异常的分布范围及形态特征,了解极化体的埋藏深度和空间赋存状态,有效指导探矿工程。
机电与自动化
基于GIS与ANN的金川二矿地表移动预测
邓清海, 马凤山, 袁仁茂, 张丽萍
2009, 39(12): 93-97.
摘要
(
15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金川二矿区多年的GPS监测数据,探讨了GIS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地表移动定量预测的方法和思路。借助Avenue语言,实现了在GIS平台下进行地表移动神经网络预测的整个过程,包括样本设计、网络设计与训练、网络测试与网络预测等;其中,数据处理、测试结果对比和预测结果分析由GIS软件完成,采用VB调用Matlab6.5实现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Avenue编程将其集成到GIS系统中。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IS支持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地表移动进行预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说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开采沉陷预计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云浮硫铁矿尾矿库自动化监测系统
周玉新, 段勇
2009, 39(12): 99-102.
摘要
(
18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尾矿库位移、浸润线和其它安全数据的观测一般为人工观测,观测频度不够,观测数据精度不足以满足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根据广东云浮硫铁矿尾矿库的具体情况,设计安装了自动化监测系统,经过试运行和实际观测,系统运行正常,各项指标满足相关规范和建设单位的要求。
基于GIS的矿井通风网络可视化仿真模拟研究
李成, 谭海樵
2009, 39(12): 103-106.
摘要
(
18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国内外矿井通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通风管理系统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并开发出矿井通风网络可视化仿真模拟系统,实现了通风系统数据管理、可视化仿真模拟、自动建立拓扑关系以及实时解算等功能,并对平顶山矿区某矿通风数据进行了实际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煤炭生产管理部门对矿井通风信息的管理、查询、仿真模拟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矿山企业呼叫中心构建研究
夏树发
2009, 39(12): 107-109+125.
摘要
(
14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介绍了呼叫中心的概念和发展,分析了矿山企业对于呼叫中心的需求,描述了矿山企业呼叫中心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了矿山呼叫中心的功能和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基于案例推理软测量的磨矿分级过程先进控制
向波
2009, 39(12): 110-113.
摘要
(
17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磨矿分级过程中磨矿粒度难以在线检测和直接闭环控制的难题,采用案例推理技术建立了磨矿粒度的在线软测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对磨矿粒度进行闭环控制的先进推断控制系统。该先进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磨矿分级作业的运行工况对底层PID控制器的设定值进行自动调节,然后通过PID控制回路对调整后的设定值进行跟踪,从而实现对磨矿粒度的闭环控制。在某选矿厂的工业应用表明,该先进控制系统能够对磨矿粒度进行较好的在线估计和控制。
安全与环保
酸性矿山废水(AMD)地球化学工程防治技术
雷良奇, 宋慈安, 谢襄漓, 李艳红, 王飞
2009, 39(12): 114-120.
摘要
(
20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酸性矿山废水(AMD)的地球化学工程防治技术,意指根据AMD的生成机理,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包括AMD预测评价、覆盖和渗透反应栅等技术)对AMD(及重金属)污染进行预防控制和治理的集成技术。该项技术具有长效、低成本、易施工,以及原位治理等特点,适用于处理排放持续时间长、富含毒性重金属的酸性污水,值得在我国的金属硫化物矿山开发应用。
基于突变理论的尾矿库安全评价
高振兴, 赵江平, 郭进平, 王雪妮
2009, 39(12): 121-125.
摘要
(
17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尾矿库安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综合考虑诸多因素。目前运用的各种安全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尾矿库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但都未能综合地判别尾矿库的安全状况。基于突变理论,利用初始模糊隶属函数和突变级数,将突变理论与模糊分析结合起来,对尾矿库整体进行多层目标分解,然后根据归一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尾矿库安全总突变级数值,经过变换后判断出尾矿库的安全度。通过工程实例表明,基于突变理论的尾矿库综合评价模型能准确地评判出尾矿库的安全状况。
矿山安全监测数据挖掘系统框架研究
李春民, 王云海, 张兴凯
2009, 39(12): 126-130.
摘要
(
18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矿山监测系统功能出发,结合矿山安全监测数据内容和特点,在充分认识数据挖掘技术如何处理和应用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山监测信息的数据挖掘系统框架。框架由数据采集和数据源层、矿山安全监测任务层、矿山安全监测信息应用层、元数据管理和远程管理等组成,对系统框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煤矿泡沫除尘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王和堂, 王德明, 任万兴, 奚志林
2009, 39(12): 131-134.
摘要
(
23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严峻的矿井粉尘防治形势,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国内外煤矿泡沫除尘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煤矿泡沫除尘技术研究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立足粉尘基本特性研究、加强泡沫除尘基础理论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开发专用装备的总体技术发展趋势。
基于数值模拟的北洺河塌陷区预测与治理
宇文志鹏, 金爱兵, 林晨
2009, 39(12): 135-137+152.
摘要
(
17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河北省武安市北洺河铁矿的塌陷区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统计分析,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建模。由于软件对介质的连续性要求,无法模拟采空区上部围岩的坍塌,只能得到上部围岩的塑性变形,采空区沉陷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提出将采空区及塌落区拟用塌落体代替,由此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再通过模拟计算得出塌陷区的预报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的方案。对典型采用崩落法采矿的塌陷坑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燃煤烟气微生物循环脱硫工艺研究
蒋磊, 陶语若, 沈超, 龚哲
2009, 39(12): 138-141.
摘要
(
17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固定化生物膜和铁离子复合体系为基础构建了燃煤烟气的微生物循环脱硫工艺。以多面空心球为载体实现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固定化,固定化生物膜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细菌的吸附及SO
2
的脱除。脱硫试验表明,SO
2
入口浓度1 000 mg/m
3
以下,烟气流量1.0 m
3
/h,循环液流量40~60 L/h为适宜工艺条件。
微波强化铝改性膨润土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
聂锦旭, 刘汨, 刘立凡
2009, 39(12): 142-145.
摘要
(
17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Al
2
(SO
4
)
3
溶液和微波炉制备了微波强化铝改性膨润土吸附剂,并研究了吸附剂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试验验结果表明:制备微波强化铝改性膨润土吸附剂的适宜条件为Al
2
(SO
4
)
3
浓度4%,微波辐照功率480 W,辐照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微波强化铝改性膨润土的比表面积可达到180.69 m
2
/g。在溶液pH值为10,吸附剂用量为0.4 g/L,吸附时间为20 min条件下,用所制备的微波强化铝改性膨润土吸附剂处理浓度为100 mg/L的模拟氨氮废水,氨氮去除率可达96.8%。
一体化反应器处理某煤矿矿井废水
何宗健, 沈越, 邱俊
2009, 39(12): 146-147+167.
摘要
(
15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NaOH用量为83 mg/L,PAC用量为75 mg/L,PAM用量为4.2 mg/L的条件下,采用混凝沉淀与砂滤一体化反应器处理某煤矿高浓度SS(300~500 mg/L)矿井废水,处理后废水各项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该工艺一次性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在处理煤矿矿井废水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铁矿尾矿干法排放工艺及设备
赵龙录, 杨玉华, 贾承恩
2009, 39(12): 148-150.
摘要
(
20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众多铁矿山仍然采用尾矿库排放尾矿,对环境和安全均造成危害。山东煤机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探索出了一整套完善的铁矿尾矿干法排放新工艺。该工艺利用旋流器将尾矿分级,分出的粗粒级用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过滤,低浓度细粒级经浓缩机浓缩后用全自动立式压滤机压滤,得到的滤饼全部干排,滤液循环利用。实际应用表明,该工艺可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综合利用
用细粒铁尾矿制备细骨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郑永超, 倪文, 张旭芳, 王海霞, 杨菁华
2009, 39(12): 151-153.
摘要
(
16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某-0.074 mm占74.5%的细粒铁尾矿按0.045 mm分级,通过热活化处理改善-0.045 mm尾矿的反应活性,并将其制备成复合胶凝材料,然后与+0.045 mm尾矿制备成细骨料混凝土。制品尾矿掺量达到70%,28 d抗压强度达到99 MPa。
赤泥透水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国昌, 王萍
2009, 39(12): 154-157.
摘要
(
18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山东铝业公司赤泥为主要原料制备透水砖,并对制品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透水砖骨料的合适配方为赤泥55%,粉煤灰35%,膨润土10%;骨料的烧结温度以1 150 ℃为宜。用该条件下所得骨料制备透水砖的适宜条件为:砖的固体原料中骨料占82%,膨润土占8%,玻璃粉占10%;水玻璃按固体原料的8%添加;砖坯成型压力40 MPa;烧结温度1 080 ℃,烧结时间60 min。制得的赤泥透水砖抗压强度为35.32 MPa,透水系数为0.028 cm/s,磨坑长度为27.35 mm。
某金锑钨尾矿中金和钨的浮选回收试验
欧乐明, 刘旭
2009, 39(12): 158-162.
摘要
(
17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矿业公司金锑钨选厂重选—浮选联合流程产生的尾矿进行了再选回收金、钨矿物的试验研究。试验根据生产尾矿性质,采用金、钨依次优先浮选工艺流程,通过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金14.10 g/t,金回收率为的50.36%金精矿和含钨1.22%,钨回收率为49.61%的钨粗精矿。金精矿可直接作为产品,钨粗精矿可返回现场流程作进一步的处理。试验结果为现场综合利用尾矿资源提供了依据。
工业废渣和尾矿在微晶玻璃方面的应用
杨玮
2009, 39(12): 163-167.
摘要
(
14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概述了微晶玻璃的结构特征与制备工艺,介绍了尾矿废渣微晶玻璃的制备技术,综述了利用工业废渣和尾矿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进展。
生产技术
φ
5.5 m×1.8 m自磨机主轴承技术改造
唐骏, 王伟, 窦维华
2009, 39(12): 168-169.
摘要
(
15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钢南山矿业公司东山选矿厂
φ
5.5 m×1.8 m湿式自磨机原主轴承(进、出料轴承)为巴氏合金瓦滑动轴承,易烧瓦,影响生产。为此,现场会同有关单位,通过攻关,将自磨机主轴承改为了滚动轴承。改造后自磨机作业率稳定在94%左右,较改造前提高近7个百分点,并可显著节约能耗和油耗。
鑫汇公司选矿厂破碎工艺改造实践
张德良, 郝建贞, 王金法, 林海, 程木金, 曲洪俊
2009, 39(12): 170-171.
摘要
(
15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鑫汇公司选矿厂破碎工序原采用四段一闭路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为5台破碎机和1台振动筛,存在着操作繁琐、维修量大、费用高、产尘点多、能耗大等弊端。为此,选矿厂通过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将破碎工艺流程简化为三段一闭路,并使破碎机台数减少到3台。改造后,不仅降低了备品备件的消耗和能耗,减少了维修工作量,还由于破碎产品粒度改善而使选矿厂处理能力由原来的1 450 t/d提高到1 800 t/d,从而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